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少成 禹宝庆 +7 位作者 王新伟 纪荣明 党瑞山 姚一平 柳顺发 杨海林 闫国章 陈建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一般为第7/8或8/9肋间神经),带肋间动静脉转位经皮下隧道引至腹壁外侧,与切断的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远端用移植的腓肠神经桥接吻合。结果:6例均恢复了大粗隆及臀、股外侧区和外阴、股内侧区S2~3节段的感觉,感觉恢复区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扩大,供区原感觉平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手术可使T9~11节段截瘫患者的感觉平面下降3~4个节段,尤其是外阴区和股骨大粗隆臀外侧区感觉的恢复对患者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肋间神经转位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部分线粒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洁 王学敏 +3 位作者 龙建纲 于军 汪振诚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部分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mtDNA)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生物软件设计了4对PCR引物,分别是扩增D-loop区、ND6、ATPase8-ATPase6、16sRNA基因,采用RT-PCR方法... 目的: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部分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mtDNA)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生物软件设计了4对PCR引物,分别是扩增D-loop区、ND6、ATPase8-ATPase6、16sRNA基因,采用RT-PCR方法对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上D-loop区及其他3个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在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线粒体中的表达作了比较。结果:我们发现,与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相比,在SMMC-7721细胞中,D-loop区、ND6、ATPase8-ATPase6基因表达总体是增高的,16sRNA基因表达基本不变,同时在同一基因两条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结论:我们认为,由于线粒体DNA编码的多肽均是氧化磷酸化酶复合物的亚单位,这些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造成细胞对氧利用障碍,细胞能量产生减少,成为造成SMMC-7721细胞主要以糖酵解的方式提供能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基因表达 肝肿瘤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蚊种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的PCR扩增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建农 瞿逢伊 董学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0-181,共2页
不同蚊种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的PCR扩增徐建农,瞿逢伊,董学书蚊虫是疟疾、丝虫病和多种虫媒病毒病的传播媒介。许多蚊媒如多斑按蚊((Anophelesmaculatus)、微小按蚊(An.minimus)、冈比... 不同蚊种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的PCR扩增徐建农,瞿逢伊,董学书蚊虫是疟疾、丝虫病和多种虫媒病毒病的传播媒介。许多蚊媒如多斑按蚊((Anophelesmaculatus)、微小按蚊(An.minimus)、冈比亚按蚊(An.gambiae)、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 ITSZ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包络分析在部队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施鹏 张罗漫 +1 位作者 孟虹 孙庆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索数据包络分析在部队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GS2模型对52个部队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有效性评价,并应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技术有效性分型。在Cochran-Mantel-Haenszel2χ检验分析战区、军兵种等混杂... 目的:探索数据包络分析在部队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GS2模型对52个部队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有效性评价,并应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技术有效性分型。在Cochran-Mantel-Haenszel2χ检验分析战区、军兵种等混杂因素和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卫生机构卫生服务产出的基础上,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相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卫生机构卫生资源的数量和结构,查找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52个部队卫生机构技术有效性得分的中位数为0.84,技术有效机构为18个。52个部队卫生机构可分为4个技术有效类型:A型、B型、C型和D型,分别反映了技术有效性的“最优水平”、“平均水平”、“较低水平”和“最低水平”。D型卫生机构各类卫生资源数量高于其他类型,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可参照A型或B型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整。结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可联合应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其他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技术有效性评价、分型和诊断,参照技术有效性高的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调整技术有效性低的卫生机构卫生资源的数量和结构,实现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军队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体内注射G-CSF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局部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延平 曹雪涛 +3 位作者 王全兴 王元和 施靖华 高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9-412,F002,共5页
目的:探讨瘤体内脂质体直接介导的G-CSF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G-CSF基因直接注射结肠癌瘤体内,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G-CSF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DNA的变化,并对瘤体进行病理分析。结... 目的:探讨瘤体内脂质体直接介导的G-CSF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G-CSF基因直接注射结肠癌瘤体内,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G-CSF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DNA的变化,并对瘤体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G-CSF基因后,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瘤体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论:瘤体内脂质体直接介导的G-CSF基因治疗能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结肠肿瘤 脂质体 细胞凋亡 G-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_(1-13)致大鼠部分可逆性瘫痪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明 洪新如 +2 位作者 吴岳嵩 刘植珊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1-13后产生剂量相关、部分可逆性后肢瘫痪,而蛛网膜下腔注射μ受体激动剂DAGO、δ受体激动剂DADL不产生后肢功能障碍。结果提示:强啡肽A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其致瘫作用可... 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1-13后产生剂量相关、部分可逆性后肢瘫痪,而蛛网膜下腔注射μ受体激动剂DAGO、δ受体激动剂DADL不产生后肢功能障碍。结果提示:强啡肽A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其致瘫作用可能系强啡肽A与k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啡呔 阿片 受体 脊髓损伤 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驻极体研究及其医学应用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江键 夏钟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关键词 生物驻极体 驻极态 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天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4,98,共5页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DNA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照射后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部分非编码区断裂敏感位点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洁 王学敏 +2 位作者 龙建纲 汪振诚 高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非编码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断裂敏感点。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序列,再通过接头介导PCR(LMPCR)及基因扫描来检测其断裂程度和位点。结果:PC... 目的: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非编码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断裂敏感点。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序列,再通过接头介导PCR(LMPCR)及基因扫描来检测其断裂程度和位点。结果: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各剂量都有相同大小的片段。通过基因扫描的方法,发现不同照射剂量下的断裂位点位置是相同的。结果说明这些断裂敏感位点不是随机分布的。并且,位点的损伤频率也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随着剂量的增加还出现了新的断裂位点。结论: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确实存在对γ射线敏感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断裂敏感点 Γ射线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抗原特性鉴定和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
10
作者 郑杭民 杜平 +2 位作者 戚中田 曹广文 杨文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5-527,共3页
以包含体形式由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经纯化后其纯度已达95%以上[1]。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等较特异、敏感和准确的检测手段,对纯化rhIL-2的抗原特性和N末端15个... 以包含体形式由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经纯化后其纯度已达95%以上[1]。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等较特异、敏感和准确的检测手段,对纯化rhIL-2的抗原特性和N末端15个氨基酸序列进行检测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免疫印迹法 氨基酸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变化
11
作者 陈秀青 程大胜 +1 位作者 黄爱军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3-43,共1页
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予AVP受体拮抗剂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休克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AVP含量的变化规律。1材料... 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予AVP受体拮抗剂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休克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AVP含量的变化规律。1材料和方法SD大鼠,体质量20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精氨酸加压素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的部分纯化及活性测定
12
作者 黄才国 彭敏 +1 位作者 魏善健 宋树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人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的部分纯化及活性测定黄才国,彭敏,魏善健,宋树奎肝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众多体液因子的调控,但大多数属非特异性的调节因子。国内外学者对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Hepaticstimulatorsubst... 人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的部分纯化及活性测定黄才国,彭敏,魏善健,宋树奎肝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众多体液因子的调控,但大多数属非特异性的调节因子。国内外学者对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Hepaticstimulatorsubstance,HSS)进行了大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生长刺激因子 纯化 生物学活性 H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13
作者 程大胜 陈秀青 +1 位作者 黄爱军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2-,55,共2页
以往研究表明β内啡肽(β-E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阻断过量的β-EP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的β-EP含量变化... 以往研究表明β内啡肽(β-E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阻断过量的β-EP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的β-EP含量变化,以初步探讨β-EP在重度烫伤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蝾螈椭圆囊毛细胞换能、编码和突触传递的形态学基础
14
作者 高文元 MichaelL.Wiederhold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实验研究椭圆囊毛细胞换能、编码和突触传递的形态和显微力学基础。以幼年蝾螈为对象,光镜和电镜观察椭圆囊囊斑的微细和超微结构。实验结果:(1)只有毛细胞的高静纤毛和动纤毛的头部和耳石膜接触,耳石膜的剪切力由直接和间接两... 本实验研究椭圆囊毛细胞换能、编码和突触传递的形态和显微力学基础。以幼年蝾螈为对象,光镜和电镜观察椭圆囊囊斑的微细和超微结构。实验结果:(1)只有毛细胞的高静纤毛和动纤毛的头部和耳石膜接触,耳石膜的剪切力由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传递至静纤毛;(2)耳石膜和表皮板组成纤毛束上下两端的致密板状结构,皮板下微管起固定和支撑下板作用,在两板之间的无定形物质有缓冲和利于上板滑动的功能,这种安排是纤毛受力后偏曲的基础;(3)囊斑上皮存在着动纤毛排列方向不同的四种毛细胞,感受器依靠这些分布不同的毛细胞群进行信号编码;(4)多根传入神经末梢和1~2 根传出神经末梢与毛细胞构成传入和传出突触,存在于毛细胞底部胞液内和传出神经末梢内的囊泡是突触传递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电换能 突触 前庭器官 毛细胞 蝾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脏部分耐热蛋白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张振峰 高红亮 +2 位作者 蔡在龙 毛积芳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肝脏中具有耐热特性的蛋白质,尤其是与肝功能、肝脏再生有密切关系的耐热蛋白。方法:将小鼠肝脏蛋白在65℃处理30 min,去除热变性蛋白,剩余耐热蛋白进行二维电泳,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小鼠肝脏耐热蛋白二维电泳图谱,共... 目的:研究小鼠肝脏中具有耐热特性的蛋白质,尤其是与肝功能、肝脏再生有密切关系的耐热蛋白。方法:将小鼠肝脏蛋白在65℃处理30 min,去除热变性蛋白,剩余耐热蛋白进行二维电泳,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小鼠肝脏耐热蛋白二维电泳图谱,共约50个蛋白斑点。其中选取5个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50 000、分离效果较好的斑点进行MALDI-TOF-MS肽质量指纹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处理。结果:这5个蛋白分别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蛋白酶体亚单位(AF060087)、尼克酰胺乙酰乙酸水解酶(nicotinate-nucleotide pyrophosphorylase)、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和regucalcin。结论:初步证明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尼克酰胺乙酰乙酸水解酶、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和regucalcin具有较强的耐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蛋白 二维电泳 肽质量指纹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照射后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部分D-loop区辐照损伤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王洁 汪茂荣 王学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变化可能损害氧的利用,导致细胞的氧化和减少能量的产生,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文中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部分D-loop区碱基的损伤规律及特定的断裂... 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变化可能损害氧的利用,导致细胞的氧化和减少能量的产生,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文中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部分D-loop区碱基的损伤规律及特定的断裂敏感点。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序列,再通过接头介导PCR(LM-PCR)及基因扫描来检测其断裂程度、位点及规律。结果在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通过ligation-media-ted PCR(LM-PCR)和基因扫描检测,发现各剂量都有相同大小的片段,即存在相同的断裂位点,且这些位点并非随机分布,位点的损伤频率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还出现了新的断裂位点,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双链断裂。结论线粒体DNAD-loop区在60Co照射后,产生的一系列断裂敏感位点和双链断裂及本身特有的突变位点,可能对SMMC-7721细胞辐射后的细胞凋亡起到重要作用,推测mtDNA很有可能是电离辐射易感的靶点,mtDNA的变化能够作为肿瘤细胞辐照前后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D-loop区 断裂敏感点 双链断裂 Γ射线 辐照 SMMC-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拿大魁北克医学研究基金会神经科学双边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7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6-1346,共1页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医学研究 神经科学 基金会 加拿大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曹雪涛 开幕式 医学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0
18
作者 陈小松 王国俊 +2 位作者 蔡雄 余宏宇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6-748,F003,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结果:分别予氧化苦参碱100, 200, 300 m g/kg 腹腔注射,1次/d,30 d 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两者作用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200 m g/kg 作用10 d,20 d 时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转基因小鼠 乙型肝炎 HBSAG HB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1
19
作者 尚雁君 黄才国 +3 位作者 蒋三好 朱大元 魏善建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0、40、60μg/ml迷迭香酸或1μg/ml阳性对照别嘌呤醇,分别加入黄嘌呤溶液(测尿酸生成量:1 mmol/L;测超氧离子:50μmol/L)和0.1 U/ml黄嘌呤氧化酶中,用生化仪测定5min尿酸生成量和...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0、40、60μg/ml迷迭香酸或1μg/ml阳性对照别嘌呤醇,分别加入黄嘌呤溶液(测尿酸生成量:1 mmol/L;测超氧离子:50μmol/L)和0.1 U/ml黄嘌呤氧化酶中,用生化仪测定5min尿酸生成量和超氧离子生成(NBT显色法)。在1 ml 2×105/ml HL-60细胞悬液中加入100μl 6 mol/L黄嘌呤、100μl0.1 U/ml黄嘌呤氧化酶、500μg/ml迷迭香酸,分别以AnnexinⅤ-PI双标试剂盒法(以1μg/ml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或细胞周期法(以100 U/ml SOD为阳性对照)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迷迭香酸显著抑制尿酸生成和超氧离子引起的NBT显色,两种方法测得其IC50分别为56μg/ml和21μg/ml;对细胞凋亡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上。结论:迷迭香酸是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 超氧离子 细胞凋亡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抑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玲 范柳 +5 位作者 王素春 张旭静 黄久仪 王桂清 孙继虎 王春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 :研究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氧海马神经元 NMDA(N-甲基 - D-天冬氨酸 )受体功能的影响 ,探讨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保护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正常培养 10 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 目的 :研究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氧海马神经元 NMDA(N-甲基 - D-天冬氨酸 )受体功能的影响 ,探讨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保护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正常培养 10 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和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 NMDA诱发电流 ;观察 0 .1%和 0 .5 %的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 NMDA电流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培养 10 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相比 ,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 NMDA诱发电流明显增大 ,而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可快速、可逆地抑制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 NMDA诱发电流。 结论 :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血缺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 NMDA受体活性过度增强有抑制作用 ,提示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具有保护因 NMDA受体过度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当归 红花 人参 萃取液 海马神经元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神经元损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