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麻醉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红军 周志强 +2 位作者 孙杰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Ⅱ组),每组30例。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Ⅱ组),每组30例。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铵0.8 mg/kg,同时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TCI)4μg/ml,Ⅱ组丙泊酚TCI 2μg/ml加氯胺酮0.5 mg/kg。采用Bioz.com阻抗法血液动力学连续监护系统监测HR、B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度指数(ACI)等指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HR诱导时均显著增快(P<0.05)。Ⅰ组SBP、CI、SI、SVRI诱导时均显著下降(P<0.05),而Ⅱ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Ⅰ组在麻醉诱导时SBP、CI、SI较Ⅱ组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也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在各时点的HR、DBP、ACI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有利于保持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氯胺酮 血液动力学 阻抗心电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对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红军 高献忠 +2 位作者 李伟彦 贾宏彬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2-415,420,共5页
目的:评估右旋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晚期癌痛患者,静脉滴定后均采取鞘内镇痛方式。术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用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吗啡+右旋美托咪定混合液(M+D阶段)。采用双盲交... 目的:评估右旋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晚期癌痛患者,静脉滴定后均采取鞘内镇痛方式。术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用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吗啡+右旋美托咪定混合液(M+D阶段)。采用双盲交叉法,所有患者随机分配进入M阶段和M+D阶段,待获得48小时满意的镇痛后交叉进行另一阶段鞘内滴定。记录静脉滴定后、M阶段和M+D阶段疼痛评分、满意度、有效吗啡剂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获得满意镇痛后每阶段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各研究阶段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阶段与M阶段相比有效吗啡剂量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但M+D阶段与M阶段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鞘内给药后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减少。M+D阶段嗜睡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可加强鞘内吗啡镇痛作用,显著减少吗啡用量,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右旋美托咪定 吗啡 鞘内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