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长生 虞文魁 +5 位作者 石佳靓 陈启仪 沈娟红 殷红珍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逐渐成为以多器官联合支持为核心的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研究领域的热点,实验利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逐渐成为以多器官联合支持为核心的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研究领域的热点,实验利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观察ECMO联合CRRT对正常小型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健康小型猪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ECMO组(E组)和ECMO+CRRT组(EC组),每组6只。于实验前后行血培养,取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行细菌培养,同时观察肠道显微及超微结构;分别于实验前1 h、实验后2、6、12和24 h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结果 EC组小型猪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低于S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例数S组和EC组均为1例,E组为2例;EC组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平均菌落数低于S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DAO呈下降趋势,S组无明显波动,E组呈逐渐升高趋势,24 h时达到最高,与EC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ABP在EC组治疗2 h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 ECMO联合CRRT治疗优于单独使用ECMO治疗,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持续肾替代治疗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少华 于泽平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25-1128,共4页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人类肿瘤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生物学和功能重要性的了解有了长足的进步。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肢端肥大症和良、恶性腺细胞肿瘤的患者中能成功地控制激素的高分泌,控制肿瘤的生长。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使细...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人类肿瘤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生物学和功能重要性的了解有了长足的进步。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肢端肥大症和良、恶性腺细胞肿瘤的患者中能成功地控制激素的高分泌,控制肿瘤的生长。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使细胞表面表达SSTR的乳腺癌瘤体与奥曲肽结合后在体内的显现。对于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联合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临床结果并不优于单用他莫昔芬。作者就SST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受体 乳腺癌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肠瘘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病人甲状腺功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冉冉 任建安 +8 位作者 王革非 顾国胜 陈军 任华建 洪之武 吴秀文 吴骎 李冠炜 赵允召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肠瘘病人容易发生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探讨肠内营养(EN)治疗对肠瘘合并NTIS病人甲状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肠瘘合并NTIS并接受EN治疗的病人,统计纳入病人住院期间甲状腺功能和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80例病... 目的:肠瘘病人容易发生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探讨肠内营养(EN)治疗对肠瘘合并NTIS病人甲状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肠瘘合并NTIS并接受EN治疗的病人,统计纳入病人住院期间甲状腺功能和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80例病人EN支持治疗后,66例NTIS病情缓解,14例未缓解,有效率82.50%。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表明,从入院到开始接受全量EN治疗的时间为NTIS获得缓解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EN治疗有助于缓解肠瘘病人NTIS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 肠内营养
全文增补中
内镜下放置鼻空肠管在危重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汪志明 吴素梅 +2 位作者 丁凯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5期287-288,291,共3页
目的:总结危重病人内镜辅助下床边放置鼻空肠管的经验,探讨内镜置管的具体方法及其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共107例重症病人接受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置管... 目的:总结危重病人内镜辅助下床边放置鼻空肠管的经验,探讨内镜置管的具体方法及其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共107例重症病人接受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置管时间为(12.3±7.8)m in,成功率为98.1%,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3/107)。导管留置时间为(20.7±8.4)d。结论:内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具有简单、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小和易于耐受等优点,尤其适于危重病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空肠管 危重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裕 陈启仪 +4 位作者 姜军 冯啸波 倪玲 史益凡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60例(便秘组)和入院行痔疮和低位肛瘘病人60例(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抽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C反应蛋白(CRP)、促炎因子(TNF-α... 目的:探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60例(便秘组)和入院行痔疮和低位肛瘘病人60例(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抽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C反应蛋白(CRP)、促炎因子(TNF-α、IL-6)、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4+/CD8+和HLA-DR)水平。结果:便秘组病人Ig G和Ig M、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3+和CD8+CD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再灌食对肠瘘病人血清蛋白和肝功能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潘先柱 任建安 +3 位作者 范朝刚 王革非 于宝军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EN再灌食对长期禁食的肠瘘病人血清蛋白、肝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54例长期饥饿或PN的肠外瘘病人在EN支持前和支持后第1、3、5、9、14天的血清蛋白、肝胆生化指标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血清ALB于EN支持后第1天下降,尔后逐渐... 目的:观察EN再灌食对长期禁食的肠瘘病人血清蛋白、肝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54例长期饥饿或PN的肠外瘘病人在EN支持前和支持后第1、3、5、9、14天的血清蛋白、肝胆生化指标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血清ALB于EN支持后第1天下降,尔后逐渐回升,PA、Fn于EN支持后第3天升高,TF于第7天升高,ALT、AST、AKP、γ-GT于EN支持后5~9 d升高,后逐渐下降,并与EN支持前是否淤胆有关。总胆红素于EN支持后逐渐下降。2例病人发生胆汁淤积性胆囊炎。以上改变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再灌食病人EN支持早期蛋白的合成代谢增加,EN支持是缓解肝胆损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再灌食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便秘病人金陵术治疗前后的营养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啸波 姜军 +5 位作者 丁威威 王新颖 胡雄辉 刘思彤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顽固性便秘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金陵术对病人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金陵术式治疗的98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病人,测定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机体组成及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 目的:观察顽固性便秘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金陵术对病人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金陵术式治疗的98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病人,测定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机体组成及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钾、钠、氯、磷、镁、钙等水平,评估金陵术对病人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便秘评分、术后腹泻率和腹泻程度分级,评价金陵术式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结果。结果:金陵术可显著改善病人的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早期会出现排便频次增多和不同程度腹泻,少数病人出现电解质失衡。病人术后1个月营养指标显著下降,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12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金陵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对机体长期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便秘 外科治疗 营养状况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少华 于泽平 +4 位作者 李宁 杨小冬 张新华 孙桂勤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05-807,i0011,共4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原发性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原发性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61/82)。SSTR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P=0.881)、肿瘤大小(P=0.522)无关,但不同病理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21)的肿瘤组织其SSTR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因此,对大多数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可应用核素显像技术(SRS)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受体 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营养不良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云鹤 江志伟 +2 位作者 刘放南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胃癌癌性营养不良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胃癌营养不良病人15例,口服含乳果糖10 g、甘露醇5 g的测试液,测定6 h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浓度,并以20例健康... 目的:前瞻性研究胃癌癌性营养不良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胃癌营养不良病人15例,口服含乳果糖10 g、甘露醇5 g的测试液,测定6 h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浓度,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L/M比值为0.028±0.010,15例病人为0.161±0.141,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营养不良病人尿中L/M明显增高(P<0.01)。结论:癌性营养不良病人的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通透性 乳果糖/甘露醇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OF脂肪乳剂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酸和炎性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海冠 李宁 +3 位作者 王新颖 朱维铭 姜军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大豆油、中链三酰甘油、橄榄油、鱼油和维生素E(SMOF)脂肪乳剂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酸和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腹部中等手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至少5 d以上的病人,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原则分为SMOF组24例和... 目的:观察大豆油、中链三酰甘油、橄榄油、鱼油和维生素E(SMOF)脂肪乳剂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酸和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腹部中等手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至少5 d以上的病人,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原则分为SMOF组24例和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组24例。术后第1~5天两组病人按等氮、等热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手术前、术后第1,4和6天,检测游离脂肪酸、白细胞三烯(LTB5、LTB4)、血栓素(TXB3、TXB2)、白细胞介素(IL-1、IL-2和IL-6)。结果:与术后第1天相比,两组病人的游离脂肪酸谱、LTB5/LTB4、TXB2/TXB3和IL-2差异显著,IL-1、IL-6无显著差异,但SMOF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SMOF可明显降低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肠外营养 鱼油 橄榄油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危重症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志明 吴素梅 +3 位作者 江志伟 丁凯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床边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G J)置管对危重症病人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1例重症病人接受PEG J,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4.3±8.6)m in,成功率达100%,未发生置管相关... 目的:研究床边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G J)置管对危重症病人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1例重症病人接受PEG J,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4.3±8.6)m in,成功率达10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21),空肠管尖端移位1例及造口渗液1次。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235.7±209.3)d。结论:PEG J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少、易于耐受、可长期带管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危重症病人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时肠损伤后不同手术方式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兴东 嵇武 +7 位作者 丁博文 杨荣 范铭兴 刘建磊 丁威威 李秋荣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75,178,共5页
目的:对照研究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时肠道损伤后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雌性杂种猪麻醉后,建立多发肠管损伤并发酸中毒、低体温、凝血障碍"致死三联征"的严重腹部创伤实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只。即①对... 目的:对照研究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时肠道损伤后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雌性杂种猪麻醉后,建立多发肠管损伤并发酸中毒、低体温、凝血障碍"致死三联征"的严重腹部创伤实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只。即①对照组:手术修补(修补)组行肠管损伤修补吻合术,7号线双层关闭腹腔;②肠道结扎(结扎)组行肠管损伤段丝线结扎;③肠道造口(造口)组行损伤段肠道内置入肛管,荷包缝合固定后,经切口旁引出。监测术后0、6、12和24 h二胺氧化酶(DAO)活力。术后24 h行门静脉和外周血细菌培养,观察空肠和末端回肠黏膜屏障组织变化。结果:DAO活力造口组较结扎组和修补组低,门静脉和外周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亦低。病理学观察结扎组肠黏膜组织损伤最重,修补组次之,造口组损伤最轻。结论:肠道造口符合损伤控制手术要求,优于肠道结扎和传统手术,能避免进一步加重肠黏膜屏障破坏,减轻细菌易位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损伤 损伤控制外科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发淤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长生 朱维铭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长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引起少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患者出现淤胆症状。文中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percutaneous transhe-p... 目的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长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引起少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患者出现淤胆症状。文中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cystostomy,PTC)在术后EPII并发淤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部手术后EPII并发淤胆患者运用PTC的治疗效果。患者均行B超或腹部CT检查,常规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灌肠、TPN、生长抑素、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运用PTC行胆汁外引流。结果 15例患者均非手术治愈,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32.5±5.7)d,TPN支持时间平均为(26.6±10.5)d,穿刺后至肛门排气为1~4 d,平均时间为(2.3±0.9)d。11例患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穿刺后GPT、GOT、γ-GT、AK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快恢复正常,淤胆症状消失。6例患者出现低热、右上腹不适症状,穿刺后体温恢复正常,右上腹不适症状缓解。结论 PTC运用安全有效,虽不能根本改变术后EPII的病理过程,但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因禁食而长期应用TPN导致的淤胆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胆汁流,促进肠蠕动,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 早期炎性肠梗阻 胆汁瘀积 全胃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和感染应激对蛋白质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钰 任建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4,178,共4页
创伤和感染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各器官、组织等代谢失衡。一些处理方案可有效地减轻不良应激对机体代谢的负面效应。以下着重阐述创伤和感染应激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创伤 感染 应激 蛋白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绪林 李国立 +5 位作者 王建东 范朝纲 倪黎登 董迎春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09-711,714,共4页
目的:EphA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中通过检测EphA1基因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phA1基因对胃癌发病、进展及预后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标记实时定量RT-PCR检测56例胃癌患... 目的:EphA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中通过检测EphA1基因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phA1基因对胃癌发病、进展及预后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标记实时定量RT-PCR检测56例胃癌患者肿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EphA1 mRNA的表达,分析其差异与临床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EphA1表达下调在直径小于5 cm的肿瘤中多见(P=0.017)。EphA1表达上调多发生于胃癌晚期(P=0.002)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20)。EphA1表达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EphA1基因可能具有促进胃癌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phA1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及鼻胃管在克罗恩病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金晶 汪志明 +3 位作者 王震龙 刁艳青 朱维铭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PEG)在克罗恩病(CD)病人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与传统鼻胃管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接受管饲EN的CD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管饲途径(鼻胃管与PEG管)在治疗中...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PEG)在克罗恩病(CD)病人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与传统鼻胃管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接受管饲EN的CD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管饲途径(鼻胃管与PEG管)在治疗中的耐受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N支持期间PEG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23.1%vs 52.6%,P<0.05)。至第4周开始,鼻胃管组累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EG组(36.8%vs 11.5%,P<0.05)。结论:PEG在CD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CD病人长期EN支持的管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邹志英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支持的效果。方法:58例肠瘘病人在病情平稳,恢复TEN后分为家庭EN支持组(家庭组,n=31)和住院EN支持组(住院组,n=27),由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对两组病人进行指导、监测和随访。前瞻性观察记录两组病... 目的:探讨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支持的效果。方法:58例肠瘘病人在病情平稳,恢复TEN后分为家庭EN支持组(家庭组,n=31)和住院EN支持组(住院组,n=27),由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对两组病人进行指导、监测和随访。前瞻性观察记录两组病人EN支持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营养支持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浆ALB、Hb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比较EN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营养支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组家庭EN支持时间为(61.11±27.71)d。家庭组和住院组住院天数为[(60.79±17.11)dvs(119.38±46.70)d]、总治疗费用为(14.21±6.12)万元vs(18.92±7.22)万元,P<0.01。结论:在严格的指导和监测下,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安全可行,可达到住院营养同样的营养效果,同时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家庭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受体酪氨酸激酶人类肝细胞癌细胞系A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绪林 李国立 +3 位作者 王建东 范朝纲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7-610,I0005,共5页
目的:人类肝细胞癌细胞系(Eph)受体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近年来它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检测EphA1蛋白在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与临床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EphA1受体在胃癌发病和进... 目的:人类肝细胞癌细胞系(Eph)受体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近年来它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检测EphA1蛋白在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与临床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EphA1受体在胃癌发病和进展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0例胃癌患者肿瘤和胃黏膜组织中EphA1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EphA1蛋白的高表达多发生在晚期患者(P=0.015)以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32)。EphA1蛋白表达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结论:EphA1受体在胃癌进展过程中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肝细胞癌细胞系A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细胞因子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调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立立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促炎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和调节炎性反应作用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有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炎症性肠病病人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并且能引起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改变。现就... 促炎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和调节炎性反应作用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有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炎症性肠病病人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并且能引起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改变。现就促炎细胞因子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调控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细胞因子 肠上皮 紧密连接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类高脂肪高蛋白质肠内营养支持在小肠广泛切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立立 张伟 +3 位作者 闫明文 朱维铭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小肠广泛切除(mSBR)TEN支持的小鼠模型,研究低糖类高脂肪高蛋白质(LC-HF-HP)EN支持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高糖类低脂肪低蛋白质(HC-LF-LP)组和LC-HF-HP组,每组15只。EN液均配制成4.184 kJ/mL,输...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小肠广泛切除(mSBR)TEN支持的小鼠模型,研究低糖类高脂肪高蛋白质(LC-HF-HP)EN支持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高糖类低脂肪低蛋白质(HC-LF-LP)组和LC-HF-HP组,每组15只。EN液均配制成4.184 kJ/mL,输液速度为0.8 mL/h。测定mSBR小鼠的生存率、体质量、氮平衡、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等指标。结果:小鼠腹泻程度LC-HF-HP组较轻,HC-LF-LP组较重。LC-HF-HP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高于HC-LF-LP组。术后第4~7天,LC-HF-HP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HC-LF-LP组;LC-HF-HP组小鼠的氮平衡显著优于HC-LF-LP组;LC-HF-HP组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高于HC-LF-LP组。结论:LC-HF-HP的EN液由于其渗透浓度低,有助于胃肠道更好地耐受,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切除 全肠内营养 低糖类高脂肪高蛋白质 高糖类低脂肪低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