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乳突段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君玉 党瑞山 +1 位作者 卢亦成 廖建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手术中面神经乳突段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8例16侧,电动磨钻轮廓化乳突,暴露3个半规管、面神经乳突段全长。测量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宽度、面神经乳突段始端及末端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 目的为侧颅底手术中面神经乳突段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8例16侧,电动磨钻轮廓化乳突,暴露3个半规管、面神经乳突段全长。测量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宽度、面神经乳突段始端及末端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并观察面神经乳突段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结果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为(11.04±1.03)mm,宽度为(2.29±0.39)mm。面神经乳突段起始部到乙状窦、外耳道后上棘、颅后窝硬膜、岩上窦-乙状窦-横窦交点、后骨半规管的最近距离分别为(9.41±2.06)mm、(15.61±2.11)mm、(5.96±1.51)mm、(20.20±3.44)mm、(3.84±0.14)mm。面神经乳突段末端-乙状窦、外耳道后上棘、乳突尖、颅后窝硬膜、岩上窦-乙状窦-横窦交点的最近距离分别为(7.05±2.01)mm、(20.32±2.69)mm、(16.48±2.48)mm、(7.97±2.61)mm、27.38±4.21)mm。结论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二腹肌嵴是面神经乳突段定位的重要标志,面神经乳突段走行于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二腹肌嵴前端形成的三角形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乳突段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二腹肌嵴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张传森 陈道运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84-4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人退变椎间盘及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096条基因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类蛋白为10条,其中Bax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增高,Bcl-2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正常组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为(24.897±3.62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1.440±4.15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9.372±2.588)%,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3±0.010)、(0.203±0.012)和(0.169±0.005);退变组AI为(49.232±3.44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8.239±2.47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2.349±3.764)%,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2±0.003)、(0.310±0.008)和(0.262±0.014),两组间的AI均值、Bcl-2、Bax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参与了髓核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椎间盘退变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上皮细胞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光伟 张伟宏 +2 位作者 吴爱群 张华 朱启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7-97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予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 15min ,1次 /d ,治疗 2个疗程 ,每个疗程 10d ,2个疗程间隔 2d。各组动物均于缺血缺氧后 2 2d处死 ,处死前经腹腔注射Brdu ,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镜下观察脑内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各组Wistar幼鼠脑组织内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层及胼胝体等有Brdu阳性细胞分布 ;HIBD组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低于HIBD后电针组(P <0 .0 5 )。结论 :缺血缺氧促进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电针刺激大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缺氧 神经前体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亮 张志英 任丛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效果 神经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顺清 李宛青 +3 位作者 张伟宏 吴爱群 张华 陈雪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9-652,共4页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取足月新生1d内的Wistar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双侧海马及额前叶皮质神经元,于饲养培养12h后分4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培养液培养。普通红光照射组:饲养培...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取足月新生1d内的Wistar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双侧海马及额前叶皮质神经元,于饲养培养12h后分4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培养液培养。普通红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d开始,用普通红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3mW,光斑直径3mm,每次3min,垂直照射,距离4~5cm。脑活素组:饲养培养液加入脑活素,浓度200mg/L。氦氖激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d开始采用波长为632.8nm的氦氖激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光斑直径及照射方法同普通红光照射组。普通红光和氦氖激光照射组照射时将另外2组培养神经元同时取出,同样放置但不照射。每组于培养第7d、14d、21d、28d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目;于培养第3d、7d、14d测神经元突起长度;于培养第14d进行HE、Nissl化学染色;于培养第21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SOD含量,用TBA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红光照射组比较,各测定时间点脑活素组和氦氖激光照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神经元胞体面积及最大直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大,尼氏体灰度值降低,培养液中SOD含量较高,MDA较低(P均<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氦氖激光照射 体外培养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特异分布及其在神经损伤再生中的变化和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左乔 许家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1-268,共8页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在mRNA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理条件下microRNA在神经系统存在特异性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多种microRNA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对神经再生过程...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在mRNA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理条件下microRNA在神经系统存在特异性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多种microRNA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对神经再生过程产生影响。microRNA的这一作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基因表达 神经系统 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去分化及诱导 被引量:2
7
作者 谢佳芯 许家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去分化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特别是新兴的干细胞生物学领域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大量实验证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各类神经细胞(如神经元、Schwann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在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以细胞幼稚化、重... 去分化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特别是新兴的干细胞生物学领域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大量实验证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各类神经细胞(如神经元、Schwann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在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以细胞幼稚化、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和获得多向分化的潜能为主要特征的去分化表现。本文就哺乳动物各类神经细胞的去分化及其诱导条件、对神经再生修复等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神经细胞 去分化 诱导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构建后的全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组织结构与生物力学特性
8
作者 张秀花 张炎 +2 位作者 李玉泉 杨向群 张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改进体外构建的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TEBV),研究其生物力学特性,获得能承载生理血流力学作用的血管替代物。方法用酶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加压灌注结合散点注射种植犬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用自制的血管自动旋转流体... 目的改进体外构建的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TEBV),研究其生物力学特性,获得能承载生理血流力学作用的血管替代物。方法用酶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加压灌注结合散点注射种植犬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用自制的血管自动旋转流体培养系统培养3周,随后再用加压灌注法种植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EC),继续培养至4周,取材做HE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VSMC及EC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用力学测试仪器检测TEBV的应力-应变关系、拉伸弹性回复率以及最大断裂强度和长度。结果在血管自动旋转流体培养系统,VSMC种植3周在中膜层已经大量均匀分布,EC种植7天后已形成连续完整的EC单层;而应用单独的加压灌注法VSMC种植3周时仍不能均匀分布,EC种植1周后仍分布不均匀,未能形成连续的EC单层。TEBV培养至第4周,中膜层有大量VSMC生长,内膜层则形成连续的EC单层;透射电镜下可见VSMC、EC亚微结构与生理状态的细胞结构相似,可见缝隙连接等细胞连接方式,VSMC可产生新的胶原蛋白。扫描电镜可见EC在支架上生长良好,细胞轮廓清晰,形成连续的单层。力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TEBV的粘弹性、拉伸弹性回复率以及最大断裂强度均接近生理血管。结论血管自动旋转流体培养系统在脱细胞血管支架上联合种植VSMC和EC,有利于种子细胞在支架腔面和管壁内均匀生长,改进了TEBV的组织结构。改进构建的TEBV生物力学特性接近生理血管,将有利于TEBV更好地承载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改进构建 生物力学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循行现象的发现及技术要素探讨
9
作者 王静 彭晓飞 +3 位作者 孟凡迅 党瑞山 刘芳 陈尔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核素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循行现象及探讨相关的若干技术要素。方法:将不同的核素以不同剂量分别注入SD大鼠"后三里""关元"腧穴,在不同时段切取大鼠胃经、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进行放射自显影分... 目的:观察核素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循行现象及探讨相关的若干技术要素。方法:将不同的核素以不同剂量分别注入SD大鼠"后三里""关元"腧穴,在不同时段切取大鼠胃经、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进行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核素131I在注射剂量15μci/0.05mL、作用时间10min等技术条件支持下,能较好地显示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的迁移轨迹。结论:核素131I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具有循行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 经脉 脂肪条带结构 放射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免疫细胞化学信号放大技术
10
作者 余建华 顾桂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修改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程序之后,灭活过氧化物酶活性,再结合生物素化酪胺,然后再进一步结合ABC复合物或FITC标记的Streptoavidin,谓之免疫细胞化学生物素放大技术(BiotinAmplifcationProcedure,BAP)。本文比较了BAP技术与... 在修改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程序之后,灭活过氧化物酶活性,再结合生物素化酪胺,然后再进一步结合ABC复合物或FITC标记的Streptoavidin,谓之免疫细胞化学生物素放大技术(BiotinAmplifcationProcedure,BAP)。本文比较了BAP技术与ABC双桥法,结果显示,BAP技术可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杂色的信噪比,同时,可大大减少一抗的工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信号放大 ABC法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新技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11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张传森 陈道运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540-540,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