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揭牌
1
作者 朱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2009年9月5日上午,我校在大学科技馆隆重举行“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学校黄伟灿副校长、训练部苏均平副部长、长海医院项耀钧副院长、中心主任李兆申教授、
关键词 临床流行病学 第二军医大学 医学中心 揭牌 循证 长海医院 副部长 副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阳 邹多武 +2 位作者 朱伟 李兆申 蔡全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abstract database,CBM)和中国... 目的: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abstract database,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中检索从建库以来至2011年12月关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共3 47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化疗组的合并缓解率分别为28.85%和18.63%,合并后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95%可信区间)为2.18(1.24~3.85,P=0.007)。联合组和化疗组3~4级乏力发生率分别为10.91%和7.37%,合并RR值(95%可信区间)为1.46(1.19~1.79,P<0.01);3~4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0.41%和12.53%,合并RR值(95%可信区间)为1.62(1.37~1.92,P<0.01)。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缓解率,但也增加了3~4级乏力和腹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 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GFR单抗与抗VEGF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钱维 陈国昌 +3 位作者 张永镇 朱伟 李兆申 蔡全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抗EGFR单抗与抗VEGF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及相关组织的会议文章获得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两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 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抗EGFR单抗与抗VEGF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及相关组织的会议文章获得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两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 2.15.1统计软件中的“Meta”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包含了5个研究、共2 059例患者。与对照组仅用单种单抗治疗相比,试验组使用两种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更短[RR=1.12,95% CI(1.05~1.19)];总体生存时间[RR=1.17,95% CI(0.98~1.40)]、总体缓解率[RR=0.97,95% CI(0.89~1.07)] 无明显差别。试验组的3/4级皮肤毒性[RR=12.62,95% CI(1.90~83.84)]、3/4级感染[RR=1.53,95% CI(1.13~2.08)]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级胃肠道不良事件[RR=1.48,95% CI(0.79~2.77)]和3/4级静脉血栓[RR=1.18,95% CI(0.84~1.65)]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3/4级高血压[RR=0.61,95% CI(0.42~0.87)]和3/4级神经系统不良事件[RR=0.54,95% CI(0.37~0.80)]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种单抗治疗相比,两种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更短,总体生存时间和总体缓解率无明显改善,皮肤毒性和感染等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帕尼单抗 大肠癌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平均风险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年龄分布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荣 于恩达 +3 位作者 朱伟 高杰 李兆申 蔡全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汉族大肠癌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病率,从而为确定最佳的大肠癌筛查开始年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利用自制调查表对就诊于全国19家医院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大肠癌平均风险人群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汉族大肠癌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病率,从而为确定最佳的大肠癌筛查开始年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利用自制调查表对就诊于全国19家医院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大肠癌平均风险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肠镜检查结果等。基于之前已建立的平均风险人群大肠进展期肿瘤发生风险评分系统(由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绿色蔬菜、腌制食品、油炸熏制食品、白肉等8个变量组成,总分为0~14分)对研究对象进行发生风险评估,计算各风险等级进展期肿瘤发病率。不同风险等级、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进展期肿瘤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7 541例患者完成全结肠镜检查。随着危险评分增加,进展期肿瘤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风险评估得分为0~2分的研究人群中,70岁以下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1.3%~4.0%的较低水平,70岁以上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8.9%~15.3%的较高水平,两组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险评估得分为3~4分的研究人群中,45岁以下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3.6%的较低水平,45岁以上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为5.4%~14.8%,两组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险评估得分为>4分的研究人群中,进展期肿瘤发生率处于9.8%~22.7%的较高水平,其40~44岁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9.8%)高于风险评估得分为0~2分的研究人群中70~74岁年龄组(8.9%)。在研究总体人群中,55岁以下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2.9%~4.6%的较低水平,55岁以上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6.8%~17.6%的较高水平,两组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进展期肿瘤的高发年龄分别为45岁以后和60岁以后。结论不同风险人群、不同性别的最佳大肠癌筛查开始年龄不同。风险评估得分为0~2分的研究群体、风险评估得分为3~4分的研究群体、风险评估得分>4分的研究群体的最佳开始筛查年龄分别为70岁、45岁和40岁。女性筛查开始年龄可比男性推迟1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筛查 结肠镜检查 平均风险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帅群 张永镇 +4 位作者 王华 于恩达 李桂香 李兆申 蔡全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6-543,共8页
目的探讨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比较,并将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变部位(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进行分层... 目的探讨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比较,并将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变部位(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将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13.39、13.39~18.23和≥18.23ng/mL3个等级,结直肠癌(P〈O.001)、进展期腺瘤(P〈O.001)、腺瘤(Ptrenddo.001)和增生性息肉(Ptrend=0.013)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其维生素D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OR(95%CI)依次为0.33(0.21,0.53)、0.18(O.09,0.38)、0.09(O.01,0.41)、0.25(O.08,0.77)。按发病部位进行分层后,近端结直肠癌(Ptrend-O.001)和远端结直肠癌(P〈O.001)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其维生素D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OR(95%CI)依次为0.26(0.12,0.56)和0.33(o.20,0.56)。结论血浆25-羟维生素D可降低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且与病变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饮食习惯 结直肠肿瘤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尚新 洪尚游 +2 位作者 安薇 高杰 蔡全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4-989,共6页
目的探讨补充叶酸与结直肠腺瘤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CBMdisc、CNKI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结直肠腺瘤切除后人群补充叶酸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评价质量... 目的探讨补充叶酸与结直肠腺瘤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CBMdisc、CNKI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结直肠腺瘤切除后人群补充叶酸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0.24软件对腺瘤及进展期腺瘤复发风险进行合并。结果共纳入6项RCT研究,2002例患者。分析提示:腺瘤复发风险在补充叶酸与安慰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79,1.19),P=0.76];而进展期腺瘤的复发风险,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RR=1.33,95%CI(1.01,1.74),P=0.04],该效应在补充叶酸1mg/d、≥3年时已出现[RR=1.49,95%CI(1.07,2.09),P=0.02]。结论补充叶酸未能显示出减少结直肠腺瘤复发风险的作用,可能增加了进展期腺瘤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瘤 叶酸 复发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门诊医患双方对预约挂号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骅 蔡全才 +2 位作者 王铁军 张银娟 张华高 《中国医院》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患双方对于门诊服务中各环节的满意程度和预约挂号的需求和偏好,为促进医院预约挂号服务提出建议。方法:利用自设问卷收集资料,现场调查1000名门诊就诊患者、200名出诊医生对于门诊服务各环节满意程度和对于预约挂号...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患双方对于门诊服务中各环节的满意程度和预约挂号的需求和偏好,为促进医院预约挂号服务提出建议。方法:利用自设问卷收集资料,现场调查1000名门诊就诊患者、200名出诊医生对于门诊服务各环节满意程度和对于预约挂号的需求和偏好。结果:患者对于候诊时间与等待时间有关的服务环节满意度较低,医生对门诊服务流程满意度也较低;医患双方对医院现行预约挂号服务总体比较满意,但仅有35%的受访患者使用过预约挂号服务,54%的患者使用现场预约方式;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挂号方式的偏好并不完全一致,对时间成本比较敏感的职业和年龄群体更倾向于能自主选择就诊时段的分时段预约挂号方式;超过90%的医生认为有必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仅57%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在普通门诊开展复诊预约挂号。结论:候诊时间长已成为影响门诊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措施继续提高预约挂号比例,预约挂号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双方 预约挂号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杨阳 蔡全才 +1 位作者 邹多武 杨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血管内皮生...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作用靶点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类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及帕尼单抗(panitumumab)等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来竞争性阻断其与其他配体的结合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两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疗效也不同,且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分子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建立及其在重复测量数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华高 张罗漫 +1 位作者 李兆申 蔡全才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线性回归模型是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线性依存关系的统计方法,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模型之一。在确定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又确定了自变量选取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模型的各个系数进行估计以及对系数估计值的统计学意义进行... 线性回归模型是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线性依存关系的统计方法,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模型之一。在确定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又确定了自变量选取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模型的各个系数进行估计以及对系数估计值的统计学意义进行探讨,在临床研究中有时还需要对不同回归系数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数据 最小二乘法 线性回归模型 统计学模型 应用 广义 迭代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摄入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鸣 邓尚新 +3 位作者 付新新 张华高 朱伟 蔡全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叶酸摄入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disc、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关于叶酸与胰腺癌发生关系的前瞻性及病例-对照研究。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version 1... 目的探讨叶酸摄入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disc、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关于叶酸与胰腺癌发生关系的前瞻性及病例-对照研究。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version 11.0软件对胰腺癌发生风险进行合并。结果共纳入6项队列研究及3项病例-对照研究,2 209例患者。分析提示:从食物中获取叶酸的最高摄入量人群与最低者相比,前组胰腺癌罹患风险统计学上明显降低28%,在以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值的队列研究中这种降低趋势更明显[合并RR=0.51,95%CI(0.29,0.89),P=0.01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合并优势比(OR)=0.79[95%CI(0.66,0.94),P=0.008];总叶酸摄入量(来源于食物及补充的叶酸)最高组人群与最低者相比,胰腺癌罹患风险统计学上明显降低3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合并OR=0.53[95%CI(0.30,0.96),P=0.036]。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总叶酸摄入量(来源于食物及补充的叶酸)及食物来源叶酸摄入量是胰腺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胰腺肿瘤 危险性评估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鸣 张晓兰 +6 位作者 钱维 杨帆 蔡晔 朱伟 张永镇 李兆申 蔡全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7-643,共7页
目的建立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评分系统,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长海医院普通外科诊治并经病理确诊的胰腺肿块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胰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预测模... 目的建立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评分系统,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长海医院普通外科诊治并经病理确诊的胰腺肿块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胰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预测模型。基于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值)建立胰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评分系统,并进行外部人群验证。通过模型的一致性、区分能力和准确度评价评分系统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 000例合格研究对象,建立的评分系统由年龄、纳差、糖尿病史、CA19-9 4个变量组成,分值范围为0~14分,其预测的一致性较好(P=0.1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2(0.79,0.86)(P<0.001),说明该评分系统区分度较好。以2分作为诊断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1.46%、66.88%、77.86%、88.26%、54.12%、2.46、0.28。胰腺恶性肿块在高风险人群(>2分)中的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人群(≤2分)中的比例(88.26%vs45.88%,P<0.001)。该评分系统的外部人群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1(0.76,0.86)(P<0.001),说明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好,同时一致性也较好(P=0.716)。结论胰腺良恶性肿块临床诊断的预测模型及其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对该类患者进行良恶性风险分层,可以为胰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鉴别诊断 预测模型 评分系统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在经皮穿刺肝肿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文会 杨朝爱 +5 位作者 杨继金 江旭 刘敬禹 王卫星 李慧 张华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在经皮穿刺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曲马多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经皮穿刺肝肿瘤RFA开始时均予地西泮10 mg及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曲马多组予曲马多100 mg加入5... 目的探讨曲马多在经皮穿刺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曲马多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经皮穿刺肝肿瘤RFA开始时均予地西泮10 mg及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曲马多组予曲马多1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术中记录病灶大小、位置,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功率及术中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CLC分级、Child-Pugh分级、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水平上两组间年龄、影像引导设备和手术中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术中疼痛评分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两组术中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皮肝肿瘤RFA治疗过程中,曲马多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曲马多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与胰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鸣 蔡全才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6-910,共5页
叶酸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其机制至今未明。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总结了叶酸与胰腺癌的关系,并就叶酸缺乏可能导致肿瘤的机制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 叶酸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其机制至今未明。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总结了叶酸与胰腺癌的关系,并就叶酸缺乏可能导致肿瘤的机制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叶酸缺乏 胰腺肿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过氧化物酶在吸烟与胰腺癌发病关系中的作用
14
作者 付新新 李兆申 +3 位作者 金震东 陈海涛 朱伟 蔡全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吸烟与胰腺癌发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71例经病理证实的新发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对照组为71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匹配的健康人群。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吸烟与胰腺癌发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71例经病理证实的新发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对照组为71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匹配的健康人群。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史等。采集研究对象治疗前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其血浆MPO浓度。以对照组MPO浓度的中位数作为界值,将研究对象MPO浓度分为高和低两组。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探讨吸烟与胰腺癌、吸烟与高MPO浓度胰腺癌、吸烟与低MPO浓度胰腺癌的关系。结果在控制年龄、性别、饮酒、BMI的情况下,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升高(OR=2.74,95%CI:1.12-6.74;P=0.028);将病例组按照MPO浓度(196 IU/L)进行分层后,发现吸烟与高MPO浓度胰腺癌有关(OR=3.81,95%CI:1.17-12.44;P=0.026),但与低MPO浓度胰腺癌无相关(OR=2.51,95%CI:0.82-7.72;P=0.108)。结论吸烟可能导致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血浆MPO浓度升高可能在吸烟与胰腺癌关系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吸烟 髓过氧化物酶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用于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伴房颤患者术前筛查冠心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学文 李莉 +4 位作者 韩林 陆方林 徐志云 徐冰 孟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伴房颤患者术前320排CT冠脉成像检查(CTC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探索其运用于心脏瓣膜病术前筛查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5例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伴持续性房颤患者,瓣膜术前先后接受CTCA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 目的探讨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伴房颤患者术前320排CT冠脉成像检查(CTC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探索其运用于心脏瓣膜病术前筛查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5例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伴持续性房颤患者,瓣膜术前先后接受CTCA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A)。通过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评价CTCA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的相关性。以CCA为对照,从节段、血管及患者3方面计算CTCA诊断冠脉管腔内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值评价CTCA与CCA诊断冠心病的一致性。结果35例患者平均心率(94.7±21.4)次/min。CTCA图像质量评分中,右冠状动脉中段与平均心率相关系数r=0.554、P=0.002,回旋支中段与平均心率相关系数r=0.559、P=0.016。在节段水平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99.4%、82.4%和99.6%;血管水平分别为87.5%、97.6%、82.4%和98.4%;患者水平分别为84.6%、86.3%、78.6%和90.5%。3个水平的Kappa值分别为0.843、0.828及0.699。结论CTCA检查诊断冠心病准确性较高,可运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病变伴房颤患者术前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树春 廖学文 +2 位作者 李莉 张罗漫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筛选危险因素,建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RHVD)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危险度预测模型,以指导冠脉造影检查的选择。方法基于1998~2009年我院连续585例患者的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老年RHVD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 目的筛选危险因素,建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RHVD)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危险度预测模型,以指导冠脉造影检查的选择。方法基于1998~2009年我院连续585例患者的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老年RHVD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度预测模型并以bootstrap方法优化,以预测概率P〈0.05为低危险度。以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该模型和国外类似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老年RHVD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影响突出的是:男性、年龄、心绞痛、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成功建立危险度预测模型。151例患者被定义为低危险度,其中4例合并冠心病,均为单支血管病变。ROC曲线下面积0.793,对国人老年RHVD患者术前冠心病危险度具有较优预测效能。结论成功构建了老年RHVD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我国老年RHVD患者瓣膜手术前冠心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