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比卡因用于肝胆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立群 林露 +2 位作者 张劭博 关圆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3-273,共1页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肝胆手术 麻醉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患者救治早期家属心理压力的现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丽 沈乐 赵继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7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ICU重危患者救治早期家属心理压力的状况。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上海市五所三级甲等医院99例重危患者家属,在患者进入ICU 48~72h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其进行心理压力测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ICU重危患者救治早期家属心理压力的状况。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上海市五所三级甲等医院99例重危患者家属,在患者进入ICU 48~72h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其进行心理压力测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家属的躯体化、焦虑和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常模,人际关系得分低于常模;不同居住环境家属SCL-90强迫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存在差异(P=0.028);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属在敌对因子得分上存在差异(P=0.043)。ICU感受压力>7分的患者家属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7个因子上得分高于感受压力为3~7分的患者家属(P<0.05)。结论在同样遭受应激的情况下,ICU危重患者家属中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家属,采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法进行沟通,以降低其敌对情绪和行为的发生率;同时,ICU患者家属对感受压力的评价与实际测得结果高度一致,医护人员应主动询问并相信患者家属对自身压力的感知,对心理压力超过7分的患者家属须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以降低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危重症 家属 心理压力 救治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泽勇 孙玉明 +3 位作者 俞卫锋 杨立群 吴飞翔 吕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HS40注射液组(HHS,4ml/kg)、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7 ml/kg)、复方醋酸林...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HS40注射液组(HHS,4ml/kg)、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7 ml/kg)、复方醋酸林格液组(RL,7ml/kg),于诱导前分别输入相应上述液体,于输注液体前、输液后10min、诱导后5min、插管后5min,插管后10min、插管后20min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ABPm)、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心搏作功(LVSW)、肺血管阻力(P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输液前相比,诱导后3组患者ABPm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但HHS、HES组患者变化幅度较RL组小。HHS、HES组患者输液后10min CO值一过性增高(P<0.05或0.01),后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min与输液前无统计学差异;而RL组上升不明显,至插管后20min明显低于输液前及同时间点的HHS、HES组(P<0.05)。3组SV值、LVSW值变化与CO值类似。HHS组患者麻醉诱导后PVR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亦低于此时的HES、RL组(P均<0.01)。3组患者心率、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平均压(PAPm)、全身血管阻力(SVR)、中收静脉压(CV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前输注HSS40注射液(4ml/kg)能减少肝胆手术患者血压下降程度,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循环阻力,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校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期 肝胆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疾病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鲍杨 王振猛 +1 位作者 史东平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患者110余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对余下90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麻醉苏...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患者110余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对余下90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及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4、0.011、0.042、0.019)。多因素分析发现: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49、0.004,OR值分别为:5.481、10.867、11.604)。结论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维持,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苏醒期躁动 肝胆疾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主要来源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丽 赵继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6期15-17,42,共4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收集12名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用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包括:担心患者救治不成功(担心患者病情恶化...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收集12名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用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包括:担心患者救治不成功(担心患者病情恶化/死亡、担心医护质量差、担心患者的远期预后不佳)、与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不足以及经济压力。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医疗护理质量,努力提高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家属做到有效沟通,及时向其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检验结果,不良预后尽早告知,主动联系和指导患者家属,建立家属的咨询电话;另外,逐步落实医保制度、倡导医疗社会工作者制度、鼓励其亲友提供帮助等亦有助于缓解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促进其生理与心理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主要来源 外科ICU 患者家属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医院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护理文书的优化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玲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4期1908-1909,共2页
关键词 ICU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 护理文书 优化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麻醉深度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中军 杨立群 +4 位作者 彭玉梅 方明 李荣 李泉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深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鲁泊福-芬太尼A组(PF-A)、普鲁泊福-芬太尼B组(PF-B)、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PR),每组30例。普鲁泊福靶浓度均为3μg/m...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深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鲁泊福-芬太尼A组(PF-A)、普鲁泊福-芬太尼B组(PF-B)、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PR),每组30例。普鲁泊福靶浓度均为3μg/m l;PF-A组芬太尼靶浓度维持2μg/L;PF-B组芬太尼初始靶浓度为4μg/L,插管后降为2μg/L;PR组瑞芬太尼靶浓度为6μg/L。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后、术中维持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 IS),以及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PF-A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MAP及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有较明显的插管反应,切皮后各指标与插管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B组和PR组患者的各指标在气管插管、切皮后与插管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期间各时间点B IS值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此外,PR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结论:4μg/L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而2μg/L芬太尼则会产生明显的插管反应,但可以有效抑制切皮反应;6μg/L瑞芬太尼既可以抑制插管反应又可以抑制切皮反应,获得满意的临床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泊福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靶控输注 麻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止吐疗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强 李海冰 +3 位作者 王珺 陶怡怡 陈秀斌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评价多模式止吐疗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多模式组)采取包括应用普鲁泊福全凭静脉麻醉技术(TIVA)行麻醉诱导及维持,避免使用吸入麻醉药,... 目的评价多模式止吐疗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多模式组)采取包括应用普鲁泊福全凭静脉麻醉技术(TIVA)行麻醉诱导及维持,避免使用吸入麻醉药,最小化使用阿片药物,联合使用抗呕吐药物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2.5 mg及氟哌利多1.25 mg等措施的多模式止吐疗法进行PONV的防治;B组(联合用药组)采取联合应用抗呕吐药物法;C组(对照组)未采取特殊的PONV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PONV风险预测、发生情况及总体满意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评估有较高的PONV预期发生率,A组和B组防治PONV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在PONV完全效果例数和患者总体满意率方面,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多模式止吐疗法可有效防治具有高危因素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PONV,与只采用联合用药法比较,防治效果和患者满意率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多模式止吐疗法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胆疾患P450同工酶CYP3A4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立群 曹云飞 +1 位作者 俞卫锋 李慎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和黄疸患者肝脏中CYP3A4蛋白含量、活性及其mRNA表达,进一步探讨其药理学意义。方法:提取肝炎后肝硬化、阻塞性黄疽及肝血管瘤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以后者为正常肝组织对照;Nash法测定CYP3A4酶活性,ELISA法测定蛋白... 目的:研究肝硬化和黄疸患者肝脏中CYP3A4蛋白含量、活性及其mRNA表达,进一步探讨其药理学意义。方法:提取肝炎后肝硬化、阻塞性黄疽及肝血管瘤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以后者为正常肝组织对照;Nash法测定CYP3A4酶活性,ELISA法测定蛋白量,一步法抽提肝组织总 RNA,随机引物标记法制备 CYP3A4 cDNA探针,Northern杂交比较 CYP3A4基因在以上三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CYP3A4蛋白量、活性及 mRNA表达较正常肝显著降低(P<0.01),而阻塞性黄疽患者该酶改变与正常肝相差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患者 CYP3A4 mRNA表达显著降低,导致同工酶含量和酶活性下降,肝脏对包括静脉麻醉药物在内的多种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提示临床麻醉工作中应考虑药酶改变,减低患者的麻醉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肝硬化 蛋白表达 CYP3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卫锋 杨立群 +2 位作者 纪筠 陶勇 缪明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研究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 :应用碱性藏红为探针 ,在 3m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 5、10、2 0、5 0μl/ ml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 ,用 UV - 30 ... 目的 :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研究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 :应用碱性藏红为探针 ,在 3m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 5、10、2 0、5 0μl/ ml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 ,用 UV - 30 0 0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 (5 11~ 5 33nm )扫描 ,观察上述 4种药物对 ATP或琥珀酸能化及非能化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 (Δψ)的影响。结果 :氟烷与经典的解耦联剂氰化 -对 -三氟甲氧基苯腙相似 ,能明显降低能化及非能化线粒体的跨膜电位 ,而其余 3种药物仅在大剂量时才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结论 :氟烷具有解耦联作用。氟烷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能量代谢上的这种差异是否为它们肝毒性差异的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线粒体 跨膜电位 影响 肝毒性 离体肝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H+—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隋波 俞卫锋 +3 位作者 缪明永 马永德 刘树孝 刘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作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中、高浓度的吸入麻醉药均可使线粒体H+-ATPase水解活性明显升高,而氟...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作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中、高浓度的吸入麻醉药均可使线粒体H+-ATPase水解活性明显升高,而氟烷在低浓度即可使H+-ATPase水解活性升高。氟烷在高、中、低浓度对H+-ATPase水解活性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P<0.05)。结论:4种吸入麻醉药在中、高浓度(其中氟烷在低浓度)可影响肝细胞线粒体H+转位,使跨膜质子电化学电位差(ΔμH+)降低.ATP合成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 麻醉药 鼠肝线粒体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内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隋波 俞卫锋 +2 位作者 缪明永 马永德 刘树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与方法: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安氟醚、异氟醚高浓度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 目的与方法: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安氟醚、异氟醚高浓度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也有降低作用;七氟醚对肝线粒体基本无影响。结论:提示氟烷肝毒性引起的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除了与低流性缺氧有关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肝线粒体 细胞色素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库溴铵麻醉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一例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计燕 李丽 张金旻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3期56-57,共2页
罗库溴铵是一种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快、无蓄积、心血管抑制作用弱、不升高颅内压和眼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国外罗库溴铵过敏反应案例较多,1999年至2000年大样本调查显示:法国罗库溴铵过敏反应个案报道有132例,占肌松药过... 罗库溴铵是一种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快、无蓄积、心血管抑制作用弱、不升高颅内压和眼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国外罗库溴铵过敏反应案例较多,1999年至2000年大样本调查显示:法国罗库溴铵过敏反应个案报道有132例,占肌松药过敏反应的4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过敏性休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全麻敏感基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云飞 孙玉明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22-1025,共4页
利用分子遗传学研究手段 ,在生物整体水平探索影响吸入麻醉药全麻敏感性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是近年来开展的全麻机制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目前已在酵母类、线虫类、果蝇类、哺乳类等生物模型中筛选到许多吸入麻醉药的全麻敏感基... 利用分子遗传学研究手段 ,在生物整体水平探索影响吸入麻醉药全麻敏感性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是近年来开展的全麻机制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目前已在酵母类、线虫类、果蝇类、哺乳类等生物模型中筛选到许多吸入麻醉药的全麻敏感基因 ,并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克隆和功能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全麻 敏感性 基因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浩 宋金超 +3 位作者 张马忠 鲍杨 张金旻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后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8周龄,体重20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普通黄疸组(I组)和可逆性黄疸组(R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21d通...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后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8周龄,体重20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普通黄疸组(I组)和可逆性黄疸组(R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21d通过尾静脉采集大鼠血液标本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分别在胆总管结扎前和结扎后7、21d测定大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术后3、7、14、21dI组血清TBL和TBA浓度,R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3、7、14dR组血清TBL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14、21dR组大鼠血清TBL和TBA浓度明显低于I组(P<0.05)。术后7dI组和R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对丙泊酚的麻醉敏感性增加,胆管再通后增加的麻醉敏感性会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黄疸 丙泊酚 麻醉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中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刚 李泉 +2 位作者 徐学武 杨立群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按照血清总胆红素(sTBL)水平分为观察组(A组,sTBL≥17.1μmol/L)和对照组(B组,sTBL<17.1μmol/L),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按照血清总胆红素(sTBL)水平分为观察组(A组,sTBL≥17.1μmol/L)和对照组(B组,sTBL<17.1μmol/L),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呼出气七氟醚浓度在1.0MAC和1.5MAC并维持10min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麻醉诱导前A组MAP、HR、全身血管阻力(SVR)、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1.0MAC时A组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CI、每搏指数(SI)的下降百分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5或P<0.01)。1.5MAC时A组患者MPAP、MAP、CI的下降百分率明显大于B组(P<0.05或P<0.01)。结论与非阻塞性黄疸患者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流动力学随七氟醚呼出气浓度增加而波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阻塞性黄疸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曲库铵在局部静脉麻醉中复合使用的初步尝试
17
作者 曹伟 杨立群 +1 位作者 李泉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05-1206,共2页
关键词 阿曲库铵 麻醉 静脉 麻醉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泊福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仲爱军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02-103,共2页
  本研究探讨普鲁泊福连续输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功能不全肝切除术术中对患者循环功能、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的影响,并与安氟烷、异氟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为肝功能不全患者肝切除术提供更多的安全、合理的麻...   本研究探讨普鲁泊福连续输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功能不全肝切除术术中对患者循环功能、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的影响,并与安氟烷、异氟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为肝功能不全患者肝切除术提供更多的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泊福 安氟烷 异氟烷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晓青 孙玉明 +7 位作者 黄章翔 王妙苗 吴镜湘 缪雪蓉 徐爱民 朱忠正 赵志奇 俞卫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以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制备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为骨癌痛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接种幼年雌性SD鼠腹腔制备腹水瘤细胞,将15μl腹水瘤细胞注入雌性成年SD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制... 目的:探讨以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制备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为骨癌痛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接种幼年雌性SD鼠腹腔制备腹水瘤细胞,将15μl腹水瘤细胞注入雌性成年SD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制备骨癌痛模型;以注射加热灭活瘤细胞的SD鼠为假手术对照鼠,以正常鼠为正常对照鼠。造模后1-4周观察模型鼠自由行走痛评分、辐射热痛觉阈值[缩爪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刺激诱发痛觉阈值[缩爪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改变,并对痛觉行为改变明显的模型鼠进行影像学检测。结果:本方法制备模型的成瘤率为67.3%。模型鼠在造模后15d自由行走痛评分显著高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模型鼠的模型后肢对热刺激痛觉阈值和对机械刺激诱发痛觉阈值分别在造模后21d和18d明显低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同时也明显低于模型肢对侧后肢(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痛行为改变明显的模型鼠模型后肢胫骨骨质结构遭到明显破坏。结论:采用Walker256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可成功制备与人类骨癌痛体症相似的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大鼠模型 胫骨 乳腺癌细胞 行走痛 辐射热刺激痛 机械刺激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 被引量:45
20
作者 杨泽勇 徐莹华 +4 位作者 费凤英 吕浩 李泉 杨立群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年龄≥70岁,术前1d和术后2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年龄≥70岁,术前1d和术后2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将术后2h认知功能评分相对于术前1d下降≥2分的患者归为POCD组(18例),无下降或上升的患者为对照组(21例)。采血检测IL-1β、IL-6和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CD组术后2h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5),POCD组麻醉诱导前10minTNF-α和术后1d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0min相比,POCD组TNF-α于术中1h、IL-6于术后2h和术后1d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IL-6也于术后2h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障碍者伴随血中IL-6和TNF-α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障碍 老年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