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囊腺癌的MRI表现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国礼 程红岩 +1 位作者 龙行安 俞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癌(HBCAC)的MRI表现,提高肝胆管囊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均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9例中单囊性病灶8例,多囊性病灶1例。T1WI上6例表现为囊状...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癌(HBCAC)的MRI表现,提高肝胆管囊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均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9例中单囊性病灶8例,多囊性病灶1例。T1WI上6例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分隔和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3例囊壁光滑,囊内呈稍高信号影,可见结节状软组织信号影。T2WI上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囊内分隔、壁结节及软组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囊内分隔、壁结节和软组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仍较明显。结论: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能较好反映肝胆管囊腺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管肿瘤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室应用放射性核素的防护与护理管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桂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1-712,共2页
探讨DSA室核素的防护与护理管理。方法回顾应用放射性核素131I粒子防护工作及护理管理情况。结果建立核素防护DSA室规范性管理,主要管理模式有人员管理、业务技能专业化管理、放射性药品及废弃物的管理、做好术前健康宣教等。结论使患者... 探讨DSA室核素的防护与护理管理。方法回顾应用放射性核素131I粒子防护工作及护理管理情况。结果建立核素防护DSA室规范性管理,主要管理模式有人员管理、业务技能专业化管理、放射性药品及废弃物的管理、做好术前健康宣教等。结论使患者在DSA室接受良好的核素治疗,在得到良好治疗的同时,也保护了工作环境,培养了一批专业护理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防护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晓青 孙玉明 +7 位作者 黄章翔 王妙苗 吴镜湘 缪雪蓉 徐爱民 朱忠正 赵志奇 俞卫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以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制备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为骨癌痛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接种幼年雌性SD鼠腹腔制备腹水瘤细胞,将15μl腹水瘤细胞注入雌性成年SD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制... 目的:探讨以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制备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为骨癌痛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接种幼年雌性SD鼠腹腔制备腹水瘤细胞,将15μl腹水瘤细胞注入雌性成年SD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制备骨癌痛模型;以注射加热灭活瘤细胞的SD鼠为假手术对照鼠,以正常鼠为正常对照鼠。造模后1-4周观察模型鼠自由行走痛评分、辐射热痛觉阈值[缩爪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刺激诱发痛觉阈值[缩爪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改变,并对痛觉行为改变明显的模型鼠进行影像学检测。结果:本方法制备模型的成瘤率为67.3%。模型鼠在造模后15d自由行走痛评分显著高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模型鼠的模型后肢对热刺激痛觉阈值和对机械刺激诱发痛觉阈值分别在造模后21d和18d明显低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同时也明显低于模型肢对侧后肢(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痛行为改变明显的模型鼠模型后肢胫骨骨质结构遭到明显破坏。结论:采用Walker256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可成功制备与人类骨癌痛体症相似的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大鼠模型 胫骨 乳腺癌细胞 行走痛 辐射热刺激痛 机械刺激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被引量:21
4
作者 韩志刚 程红岩 +4 位作者 胡海洋 段纪成 黄立嵩 叶萍 陆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钢圈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易滨 徐爱民 +8 位作者 于勇 王晓琰 刘晨 罗祥基 闫培宁 程庆保 姜小清 张柏和 程红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例),同期未行PVE接受大部肝切除者为非PVE肝切除组(17例)。PVE组男6例、女2例,年龄(51±7.8)(41~61)岁,均为BismuthⅣ型,2例合并乙肝后肝硬化。7例PVE前接受预保留肝的选择性胆道引流,PVE前血清总胆红素(TB)为(89.7±40.0)(12.4~140.5)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路径,放置多枚钢圈,栓塞门静脉左支1例、右支4例、左支+右前支3例。PVE前后CT测定肝体积。统计PVE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PVE前后肝功能、肝体积指标,PVE肝切除组和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8例PVE均成功。发生PVE并发症的为:胆漏1例(1/8),腹腔引流后不影响肝切除术。有轻微不良反应者为1例少量栓塞物漂移(1/8),无需特殊处理。PVE后3d肝功能指标与PVE前无统计差异,PVE后2周非栓塞肝体积与PVE前[(824±211)cm3vs(770±205)cm3,P<0.01]、非栓塞肝占全肝体积比与PVE前[(46.2±9.1)%vs(43.1±8.6)%,P<0.05]有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肝硬化,肝增生不全,未术。另1例肿瘤进展,姑息手术。6例于PVE后(17±4)(13~24)d接受肝切除术,术前为TB(47.6±26.6)(11.5~84.8)μmol/L(与PVE前比,P<0.05)。肝切除范围:扩大左半肝1例、左三叶2例、右半肝1例、扩大右半肝2例。PVE肝切除组和非PVE组的手术死亡率(0vs5.9%,P>0.05)、并发症发生率(50.0%vs52.9%,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PVE组术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另1例肝功能不全最终康复。PVE组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脓肿,术后4.2月死于肝衰竭。结论在施行右半肝或超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本研究所用的钢圈门静脉栓塞方法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诱导预保留肝叶增生;在接受更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门静脉 栓塞 治疗性/不良反应 肝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中碘比醇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33
6
作者 许丽君 陈晨 张桂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对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碘比醇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确保CT增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450例,对在该过程中使用碘比醇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的... 目的探讨对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碘比醇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确保CT增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450例,对在该过程中使用碘比醇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碘比醇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450例患者中,11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2.4%,其中轻度不良反应9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结论使用碘比醇造影剂,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比醇造影剂 CT增强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火俊 陈栋 +6 位作者 田建明 王培军 邵成伟 杨继金 张顺民 熊文锋 生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材料和方法:52只SD大鼠在B超引导下将浓缩的Walker-256瘤细胞混悬液注入大鼠肝左叶,观察种植的成功率、肿瘤的生长方式、生长速度、B超表现。结果:52只大鼠造模成...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材料和方法:52只SD大鼠在B超引导下将浓缩的Walker-256瘤细胞混悬液注入大鼠肝左叶,观察种植的成功率、肿瘤的生长方式、生长速度、B超表现。结果:52只大鼠造模成功51只,成功率98.1%,肿瘤生长方式多为肝内圆形或类圆形单发结节状,B超表现可为高、等高或低回声。个别肿瘤长出肝外或引起癌性腹水。造模3、6、9、12d后肿瘤最大径依次为0.2、0.6、0.9、1.4cm,肿瘤体积依次为0.004±0.001、0.075±0.012、0.288±0.037、1.183±0.215cm3。结论:B超引导下建立大鼠Walker-256种植性肝癌模型具有简单、微创、成功率高等特点,值得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大鼠 种植性肝癌模型 实验动物 浓缩瘤细胞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血供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动脉栓塞后影像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韩志刚 程红岩 +4 位作者 段纪成 黄立嵩 周天保 曹高群 徐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建立并筛选少血供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及经肝动脉注射碘油沉积情况。方法开腹种植转移瘤于3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叶,移植成功后经筛选出少血供移植瘤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8只,... 目的建立并筛选少血供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及经肝动脉注射碘油沉积情况。方法开腹种植转移瘤于3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叶,移植成功后经筛选出少血供移植瘤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8只,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左肝动脉,术后1周进行CT扫描,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分别取肿瘤进行HE染色及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16只少血供VX2移植瘤模型兔插管成功11只,5只失败。对照组成功者5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6只插管至左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造影发现肿瘤血管稀疏或不可显示,术后CT扫描发现实验组碘油在瘤内呈环形沉积;对照组5只肝移植瘤中VEGF表达阳性2例,弱阳性3例;实验组6只移植瘤中强阳性4例,阳性2例。结论兔肝动脉血管解剖与人相似,超选择至左肝动脉,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供后栓塞化疗,对少血供肿瘤治疗效果较好。CT对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检测方便,可靠,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化疗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假性病变CT表现及与肝内血供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寿毅 徐爱民 +2 位作者 程红岩 王翔 贾雨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内假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其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 例经临床证实的肝脏假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并根据所在部位及其血供特点将假性病变归类。结果 35例共48处肝内假性病变,按出现部位及表现可分为5类:①胆管旁静脉丛... 目的 探讨肝内假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其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 例经临床证实的肝脏假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并根据所在部位及其血供特点将假性病变归类。结果 35例共48处肝内假性病变,按出现部位及表现可分为5类:①胆管旁静脉丛引起的假性病变20处。②胆囊静脉丛引起的假性病变6 处。③镰状韧带旁静脉引起的假性病变7处。④肝包膜血管引起的假性病变10处。⑤肝内小动静脉开放引起的假性病变5处。结论 肝内假性病变的形成与肝内血供密切相关,在特定的部位可形成较特异的CT影像表现。认识假性病变的影像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脏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假性病变 胆管静脉丛 胆囊静脉 镰状韧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荣华 张桂敏 +1 位作者 杨萍 罗红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5-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4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大多存在恐惧、不信任、怀疑、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的...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5-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4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大多存在恐惧、不信任、怀疑、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CT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以减轻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同时,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不良情绪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萍 张桂敏 李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5期44-45,48,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检查先后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拟行肝脏MRI增强扫描的2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检查先后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拟行肝脏MRI增强扫描的2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6例),对照组行普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呼吸训练及心理疏导。结果 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组患者MRI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肝脏MRI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及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检查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增强检查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荣华 张桂敏 李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56-57,共2页
目的总结患者能谱CT增强检查前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碘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脏能谱CT增强检查的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以在增强扫描前是否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目的总结患者能谱CT增强检查前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碘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脏能谱CT增强检查的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以在增强扫描前是否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在增强扫描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而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4例患者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其中轻度反应12例、中度反应2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度反应1例。结论在注射造影剂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可以预防或减轻碘过敏反应,提高患者能谱CT增强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增强 地塞米松 碘过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国礼 程红岩 +1 位作者 龙行安 俞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 目的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CT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栋 钱国军 +1 位作者 程红岩 徐爱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评价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氩氦刀治疗48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其中40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为转移性肝癌。术后1~4个月复查CT。结果:对<3cm的小肝癌冷冻治疗后CT检查,肿瘤完全坏死,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病灶... 目的:评价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氩氦刀治疗48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其中40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为转移性肝癌。术后1~4个月复查CT。结果:对<3cm的小肝癌冷冻治疗后CT检查,肿瘤完全坏死,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病灶不强化,但对>5cm的肿瘤疗效欠佳。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特别是<3cm的小肝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对较大的肿瘤(>5cm)并不完全适合,需结合其他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氩氦刀冷冻治疗 CT 原发性 转移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预防副反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红岩 曲增强 +1 位作者 徐爱民 贾雨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患者常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甚至有疼痛剧烈、大汗淋漓和血压降低等虚脱表现,有时因反应过重而不得不中途终止治疗,从而影响疗效。怎样减轻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反应,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患者常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甚至有疼痛剧烈、大汗淋漓和血压降低等虚脱表现,有时因反应过重而不得不中途终止治疗,从而影响疗效。怎样减轻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反应,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反应情况,以期找出较好的方法来减轻患者术中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副作用 预防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荣华 张桂敏 +1 位作者 李顺 杨永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由专人负责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分析并评定患者心理水平、不良反应、综合自身情况等,并由专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给予基础的心理疏导。在肝脏磁共振检查患者提交检查预约单和进行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以及专项调查内容(如是否首次进行磁共振检查、对于磁共振检查的了解程度、是否顺利配合检查等),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在对MRI的了解程度及是否能顺利配合检查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焦虑程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容易产生不同水平的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不良反应,使其能顺利配合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心理应激 焦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雯 周林江 程红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XG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XGC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胆囊壁增厚8例,...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XG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XGC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胆囊壁增厚8例,弥漫性胆囊壁增厚21例;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15例;伴发胆囊结石26例;肝-胆界面较清楚者24例,肝-胆界面不清者5例;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在动脉期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影强化不明显,增强后显示密度较高的黏膜线9例。结论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延迟强化,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轮廓及黏膜线的存在对本病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 增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 栋 程红岩 徐爱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1-100,共10页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种种原因只有小部分患者才有机会手术。介入疗法在肝癌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化学灭活和热消融技术。经皮化学灭活介...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种种原因只有小部分患者才有机会手术。介入疗法在肝癌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化学灭活和热消融技术。经皮化学灭活介入治疗肝癌主要有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T)和经皮乙酸注射(PAIT)两种。射频疗法(PRFA)、微波固化(MCT)、激光疗法和高能聚焦超声治疗(HIFU)属于局部高温疗法,而氩氦刀则属于超低温冷冻术。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其并发症越来越少,疗效越来越好,介入疗法日益成为安全、高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肝细胞癌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秀静 张桂敏 叶志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A期52-53,共2页
目的总结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为该类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个月内8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病史及随访资料,找出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包括高热、伤口... 目的总结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为该类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个月内8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病史及随访资料,找出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包括高热、伤口出血及血肿、肝区胀痛、恶心、呕吐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顺利地度过反应期,无严重后果发生。结论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良反应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影像特征(附15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飞 黄斌 +4 位作者 俞文隆 朱斌 史嵩 沈宁佳 张永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1-812,F0003,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该病1982年由Weiss等[1]首次命名,多见于中年妇女,病因不明。EHE多发生于软组织、肺、骨、脑和小肠等,原发于肝脏的甚少。肝脏EHE来源于间叶组织,...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该病1982年由Weiss等[1]首次命名,多见于中年妇女,病因不明。EHE多发生于软组织、肺、骨、脑和小肠等,原发于肝脏的甚少。肝脏EHE来源于间叶组织,其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和血管内皮肉瘤之间。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诊断仍很困难。现收集我院1999年至2010年收治的15例肝脏EHE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外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