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显影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治疗兔VX2肝肿瘤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爱民 宋卫华 +3 位作者 龚少娟 张树辉 李铁军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n=5)、肿瘤对照组(B组,n=10)和介入治疗组(C组,n=9)。介入治疗模拟人肝动脉插管方法。A、B、C组于介入术后7d行肝功能检查,B组... 目的:研究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n=5)、肿瘤对照组(B组,n=10)和介入治疗组(C组,n=9)。介入治疗模拟人肝动脉插管方法。A、B、C组于介入术后7d行肝功能检查,B组、C组各5只动物于介入术后2周观察肿瘤质量、体积,并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H-E染色、CD34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B组5只、C组4只动物观察生存期。结果:介入治疗后7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B、C组均高于A组(P<0.01),但C组ALT、AST数值低于B组(P<0.01)。C组肿瘤质量(2.434±0.992)g,B组(4.696±1.246)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肿瘤体积(2.126±0.929)cm3,B组(3.962±1.101)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癌细胞大片坏死,CD34染色大片坏死区无微血管,残存的癌组织内新生血管明显减少,VEGF表达仅见残存的癌细胞胞质呈弱阳性表达;而B组癌巢大,癌细胞丰富,CD34染色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癌细胞胞质可见丰富的VEGF表达。C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治疗兔VX2肝肿瘤安全可行;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且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能延长实验兔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硫酸钡 微球 VX2肿瘤 肝肿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春华 朱俊军 +2 位作者 徐爱民 宋卫华 龚少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为巨块型肝癌,首次行介入治疗,术前肝功能ChildA级,肾功能...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为巨块型肝癌,首次行介入治疗,术前肝功能ChildA级,肾功能正常,介入后72h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血液透析后恢复,1例经补液利尿治疗后恢复,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年老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介入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学 介入性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海鹰 严小纪 朱科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1期1652-1653,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原...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源性糖尿病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经验总结 被引量:9
4
作者 翟博 刘晟 +3 位作者 李晓燕 陈夷 徐爱民 赵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总结针道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1567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针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治经验。结果...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总结针道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1567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针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治经验。结果:1567例次射频消融后共有与穿刺损伤有关的针道出血17例,针道出血发生率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射频前肝硬化较重、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位于包膜下及使用注水式射频电极者更容易发生射频后针道出血(P分别为0.012、0.039、0.023、0.032、0.0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则显示,射频前的血小板计数和PT值、肝硬化程度以及肿瘤部位是针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OR=4.032,P=0.040;OR=5.611,P=0.009;OR=3.871,P=0.046及OR=5.216,P=0.026)。17例针道出血中,5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1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栓塞止血,4例行开腹手术止血。共13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位于包膜下等针道出血高危因素者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射频后密切观察病情;DSA下血管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是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安全而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针道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龚少娟 邢冬娟 +9 位作者 徐爱民 宋卫华 易滨 李晓伟 朱俊军 潘春华 王磊 张健 姜小清 吴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最终接受联合扩...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最终接受联合扩大肝切除者设为PVE肝切除组;同期未行PVE而接受扩大肝切除术者为非PVE切除术组(16例)。PVE均为伴有梗阻性黄疸的Ⅵ型肝门部胆管癌,11例PVE前行预保留肝选择性胆管引流,PVE前血清胆红素(TB)为(98.0±60.8)(12.4~167.9)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门静脉穿刺,放置多枚弹簧圈栓塞门静脉分支。记录PVE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PVE肝切除组与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例PVE均获得成功,10例PVE后顺利施行扩大肝切除术,1例(1/12)因发现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另1例(1/12)因PVE后预保留肝叶增生不全未行手术。栓塞术后2周预保留肝叶体积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VE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可行、有效和安全,能有效的诱导未栓塞肝叶的增生肥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增加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治疗 门静脉 栓塞 肝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