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HCV重叠感染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琳 石理兰 +2 位作者 乔光彦 马力 穆桂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 HBV、HCV重叠感染时 ,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30例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应用 PCR法检测 HBV DNA及 HCV RNA。结果 :与单纯 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 ,重叠感染患者 HBe... 目的 :探讨 HBV、HCV重叠感染时 ,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30例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应用 PCR法检测 HBV DNA及 HCV RNA。结果 :与单纯 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 ,重叠感染患者 HBe Ag、HBV DNA、HCV RNA阳性率明显降低 ,抗 - HBe阳性率明显升高 ,HBs Ag、抗 - HBc Ig G及抗 - HCV平均几何滴度也明显降低 ,部分患者 HBs Ag阴转。重叠感染患者 TBil及 AST/AL 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感染者 ,尤以抗 - HBe阳性者明显。结论 :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相互抑制 ,且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重。重叠感染时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人体旋毛虫病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理兰 刘玉琢 +1 位作者 刘春兰 杨秀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13-314,共2页
沈阳地区人体旋毛虫病156例临床分析石理兰,刘玉琢刘春兰(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沈阳二四五医院传染科)杨秀环(辽宁省邮电医院)关键词旋毛虫病,抗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感染度,丙硫咪唑人体旋毛虫病近年来在沈阳地... 沈阳地区人体旋毛虫病156例临床分析石理兰,刘玉琢刘春兰(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沈阳二四五医院传染科)杨秀环(辽宁省邮电医院)关键词旋毛虫病,抗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感染度,丙硫咪唑人体旋毛虫病近年来在沈阳地区常有发生,且有不断上升趋势。现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线虫病 沈阳市 临床分析 丙硫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戊型肝炎7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令 丁虹 +3 位作者 曲以琴 周子文 张风驰 杨少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99-200,共2页
本文观察74例急性戊型肝炎病人临床表现,发现散发性戊型肝炎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也不少见,其中59例(80%)有饭店就餐史,70例(94.6%)病人呈自限性,重症肝炎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7%,老年人戊型肝炎及乙... 本文观察74例急性戊型肝炎病人临床表现,发现散发性戊型肝炎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也不少见,其中59例(80%)有饭店就餐史,70例(94.6%)病人呈自限性,重症肝炎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7%,老年人戊型肝炎及乙型、戊型重叠感染临床表现重,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散发性 诊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丙型肝炎临床病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芬 李晶 +2 位作者 赵桂珍 李颖 乔光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应用引物特异PCR法对沈阳地区83例各型丙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旨在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表... 应用引物特异PCR法对沈阳地区83例各型丙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旨在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表明:HCV-Ⅱ型感染占57.3%(51/89)、HCV-Ⅲ型感染占28.1%(25/89)、Ⅱ/Ⅲ混合型感染占13.5%(12/89)、未分型占1.1%(189);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HCV-Ⅱ型感染分别占62.5%、35.5%、66.7%、85.7%、90.9%及100%,而HCV-Ⅲ型感染分别占25%、46.7%、8.3%、0%、9.1%及0%。提示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Ⅲ型及Ⅱ/Ⅲ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丙型肝炎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病毒RNA定量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桂珍 安萍 +1 位作者 黄芬 李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5-447,450,共4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及 HCV RNA量与干扰素 (interferon,IFN)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并利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对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及 HCV RNA量与干扰素 (interferon,IFN)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并利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对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 HCV基因分型及 IFN治疗前后血清 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 :HCV- 型患者对IFN治疗的完全应答率高于 HCV- 型 (P<0 .0 5 ) ;治疗前血清 HCV RNA低水平者 ,完全应答率高 ,且完全应答组血清 HCV RNA量明显低于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 (P<0 .0 1) ;治疗结束时 3组血清 HCV RNA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但停药后半年 ,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血清 HCV RNA量均回升至治疗前水平 ,仅完全应答组保持治疗结束时的低水平状态。结论 :治疗前血清 HCV RNA量及 HCV基因型可作为预测 IFN疗效的参考指标 ;治疗及观察过程中血清 HCV RNA量的变化对 IFN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 基因型 疗效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桂珍 黄芬 +1 位作者 李颖 安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能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别应用引物特异PCR法、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薄板层析技术、放免法及APAAP免疫桥联酶标法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基因型及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β2 微球蛋白 ,2′ 5′寡腺... 目的 :探讨能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别应用引物特异PCR法、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薄板层析技术、放免法及APAAP免疫桥联酶标法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基因型及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β2 微球蛋白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疗前HCV RNA量低者及治疗和随访过程中HCV RNA量持续降低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好。 (2 )HCV Ⅲ型患者对干扰素完全应答率高于HCV Ⅱ型 ,P <0 .0 5。 (3)疗前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低者对IFN治疗反应好。 (4 )治疗前后血清 β2 微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 ,疗前不同应答组 β2 微球蛋白水平也无显著差异。 (5 )治疗后外周血CD+3 ,CD+4 及CD+4 /CD+8升高 ,完全应答组疗前CD+3 ,CD+4 及CD+4 /CD+8较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FN治疗前HCV RNA水平、HCV基因型、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可作为预测IFN疗效的指标。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血清HCV RNA水平变化对IFN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疗前 β2 微球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不能作为预测IFN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干扰素 HCV基因型 HCV-RNA量 治疗 疗效 寡腺苷酸合成酶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TTVDNA的检出和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舒波 窦晓光 +2 位作者 刘沛 黄敦武 王兆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调查原因不明性肝炎的TTV感染状况。方法:设计TT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反应检测48 例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中的TTV DNA。结果:48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13 例TTV DNA阳性(27.1% ),其中急性... 目的:调查原因不明性肝炎的TTV感染状况。方法:设计TT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反应检测48 例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中的TTV DNA。结果:48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13 例TTV DNA阳性(27.1% ),其中急性肝炎9 例,慢性肝炎3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结论:TTV感染是原因不明性肝炎的致病因子,TTV 感染能引起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DNA 聚合酶链或反应 肝炎 TT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母婴垂直感染乙型肝炎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红 孔娟 +2 位作者 王静艳 刘红宇 文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为准确、迅速诊断乙型肝炎,本研究在113例母婴血清标本中建立套式PCR检测技术并与PCR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HBV-DNA113例。结果:113例孕妇,第一对引物PCR扩增101... 目的:为准确、迅速诊断乙型肝炎,本研究在113例母婴血清标本中建立套式PCR检测技术并与PCR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HBV-DNA113例。结果:113例孕妇,第一对引物PCR扩增101例阳性,第二对引物PCR扩增97例阳性。77例为乙肝的婴儿,第一对引物PCR扩增69例阳性,第二对引物PCR扩增65例阳性。二对引物经套式PCR,孕妇又有12例阳性,其中阳性率提高8.85%,婴儿有8例阳性,阳性率提高7.8%。结论:套式PCR比PCR方法更快、更敏感、更特异、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垂直传播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实验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中肝细胞再生程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国和 王玉梅 +2 位作者 张琳 刘沛 高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2-343,共2页
目的 :检测再生肝细胞表面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分布状态 ,对肝细胞再生程度作出动态评价。方法 :制备亚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以 PCNA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 :大白鼠术后不同时期 ,AL T、TB水平呈进行... 目的 :检测再生肝细胞表面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分布状态 ,对肝细胞再生程度作出动态评价。方法 :制备亚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以 PCNA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 :大白鼠术后不同时期 ,AL T、TB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术后 2 4h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性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2 4h(18.8± 11.2 ) % / (30 .7± 16 .8) % (P <0 .0 5 ) ,36 h (7.7± 5 .7) % / (2 8.5± 12 .3) % (P <0 .0 1) ,48h(5 .7±8.9) % / (2 5 .8± 8.9) % (P <0 .0 1) ,72 h(2 .8± 6 .4) % / (15 .6± 7.2 ) % (P <0 .0 1)。结论 :实验性亚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中肝细胞的再生进行性受到抑制 ,可能与机体免疫因素参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肝细胞再生 内毒素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10
作者 穆桂玲 吕飒 +2 位作者 孙国军 舒波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9-310,314,共3页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4 4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干扰素治疗开始时、结束时和停药后 6个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肽 (PⅢP)和Ⅳ型胶原 (C...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4 4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干扰素治疗开始时、结束时和停药后 6个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肽 (PⅢP)和Ⅳ型胶原 (C Ⅳ )。结果 :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 (CR 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 (CR 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 Ⅳ水平低于无应答组 (NR) ,差异显著 (P <0 .0 5 ) ;CR S组干扰素治疗后血清HA、LN、PⅢP和C Ⅳ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CR R组和NR组干扰素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 ,甚至升高。结论 :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时 ,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明显下降 ,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药物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Υ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11
作者 王静艳 刘沛 +1 位作者 马力 王兆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58,62,共3页
目的:探讨IFN-和TNF-α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IFN-和TNF-α进行检测,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IFN-和TNF-α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IFN-和TNF-α进行检测,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xIFN=234.7±16.5;xTNF=359.0±17.2pg/ml)与急性肝炎组(xIFN=174.9±12.0;xTNF=220.6±8.9pg/ml)比较,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各型乙型肝炎患者IFN-和TNF-α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IFN-和TNF-α异常增高可能与肝损伤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BV DNA在鸭胰脾组织中原位杂交的研究
12
作者 彭凤英 郭树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对慢性DHBV感染鸭的肝、胰、脾组织 DHBV DNA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DHBV不仅可以感染鸭肝细胞,且可感染胰、脾组织,DHBV DNA 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以肝组织最高,胰脾次之。结论:DHBV具有组织器官泛嗜性,... 目的:对慢性DHBV感染鸭的肝、胰、脾组织 DHBV DNA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DHBV不仅可以感染鸭肝细胞,且可感染胰、脾组织,DHBV DNA 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以肝组织最高,胰脾次之。结论:DHBV具有组织器官泛嗜性,但其在肝外组织中的复制似不及在肝细胞中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型肝炎病毒 原位杂交 DNA探针 地高辛标记 D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缬氨酸在实验性大鼠肝性脑病脑组织中的示踪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晶 石理兰 +2 位作者 刘沛 张捷 邢福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9-281,284,共4页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经颈总动脉快速注射示踪剂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所致肝性脑病(HE)的脑组织对(14)C-缬氨酸的摄取情况,并电镜观察其血脑屏障(BBB)改变。结果发现,HE大鼠脑组织对(14)C-缬氨...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经颈总动脉快速注射示踪剂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所致肝性脑病(HE)的脑组织对(14)C-缬氨酸的摄取情况,并电镜观察其血脑屏障(BBB)改变。结果发现,HE大鼠脑组织对(14)C-缬氨酸的摄入量较正常大鼠增多(p<0.05)。电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囊泡增多.说明大鼠8B8对(14)C-缬湖氨酸的通透性增加。实验性HE大鼠BBB结构和功能均有改变。本研究提示:临床上经静脉输入高浓度支链氨基酸(BCAA)治疗AHF引起的HE可以促使脑组织BCAA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血脑屏障 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前胶原与层粘连蛋白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静艳 高红 +1 位作者 王兆荃 支雅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为探讨Ⅲ型前胶原(hpcⅢ)与层粘连蛋白(LN)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应用放免法检测Ⅲ型前胶原和ELISA法检测层粘连蛋白对208例不同类型的肝炎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 为探讨Ⅲ型前胶原(hpcⅢ)与层粘连蛋白(LN)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应用放免法检测Ⅲ型前胶原和ELISA法检测层粘连蛋白对208例不同类型的肝炎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中hpcⅢ和LN明显升高,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hpcⅢ在慢性肝炎阶段已有明显增高,且随肝炎的进展程度而递增,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r=0.82,与食道静脉曲张不相关,说明hpcⅢ在肝纤维化早期既已有明显改变;LN与肝功检查不相关,与门静脉宽度和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93,说明LN是反映肝纤维化晚期的良好指标,二者联合检测,不仅能提高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性,且能早期诊断,尤其能反映肝纤维化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前胶原 层粘连蛋白 肝纤维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重型肝炎发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沛 王静艳 王兆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7-379,共3页
通过时11例妊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进行PTAH染色和应用胆管逆行注射内毒素制成家兔产褥早期肝坏死模型,对妊娠期重型肝炎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11例好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学观察,见6例肝窦内血栓形成;7只产褥早期家兔肝... 通过时11例妊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进行PTAH染色和应用胆管逆行注射内毒素制成家兔产褥早期肝坏死模型,对妊娠期重型肝炎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11例好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学观察,见6例肝窦内血栓形成;7只产褥早期家兔肝组织学所见,均呈广泛肝细胞坏死。PTAH染色肝窦内可见形成的血栓,而非妊娠家兔肝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肝细胞坏死和血栓形成。妊娠期重型肝炎肝坏死发生可能与斯瓦兹曼反应引起的宿主血凝系统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妊娠并发症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
16
作者 蔡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4期458-460,共3页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目前在美国及某些西方国家已成为医药卫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并引起社会上广泛重视。除美国外,英、法等国亦有病例报道。1983年于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传染病学术会议上,本病也是当...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目前在美国及某些西方国家已成为医药卫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并引起社会上广泛重视。除美国外,英、法等国亦有病例报道。1983年于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传染病学术会议上,本病也是当时会议的一个中心问题。 本病早年只见于同性恋和麻药瘾者,现已波及到一般妇女及乳幼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免疫缺乏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条件感染 反转录病毒 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抗-HAVIgM检测及其意义
17
作者 张涛 曹丽 王占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40-541,共2页
唾液抗-HAVIgM检测及其意义张涛,曹丽,王占英(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唾液,抗-HAVIgMELISA法检测血清抗-HAVIgM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1],对甲型肝炎(甲肝)的诊断和流行病... 唾液抗-HAVIgM检测及其意义张涛,曹丽,王占英(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唾液,抗-HAVIgMELISA法检测血清抗-HAVIgM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1],对甲型肝炎(甲肝)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有重要意义。然而检测血清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 抗体 唾液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隐匿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
18
作者 窦晓光 石理兰 +1 位作者 高红 王兆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526-527,共2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隐匿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窦晓光,石理兰,高红,王兆荃(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关键词乙肝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肝硬化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为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隐匿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窦晓光,石理兰,高红,王兆荃(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关键词乙肝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肝硬化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为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的各项标志物(HB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乙型肝炎病毒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