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_sIL—2R 的检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玉芳 李兴华 +3 位作者 叶红军 王丽华 魏树良 金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对3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清可溶性 IL—2受体(sIL—2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sIL—2R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之间 sIL—2R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8...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对3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清可溶性 IL—2受体(sIL—2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sIL—2R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之间 sIL—2R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8例肝癌中 B 超所见低回声结节比强回声结节 sIL—2R 水平明显增高(P<0.001).提示 sIL—2R 对消化系统肿瘤的预后、复发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2R 双抗体夹心 消化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肠白塞病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定国 林湫泠 +2 位作者 王立生 师瑞月 姚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肠白塞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肠白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肠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或黑便等为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是... 目的探讨成人肠白塞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肠白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肠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或黑便等为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内镜表现以回盲部溃疡多见。结论肠白塞病的消化道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临床上有反复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患者如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尽早行内镜检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白塞病 贝赫切特综合征 临床特征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病人血清微量元素硒的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玉芳 朱文彦 +6 位作者 阎永富 张丽 张丽华 董莉 张玉芝 姜希罗 张树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573-574,共2页
本文对40例消化性溃疡,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进行血清微量元素硒含量检测。经统计学处理,消化性溃疡病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对消化性溃疡治疗及防止复发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溃疡 胃炎 微量元素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与消化系统疾病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平 董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519-521,共3页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消化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VEGF表达及血清VEGF浓度与DCs浸润及其活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肖炜明 吴克艳 +3 位作者 龚卫娟 丁岩冰 王艳 卜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浸润DCs密度的关联,胃癌组织VEGF阳性DCs频率与临床病期的关联,以及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DCs表面HLA-DR和CD86表达情况。方法: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浸润DCs密度的关联,胃癌组织VEGF阳性DCs频率与临床病期的关联,以及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DCs表面HLA-DR和CD86表达情况。方法: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D11c和VEGF的表达,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VEGF的浓度。其次分离胃癌患者和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GM-CSF和IL-4体外诱导为DCs,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HLA-DR和CD86的表达。最后用重组VEGF蛋白体外刺激DCs,观察VEGF对DCs表达CD86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内DCs浸润密度呈负相关,血清VEGF浓度与肿瘤内DCs浸润密度无关,胃癌组织内VEGF阳性DCs频率与胃癌进展正相关,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s表达HLA-DR和CD86降低,VEGF可降低DCs表面CD86的表达。结论:胃癌组织可通过分泌VEGF抑制DCs活性而介导免疫逃逸,胃癌组织内浸润的DCs可分泌VEGF参与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树突状细胞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和小檗碱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慧莲 王琦 尹春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44-2046,204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和小檗碱对高浓度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高浓度的FFA培养HepG2细胞,诱导为IR的细胞模型,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及细胞内糖原含量作为模型鉴定指标;MTT法分别检测大黄素和... 目的:探讨大黄素和小檗碱对高浓度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高浓度的FFA培养HepG2细胞,诱导为IR的细胞模型,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及细胞内糖原含量作为模型鉴定指标;MTT法分别检测大黄素和小檗碱的最适药物浓度;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脂联素受体2(AdipoR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表达。结果:(1)IR的模型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AdipoR2和PPARγmRNA表达下降,PEPCKmRNA表达升高(P<0.01)。(2)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大黄素、小檗碱和吡格列酮可明显改善IR。结论:高浓度的FFA培养HepG2细胞,能够诱导IR,大黄素、小檗碱能显著改善FFA引起的IR,并且可能通过AdipoR2、PPARγ、PEPCK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大黄素 小檗碱 受体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DNA对小鼠巨噬细胞中PKC和NF-κB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立生 李迎雪 +2 位作者 朱惠明 朱忠生 马晓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对巨噬细胞中6种PKC和NF-κB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KCα、PKCβI、PKCβII、PKCγ、PKCε和PKCζ的荧光强度,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中NF-κB+细胞的密度。...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对巨噬细胞中6种PKC和NF-κB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KCα、PKCβI、PKCβII、PKCγ、PKCε和PKCζ的荧光强度,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中NF-κB+细胞的密度。结果: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KCα和PKCβII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KCβI、PKCγ、PKCε和PKCζ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巨噬细胞中,NF-κB+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可通过活化PKCα、PKCβII和NF-κB来激活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DNA 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肝脏迁徙途径的实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师玲玲 王立生 +7 位作者 刘赴平 王德文 宇丽 余卫 幺俊卿 许惠芯 余霖 陈少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3,共7页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方法:采集新鲜人脐血,梯度离心及低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方法:采集新鲜人脐血,梯度离心及低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 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将2.0~5.0×106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模型鼠,24、48、72 h、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模型鼠,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结果: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一绿色荧光影像。细胞移植24 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 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 h后荧光信号向坏死病灶区域迁徙,1周后在肝脏坏死局部区域可见稳定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示踪体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动物实验证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在肝脏局部经历了"进针孔至汇管区","汇管区至病灶区"的二次迁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移植 肝损伤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2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NF-κB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赖明广 王立生 +1 位作者 姚君 魏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研究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其中... 目的研究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其中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7 d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停用造模药后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 d。计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ELISA法测小鼠肠粘膜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 p65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F-κB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TSP-2治疗组小鼠第10~14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SP-2治疗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MD组(P〈0.05);TSP-2治疗组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兔IgG组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2可以明显抑制NF-κB表达和活性,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SP-2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玉芳 张丽华 +6 位作者 金珍靖 金正一 李杰 叶红军 李娜 张国荣 齐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检测了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白细胞介素-2及NK细胞活性等变化。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 本文检测了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白细胞介素-2及NK细胞活性等变化。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低于正常人,尤以HBV—DNA、HBeAg及HBsAg三者阳性者降低更为显著。提示HBV感染时白细胞介素-2、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以致使机体清除HBV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红细胞 免疫粘附功能 T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翟小龙 田春发 +1 位作者 叶子悦 王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1953-195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2005~2006年我院共收治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7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例,开腹手术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病史、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2005~2006年我院共收治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7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例,开腹手术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病史、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治疗成功,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休克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星状细胞与慢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琪毅 姜仕柱 +1 位作者 郑仕杰 周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5-1207,共3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不同因素造成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最终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其典型病理表现为胰腺实质纤维化、胰腺细胞萎缩、胰管狭窄或扩张和胰腺微结石。胰腺纤维化是由于过多的细胞...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不同因素造成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最终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其典型病理表现为胰腺实质纤维化、胰腺细胞萎缩、胰管狭窄或扩张和胰腺微结石。胰腺纤维化是由于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c,ECM)在胰腺内沉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腺星状细胞 胰腺纤维化 外分泌功能 细胞外基质 胰腺组织 胰腺实质 病理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基因与上皮性卵巢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小龙 彭芝兰 +1 位作者 刘珊玲 叶子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 探讨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基因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EZH2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Bandleader软件对目的基因及内参照基因图像进行积分吸光度... 目的 探讨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基因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EZH2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Bandleader软件对目的基因及内参照基因图像进行积分吸光度分析,EZH2mRNA与GAPDHmRNA的积分吸光度的比值代表EZH2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8例卵巢癌患者中24例(85.7%)EZH2基因为阳性表达,Ⅰ-Ⅱ期7例患者中6例(85、7%)阳性表达;Ⅲ—Ⅳ期21例患者中18例(75.0%)阳性表达。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EZH2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基因可能与卵巢癌的分期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EZH2基因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琦 尹春梅 王慧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用MTT法筛选大黄素、小檗碱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同时分别加入大黄素、小檗碱干预,并设正常组、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葡... 目的:研究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用MTT法筛选大黄素、小檗碱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同时分别加入大黄素、小檗碱干预,并设正常组、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蒽酮法、RT-PCR法,观察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上糖代谢及瘦素长型受体、短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成为具有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且细胞上瘦素长型及短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而大黄素、小檗碱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细胞内糖原含量以及细胞上瘦素长型及短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大黄素、小檗碱均能预防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这一作用与它们影响HepG2细胞上糖代谢及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小檗碱 软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瘦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TNF遗传多态性研究
15
作者 费保莹 邓长生 夏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收集湖北地区 16 4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的静脉血 ,提取DNA ,应用PCR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高压电泳和AgNO3 染色 ,对TNF微卫星进行分型 ,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 目的 :探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收集湖北地区 16 4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的静脉血 ,提取DNA ,应用PCR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高压电泳和AgNO3 染色 ,对TNF微卫星进行分型 ,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结果 :TNFb检测到 7个等位基因 ,11种基因型 ;TNFe检测到 4个等位基因 ,7种基因型。TNFb和TNFe位点多态信息含量 (PIC)分别为 0 6 7和 0 33,两者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统计分析显示 ,中国汉族人群TNFb、TNFe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美白种人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b和TNFe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种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TNF 基因频率分布 湖北 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脓毒症小鼠肠粘膜核因子-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黄恩平 姚君 +1 位作者 杨翠兰 罗深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抗小鼠Toll样受体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脓毒症小鼠肠粘膜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正常兔IgG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 目的观察抗小鼠Toll样受体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脓毒症小鼠肠粘膜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正常兔IgG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取回肠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肠粘膜组织NF-κB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肠粘膜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NF-κB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TSP-2治疗组NF-κB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调;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TSP-2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和IL-6 mRNA水平也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兔Ig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TSP-2能抑制脓毒症小鼠肠道NF-κB的活化,并下调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对脓毒血症引起的肠道炎症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并延缓脓毒血症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OLL样受体2 TSP-2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抑制剂17-DMAG调控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及凋亡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赖明广 姚君 王立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功能特异性抑制剂17-DMAG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腺癌细胞PANC-1,17-DMAG处理PANC-1细胞后,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Jc-...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功能特异性抑制剂17-DMAG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腺癌细胞PANC-1,17-DMAG处理PANC-1细胞后,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Jc-l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PCR法测定17-DMAG处理PANC-1细胞前后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 17-DMAG处理组24 h时D(490)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后较对照组D(490)值分别减少(18.3±2.4)%、(2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DMAG处理组48 h时较对照组能显著地抑制PANC-1细胞增殖(P<0.05),细胞凋亡率[(22.4±2.4)%]较对照组[(4.2±1.7)%]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电位显著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17-DMAG处理组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结论 17-DMAG可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效应可能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家族成员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DMAG 增殖 凋亡 PAN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赖明广 青海涛 +1 位作者 王立生 刘圣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8-1162,I0013,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SW48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5、50和100μmol·L-1黄芩苷组,采用CCK-8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Ⅴ-FITC和DAPI染色观察SW48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West...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SW48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5、50和100μmol·L-1黄芩苷组,采用CCK-8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Ⅴ-FITC和DAPI染色观察SW48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和caspase 9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和100μmol·L-1黄芩苷组SW480细胞增殖活性在24、48和72h均明显降低(P<0.01),25μmol·L-1黄芩苷组SW480细胞增殖活性在48和72h明显降低(P<0.01)。50μmol·L-1黄芩苷作用48h时SW480细胞处于早期或晚期凋亡状态,细胞核呈浓缩和破碎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μmol·L-1黄芩苷组caspase 3和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 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可以诱导SW48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途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SW480细胞 细胞凋亡 BCL 2 CASPASE3 CASPASE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介导凋亡素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19
作者 张园 朱惠明 +3 位作者 李银鹏 王娜 姜岭梅 黄庆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VP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PEI-Gal组;(3)PEI-...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VP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PEI-Gal组;(3)PEI-Gal+超声组;(4)PEI-Gal+超声+微泡组。转染24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P3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流式细胞仪、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EI-Gal+超声+微泡组的转染效率为(28.83±2.07)%、VP3 mRNA水平为0.92±0.02,蛋白水平为1.65±0.06,HepG2凋亡率为(37.40±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论:UTMD联合PEI-Gal可明显提高VP3基因转染HepG2细胞的效率及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学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 半乳糖聚乙烯亚胺 凋亡素基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胃内pH的节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龚均 张权 +3 位作者 张燕 朱有玲 王学勤 罗金燕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26-328,347,共4页
为探讨24 h 胃内pH的节律变化,对42 例受试者(正常组1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组25 例、其它组7 例)用便携式pH 记录仪作24 h 胃内pH监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胃液pH≤2。结果显示24 h 胃内pH值随进餐后上升> ... 为探讨24 h 胃内pH的节律变化,对42 例受试者(正常组1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组25 例、其它组7 例)用便携式pH 记录仪作24 h 胃内pH监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胃液pH≤2。结果显示24 h 胃内pH值随进餐后上升> 4,持续2~3h;夜间可出现与进餐无关的无酸波(pH> 4),出现率为79% (33/42),以后半夜多见。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无酸波持续时间较正常组明显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酸 PH值 氢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