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禹乐 朱启淦 +4 位作者 温路生 许家伦 郭健莲 梁声强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物设计实时荧光探针,并建立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等10种其他菌种评价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通过检测梯度稀释的创伤弧菌基因组DNA评价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用qPCR试剂盒平行检测10例模拟临床样本,验证检测体系的性能。结果 基于创伤弧菌vvhA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起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该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其他菌种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检测创伤弧菌的灵敏度为1×10^(2)CFU/mL;检测模拟临床样本结果与qPCR方法的结果一致,准确率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为创伤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vvhA基因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核酸扩增 分子检测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娩镇痛时机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效果
2
作者 林娜 樊周能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妇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HDP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B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妇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HDP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B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和收缩压、麻醉用药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第1、2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1(宫口扩张5 cm)、T2(宫口扩张7~8 cm)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收缩压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在T3(宫口扩张10 cm)的VAS评分、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罗哌卡因用量、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剖宫率为22.50%(9/40),高于B组的15.00%(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在娩出后l、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可减轻HDP产妇在第1产程的疼痛,稳定血压,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娩出情况均无不利影响,且不会增加麻醉药物用量和新生儿体内的麻醉药物浓度,与活跃期镇痛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时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活跃期 潜伏期 罗哌卡因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刘晓艺 黄雪娟 +3 位作者 张秀霞 陈陪能 林慧华 朱文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8期93-95,共3页
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压力性损伤创面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溃疡创面愈合,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肌力恢复至4级,血糖在药物控制下亦维持... 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压力性损伤创面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溃疡创面愈合,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肌力恢复至4级,血糖在药物控制下亦维持在稳定水平,患者克服医源性引起的不适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好转出院,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出院2个月后随访,患者肌力基本恢复至5级,未有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压力性损伤 磺胺嘧啶银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林慧华 王梓豪 +1 位作者 黄雪娟 陈陪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自限性多发性神经病,病程呈自限性,护理在疾病的全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神经重症...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自限性多发性神经病,病程呈自限性,护理在疾病的全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神经重症N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分制的动态量化病情观察、综合心理护理、分阶段联合呼吸功能康复、防治相关并发症。本文分享该疾病的个体化护理经验,以期为提高临床中该类疾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护理 个案报道 MILLER-FISH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洗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小英 何素玲 张丽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研究过程脱落18例,观察组纳入19例,对照组纳入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研究过程脱落18例,观察组纳入19例,对照组纳入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治疗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Lyshol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91. 20±5. 60)分,高于对照组(78. 30±4. 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干预后,2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范围及膝关节伸展范围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范围(93. 25±15. 72)°、膝关节伸展范围(1. 33±3. 01)°,均优于对照组(68. 30±10. 22)°和(-5. 88±2.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中药熏洗干预能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提升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中药熏洗 前交叉韧带 康复训练 中西医结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S法在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启淦 陈丽丹 +5 位作者 禹乐 刘金发 任红岳 耿月华 魁国菊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肺腺癌不同标本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12月肺腺... 目的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肺腺癌不同标本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12月肺腺癌标本232例,包括手术切除标本16例,肺活检标本126例,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35例,转移病灶标本55例,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的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44.83%(104/232)。年龄≥60岁者突变率为44.06%(63/143),年龄<60岁者突变率为46.07%(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标本突变率为43.75%(7/16),肺活检标本突变率为38.89%(49/126),转移病灶标本突变率为47.27%(26/55),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突变率为62.86%(22/35),不同标本类型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突变率(58.24%,53/91)高于男性(36.17%,5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MS法可用于肺腺癌不同标本类型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可能与患者性别有差异,与年龄及标本类型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腺癌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环保试剂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魁国菊 禹乐 +4 位作者 朱启淦 陈艺锦 杨立民 任红岳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探讨GS环保试剂代替二甲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确诊为肺腺癌的标本,同一蜡块分别用GS环保脱蜡液、二甲苯进行脱蜡,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GS环保试剂代替二甲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确诊为肺腺癌的标本,同一蜡块分别用GS环保脱蜡液、二甲苯进行脱蜡,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果GS环保试剂与二甲苯脱蜡同一石蜡标本,GS环保试剂对石蜡切片脱蜡效果良好,标本DNA含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实时荧光定量PCR要求,且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其基因突变类型与使用二甲苯脱蜡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100%)。结论GS环保试剂可代替二甲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符合实验室环保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环保试剂 二甲苯 脱蜡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鉴别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晴 吴轲 徐成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 构建鉴别主动脉夹层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S,NSTE-ACS)的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和NSTEACS患者460例。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鉴别诊断主动... 目的 构建鉴别主动脉夹层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S,NSTE-ACS)的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和NSTEACS患者460例。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因素,并构建预测诊断模型。使用ROC曲线评估所构建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460例患者,其中1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296例NSTE-ACS患者。Logistic回归模型可见,患者严重疼痛、发生撕裂痛、D-二聚体水平升高和肌钙蛋白(troponin I,TnI)水平低、脉搏不对称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对应危险系数构建主动脉夹层预测模型如下:Y=1.993×疼痛严重程度+3.019×撕裂痛+2.795×D-二聚体-3.507×TnI水平+0.788×脉搏不对称-4.92。使用所构建预测模型对全部患者计算赋值后,构建ROC曲线下,可见其曲线下面积为0.983,敏感度为0.976,特异度为0.875。结论 本研究所开发并验证的主动脉夹层和NSTE-ACS鉴别模型可作为快速准确区分的潜在工具,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胸痛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的心理弹性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查晓慧 曾秀仁 黄美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心理弹性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入...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心理弹性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入院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循证构建的心理弹性干预。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严重烧伤患者PCL-C得分为39~74分,总分为(52.49±6.52)分,以PCL-C≥44分作为划界患者PTSD的标准,其PTSD阳性率为67.5%(81/120)。严重烧伤患者心理弹性CD-RISC量表总分为(47.82±5.70)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65.4±13.9),P<0.05。在CD-RISC量表3个维度中,坚韧维度得分为(26.44±5.25)分,自强维度得分为(16.46±3.82)分,乐观维度得分为(4.73±2.14)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CD-RISC量表得分和PCL-C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弹性3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回避/麻木症状群、警觉性增高症状群这2个维度得分和PCL-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PTSD的发生率较高,采取基于循证构建的心理弹性干预加强患者心理弹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改善PT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 烧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及护理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英 陈小娘 李燕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检索、分析和总结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及护理管理最佳证据。方法按照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IPOST模型建立符合本研究主题的循证问题,并据此计算机检索JBI、GIN、NCCN、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NGC、Embase、RNAO,NI... 目的检索、分析和总结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及护理管理最佳证据。方法按照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IPOST模型建立符合本研究主题的循证问题,并据此计算机检索JBI、GIN、NCCN、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NGC、Embase、RNAO,NICE,CINAHL,Cochrane Library.PubMed,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中调查研究,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类型权威文献,检索建库至今全部关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及护理管理文献,并通过2名经系统性循证培训的护理研究人员独立行文献质量评价,对资料进行分析、提取、证据与归纳。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调查研究2篇,专家共识1篇,随机对照1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1篇,从中提取、分析并汇总为造影剂副反应发生机制、危险因素、穿刺前准备、检查中护理以及检查后观察预防5个方面,19条最佳证据。结论护理人员可依据自身所在环境、患者临床实际状况制定符合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管控方案,灵活运动纳入最佳证据,规范造影剂副反应发生机制、危险因素、穿刺前准备、检查中护理以及检查后观察预防各个方面临床理论与实践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副反应 预防及护理 最佳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骨科护理门诊开展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斌铃 郭雯 余妃铃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9期64-67,共4页
介绍骨科护理门诊的发展及开展模式,总结我国开展骨科护理门诊的工作内容,指出骨科护理门诊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且对骨科护理门诊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骨科护理门诊延续护理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骨科 护理门诊 现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心脏刀刺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12
作者 陆秀娟 沈咏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总结了5例心脏刀刺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急救护理(建立呼吸通道、纠正休克、判断病情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体位/皮肤护理、病情监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总结了5例心脏刀刺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急救护理(建立呼吸通道、纠正休克、判断病情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体位/皮肤护理、病情监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5例患者治疗痊愈,住院时间14-25 d,平均住院19.5 d。认为心脏刀刺伤病情危重,诊治不及时可致患者迅速死亡,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刀刺伤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对劳力性热射病导致的DIC救治效果探究
13
作者 孙建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劳力性热射病导致的DIC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劳力性热射病合并DIC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每组28例,均接受普通护理,...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劳力性热射病导致的DIC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劳力性热射病合并DIC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每组28例,均接受普通护理,除了给予风险管理组患者普通护理外,还要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评估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相比于普通护理组患者,风险管理组患者凝血功能恢复状况、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更为良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对劳力性热射病合并DIC这类疾病的救治效果。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劳力性热射病 DIC 科学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