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铀弹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被引量:12
1
作者 程天民 李蓉 +2 位作者 粟永萍 徐辉 艾国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9-551,共3页
贫铀在军事上主要用于加固装甲和制造贫铀弹。贫铀武器多次在实战中被使用,造成人员死伤,装备破坏,环境污染,产生了严重后果。本文从贫铀弹的4种杀伤因素、贫铀弹伤害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医学防护和救治几个方面阐述了贫铀弹所致的伤... 贫铀在军事上主要用于加固装甲和制造贫铀弹。贫铀武器多次在实战中被使用,造成人员死伤,装备破坏,环境污染,产生了严重后果。本文从贫铀弹的4种杀伤因素、贫铀弹伤害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医学防护和救治几个方面阐述了贫铀弹所致的伤害及其医学防护,同时也对防护中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贫铀弹伤害 医学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冉新泽 粟永萍 +5 位作者 郑怀恩 郭朝华 刘都户 周燕虹 刘晓宏 艾国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单纯烧伤、放射损伤为对照 ,观察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用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2Gy ,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全身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无菌抽取大鼠血清。... 以单纯烧伤、放射损伤为对照 ,观察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用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2Gy ,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全身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无菌抽取大鼠血清。按 10 μg m1蛋白加入到骨髓红系或粒系培养体系中培养。伤后 2 4小时 ,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 6含量。结果显示 ,无论烧伤或放烧复合伤血清组 ,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的CFU E、BFU E和CFU GM培养集落数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以伤后 2 4小时最高 ,烧伤组高达 342 .8%、2 6 1.6 %和 2 2 8.4 % ;复合伤组为 2 5 2 .4 %、2 0 5 .1%和 174 .2 %。但当加入放射损伤大鼠血清时 ,CFU E、BFU -E和CFU GM集落数生长较少 ,最高为 12 .7%。同时 ,烧伤组和复合伤组血清TNFα和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更高于放射损伤组。结论 :烧伤或放烧复合伤后的血清对骨髓红系和粒系造血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放射损伤后的血清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作用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烧伤 放烧复合伤 血清 造血祖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任为 程红缨 孙慧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1-984,共4页
目的研究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单创组)、放创复合伤组(放创组)和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放创红光照射组)。单创组于背部制一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放创组经60Coγ射线5.0 Gy全身一次... 目的研究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单创组)、放创复合伤组(放创组)和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放创红光照射组)。单创组于背部制一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放创组经60Coγ射线5.0 Gy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后在背部制等大创面,放创红光照射组相同制伤后予LED红光照射。伤后动态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血常规的变化,同时观测红光照射时照射盒内温度变化。结果各组创面均愈合,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小鼠比放创复合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1~2 d(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 d时比放创复合伤组高出43.41%,第28天时高出37.98%(P<0.05)。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体质量增长与放创复合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较单创延迟,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具有促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LED 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建华 施冲 粟永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629-3631,共3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颈交感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性阻滞。既往认为SGB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现在知道SGB对神经痛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颈交感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性阻滞。既往认为SGB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现在知道SGB对神经痛疗效显著,其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全身。在日本,每天至少有2万~3万人进行SGB治疗,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创伤 颈交感神经节 局部麻醉药 治疗学 SGB 颈交感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复合伤骨髓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的周期、DNA含量与形态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幸华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王苹 邓学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4,共5页
用流式细胞仪、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和放射复合伤(复合伤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含量和形态变化。结果:①单烧组骨髓基质细胞的G2+M期比例、DNA含量由高... 用流式细胞仪、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和放射复合伤(复合伤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含量和形态变化。结果:①单烧组骨髓基质细胞的G2+M期比例、DNA含量由高到低;单放组和复合伤组G2+M期比例、DNA含量则由低到高;②与正常组骨髓基质细胞相比,各损伤组均出现不同特征的形态学变化;③单放组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基质变淡,嵴消失;单烧组的线粒体增多、肿胀;放射复合伤的线粒体重度退行性变,结构紊乱。提示:放射复合伤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DNA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放射复合伤造血微环境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烧伤 骨髓细胞 细胞周期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东 黄跃生 +2 位作者 张东霞 蒋建新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 验证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心肌细胞体外牵张模型 ,模拟施加缺血缺氧因素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碘化丙啶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0 %牵... 目的 验证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心肌细胞体外牵张模型 ,模拟施加缺血缺氧因素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碘化丙啶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0 %牵张后 ,心肌细胞形态完整 ,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模拟缺血缺氧后形态明显破坏 ,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牵张复合模拟缺血缺氧后 ,细胞形态破坏加剧 ,LDH含量急剧上升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进一步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机械牵张加剧了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 ,提示严重烧伤早期过多过快补液导致心脏前负荷的迅速增加对心肌组织产生牵拉可能会加剧业已存在的心肌细胞损伤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心肌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机械牵张 缺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复合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幸华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王苹 邓学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用Dexter法检测经5.0Gyγ射线照射致15%Ⅲ度烧伤和放射复合伤小鼠伤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单放组和复合伤组于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烧组;单烧组除伤后第3天低于正常组外(P<0... 用Dexter法检测经5.0Gyγ射线照射致15%Ⅲ度烧伤和放射复合伤小鼠伤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单放组和复合伤组于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烧组;单烧组除伤后第3天低于正常组外(P<0.05),至伤后第14天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7天的单放组骨髓基质细胞经21天培养后呈小团片状生长,培养至第28天仍未长满培养皿底。提示:单放组和复合伤组骨髓基质细胞受损后恢复缓慢;放射复合伤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损伤特点是以放射损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烧伤 细胞培养 骨髓细胞 放烧复合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创伤愈合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屈纪富 史春梦 +2 位作者 郑怀恩 文亮 程天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方法分离大鼠皮肤伤后伤口液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取伤后1天伤口液作为创伤修复启动微环境刺激真皮多能干细胞,24h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表...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方法分离大鼠皮肤伤后伤口液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取伤后1天伤口液作为创伤修复启动微环境刺激真皮多能干细胞,24h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制作单纯创伤和难愈创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口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成纤维细胞数量、表皮再上皮化程度等创伤愈合过程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相(3、5、7、10、14天)伤口组织MMP3含量变化。结果创伤早期伤口液作用后,真皮多能干细胞MMP3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大鼠皮肤组织可见一定量的MMP3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毛囊外根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单纯创伤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表达均显著增加,尤以真皮组织为著,其峰值在伤后5~7天。难愈创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含量亦显著增加,但其表达峰值延迟,为伤后10天,且伤后3、5、7天真皮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MMP3是一种重要的创伤愈合调节分子;高表达MMP3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基质溶解素1 多能干细胞 真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复合伤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幸华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王苹 邓学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粘附阻断实验,观察了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和放射复合伤(复合伤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粘附阻断实验,观察了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和放射复合伤(复合伤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原(ColⅣ)的变化,以及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和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GM-CFU)能力的影响。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n和ColⅣ水平单烧组>正常组>复合伤组>单放组;②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伤后第3~7天,单烧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1)、单放组低于正常组(P<0.05~0.01)、复合伤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放射复合伤造血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烧伤 骨髓细胞 细胞粘附 放烧复合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妥英促创伤愈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述强 程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8-401,共4页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对苯妥英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发现苯妥英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一些难愈性的创伤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对苯妥英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发现苯妥英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一些难愈性的创伤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增生,降低创面感染。苯妥英是一个安全、有效、价廉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创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伤的“复合效应”中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舒崇湘 马汝舟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8-10,共3页
复合伤的“复合效应”是非线性观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范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复合伤效应不是单纯的“加重效应”,而是“复合效应”,即可加重,不加重,以至减轻。复合伤的复合效应规律的基本特征和本... 复合伤的“复合效应”是非线性观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范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复合伤效应不是单纯的“加重效应”,而是“复合效应”,即可加重,不加重,以至减轻。复合伤的复合效应规律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是非线性特征,而复合效应中线性与非线性特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伤 复合效应 线性 非线性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星芸 汪洋 +2 位作者 孙建国 王昕 史春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6-1212,共7页
目的探讨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IR-780(0、1.25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及IR-780联合阿霉素(0、0.025、0.050、0.100、0.200、0.400μ... 目的探讨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IR-780(0、1.25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及IR-780联合阿霉素(0、0.025、0.050、0.100、0.200、0.400μmol/L)对4种不同肝癌细胞(QGY-7703、SMMC-7721、Huh-7和Hep G2)的杀伤效应,并确定后续实验IR-780和阿霉素的浓度,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从Huh-7细胞株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检测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中观察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低浓度的IR-780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采用1.250μmol/L的IR-780联合阿霉素可对多种肝癌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其中半数致死浓度LC50较单药阿霉素降低25%;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培养出Huh-7细胞肿瘤球,比较其与贴壁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致瘤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证明悬浮培养的肿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单用阿霉素和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L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0±0.02)vs(0.22±0.04)μmol/L,P<0.05];IR-780联合阿霉素可明显抑制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结论 IR-780可增强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提高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780 阿霉素 肝肿瘤 肿瘤干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辐射模拟P53依赖的小鼠肠干细胞损伤研究
13
作者 李晓琴 方银花 +5 位作者 任泂 唐才智 冉新泽 粟永萍 王锋超 程红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5-871,共7页
目的建立6 Gy小鼠肠干细胞体外辐射模型,模拟在体P53依赖的肠干细胞辐射损伤修复过程。方法分离C57BL/6(野生型)、P53^(-/-)小鼠小肠隐窝,分别于基质胶内接种进行3D培养,24 h后予X线6 Gy照射。比较两组隐窝克隆出芽过程和照后6 d克隆存... 目的建立6 Gy小鼠肠干细胞体外辐射模型,模拟在体P53依赖的肠干细胞辐射损伤修复过程。方法分离C57BL/6(野生型)、P53^(-/-)小鼠小肠隐窝,分别于基质胶内接种进行3D培养,24 h后予X线6 Gy照射。比较两组隐窝克隆出芽过程和照后6 d克隆存活率。对野生型隐窝克隆用RT-PCR检测照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P53靶基因Bax、Bbc3、Mdm2、P21、Bcl2l1以及肠干细胞特征性基因Lgr5、Olfm4、Ascl2的表达。结果 C57BL/6和P53^(-/-)小鼠小肠隐窝于接种后48 h出芽,在接种后96~120 h形成类器官样结构。6 Gy辐照可诱导C57BL/6隐窝细胞24 h内大量死亡,完全抑制克隆出芽,仅(43.84±5.73)%的克隆存活;而对P53^(-/-)小鼠隐窝出芽时间无影响,且有(83.69±5.89)%隐窝克隆存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野生型隐窝克隆中,P53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可被辐射迅速激活,并在24 h内维持高水平,而干细胞特征性基因在12 h迅速下降,24 h到达最低水平。结论 6 Gy照射小鼠小肠隐窝能较好地模拟在体P53依赖的促凋亡因素对肠干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隐窝 肠干细胞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放烧复合伤大鼠的救治作用
14
作者 刘聪 李宏 +1 位作者 李蓉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索Ghrelin对放烧复合伤大鼠是否具有救治作用,并对其产生救治作用的可能机制做初步研究。方法 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Con)、单纯Ghrelin处理组(GHR,即对正常大鼠腹腔注射Ghrelin)、放烧复合伤组(CRB... 目的探索Ghrelin对放烧复合伤大鼠是否具有救治作用,并对其产生救治作用的可能机制做初步研究。方法 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Con)、单纯Ghrelin处理组(GHR,即对正常大鼠腹腔注射Ghrelin)、放烧复合伤组(CRBI,5 Gy全身均匀照射+15%全身体表面积皮肤Ⅲ度烧伤)、Ghrelin治疗组(CRBI+GHR),GHR每天1次,连续5 d腹腔注射,剂量3.37×10-2mg/kg,每组30只。观察项目包括:①大鼠30 d存活率;②造血功能:7、14、21 d外周血象和第10天脾结节形成实验、脾脏指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③最后1次给药后2、4、6 h血清中炎性介质TNF-α、IL-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 Ghrelin可显著提高CRBI动物存活率(约25%);与CRBI组相比可显著提高第7天外周血中WBC计数(P<0.05),第10天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亦明显高于CRBI组,但在脾结节及脾脏指数方面尚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与CRBI组相比,还可使伤后第4天血清中TNF-α及IL-6含量降低(P<0.05),乙酰胆碱总体含量降低(P<0.05),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下降(P<0.05)。结论 Ghrelin对放烧复合伤大鼠具有一定的救治作用,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减轻造血功能抑制,下调促炎介质水平并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烧复合伤 GHRELIN 救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原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冉新泽 徐辉 +3 位作者 粟永萍 郑怀恩 高京生 程天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7期56-58,共3页
防原医学是军队一门重要的军事预防医学主干学科,该文就如何改进防原医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如何发挥教员主导作用,抓好实验教学环节,建好开放型实验室;如何将科研成果的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帮助教员与学员... 防原医学是军队一门重要的军事预防医学主干学科,该文就如何改进防原医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如何发挥教员主导作用,抓好实验教学环节,建好开放型实验室;如何将科研成果的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帮助教员与学员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养学员的智能,提高防原实践能力等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原医学 实验教学 创新思维 开放型实验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照射大鼠骨髓提取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趋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宗兆文 程天民 +2 位作者 冉新泽 粟永萍 史春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 观察 5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骨髓提取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 (dermalmultipotentstemcells ,dMSCs)的趋化作用 ,并定量分析尾静脉输注的dMSCs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 ,观察骨髓提取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3H... 目的 观察 5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骨髓提取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 (dermalmultipotentstemcells ,dMSCs)的趋化作用 ,并定量分析尾静脉输注的dMSCs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 ,观察骨髓提取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3H TdR标记dMSCs ,经尾静脉输注到大鼠体内后 ,液闪法测量各组织内dMSCs的含量。结果 Transwell培养体系中 ,照射组骨髓提取液组从上层迁移到下层的细胞明显多于不照射的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 (P <0 0 1)。照射后 1周始 ,照射组骨髓dMSC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伤后 3周和 4周 ,照射组单位重量骨髓dMSCs含量也明显高于同组的肺脏、肝脏等组织。结论 全身照射大鼠骨髓提取液对dMSCs有很强的趋化作用 ,从而促进静脉输注的dMSCs偏向分布于损伤的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真皮多能干细胞 骨髓提取液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原医学实验教学准备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冉新泽 徐辉 +3 位作者 屈纪富 艾国平 王军平 高京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文对防原医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特点、准备程序进行了探讨(包括实验教材、场所、仪器、试剂准备,预试验、课前复查制度);提出了搞好实验教学的三点见解:提高认识,团结协作,是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前提;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是保证实验效果的... 本文对防原医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特点、准备程序进行了探讨(包括实验教材、场所、仪器、试剂准备,预试验、课前复查制度);提出了搞好实验教学的三点见解:提高认识,团结协作,是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前提;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是保证实验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完成实验教学准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原医学 实验教学 实验准备 素质教育 军事预防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艾志波 张荣华 +2 位作者 闫国和 粟永萍 艾国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6组,每组15只,其中以40%CCl4处理(3 ml/kg)8周复制中毒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复制模型的同时分别用鳖甲煎改良方高剂量组28.4 g/(k... 目的探讨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6组,每组15只,其中以40%CCl4处理(3 ml/kg)8周复制中毒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复制模型的同时分别用鳖甲煎改良方高剂量组28.4 g/(kg.d)、中剂量组14.2 g/(kg.d)、低剂量组7.1 g/(kg.d)灌胃治疗并且以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0.6 g/(kg.d)作阳性对照组治疗6周。以复制模型同样方式与用量于右后腿皮下注射橄榄油及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作空白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8周后肝纤维化变化程度,RT-PCR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Smad3及Smad7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测TGF-β1、smad3、smad7表达情况。结果 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改良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减轻,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与少量胶原纤维形成;肝组织TGF-β1与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且鳖甲煎改良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鳖甲煎改良方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鳖甲煎改良方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改良方 肝纤维化 TGF-Β1 SMAD3 SMAD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调控机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都户 粟永萍 程天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2,共4页
Traumatic stress in the normal individual results in activation of the sympatho-adrenal system causing a rise in noradrenaline and adrenaline, acute phase response in liver ,and activ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 Traumatic stress in the normal individual results in activation of the sympatho-adrenal system causing a rise in noradrenaline and adrenaline, acute phase response in liver ,and activ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HPA)system resulting in elevated levels of cortisol. Studies in animals and in human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dicate that successful adaptation to stres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urvival of all organisms living in an enviroment in which noxious stimuli are constantly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下丘脑-垂体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和锌对急性贫铀中毒大鼠的解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泂 李蓉 +4 位作者 刘晶 陈世国 邹德兴 郝玉徽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索金属硫蛋白和锌对急性贫铀中毒的解毒效果。方法给予Wistar大鼠贫铀溶液造成急性贫铀中毒的动物模型,利用ZnSO4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解毒。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①正常组(N);②贫铀组(DU);③ZnSO4... 目的探索金属硫蛋白和锌对急性贫铀中毒的解毒效果。方法给予Wistar大鼠贫铀溶液造成急性贫铀中毒的动物模型,利用ZnSO4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解毒。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①正常组(N);②贫铀组(DU);③ZnSO4预防组(Zn-P);④MT预防组(MT-P);⑤ZnSO4治疗组(Zn-T);⑥MT治疗组(MT-T);⑦ZnSO4预防+MT治疗组(Zn+MT)。测定血、尿和肾脏标本的铀含量。观察内/外源性的MT作用对大鼠急性贫铀中毒的解毒效果,同时观察不同解毒措施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Zn预防组、MT预防组和MT治疗组均有明显的解毒效果[肾脏和尿液中贫铀含量明显增高(P<0.05)],其中又以Zn预防组的解毒效果最好,病理变化较轻。同时发现在使用MT或Zn进行干预的各个干预组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的改变。结论预防性给予ZnSO4诱导产生内源性金属硫蛋白,能更好发挥对贫铀中毒的解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贫铀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