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缺氧条件下急性放射损伤造血系统变化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京生 史春梦 +1 位作者 李蓉 郭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 ,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和造血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 小鼠模拟 5 0 0 0m高原缺氧 3d后 ,接受 6Gy一次性γ射线全身照射 ,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 ,观察其存活率。外周血指标、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TGF β1...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 ,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和造血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 小鼠模拟 5 0 0 0m高原缺氧 3d后 ,接受 6Gy一次性γ射线全身照射 ,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 ,观察其存活率。外周血指标、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TGF β1 和EPO的含量、CFU GM和CFU E集落形成能力的改变、实验动物血清对CFU GM和CFU 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发现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可提高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 ;并在照射后第 3天 ,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损伤较平原照射损伤为轻 ,但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粒系造血损伤则有所加重。结论 模拟高原缺氧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急性放射损伤 存活率 造血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防原实验教学提高教学实验质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冉新泽 林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防原医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小华 周舟 +4 位作者 朱光旭 楼淑芬 冉新泽 程天民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3-716,共4页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KGF)的辐射防护作用与机制 ,为应用KGF防护肠道辐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正常及不同剂量γ射线损伤的肠上皮细胞 (IEC 6) ,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KGF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凋亡细...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KGF)的辐射防护作用与机制 ,为应用KGF防护肠道辐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正常及不同剂量γ射线损伤的肠上皮细胞 (IEC 6) ,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KGF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凋亡细胞百分率 ,作为KGF辐射防护效应和细胞辐射敏感性变化的指标。结果 正常培养的IEC 6细胞 ,KGF呈剂量依赖型促细胞增殖作用 ;10Gy照射后KGF促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减弱。KGF预处理能显著降低IEC 6细胞辐射敏感性 ,其IP50 ( 50 %增殖抑制照射量 )从对照( 15.3± 0 .6)Gy降至 ( 12 .2± 0 .4 )Gy。结论 KGF具有促肠上皮细胞增殖作用 ,其辐射防护作用表现为降低细胞辐射敏感性 ,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F IEC-6 细胞凋亡 辐射防护 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838等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烧复合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6 位作者 邹仲敏 周燕虹 周进明 张勇 史春梦 冉新泽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 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 /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 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 /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 ①致伤前预防给药 ,5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存活率 ,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 ,其中以E838和WR 2 72 1效果最佳 ;②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 ;③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 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以WR 2 72 1 +E838治效果最好。结论 E838和WR 2 72 1与其它辐射防护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 ,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38 WR-2721 放烧复合伤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周期素依赖激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景宏 王军平 +1 位作者 曾毅 杨惠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素依赖激酶 2 (CDK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分别采用噻唑蓝掺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IL 1作用前后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素依赖激酶 2 (CDK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分别采用噻唑蓝掺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IL 1作用前后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及CDK2 的表达变化。结果 IL 1可以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 ,同时伴有CDK2 的表达增高。结论 IL 1对系膜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DK2 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CDK2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防护效应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朝华 周燕虹 +6 位作者 邹仲敏 孔佩艳 史春梦 周进明 冉新泽 粟永萍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 研究新型抗放药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防护效果。方法 动物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给予E838腹腔注射 ,观察其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平活日 ,并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 (BMNC)、骨髓CF... 目的 研究新型抗放药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防护效果。方法 动物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给予E838腹腔注射 ,观察其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平活日 ,并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 (BMNC)、骨髓CFU GM和CFU S数。结果 E838预防用药能够明显提高损伤动物的 30d存活率及平均活存时间 ;对造血功能的研究结果亦表明 ,E838预防用药能够减少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粒 单系祖细胞数及GFU S等计数的下降幅度 ,并促进其恢复。结论 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具有确切的预防效果 ,对损伤小鼠造血功能也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38 放烧复合伤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调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朝华 冉新泽 +6 位作者 孔佩艳 张勇 周燕虹 邹仲敏 粟永萍 高京生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研究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和粒系祖细胞 (CFU GM)培养法。结果 伤后 3~ 7d ,有基质细胞贴壁的CFU GM生长明显低于无贴壁组 ;伤后 14d贴壁层形成后 ,放射... 目的 研究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和粒系祖细胞 (CFU GM)培养法。结果 伤后 3~ 7d ,有基质细胞贴壁的CFU GM生长明显低于无贴壁组 ;伤后 14d贴壁层形成后 ,放射损伤组的CFU GM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放射损伤后 3~ 7d ,骨髓基质细胞可抑制正常CFU GM生长 ,用薄层琼脂分隔基质细胞贴壁层与靶细胞 ,其抑制作用减弱。当无外源性集落刺激因子 (CSF)时 ,基质细胞贴壁层对CFU GM生长仍显示一定刺激作用。结论 辐射使骨髓基质细胞功能受到一定损伤 ,但在放射损伤造血修复与重建过程中 ,骨髓基质细胞仍起着“刺激”与“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 粒系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名电离辐射事故患者外周血T细胞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闵锐 程天民 +4 位作者 罗成基 孟祥顺 丁振海 杨如俊 陈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_3)表达与TCR/CD_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_3)表达与TCR/CD_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2名(5.2Gy和2.4Gy,55岁)于照后3.5年外周血T细胞应答抗CD3单抗刺激而增殖的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经同时用IL-2和抗CD_3单抗刺激,增殖能力比单用抗CD_3单抗刺激有所增强;后2名的外周血TCR、CD_3阳性细胞百分率一直低于正常对照和其他患者;并见一患者出现DNA重排杂交带型.本文并从TCR/CD_3在介导T细胞抗原刺激反应中的作用,电离辐射对TCR/CD_3复合物的影响,后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抗原 抗原表达 放射病 T淋巴细胞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小肠粘膜防御素-5 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广阔 粟永萍 +3 位作者 刘晓宏 艾国平 王军平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28-929,共2页
关键词 防御素-5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2721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辐射防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庆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以糖原激活腹腔巨噬细胞(MΦ)及MΦ在腹腔内吞噬鸡红细胞的方法,观察WR-2721[S-2(3-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硫酸]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的辐射防护。结果表明:8Gy复合10%Ⅲ度烧伤小鼠腹腔MΦ... 本文以糖原激活腹腔巨噬细胞(MΦ)及MΦ在腹腔内吞噬鸡红细胞的方法,观察WR-2721[S-2(3-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硫酸]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的辐射防护。结果表明:8Gy复合10%Ⅲ度烧伤小鼠腹腔MΦ成熟加快,吞噬率升高(P<0.01),但消化率和吞噬指数趋于降低,消化能力的降低,即杀菌力的降低,在放烧复合伤感染加重中起着重要作用。WR-2721(10mg/鼠)对8Gy复合10%Ⅲ度烧伤小鼠10d活存率能提高65%(P<0.001),还能提高MΦ消化功能(P<0.05)和促进MΦ吞噬指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硫代磷酸 巨噬细胞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致人T淋巴细胞CD_3抗原表达的改变
11
作者 闵锐 程天民 +4 位作者 罗成基 孟祥顺 丁振海 杨如俊 陈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透射电镜方法,分析研究不同剂量γ线体外照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CD3抗原的表达和分布。发现随照射剂量增加,CD3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少,同一照射剂最随照后时间延长,CD3... 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透射电镜方法,分析研究不同剂量γ线体外照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CD3抗原的表达和分布。发现随照射剂量增加,CD3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少,同一照射剂最随照后时间延长,CD3阳性细胞百分率缓慢增加。受照细胞胞浆内游离CD3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多,并于浆内出现CD3-SPA-胶体金颗粒(未照射细胞只见于细胞表面。全未见于浆内)。CD3、CD4双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的结果与CD3单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发现CD3、CD4双阴性细胞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多,随照后时间延长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T淋巴细胞 抗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特异抗白念菌IgA下降与白念菌粘附定植的关系
12
作者 白晓东 刘贤华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对烧伤后早期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变化及其白念菌粘附肠粘膜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利用无特殊病原菌(SPF)的小鼠定植白念菌模型 ,致以20%TBSAⅢ度烧伤。ELISA法检测伤前及伤后1、2、3d的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水平 ;同时选择培养并计... 目的对烧伤后早期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变化及其白念菌粘附肠粘膜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利用无特殊病原菌(SPF)的小鼠定植白念菌模型 ,致以20%TBSAⅢ度烧伤。ELISA法检测伤前及伤后1、2、3d的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水平 ;同时选择培养并计数盲肠及小肠粘膜表面粘附的白念菌。结果伤前组特异IgA为(69.37±25.37)U/mg,伤后1d为(48.84±26.47)U/mg,2d明显降为(38.22±23.57)U/mg,3d为(52.64±37.35)U/mg;肠内白念菌总量伤后第1天最高 ;伤后第2、3天粘附菌量明显升高。结论特异IgA下降与肠粘膜表面粘附菌量增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IGA 白色念珠菌 细菌定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
13
作者 白晓东 刘贤华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 c种小鼠 60只 ,分为致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 2 0 %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 1、2、3d活杀致伤组 ,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 :ELISA检测I...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 c种小鼠 60只 ,分为致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 2 0 %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 1、2、3d活杀致伤组 ,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 :ELISA检测IL 6水平 ;提取RNA ,RT PCR检测GP130基因表达变化 ;采用TUN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在伤后 3d以内IL 6含量明显升高 ;GP130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在伤后 1d明显增加。结论 在烧伤后早期 ,肠系膜淋巴结IL 6、GP130表达与细胞凋亡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GP130 细胞凋亡 肠系膜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放烧复合伤粒-单系造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伟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放烧复合伤后粒-单系造血的调控作用以及烧伤、放射损伤对造血损伤的复合效应。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结果:TNF-α对正常小鼠粒-单系造血表... 目的:探索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放烧复合伤后粒-单系造血的调控作用以及烧伤、放射损伤对造血损伤的复合效应。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结果:TNF-α对正常小鼠粒-单系造血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NF-α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对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粒-单系造血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则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复合伤组介于两单伤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辐射损伤 灼伤 复合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49
15
作者 艾国平 粟永萍 +4 位作者 闫国和 冉新泽 刘晓宏 罗成基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 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 ,并观察其部分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 ,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浓度血清、不同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 目的 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 ,并观察其部分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 ,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浓度血清、不同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 ,并观察培养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 以选用 4~ 2 4h贴壁的有核细胞 ,加入 5 %~ 1 0 %胎牛血清、种植密度(4~ 8)× 1 0 4个 /ml的培养条件为最适宜细胞生长 ;在此条件下 ,培养扩增的细胞仍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性 ;其形态呈梭状 ,具有快速增殖的能力 ;培养细胞在 3~ 4d进入对数生长期 ,随后进入平台期 ,分裂相细胞明显减少 ;光镜下细胞呈梭状或类成纤维状 ,2~1 0代的细胞呈均质状 ;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结论 建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 ,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闫国和 粟永萍 +2 位作者 艾国平 屈纪富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75-777,共3页
目的 建立人羊膜 (HAM)负载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生长的组织工程方法 ,观察MSCs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 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原代培养 ,传代扩增后 ,以不同密度多次接种于HAM基质面 ,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生长增殖变... 目的 建立人羊膜 (HAM)负载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生长的组织工程方法 ,观察MSCs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 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原代培养 ,传代扩增后 ,以不同密度多次接种于HAM基质面 ,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 ,并于培养 8、1 8d后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接种后 30min内明显见到MSCs在HAM上贴附生长 ,MSCs能以合适的接种密度在羊膜上良好生长。结论 HAM对MSCs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MSCs可以HAM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学 皮肤组织工程学 皮肤损伤 真皮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分化潜能鉴定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进明 邹仲敏 +6 位作者 郭朝华 何颖 张勇 王劲 王蒙 罗成基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方法 ,探讨体外培养中间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 ,为利用MSCs促进创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分离 5~ 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 ,用预冷的IMDM培养基冲洗出骨髓 ,经密度梯度...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方法 ,探讨体外培养中间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 ,为利用MSCs促进创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分离 5~ 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 ,用预冷的IMDM培养基冲洗出骨髓 ,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 ,接种后 1 2~ 1 6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状细胞。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 ,用传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观察其接种贴壁率、检测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结果 体外传代培养的MSCs具有分化形成成骨和成脂细胞的能力 ;MSCs倍增时间约为 3 8h ,传代后 1 2h贴壁达 90 %以上 ,细胞周期显示有 80 %细胞处于G0 G1 期 ,并用电镜照片显示其超微结构。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体外培养的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体外生长稳定 ,传代后的细胞适应性强 ,增殖较快 ,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骨髓分化潜能 小鼠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氯胺酮对烧伤小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军 史忠 +5 位作者 粟永萍 楼淑芬 刘晓宏 杨天德 刘都户 王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安定 氯胺酮复合麻醉对烧伤小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对创伤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麻醉对照组、预处理组及后处理组。麻醉采用安定 氯胺酮复合麻醉 ,... 目的 研究安定 氯胺酮复合麻醉对烧伤小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对创伤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麻醉对照组、预处理组及后处理组。麻醉采用安定 氯胺酮复合麻醉 ,背部 15 %~ 2 0 %Ⅲ度烧伤。烧伤后 4h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 ,用Westernblotting在蛋白质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 烧伤对照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升高 ,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明显降低。预处理组与后处理组血清皮质酮浓度均低于烧伤对照组 ,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明显 ,预处理组与后处理组相差不显著。结论 烧伤应激引起小鼠血清皮质酮明显升高 ,其受体在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安定 氯胺酮复合麻醉对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定 氯胺酮 烧伤 小鼠 肝组织 糖皮质激素受体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阴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康复新对其的作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舒崇湘 叶本兰 +1 位作者 程天民 萧家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阴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康复新对其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生理膜片钳离子单通道记录方法。结果 用调理的zymosan刺激腹腔巨噬细胞后 ,阴离子通道开放的阳性率在受照射组显著减少 ,且受刺激至通道...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阴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康复新对其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生理膜片钳离子单通道记录方法。结果 用调理的zymosan刺激腹腔巨噬细胞后 ,阴离子通道开放的阳性率在受照射组显著减少 ,且受刺激至通道开放的时间间隔显著延长。受照射组较正常对照组通道开放概率显著降低、开放时间常数缩短而关闭时间常数延长 ,康复新对正常对照组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不显著 ,但可使照射组的通道开放有一定程度的加强。结论 电离辐射抑制巨噬细胞膜上阴离子通道的开放可能是其抑制巨噬细胞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巨噬细胞 阴离子通道 康复新 腹腔创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伤大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及α-MSH、合成肽KPV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都户 粟永萍 +3 位作者 楼淑芬 张渭 高京生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 探讨烫伤所致的病理性应激时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以 [3H]地塞米松为配体 ,用放射性配基 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正常对照组、轻度烫伤组和重度烫伤组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容量(Recep... 目的 探讨烫伤所致的病理性应激时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以 [3H]地塞米松为配体 ,用放射性配基 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正常对照组、轻度烫伤组和重度烫伤组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容量(Receptorcapacity ,R0 )和表观解离常数 (Kd)。采用体内注射TNFα、IL 1 β中和抗体和α 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和合成肽KPV(Ac D Lys L Pro D Val)等措施调节其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的R0 [Massactionrobust:(30 7.86± 2 4.2 2 )fmol/mg ;Scatchard :(30 6 .71± 2 7.96 )fmol/mg]相比 ,烫伤后 1 2h ,轻烫组的R0 [MassActionRobust:(2 85 .1 9± 1 6 .6 2 )fmol/mg ;Scatchard :(2 96 .6 4± 1 6 .0 6 )fmol/mg]差异不显著 ;重烫组的R0 [Massactionrobust:(2 0 5 .5 2± 30 .41 )fmol/mg ;Scatchard :(2 0 8.45± 30 .78)fmol/mg]则显著下降 (P <0 .0 5 )。用体内注射TNFα、IL 1 β中和抗体和α MSH和KPV均能明显改善重烫组R0 的降低。结论 TNFα、IL 1 β中和抗体、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应激 糖皮质激素 受体 Α-MSH 合成肽 KPV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