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定量调查
1
作者 姜明杰 黎永学 +2 位作者 任辉 练燕 靳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肠道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数及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自制改良BS培养基对 5 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大便进行双歧杆菌定量检测。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肠道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数及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自制改良BS培养基对 5 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大便进行双歧杆菌定量检测。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化疗前肠道双歧杆菌检出率为 44 2 % ,化疗后肠道双歧杆菌检出率为 15 4% ,较化疗前检出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肠道双歧杆菌数有明显的变化 ,调节恶性血液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 ,有助于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患者 肠道双歧杆菌 定量调查 改良BS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外敷治疗放疗后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胡绍毅 边志衡 黄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溃疡 白蛋白外敷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p16基因及其甲基化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艳玲 肖文华 +1 位作者 张艳梅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82-1182,1184,共2页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的p16基因表达率 (63 64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10 0 % ) (P <0 0 5 )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 85 7% ,有转移组为 2 5 0 % ;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 5 2 4% ,2 8 6%和 19 1%。p16基因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3例HCC组织中 11例发生p16甲基化 ,均伴肿瘤转移 ,其中高、中和低分化肿瘤各占 2、4、5例 ;相应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异常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肝细胞癌 甲基化 HCC 癌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A基因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洁平 沈鼎明 +1 位作者 杨致邦 高晋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28-930,共3页
目的 研究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制备 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I细胞DN... 目的 研究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制备 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I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Hp(CagA+)培养滤液可使GES-I细胞形成彗星现象。结论 HP(CagA+)培养滤液可以导致GES-I细胞的DNA损伤。DNA损伤可能是CagA诱导 GES-I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胃粘膜上皮细胞 DNA损伤 HP感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头颈肿瘤专用定位装置配合三维TPS进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庞学利 肖红 +3 位作者 王希 谭崇富 曾勇 钟元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头颈部专用立体定位装置配合三维TPS进行精确定位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头颈专用CT立体定位装置与STAR 2 0 0 0三维TPS配合应用 ,对模拟靶和 8例头颈癌患者进行了CT定位和治疗计划设计 ,并采用模拟定位机...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头颈部专用立体定位装置配合三维TPS进行精确定位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头颈专用CT立体定位装置与STAR 2 0 0 0三维TPS配合应用 ,对模拟靶和 8例头颈癌患者进行了CT定位和治疗计划设计 ,并采用模拟定位机对其进行了对比和验证。结果 模拟靶和患者CT立体定位的结果均在模拟定位机上得到验证 ,达到临床精确定位和精确放射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装置 三维TPS 放射治疗 头颈肿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NA MTase反义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DNA MTase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宏 肖文华 +3 位作者 梁后杰 房殿春 杨仕明 罗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 观察人DNAMTase反义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内源性DNAMTase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的包含正、反义DNAMTase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 ;采用RT PCR法观察DNAMTase基因mRN... 目的 观察人DNAMTase反义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内源性DNAMTase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的包含正、反义DNAMTase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 ;采用RT PCR法观察DNAMTase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 PCR法扩增外源性NeoR基因证实用脂质体法成功将重组载体转染入细胞 ;RT PCR法检测DNAMTase基因mRNA表达 ,显示转染反义DNAMTase基因片段的SMMC 772 1细胞中DNAMTase基因mRNA表达下调。结论 人DNAMTase反义基因转染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DNAMTase基因表达的方法。它为更多了解DNAMTase在肝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 真核表达载体 反义DNA 肝癌细胞系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头颈部CT影像三维重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庞学利 黄学全 +1 位作者 肖红 张绍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99-601,共3页
目的 对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头颈部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研究。方法 将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头颈部的轴位断层CT图像 (层厚 1mm ,连续扫描 ) ,应用SiemensCRT3 .0图像处理软件在SGIGraphics计算机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和观察。结果 头面... 目的 对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头颈部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研究。方法 将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头颈部的轴位断层CT图像 (层厚 1mm ,连续扫描 ) ,应用SiemensCRT3 .0图像处理软件在SGIGraphics计算机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和观察。结果 头面部结构得到良好重建 ,其面部轮廓包括鼻翼、唇、外耳廓、下颏等均能清晰显示。头颈部骨骼的精细三维重建 ,显示出颅底圆孔、卵圆孔、棘孔等细微结构。头颈部三维剖面观察可使包括垂体、脑干、颈髓、蝶窦、鼻咽等结构获得良好显示。结论 本研究实现了对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头颈部CT影像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可视化人体 CT三维重建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勇 张翼军 +1 位作者 夏顺中 周成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了解干扰素-α(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SAG-ISH)检测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 目的:了解干扰素-α(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SAG-ISH)检测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骨髓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浓度。结果:全部52例患者中24例(46.2%)MDR1阳性,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相比相差显著。MDR1阳性者骨髓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与阴性者相差显著。IFN-α孵育后的MDR1阳性率与孵育前相差不显著,但经IFN-α孵育前后的MDR1阳性者的骨髓细胞内DNR浓度相差显著,阴性者亦然。结论:IFN-α能增加白血病细胞内DNR浓度,其逆转MDR环节不在MDR1基因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干扰素 药物耐受性 IFN-Α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NA MTase反义基因转染对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宏 肖文华 +3 位作者 梁后杰 房殿春 杨仕明 罗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 观察人DNAMTase反义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包含正、反义DNAMTase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采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 目的 观察人DNAMTase反义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包含正、反义DNAMTase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采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改变。结果 PCR法扩增外源性NeoR基因证实用脂质体法成功将重组载体转染入细胞 ;生长曲线显示转染反义DNAMTase基因片段的SMMC 772 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 ;流式细胞法测得其凋亡率由 3 1%增加到 13 5 %。末端标记法也显示其凋亡指数增加。结论 人DNAMTase反义基因转染可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 反义DNA 肝癌细胞系 细胞凋亡 肝癌 SMMC-77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剂量化疗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后杰 李建军 胡绍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化疗所致骨髓基质细胞 (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建立大剂量MTX化疗损伤BMSC的小鼠模型后 ,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川芎嗪 0mg(对照组 )、2 0mg(Ⅰ组 )、40mg(Ⅱ组 ) ,1次 /d ,第...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化疗所致骨髓基质细胞 (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建立大剂量MTX化疗损伤BMSC的小鼠模型后 ,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川芎嗪 0mg(对照组 )、2 0mg(Ⅰ组 )、40mg(Ⅱ组 ) ,1次 /d ,第2 1天采取骨髓细胞进行体外BMSC培养、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计数、BMSC层粘附率测定和BMSC层上造血细胞混合集落培养。结果 BMSC生长、CFU F计数、BMSC层粘附率、BMSC层上造血细胞混合集落数目均表现为Ⅱ组 >Ⅰ组 >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川芎嗪对大剂量MTX引起的BMSC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化疗 小鼠 骨髓基质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甲氨喋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68及其联合DMSO对脐血造血细胞的低温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永国 张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研究普鲁兰尼克(F68)及其联合DMSO在-80℃条件下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低温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脐血造血细胞冻存30、60、90 d后复苏,应用台盼蓝拒染率、集落形成试验、3H-TdR掺入率等,测定经F68保护体系冻存的脐血活力,... 目的研究普鲁兰尼克(F68)及其联合DMSO在-80℃条件下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低温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脐血造血细胞冻存30、60、90 d后复苏,应用台盼蓝拒染率、集落形成试验、3H-TdR掺入率等,测定经F68保护体系冻存的脐血活力,并与目前通用的冷冻保护剂二甲亚砜及CP-1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80℃条件下,F68对脐血造血细胞具有明显的冷冻保护作用,并与DMSO具有协同保护效果,联合F68及DMSO的保护体系可使MNC、CFU-GM的平均回收率及台盼蓝拒染率在第90天时分别达到(83.4±6.3)%,(68.8±7.9)%, (92.5±5.1)%,优于目前通用的细胞冻害保护液CP-1及DMSO.90 d的冻存期内,脐血细胞活力无明显下降.结论 F68及其与DMSO组成的冻存方案对脐血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冻存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尼克 脐血造血细胞 低温冻存 ^3H-TdR掺入率 DM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与肿瘤多细胞耐药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后杰 黄海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57-1258,共2页
关键词 细胞粘附 肿瘤 多细胞耐药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ANG反义核酸对A549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敏 刘松青 王吉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ANG反义核酸转染A5 49细胞后 ,对其中ANG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作为抗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人ANG反义寡聚核苷酸 ,以脂质体为载体转染人肺癌A5 49细胞 ,研究A5 49细胞在基因转染...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ANG反义核酸转染A5 49细胞后 ,对其中ANG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作为抗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人ANG反义寡聚核苷酸 ,以脂质体为载体转染人肺癌A5 49细胞 ,研究A5 49细胞在基因转染后 ,其AN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脂质体转染程序优化后 ,得到最佳转染效率 ;免疫组化显示细胞内ANG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培养基ELISA检测显示每细胞分泌的ANG蛋白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ANG反义寡聚核苷酸抑制A5 49细胞中ANG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介导 ANG反义核酸 A549细胞 血管生成素 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恶性肿瘤的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海辉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深入探讨发热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认识 ,从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自 1996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讨论“不明原因发热”的文章 2 6篇 ,涉及病例数 12 5 1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36例。结果 ... 目的 深入探讨发热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认识 ,从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自 1996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讨论“不明原因发热”的文章 2 6篇 ,涉及病例数 12 5 1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36例。结果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肿瘤涉及多系统、各年龄层次 ,热型多样 ,容易误诊。结论 肿瘤在发热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并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重视病史采集、系统查体 ,积极开展活组织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 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34^+细胞和贴壁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其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莉 陈洁平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 从人脐血中不同的前体细胞扩增树突状细胞 (DCs) ,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 4+ 细胞 ,以GM CSF、TNF α、FL、SCF和IL 4诱导生成DC ;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 ,2h贴壁后的细胞 ,以GM CSF、IL 4和TNF ... 目的 从人脐血中不同的前体细胞扩增树突状细胞 (DCs) ,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 4+ 细胞 ,以GM CSF、TNF α、FL、SCF和IL 4诱导生成DC ;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 ,2h贴壁后的细胞 ,以GM CSF、IL 4和TNF α诱导生成DC。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 (CD1a、CD80、HLA DR) ,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人脐血CD3 4+ 细胞和贴壁细胞体外诱导生成的细胞均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 ,表达高水平的DC分化抗原CDla ,MHCⅡ类抗原递呈分子HLA DR和CD80共刺激分子 ,并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前者扩增DC的效率更高。结论 从人脐血CD3 4+ 细胞和贴壁细胞均可诱生出功能性D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线粒体tRNAs基因在CagA阳性Hp培养滤液诱导转化的胃上皮细胞中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洁平 沈鼎明 杨致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 研究CagA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 (GES 1)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CagA阳性Hp培养滤液诱导恶性转化的GES 1细胞与CagA阴性Hp培养滤液处理的GES 1细胞进行mRNA差异显示 ,以寻找Hp致胃癌发病的相关基因。结果mRNA差异显示片... 目的 研究CagA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 (GES 1)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CagA阳性Hp培养滤液诱导恶性转化的GES 1细胞与CagA阴性Hp培养滤液处理的GES 1细胞进行mRNA差异显示 ,以寻找Hp致胃癌发病的相关基因。结果mRNA差异显示片断之一命名为PFN2 ,仅在Hp(CagA+ )培养滤液处理的GES 1细胞中表达 ,斑点杂交结果与之一致。与GeneBank资料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提示PFN2与人类线粒体tRNAs同源性 10 0 % ,即为人类线粒体tRNAs基因的一部分。结论 人类线粒体tRNAs基因可能参与了Hp的CagA诱导的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胃粘膜上皮细胞 线粒体tRNAs基因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双微体表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17
作者 蒲淑萍 张翼军 +3 位作者 夏顺中 徐酉华 戴碧涛 段昌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40-841,共2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双微体 (DM)的表达及与该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32 0例白血病患者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作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DM表达。结果 ①在 32 0例患者中有 2 8例见DM表达 ,占 8 8%。每个细胞DM数目 1...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双微体 (DM)的表达及与该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32 0例白血病患者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作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DM表达。结果 ①在 32 0例患者中有 2 8例见DM表达 ,占 8 8%。每个细胞DM数目 1~ 70对不等 ,平均 5 6对。DM多出现在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畸变的细胞中 ,包括易位、断裂、缺失、双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环、染色体粉碎化、内复制、多倍体、亚二倍体等。② 2 8例DM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 (MS)为 7 0个月 ,73例DM阴性患者MS为 31 4个月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DM出现与白血病急变、转化、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DM表达可作为监测白血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双微体 白血病 骨髓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对CD34^+细胞粘附力的影响
18
作者 王吉刚 梁后杰 +4 位作者 史曦凯 陈洁平 张翼军 夏顺中 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 通过腺病毒介导CTLA4Ig在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中的表达 ,探讨CTLA4Ig基因修饰的BMSCs对CD3 4+ 细胞的粘附力的变化。方法 以CTLA4Ig 重组腺病毒按感染复数 (Mutiplicityofinfection ,MOI) 5 0转染BMSC... 目的 通过腺病毒介导CTLA4Ig在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中的表达 ,探讨CTLA4Ig基因修饰的BMSCs对CD3 4+ 细胞的粘附力的变化。方法 以CTLA4Ig 重组腺病毒按感染复数 (Mutiplicityofinfection ,MOI) 5 0转染BMSCs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确定CTLA4Ig的表达 ,免疫磁珠 (MACS)阳性选择分选骨髓CD3 4+ 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 ,通过测定粘附于BMSCs的3 H TdR标记CD3 4+ 细胞的cpm值观察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力变化。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CTLA4Ig表达阳性率达 85 % (MOI =5 0 ) ,弥漫性定位于细胞质 ;免疫磁珠阳性选择获取的骨髓CD3 4+ 细胞纯度可高达 97 8% ;转染组与对照组BMSCs对CD3 4+ 细胞的粘附力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TLA4Ig 重组腺病毒能有效介导CTLA4Ig基因在BMSCs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 骨髓基质细胞 腺病毒载体 免疫耐受 共刺激信号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7年后复发1例
19
作者 姜明杰 靳彦 +1 位作者 童燕敏 张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8-468,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复发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喋呤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李建军 梁后杰 胡绍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按每千克体重经尾静脉注射MTX 0mg(对照组 )、10mg(小剂量组 )、40mg(大剂量组 ) ,化疗后采取骨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观察BMSC生长、成纤...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按每千克体重经尾静脉注射MTX 0mg(对照组 )、10mg(小剂量组 )、40mg(大剂量组 ) ,化疗后采取骨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观察BMSC生长、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BMSC层粘附率和造血细胞混合集落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组化疗后不同时间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大剂量组化疗后第 7天开始出现BMSC层粘附率显著下降 ,第 14天后出现生长减慢、CFU F形成能力和造血支持功能降低 ,第3 5天仍低于正常。结论 大剂量化疗可导致BMSC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喋呤 小鼠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特性 影响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