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08-709,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手术时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TINR测定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晓兵 郭辉 +1 位作者 刘泽军 颜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2-762,76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术后 测定 监测 口服抗凝剂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淮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肾联合移植1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康 吴雄飞 +7 位作者 廖崇先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张伟 熊刚 王海东 吴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 2 0 0 0年 6月 2 6日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中出现肾功能衰竭 ;心脏移植术后 6h行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心肾功能恢复良好 ,彩色多谱勒超声动态检查 :供肾血流灌注良好 ;供心FS 39~ 5 8% ,EF5 5 73 %。术后 72h发生心脏急性排斥反应 ,以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 2d后好转。术后 15d再次发生供心供肾急性排斥反应 ,导致心脏肾脏破裂 ,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引流术和肾周血肿清除引流术并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 2 5d出现肺部感染 ,30d呼吸衰竭 ,治疗无效于术后 38d死于绿脓杆菌性脓毒血症。结论 心肾联合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联合移植 扩张性心肌病 肾功能衰竭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人心瓣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胶原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军民 宋玲 +1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人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为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建立基础。方法:采用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二尖瓣和主脉瓣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5例风湿性心脏病人和5例尸检中除外心血管疾病和...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人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为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建立基础。方法:采用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二尖瓣和主脉瓣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5例风湿性心脏病人和5例尸检中除外心血管疾病和胶原系统疾病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成纤维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并用3H-脯氨酸测定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结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瓣膜成纤维细胞其形态、生长方式及胶原合成差异均不明显,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 胶原合成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并发心脏穿孔的救治
5
作者 廖克龙 王明荣 +1 位作者 曾会昌 陈虎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2-422,共1页
我科近年成功抢救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并发心脏穿孔、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3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5年,加重1月收治入院。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992年11月19日行经皮二尖... 我科近年成功抢救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并发心脏穿孔、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3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5年,加重1月收治入院。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992年11月19日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房间隔穿刺成功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V 并发症 心包填塞 心脏穿孔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C对创伤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廖克龙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李磊 尹志勇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57-959,共3页
目的 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 目的 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 h肺组织TNFα、IL-8及其mRNA变化。结果 致伤后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在伤后1h达到峰值,IL-8在伤后4h达到峰值;PDTC组 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创伤组(P<0.01)。结论PDTC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8 mRNA表达,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后全身及肺组织的炎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基因表达 PDTC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与核DNA微卫星不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颜坤 王明荣 +1 位作者 房殿春 罗元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与核DNA微卫星不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食管癌及正常组织细胞mtMSI与nMSI。结果:45例食管癌检出mtMSI9例(20.0%),检出nMSI10例(22.2%)。mtMSI主要发生于D-loop区。... 目的:探讨食管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与核DNA微卫星不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食管癌及正常组织细胞mtMSI与nMSI。结果:45例食管癌检出mtMSI9例(20.0%),检出nMSI10例(22.2%)。mtMSI主要发生于D-loop区。mtMSI与nMSI两者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mtMSI,mtMSI的发生可能通过nMSI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 核微卫星不稳定 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拉明对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东 王明荣 +2 位作者 杨康 杨军民 曾会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9-540,共2页
目的 研究苏拉明对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离体研究肺癌A5 49细胞、人血管内皮ECV 30 4细胞VEGF及其受体 (Flt、KDR)的表达及苏拉明的影响。结果 苏拉明对肺癌细胞产生和分泌VEGF无... 目的 研究苏拉明对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离体研究肺癌A5 49细胞、人血管内皮ECV 30 4细胞VEGF及其受体 (Flt、KDR)的表达及苏拉明的影响。结果 苏拉明对肺癌细胞产生和分泌VEGF无影响 ;ECV 30 4细胞KDR、Flt的蛋白表达在苏拉明浓度为 0 .2 5ng/ml和 2 .5ng/ml时 ,受到显著抑制 ;而苏拉明浓度为 0 .2 5ng/ml和 2 5ng/ml时Flt的表达 ,以及苏拉明浓度为 2 .5ng/ml和 2 5ng/ml时KDR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 ;苏拉明对A5 49、ECV 30 4细胞增生无影响。结论 苏拉明抑制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受体表达 ,减少VEGF与其受体结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明 肺癌 血管生成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XIMATE圆形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熊刚 王海东 +1 位作者 王明荣 曾会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59,162,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癌 食管胃吻合术 ROCIM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景涛 何国祥 +3 位作者 刘建平 王耿 吴昊 王海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 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其受体 (ATR)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 ,观察AngⅡ干预后 ,VSMC中粘着斑 (FA)组装和肌动蛋... 目的 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其受体 (ATR)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 ,观察AngⅡ干预后 ,VSMC中粘着斑 (FA)组装和肌动蛋白纤维丝 (F actin)形成的动态改变 ,同时观测AT1R拮抗剂、AT2 R拮抗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 AngⅡ刺激后 3 0min ,VSMC中FA体积增大、数量增加 (P <0 .0 1 ) ,VSMC内F actin数量明显增加 ,纵向平行排列。AngII干预VSMC后 2 4h ,上述结构变化持续存在 ,表达进一步增强。AT1R拮抗剂CV 1 1 974明显抑制这一生物学效应 (P <0 .0 1 ) ,AT2 R拮抗剂PD1 2 3 3 1 9对此无明显的增强或抑制作用。同时给予CV 1 1 974和PD1 2 3 3 1 9干预VSMC与单独给予CV 1 1 974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AngⅡ通过AT1R介导调节VSMC内FA动态组装和F actin形成 ,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 ,并可能由此参与VSMC迁移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APC/M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荣 王海东 +1 位作者 熊刚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 研究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对 46例食管癌APC和MCC基因的LOH进行了分析。结果 食管癌APC和MCC基因LOH阳性表达分别为 2 9.0 % (9/31)和 33 .3... 目的 研究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对 46例食管癌APC和MCC基因的LOH进行了分析。结果 食管癌APC和MCC基因LOH阳性表达分别为 2 9.0 % (9/31)和 33 .3 % (8/2 4)。结论 APC、MCC基因的LOH是食管癌的常见改变 ,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抑癌基因 杂合缺失APC/M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肺粘液脂肪肉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蔚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左肺粘液脂肪肉瘤 原发性 大腿 腹膜 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杨军民 杨康 +3 位作者 王明荣 曾会昌 连丽红 唐令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2-523,共2页
目的 报告 1 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 9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 4例 ,其中 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 2例、双支病变 3例、三支病变 7例、左主干病变 1例。平均每例搭桥 2 .3支。结果... 目的 报告 1 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 9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 4例 ,其中 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 2例、双支病变 3例、三支病变 7例、左主干病变 1例。平均每例搭桥 2 .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心绞痛消失 1 1例 ,减轻 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体外循环 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 T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光度法测定肺组织中磷含量
14
作者 熊刚 张莉 +1 位作者 肖正华 张世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研究肺组织中磷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微波处理试样 ,并采用光度法测定消解液中的磷含量。结果该法的测定结果与湿法消化、干法消化相当 ;磷钼蓝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0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2×104 L·mol-1·cm-1,磷... 目的研究肺组织中磷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微波处理试样 ,并采用光度法测定消解液中的磷含量。结果该法的测定结果与湿法消化、干法消化相当 ;磷钼蓝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0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2×104 L·mol-1·cm-1,磷在0~1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结论本法具有快速 ,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高的优点 ,适用于生物试样中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组织 微波消解法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BAT-26位点微卫星不稳的分析
15
作者 颜坤 王明荣 +1 位作者 房殿春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101-210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BAT 2 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及其单态性的情况。方法 组织DNA提取后PCR扩增 ,扩增产物行 9%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最后银染等方法 ,分析 45例食管癌及正常切缘组织BAT 2 6位点...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BAT 2 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及其单态性的情况。方法 组织DNA提取后PCR扩增 ,扩增产物行 9%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最后银染等方法 ,分析 45例食管癌及正常切缘组织BAT 2 6位点微卫星不稳的情况。结果 所有正常组织在BAT 2 6位点DNA电泳条带长度无明显改变 ,45例食管癌中有3例MSI改变。结论 食管粘膜BAT 2 6具有较好的单态性 ,食管癌细胞BAT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微卫星不稳定性 BAT-26 单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意义
16
作者 廖克龙 郭中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病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TrfR)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结果:正常乳腺组织无TrfR表达,乳腺囊性病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分化Ⅰ、Ⅱ、... 目的: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病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TrfR)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结果:正常乳腺组织无TrfR表达,乳腺囊性病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分化Ⅰ、Ⅱ、Ⅲ级Tr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23.1%、30.0%、35.7%、66.7%和78.6%。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TrfR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分化程度Ⅰ级与Ⅲ级相差显著。随着乳腺囊性病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TrfR阳性率增加,提示随着乳腺囊性病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其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增殖加剧。结论:通过对TrfR的检测可望为临床监测乳腺癌前病变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铁蛋白受体 不典型增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MIF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17
作者 赵劲松 廖克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FmRNA在8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FmRNA表达率...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FmRNA在8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FmRNA表达率在食管鳞癌中为85%(68/80),而在正常食管组织中为15%(15/80),有显著性差异(P<0.01)。MIF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MIFmRNA的高水平表达说明其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并将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