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一 陈少军 +2 位作者 李世洋 刘勇 余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8月 ,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眼外伤病例随访资料齐全的 85例 ,85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功能修复 63眼 (74 1% ) ,解剖修复 14眼 (16 4% ) ,... 目的 探讨影响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8月 ,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眼外伤病例随访资料齐全的 85例 ,85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功能修复 63眼 (74 1% ) ,解剖修复 14眼 (16 4% ) ,失败 8眼 (9 4% )。术前视力与预后 :①术前视力≥ 0 0 2者的功能修复率 (10 0 0 % )较术前视力 <0 0 2者 (68 5 % )高 ,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 <0 0 1)。②伤型与预后 :功能修复率分别为 :穿通伤 :73 3 % ;异物伤 :75 0 % ;钝挫伤 :75 9% ;破裂伤 66 7% ,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手术时机与预后 :功能修复率 14d内为 71 4% (10 14 ) ,15~ 3 0d为 69 6% (16 2 3 ) ,大于 3 0d为 77 1% (3 7 48) ,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修复失败主要发生在外伤后超过 3 0d手术者 (6 8)。④术前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VR)与预后 :合并有TPVR者的功能修复率 (64 3 % )较术前无TPVR者的手术后功能修复率 (83 7% )低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⑤术前有玻璃体积血、外伤性白内障者功能修复率与不伴有玻璃体积血和无外伤性白内障者无显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眼外伤的有效手段。影响伤眼手术预后的因素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玻璃体切除术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幼猫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NMDA-R1的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阴正勤 孟晓红 陈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亚基 1 (简称NMDA R1 )的表达减少是在斜视幼猫发育中哪一阶段出现的。方法 幼猫 1 3只 ,其中 6只于 2周龄时做一眼外直肌断腱术产生单眼内斜。分为 4个实验组 :2周... 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亚基 1 (简称NMDA R1 )的表达减少是在斜视幼猫发育中哪一阶段出现的。方法 幼猫 1 3只 ,其中 6只于 2周龄时做一眼外直肌断腱术产生单眼内斜。分为 4个实验组 :2周龄组 ,2只正常幼猫 ;3周龄组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5周龄组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成年组 ,1只正常和 2只斜视性弱视猫。动物均在深度麻醉下经心脏 4 %福尔马林灌注后 ,取初级视皮层冷冻切片 ,NMDA -R1单克隆抗体标记后显色 ,焦油紫复染。结果 ①正常幼猫发育过程中初级视皮层神经元NMDA R1的表达主要在视皮层Ⅱ~Ⅲ层 (P <0 0 5) ,3周龄达峰值 ,随后逐渐降低 ,5周龄时接近成年猫水平。②与同龄正常猫比较斜视幼猫视皮层NMDA R1的表达在斜视术后第 1周开始减少 (P <0 0 5) ,以第Ⅳ层较显著。斜视手术后 3周与正常猫比较 ,斜视幼猫视皮层NMDA R1的表达在视皮层各层均降低 (P <0 0 5) ,接近成年斜视性弱视猫的表达水平。结论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MDA R1的表达减少发生在斜视手术后 1周。表明NMDA中介了外侧膝状体到视皮层的输入。这与视觉电生理实验中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神经元 斜视性弱视 N-甲基-D-天门冬氨酸亚基1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余玲 谢汉平 +1 位作者 孟晓红 余延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角膜测厚仪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 60例 ( 60眼 )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 ( 60眼 )健康志愿者的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角膜测厚仪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 60例 ( 60眼 )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 ( 60眼 )健康志愿者的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全身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 ,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角膜厚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负相关 (r=-0 .761,P <0 .0 1)。无一全身因素与角膜厚度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异常 ,且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加重。糖尿病患者在内眼手术及眼外伤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 ,防止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角膜 厚度 内皮细胞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性弱视猫视中枢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郑汉 阴正勤 伍宛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 观察斜视对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视皮层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色素氧化酶技术 ,测定斜视猫外侧膝状体各投射层细胞及视皮层第Ⅳ细胞层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了解其功能与形态学的关系。结果  3只斜视猫斜视眼投... 目的 观察斜视对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视皮层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色素氧化酶技术 ,测定斜视猫外侧膝状体各投射层细胞及视皮层第Ⅳ细胞层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了解其功能与形态学的关系。结果  3只斜视猫斜视眼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A1层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 ,而投射到对侧外侧膝状体A层细胞的酶活性未见降低 ;斜视猫双侧视皮层 17区第Ⅳ层发生交替柱状酶活性未见降低。结论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敏感期内产生的斜视性弱视损害了外侧膝状体和视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 斜视性弱视 中枢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相结合的生物素标记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1 位作者 阴正勤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在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同时 ,建立神经元的生物胞素标记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在电生理记录的同时 ,Biocytin通过记录电极尖端灌注到所记录的细胞内 ,标记成功后再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 目的 在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同时 ,建立神经元的生物胞素标记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在电生理记录的同时 ,Biocytin通过记录电极尖端灌注到所记录的细胞内 ,标记成功后再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 能观察视皮层同一细胞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及神经元之间的染色耦合。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细胞标记成功率高 ,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生物胞素标记技术 神经元 电生理学 组织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电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3 位作者 王仕军 赵妍君 范慧民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 ,记录谷氨酸受体电流 ;接着在人工脑脊液中同时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和 6 氰基 7 硝基喹啉 2 ,3 二酮 ( 2 0 μmol/L) ,记录NMDA受体电流 ,并计算NMD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峰电流的比率。结果 大鼠睁眼后 ,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下降时间显著变短 (P <0 0 5 ) ,而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NMDA受体电流和谷氨酸受体电流比率逐渐变小 (P <0 0 5 )。结论 随着视觉输入的增加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时程变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视皮层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Long Evans大鼠不同发育阶段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军平 王仕军 +3 位作者 阴正勤 牛建军 陈中山 曾玉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 比较3组不同发育阶段正常Long Evans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异同,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发育阶段的Long Evans大鼠50只,分成3组。每组... 目的 比较3组不同发育阶段正常Long Evans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异同,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发育阶段的Long Evans大鼠50只,分成3组。每组大鼠用乙醚麻醉,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采集其F-VEP。结果 未睁眼组未记录到大鼠明显的F-VEP波形,睁眼后可记录到大鼠F-VFP波形,但成年组和幼年组F-VEF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有显著性差异,成年组与幼年组Long Evans大鼠相比,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结论 随着发育,Long Evans大鼠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F-VEP对大鼠视觉发育阶段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Evans大鼠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春燕 郑汉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探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收治儿童白内障 6 7例 71眼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 19眼 ,外伤性白内障 5 1眼 ,并发性白内障 1眼。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 6 7...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探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收治儿童白内障 6 7例 71眼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 19眼 ,外伤性白内障 5 1眼 ,并发性白内障 1眼。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 6 7眼。术后随访观察 1~ 12月。结果 术后 5 8眼 ( 81 7% )脱盲 (视力 >0 0 5 ) ,44眼 ( 6 2 % )视力 0 1~ 0 3,15眼 ( 2 1 1% )视力大于 0 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后囊混浊、弱视和斜视。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 ,可有效提高患眼的视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涂娅莉 阴正勤 刘应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611,共2页
目的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膜片记录 ,即根据电极进入溶液中到获得全细胞膜片的过程中 ,测试方波脉冲的变化来寻找细胞。结果 能成功地进行视皮层全细胞记录。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仪器... 目的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膜片记录 ,即根据电极进入溶液中到获得全细胞膜片的过程中 ,测试方波脉冲的变化来寻找细胞。结果 能成功地进行视皮层全细胞记录。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仪器简单 ,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膜片钳 全细胞记录技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手术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3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孟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评价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eleusis ,LASIK)中使用可蚀性光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 15例患者 2 4只远视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在 +1 75~ + 6 2 5... 目的 评价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eleusis ,LASIK)中使用可蚀性光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 15例患者 2 4只远视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在 +1 75~ + 6 2 5D。随访时间 1年。结果 术后 1年 ,有 3眼 (12 5 %)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在两行以上 ,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 68,平均裸眼近视力为 0 80 ,有 2 0眼 (83 3 %)残余屈光度在 -1 0 0~ + 1 0 0D。术后 1~ 3个月 ,屈光度回退量为 0 76D ,术后 3到 6个月为 0 0 8D ,术后 6到 12个月为 0 0 0D。结论 在LASIK手术中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手术 远视 可蚀盘 三棱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囊肿合并PVR的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世洋 王一 +1 位作者 陈少军 杨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2-662,665,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囊肿 合并症 PVR 治疗 视网膜脱离 诊断 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真菌性角膜炎致病真菌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白玉 郝飞 +3 位作者 王鹰 唐书谦 叶庆佾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48-2248,共1页
关键词 角膜炎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保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强 杨娟 +1 位作者 文亮 刘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SOD、GSH PX、MDA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预处理后... 目的 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SOD、GSH PX、MDA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生性SOD、GSH PX活性显著增高 ,MDA活性降低 ,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 ①内毒素预处理对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预处理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_(145)与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仕军 阴正勤 +1 位作者 余延基 姚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①P100波潜伏时问在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145波潜伏时问在三组问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P100波和N145波的幅值在三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与年龄皆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图形诱发电位的潜伏时间逐渐缩短,振幅值逐渐降低,至成年后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尤其以N145波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图形视诱发电位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中毒性改变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莎 谢汉平 +1 位作者 阴正勤 江文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7,259,共2页
关键词 球结膜下注射 庆大霉素 视网膜中毒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世洋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 观察羊膜是否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 ,RPE)的生长有影响 ,探讨羊膜用于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潜在可能性。方法 运用MTT比色法 ,观察羊膜匀浆在不同浓度... 目的 观察羊膜是否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 ,RPE)的生长有影响 ,探讨羊膜用于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潜在可能性。方法 运用MTT比色法 ,观察羊膜匀浆在不同浓度 (4 0、80、160 μg ml)及不同作用时相点 (2 4、48、96h)对人RPE增殖的影响。 结果 ①在第 2 4小时 ,3个浓度羊膜匀浆均对人RPE增殖起抑制作用 ,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减弱 ,抑制率 (5 0 774%、2 7 3 87%、14 80 2 % )间相差显著 (P <0 0 5 ) ;在第 48、96小时 ,羊膜匀浆在低浓度时 ,对人RPE增殖起抑制作用 ,而在中、高浓度为促增殖作用 ,其中在第 48小时抑制率 (4 494%、-0 944 %、-3 693 % )间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在第 96小时时抑制率 (8 3 88%、-9 42 5 %、-17 65 1% )间相差显著 (P <0 0 5 )。②羊膜匀浆浓度为 40 μg ml ,各时相点对人RPE均为抑制增殖 ,抑制率间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在浓度为 80 μg ml、160 μg ml时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 ,羊膜匀浆对人RPE增殖的作用逐渐由抑制变为促进作用 ,抑制率间相差显著 (P <0 0 5 )。结论 羊膜匀浆在低浓度 ,短时间内对人RPE增殖有抑制作用 ,而在高浓度、长时间则对RPE增殖有促进作用。羊膜匀浆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和视觉经验对大鼠视皮层突触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朋芬 阴正勤 +2 位作者 刘应兵 王仕军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索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和细胞机制.方法制备0~25 d龄大鼠视皮层脑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Ⅱ-Ⅲ层神经元的... 目的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索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和细胞机制.方法制备0~25 d龄大鼠视皮层脑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Ⅱ-Ⅲ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 PSCs).结果①随着大鼠天龄增大,无反应型PSCs迅速减少,P0~5d组、P6~10d组与P11~25d组之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各组内无显著差异.多突触型PSCs随天龄增大逐渐增多.②细胞的静息电位、输入阻抗、PSCs峰值、10%~90%上升及下降时间、半波宽随大鼠天龄增大呈规律性变化,各组差异主要体现在P0~5d组与其它组之间(P<0.05),而P11~14d组与P15~25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视皮层细胞的静息电位、输入阻抗、PSCs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突触功能特性.②视皮层突触的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年龄和视觉经验共同参与突触成熟,但在正常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年龄可能是决定性因素,而睁眼后形觉刺激参与突触修饰、稳定和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发育 突触 全细胞记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视网膜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FGF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春燕 许立军 +1 位作者 王一 钱焕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激光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调亡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元调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X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伤后6h、1、3、7d视网膜各...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激光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调亡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元调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X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伤后6h、1、3、7d视网膜各层可见散在分布的TUNEL阳性调亡细胞,尤以外核层多见。伤后14d,调亡细胞数减少,同时外核层厚度降低。伤后眼内给予bFGF,可减少伤后3d视网膜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结论:激光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细胞调亡是造成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的愿因之一。bFGF可抑制视网膜神经元的细胞调亡而维持光感受器细胞的生存,表明bFGF对激光视网膜损伤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细胞凋亡 BFGF 视网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延治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勇 郑汉 +1 位作者 陈少军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63-1263,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误诊 儿童 眼球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少军 王一 +1 位作者 杨红 刘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53-854,共2页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术对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 7例 (1 7眼 )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大多数患者同时晶体切除 ) ,术中结合庆大霉素玻璃体腔灌注。结果  2例因视网膜坏死术中即行眼内容物剜出术 ,植入义眼胎...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术对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 7例 (1 7眼 )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大多数患者同时晶体切除 ) ,术中结合庆大霉素玻璃体腔灌注。结果  2例因视网膜坏死术中即行眼内容物剜出术 ,植入义眼胎。其余 1 5例随访 1周至 6月 ,视力在 0 0 4~ 0 0 6 8例 ,0 1~ 0 2 5例 ,0 5~ 1 0 2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能迅速有效地治疗眼内炎 ,促进病情恢复 ,避免视网膜脓疡、玻璃体机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甚至严重的全眼球炎的发生。玻璃体切割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是最佳治疗方案 ,及时诊断 ,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术 眼球穿通伤 玻璃体腔药物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