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痣的18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军 陈其富 +2 位作者 程良金 李朝惠 李秀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77-978,共2页
目的 对不同激光治疗皮肤各类色素痣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根据需要选用 CO2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或Q开关Nd:YAG激光对皮肤各种先天性、后天性色素病进行汽化或扫描。结果1882例各类皮肤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全部痊愈。... 目的 对不同激光治疗皮肤各类色素痣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根据需要选用 CO2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或Q开关Nd:YAG激光对皮肤各种先天性、后天性色素病进行汽化或扫描。结果1882例各类皮肤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全部痊愈。不同种类色素痣所需治疗次数不尽相同,最短1-2次即可治愈,最长需6-7次。结论 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痣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少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但不同种类色素痣应采用不同种类激光以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痣 激光治疗 黑素细胞增生疾病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栅栏状包囊性神经瘤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华 杨希川 +1 位作者 钟白玉 叶庆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3-444,共2页
报告1例表现为面部结节的皮肤栅栏状包囊性神经瘤。患儿男,10岁。下颏部淡红色无痛性丘疹、结节半年就诊。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皮肤栅栏状包囊性神经瘤。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特异性的组织病理改变。
关键词 神经瘤 包囊性 栅栏状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趋化因子vMIPⅡ对小鼠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红 苏青和 +9 位作者 孙志成 冯文曦 曹川 曹红卫 赵静怡 钟白玉 邓永键 罗平 卫国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 观察纯化的重组vMIPⅡ蛋白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及能否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方法 pET3 2a为vMIPⅡ克隆基因的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硫氧还蛋白 vMIPⅡ的融合蛋白 (2 6× 10 3 )。... 目的 观察纯化的重组vMIPⅡ蛋白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及能否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方法 pET3 2a为vMIPⅡ克隆基因的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硫氧还蛋白 vMIPⅡ的融合蛋白 (2 6× 10 3 )。经金属离子亲和吸附、肠激酶消化以游离vMIPⅡ、阳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目的蛋白。用体外配体结合实验证实重组vMIPⅡ与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结合能力。纯化的vMIPⅡ经尾静脉给药异体皮肤移植小鼠 (昆明鼠 /Balb/c)连续 14d。结果 经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vMIPⅡ与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合的解离常数 (Kd)为 11 5 6± 1 98nmol/L。给药vMIPⅡ的异体皮肤移植小鼠组移植皮存活时间较未注射对照组延长至术后 7天以上。结论 纯化的重组vMIPⅡ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趋化因子 vMIPⅡ 小鼠 异体移植皮肤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春丽 郝飞 +1 位作者 杨希川 叶庆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5-386,共2页
报告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36岁。因右颞部红色结节1年就诊。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颞部结节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半年随访无原位复发。
关键词 纤维肉瘤 皮肤 降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皮肤病91例疗效分析
5
作者 周春丽 叶庆佾 +1 位作者 刁庆春 郝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01-1001,共1页
关键词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疱疹 病毒性皮肤病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部疣状皮肤结核1例
6
作者 罗娜 张琬 +4 位作者 尹锐 钟白玉 邓军 杨希川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00-801,共2页
疣状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verrucosa cutis)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皮肤结核。笔者近期诊治1例非典型的足部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核 皮肤 疣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增生伴软骨样化生1例
7
作者 钟华 叶庆佾 +1 位作者 杨希川 钟白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软组织增生 皮肤 软骨样化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8
作者 程茂杰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5-326,共2页
患者男,35岁。主诉:右面部丘疹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颊部出现数个粟粒大淡红色丘疹,此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并逐渐累及下颌部,无明显自觉症状,寒冷刺激及摩擦时自觉患侧面部轻微针扎样疼痛,在当地... 患者男,35岁。主诉:右面部丘疹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颊部出现数个粟粒大淡红色丘疹,此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并逐渐累及下颌部,无明显自觉症状,寒冷刺激及摩擦时自觉患侧面部轻微针扎样疼痛,在当地医院曾诊断为“痤疮”,并以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于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 被引量:22
9
作者 唐书谦 叶庆佾 +2 位作者 钟白玉 胡梦玲 杜青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对姜油挥发油和水浸出液进行抗真菌的MIC测定。方法: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结果:姜黄挥发油对13种常见真菌,MIC抑菌浓度测定范围为1.5%~0.08%,姜黄水浸出液MIC抑菌浓度范围为2.5%~0.16%。... 目的:对姜油挥发油和水浸出液进行抗真菌的MIC测定。方法: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结果:姜黄挥发油对13种常见真菌,MIC抑菌浓度测定范围为1.5%~0.08%,姜黄水浸出液MIC抑菌浓度范围为2.5%~0.16%。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比较,前者比后者敏感。结论: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二者均有广谱抗真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抗真菌药物 挥发油 水浸出液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毛囊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2 位作者 叶庆佾 唐书谦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毛囊真皮鞘成分和上皮成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将分段毛囊上皮细胞分别与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器官型培养来重建表皮和毛囊。结果:在真皮成纤维细胞凝胶上培养的... 目的:观察毛囊真皮鞘成分和上皮成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将分段毛囊上皮细胞分别与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器官型培养来重建表皮和毛囊。结果:在真皮成纤维细胞凝胶上培养的毛囊间表皮细胞、上段、下段和球部细胞重建出了表皮,而上段细胞形成的表皮最厚,球部细胞形成的表皮最薄;在毛囊真皮鞘细胞胶原凝胶上时上段和下段细胞重建出了毛囊结构。结论:首次成功地证明毛囊真皮鞘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仍具有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也表明了毛囊上段和下段细胞在真皮鞘细胞的诱导下具有向毛囊球部细胞分化的能力,为隆突激活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重建 组织学 干细胞 细胞培养 真皮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头皮毛囊角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钟白玉 程波 +2 位作者 麦跃 刁庆春 尹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 了解毛发角蛋白家族在正常人头皮毛囊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毛发角蛋白家族在正常人头皮毛囊切片上进行检测 ,同时比较了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 (含抗原热修复 )上的检测差异。结果 RCK10 2 (K5、K8)在皮脂腺... 目的 了解毛发角蛋白家族在正常人头皮毛囊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毛发角蛋白家族在正常人头皮毛囊切片上进行检测 ,同时比较了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 (含抗原热修复 )上的检测差异。结果 RCK10 2 (K5、K8)在皮脂腺、汗腺、毛干、内外根鞘中阳性 ,LPIK(K7)在皮脂腺、汗腺、内根鞘中阳性。RKSE6 0 (K10 )在汗腺表达 ,RCK10 7(K14 )在基底层阳性。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抗原热修复后表达效果较单纯石蜡切片好。结论 毛发角蛋白家族在毛囊中的分布差异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毛囊 角蛋白 免疫组化 正常人 冰冻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毛乳头细胞bFGF、ET-1、SC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中法 伍津津 +2 位作者 刘荣卿 钟白玉 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传代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的 b FGF、ET- 1、SCF表达变化情况及对其诱导毛囊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对不同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 b FGF、ET- 1、SCF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同... 目的 :观察不同传代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的 b FGF、ET- 1、SCF表达变化情况及对其诱导毛囊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对不同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 b FGF、ET- 1、SCF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其对诱导毛囊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 :低传代培养毛乳头细胞 ET- 1、SCF表达较强 ,传代 >6代后 ET- 1和 SCF转为阴性 ;并发现毛乳头细胞表达 ET- 1和 SCF越强 ,其诱导毛囊再生能力也越高。结论 :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的能力与其表达 ET- 1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细胞培养 毛乳头细胞 ET-1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35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艳 钟白玉 +3 位作者 宋志强 郝飞 黄云辉 钟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2-483,共2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涉及遗传、变态反应、微生物、免疫系统、环境及精神因素等多个方面,但Ⅰ型变态反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变应...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涉及遗传、变态反应、微生物、免疫系统、环境及精神因素等多个方面,但Ⅰ型变态反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变应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诱导特异性IgE产生。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变应原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变应原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慧兰 杨军 +4 位作者 刘荣卿 杨太成 王捷 冼江 李建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 2)感染的早期特异检测手段。方法对52例性病门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用改良的ELISA方法进行了HSV gD2IgG检测并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69.2 % ,ELISA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65 % ...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 2)感染的早期特异检测手段。方法对52例性病门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用改良的ELISA方法进行了HSV gD2IgG检测并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69.2 % ,ELISA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65 %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疱疹病毒IgG抗体具有简便 ,快速 ,特异的优点 ,适合于临床大规模检测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Ⅱ型 糖蛋白D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芽管法药敏试验新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书谦 廖军 +1 位作者 钟白玉 叶庆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5-827,共3页
目的 通过药物对白念珠菌芽管抑制试验方法 ,建立一个对白念珠菌快速药敏试验的新方法。方法 在白念珠菌血清芽管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与血清混合 ,再接种一定菌量的菌液 ,置 3 7℃温箱孵育 2~ 3h(不超过 3h)观察白念... 目的 通过药物对白念珠菌芽管抑制试验方法 ,建立一个对白念珠菌快速药敏试验的新方法。方法 在白念珠菌血清芽管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与血清混合 ,再接种一定菌量的菌液 ,置 3 7℃温箱孵育 2~ 3h(不超过 3h)观察白念芽管生长情况 ,最终评估该药对白念芽管的抑制程度。结果 共用 5种药物 ,其中黄连、姜黄、桂皮 3种为常用中药 ,均对白念菌芽管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另 2种为常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 (ECZ)和二性霉素B。实验证明黄连抑制芽管的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为 12 5 μg/ml;姜黄抑制芽管的MIC为 62 .5μg/ml;桂皮抑制芽管的MIC为 5 0 0 μg/ml;二性霉素B抑制芽管的MIC为 5 μg/ml ;ECZ 2mg/ml仍有芽管生长 ,其生长程度、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 本实验方法作为对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的一个新方法探讨 ,虽然所试药物的抑菌作用MIC浓度与以往的报道相似 ,但该药敏试验方法简单、快速 ,并有利于临床即时粗筛白念珠菌抗菌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芽管法 药敏试验 血清芽管试验 黄连 姜黄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培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2 位作者 叶庆佾 唐书谦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方法:将胶原、成纤维细胞、血清和培养基在正确的比例下混合,便可形成凝胶。结果:在凝胶中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使之形成有一定弹性和抗拉伸能力的凝胶块。结论:真皮替代物培养是研... 目的:建立一种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方法:将胶原、成纤维细胞、血清和培养基在正确的比例下混合,便可形成凝胶。结果:在凝胶中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使之形成有一定弹性和抗拉伸能力的凝胶块。结论:真皮替代物培养是研究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真皮替代物 凝胶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仁山 刘荣卿 +4 位作者 叶庆佾 刁庆春 向明明 张黎 黄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方法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结果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 %和43.75 %。结论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增...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方法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结果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 %和43.75 %。结论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增高 ,提示该类病人具有特殊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机制 ,很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荨麻疹 组胺释放活性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尹锐 刁庆春 +1 位作者 王鲁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 ,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 ,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 ;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ALHE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Th1/Th2模式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阎衡 叶庆佾 +3 位作者 郝飞 项贵明 黄东平 麦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35-1336,共2页
目的 研究银屑病的Th1/Th2反应模式。方法 标本取自 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 2 0名正常对照者 ,利用植物血凝素 (PHA)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 ,通过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IL 2、IFN γ和IL 4水平。... 目的 研究银屑病的Th1/Th2反应模式。方法 标本取自 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 2 0名正常对照者 ,利用植物血凝素 (PHA)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 ,通过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IL 2、IFN γ和IL 4水平。结果 SEB显著促进银屑病组 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P <0 .0 1) ;SEB和PHA刺激组中 ,进行期IFN γ/IL 4的比值均明显高于静止期 (P <0 .0 1)。结论 银屑病属于Th1型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细胞因子 葡萄球菌肠毒素B Th1/Th2反应模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春丽 叶庆佾 +1 位作者 郝飞 刁庆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 (Hairfolloclemelanocyte ,HFM )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HFM ,观察不同浓度bFGF(0 3~ 1 2ng ml)对HFM形态、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 (Hairfolloclemelanocyte ,HFM )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HFM ,观察不同浓度bFGF(0 3~ 1 2ng ml)对HFM形态、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bFGF处理HFM 7d后 ,HFM树突增多延长 ,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以 0 6ng ml组为著。结论 bFGF能诱导HFM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人毛囊黑素细胞 黑素合成 细胞活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