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病理对照观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黎海涛 应大君 +3 位作者 孙建森 卞修武 张永克 何保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表现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5 2只家犬采用凝固汽油体表燃烧法制成 5 0 %TBSAⅢ度模型。应用MRI表现与病理改变对比分析法对各实验组 (对照组、单烧组、平衡液组和葡萄糖液组 )犬进行了动态观察。...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表现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5 2只家犬采用凝固汽油体表燃烧法制成 5 0 %TBSAⅢ度模型。应用MRI表现与病理改变对比分析法对各实验组 (对照组、单烧组、平衡液组和葡萄糖液组 )犬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模型 (葡萄糖液组 )显示MRI改变的最早时间为伤后 12h ,以弥漫性脑肿胀为其表现特征。当T1 WISIR低于 10 %时 ,MRI难以发现 ;伤后2 4hT2 WISIR增高 8.2 9% ,脑灰、白质界限模糊 ,部分消失。病理学观察烧伤 6h以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终足肿胀 ;神经细胞出现空泡状现象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细胞及轴突呈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 ,这种改变逐渐明显 ,以伤后 2 4h表现最为显著。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模型兼有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MRI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病理变化及其早期吻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史文进 李慧增 +3 位作者 孙远 杨军 柳凤轩 闫晓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炸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炸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行光镜观察 ,并且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术后 1周至 3月取各血管吻合口处组织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组距创缘 3cm处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 ,动脉内弹力膜大部分消失 ;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均失败。B组距创缘 3cm处血管内膜较完整 ,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 ,内弹力膜部分恢复 ;1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成功 12例。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后 3d ,伤区外 3cm血管基本恢复正常 ,此时行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有其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爆炸伤 血管 病理学 吻合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 1 /8、核浆比却大 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 ;增生灶 /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 ;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 ;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细胞增殖活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溴化脱氧尿嘧啶 二乙基亚硝胺 DEN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基因表达对鼠皮肤移植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世昕 吴军 +5 位作者 卞修武 易绍萱 罗高兴 贺伟峰 黄赤兵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59-761,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CTLA4Ig腺病毒后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和对同种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 ,以及该载体应用的安全性 ,为该基因治疗方法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供体SD大鼠皮肤移植前 1周 ,用腺病毒作载体将CTLA4I...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CTLA4Ig腺病毒后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和对同种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 ,以及该载体应用的安全性 ,为该基因治疗方法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供体SD大鼠皮肤移植前 1周 ,用腺病毒作载体将CTLA4Ig导入Wistar大鼠体内 ,用蛋白质斑点印迹实验检测血清中CTLA4Ig的表达 ,用腺病毒荧光抗体检测腺病毒在脏器的分布。同时还观测了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及移植物生存时间。结果 CTLA4Ig腺病毒在肝、脾、心、肺、肾均有明显分布 ,但实质细胞均未见严重损伤性改变。CTLA4Ig基因能在血清中的表达高峰时间一般在 7d左右 ,移植皮肤的生存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从静脉注射导入的CTLA4Ig基因能在大鼠体内表达并对同种移植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CTLA4IG 皮肤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庆愿 高钰琪 +4 位作者 史景泉 刘福玉 陈建 曹利飞 孙秉庸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在缺氧习服过程中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在 50 0 0m模拟高原缺氧 5、1 5和 30d后 ,用碱性磷酸酶 (ALP)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并进行图像分析 ;用... 目的 观察大鼠在缺氧习服过程中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在 50 0 0m模拟高原缺氧 5、1 5和 30d后 ,用碱性磷酸酶 (ALP)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并进行图像分析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心肌组织中VEGFmRNA、VEGF、FLK和Flt 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 1 5d时 ,右室心肌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 (C/M)显著增高。左室心肌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 ,毛细血管密度和C/M比值逐渐增高 ,缺氧30d时毛细血管密度和C/M比值较常压对照组显著增加。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VEGFmRNA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而VEGF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的胞浆、胞膜及心肌细胞间隙中。机体缺氧时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普遍增强 ,5d时达高峰。FLK和Flt 1主要分布于微血管内皮细胞 ,各组中FLK和Flt 1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鼠在缺氧习服过程中 ,左、右室心肌毛细血管出现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VEGF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新生血管化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心脏 习服 VEGF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VEGF及其受体KDR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慧勤 陈意生 +4 位作者 史景泉 卞修武 邹仲敏 郭德玉 辛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对血管生成因子 (VEGF)及其相应受体KDR基因表达状况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观测NDGA作用下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 44细胞VEGF基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 目的 探讨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对血管生成因子 (VEGF)及其相应受体KDR基因表达状况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观测NDGA作用下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 44细胞VEGF基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4细胞VEGF的相应受体KD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 1 0 0 μmol/L的NDGA处理胶质瘤细胞 1~ 3d ,引起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 ;② 1 0 0 μmol/L的NDGA处理内皮细胞 1~ 3d ,受体KDR的蛋白表达也呈下降趋势 ,且KDR基因表达的降低较胶质瘤细胞VEGF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NDGA对胶质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NDGA也抑制了内皮细胞KD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胶质瘤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E 受体 KD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5和SHG-44细胞骨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雯 卞修武 +2 位作者 史景泉 卢佳友 陈自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比较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 5和SHG 44的细胞骨架系统成分 ,以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细胞骨架特征与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系微管、微丝、中间丝的含量及分布 ,并比较几... 目的 比较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 5和SHG 44的细胞骨架系统成分 ,以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细胞骨架特征与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系微管、微丝、中间丝的含量及分布 ,并比较几种常用固定剂和缓冲液对各骨架成分检测的影响。结果 除微管和微丝均被染色外 ,所有细胞均表达Vimentin(波形蛋白 ) ,而只有部分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微管及中间丝在两种细胞胞质中的分布特征基本相似 ,但两种细胞微丝的定位、分布及荧光强度有一定差异。Vimentin型中间丝在SHG 44细胞中表达较强 ,而GFAP在CHG 5细胞中表达较强。丙酮、75 %酒精和4%多聚甲醛对微管的固定效果较好 ;用醛类固定后中间丝 (尤其是Vimentin)染色极弱。结论 CHG 5分化程度较SHG 44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细胞培养 细胞骨架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 CHG-5 SHG-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碱诱导Jurkat淋巴瘤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及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录军 敖琳 +3 位作者 Nuesse Michael 郭乔楠 徐颖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 检测昆明山海棠碱 (THH碱 )诱导JurkatT淋巴瘤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 THH碱多剂量多时间点诱导JurkatT淋巴瘤细胞细胞后 ,采用Annexin V Fluorescence标记膜外翻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 ,PS)的凋亡细胞 ,同时荧光素PI... 目的 检测昆明山海棠碱 (THH碱 )诱导JurkatT淋巴瘤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 THH碱多剂量多时间点诱导JurkatT淋巴瘤细胞细胞后 ,采用Annexin V Fluorescence标记膜外翻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 ,PS)的凋亡细胞 ,同时荧光素PI标记坏死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检测其阳性细胞率。同时采用判断凋亡发生的“金标准”———形态学观察方法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THH碱诱导后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的细胞显著增加 ,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 ,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大量细胞明显发生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胞浆浓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典型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细胞凋亡 显微镜 电子 磷脂酰丝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朋彬 徐采朴 史景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 了解Smad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和 6 1例胃癌组织 (高中分化腺癌 2 2例 ,低分化腺癌 2 9例 ,粘液腺癌 3例 ,印戒细胞癌 7例 )中的Smad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 了解Smad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和 6 1例胃癌组织 (高中分化腺癌 2 2例 ,低分化腺癌 2 9例 ,粘液腺癌 3例 ,印戒细胞癌 7例 )中的Smad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正常胃粘膜组织 ,Smad4蛋白主要存在于腺体体底部细胞胞浆中。在胃癌组织 ,Smad4表达于胞浆及少量细胞核中 ,它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 (与正常胃粘膜和高分化腺癌相比 ,P <0 .0 1,P <0 .0 5 ) ,而且分化越差的胃癌组织 ,其表达越少。提示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结论 Smad4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蛋白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变过程中几种癌基因的原位表达及c-Ha-ras1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过程中几种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 1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癌变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MDT PCR SSCP分别观测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1点突变。结果 c Ha ras和c myc基因的过表达参与...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过程中几种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 1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癌变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MDT PCR SSCP分别观测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1点突变。结果 c Ha ras和c myc基因的过表达参与了肝癌变的全过程 ,其中c Ha ras的过表达与癌前嗜碱性肝细胞灶、c myc基因的过表达与卵圆细胞增殖关系密切。IGF Ⅱ基因的过表达对癌前肝细胞增生灶 /结节向肝细胞癌的演进起重要作用。fms基因过表达仅与个别大鼠肝细胞癌有关。结论 大鼠肝癌变过程与c Ha ras、c myc、IGF Ⅱ和fms基因的过表达及c Ha ras1点突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癌基因 单链构像多态件 c-Ha-ras1 基因点突变 原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活体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慧勤 陈意生 +4 位作者 史景泉 卞修武 邹仲敏 傅晓岚 章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对在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试验 ,检测NDG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2 .5× 1 0 -6mmol以上量的NDGA均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在实验剂量 ( 0 .5~ 5 0 )× 1 0 ...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对在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试验 ,检测NDG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2 .5× 1 0 -6mmol以上量的NDGA均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在实验剂量 ( 0 .5~ 5 0 )× 1 0 -6mmol范围内 ,随给药量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愈加明显。采用Bouin’s液原位固定后取膜、DAB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或用图像分析方法可使结果更具可信性与可比性。结论 NDGA可抑制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鸡胚绒毛尿囊膜 形态学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轻型肠型放射病肠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川闽 粟永萍 +4 位作者 程天民 王军平 刘贤华 王晓东 冉新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 筛选经辐射诱导后小鼠肠上皮细胞的差异或特异表达基因。方法 通过基因库检索和计算机分析 ,设计出较通用的 5’端武断引物在基因库中其呈现几率要高出数倍到数十倍的 4条 5′端高同源mRNA差示引物 ,应用DDRT PCR ,测序凝胶电泳 ... 目的 筛选经辐射诱导后小鼠肠上皮细胞的差异或特异表达基因。方法 通过基因库检索和计算机分析 ,设计出较通用的 5’端武断引物在基因库中其呈现几率要高出数倍到数十倍的 4条 5′端高同源mRNA差示引物 ,应用DDRT PCR ,测序凝胶电泳 ,放射自显影 ,分子杂交等方法 ,分析并筛选小鼠受 12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 3h(R1组 )和 96h(R2组 )肠上皮细胞差异或特异表达基因。结果  5′端高同源性引物mRNA差异结果显示 ,与正常比较 ,小鼠全身 12Gy照射后不同时相的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从近 80 0 0条PCR扩增产物中 ,比较筛选出 12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RNA blot杂交对 11个辐射损伤情况下差异表达基因片段进行了鉴定。R1S1和R1S2差异基因片段在辐射损伤后 3h的肠上皮细胞中呈特异性表达 ;R2S2和R2S5基因片段在辐射损伤后 96h的肠上皮细胞中呈特异性表达 ;R2S1、R2S6和R2S8基因片段是假阳性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而R2S1、R2S4及R2S8用RNA blot法检测不到表达。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1S1和R2S2在基因库中未见高同源的基因序列 ,与R1S1同源性最高 (60 0 0 % )的是一个源于大鼠输卵管特异性糖蛋白基因 ,R2S5与一种小鼠肌细胞钙离子信号传导分子有 67 2 1%的同源性 ;R2S2高度同源于鼠源性肿瘤诱导蛋白p3 2 (91 5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辐射损伤 基因克隆 差异显示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内毒素结合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晓冬 刘友生 +2 位作者 王晓东 潘峰 周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 从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损伤兔的血清中分离纯化出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ProteinLBP) ,以研究LBP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兔血清中蛋白质通过二步离子交换层析 (Bio Rex 70Resin、Mono Q)及凝胶... 目的 从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损伤兔的血清中分离纯化出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ProteinLBP) ,以研究LBP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兔血清中蛋白质通过二步离子交换层析 (Bio Rex 70Resin、Mono Q)及凝胶过滤来分离纯化 ,并经流式细胞分析实验、绵羊红细胞凝聚实验、氨基末端氨基酸残基测序等方法鉴定 ,再将LB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 (U93 7) ,观测其分泌TNFα等细胞因子的状况。结果 获得一种分子量为 60× 10 3蛋白质 ,其N端 10个氨基酸序列为TNPGLITRIT ,与NCBI蛋白质库中有关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其与LBP的序列相同 ,它能促进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与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结合 ,并能促进U93 7在极低浓度的LPS用下分泌TNFα。结论 从血清中分离纯化带有生物活性、全长LBP是可行的 ,LBP能促进极低浓度的LPS与单核细胞结合 ,介导炎性因子的分泌 ,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结合蛋白 脂多糖 二步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过滤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变中p53点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的表达及 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MDT-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别研究mP53表达和 p53基因第6...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的表达及 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MDT-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别研究mP53表达和 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mP53阳性细胞仅见于癌前个别肝细胞增生结节中,8/18例(44.44%)肝细胞癌呈mP53阳性;8例mP53阳性肝癌中仅有1例(12.50%)被检出p53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点突变,即第208位密码子第1碱基C—G颠换。结论 在 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中 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大鼠肝癌变之癌前及肝癌形成阶段,且第6外显子突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突变型P53蛋白 多聚酶链反应 动物实验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材料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乔楠 赵建华 卢佳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16-2219,共4页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LA HA DBM)骨细胞界面形态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LA HA DBM)骨细胞界面形态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和相互关系 ,并与消旋聚乳酸 (PDLLA)及脱钙骨 (DBM)相比较。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在PDLLA HA DBM材料表面的密度增加 ,未见细胞死亡。细胞以锚状结构牢固地附着于材料表面 ,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覆盖并完全包裹材料颗粒。结论 PDLLA HA DBM与人成骨细胞能早期形成骨性结合界面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细胞培养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抑制牵张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黄敏 冯兵 +1 位作者 陈意生 何作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牵张刺激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法测定蛋白、DNA含量及 β MHCmRNA表达。 结果  2 0 %牵张刺激可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 含量迅速升高 ,12~ 2 4h即见蛋白...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牵张刺激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法测定蛋白、DNA含量及 β MHCmRNA表达。 结果  2 0 %牵张刺激可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 含量迅速升高 ,12~ 2 4h即见蛋白质合成及 β MHCmRNA显著增加。大于 3× 10 - 4mol L的硝普钠 (NO供体 )可显著抑制牵张刺激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及 β MHCmRNA表达。NO可同时使牵张刺激引起的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升高受到抑制。结论 一氧化氮可显著抑制牵张刺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 ,这种抑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NO 牵张刺激 心肌细胞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杜琳琳 陈意生 +1 位作者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908-911,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TNP-470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与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宝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P53基因 凋亡相关基因 研究进展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品系小鼠的AFLP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智勇 史景泉 +1 位作者 魏泓 吴丰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 实验用小鼠的遗传质量分析和品系鉴定。方法 应用AFLP技术对 10个品系小鼠进行分析。结果 共应用 2 5条单酶切引物、2 5对双酶切引物进行检测 ,其中 17条单酶切AFLP引物、2 0对双酶切AFLP引物检测到 10个品系小鼠的多态性变化... 目的 实验用小鼠的遗传质量分析和品系鉴定。方法 应用AFLP技术对 10个品系小鼠进行分析。结果 共应用 2 5条单酶切引物、2 5对双酶切引物进行检测 ,其中 17条单酶切AFLP引物、2 0对双酶切AFLP引物检测到 10个品系小鼠的多态性变化。单酶切AFLP共扩出 2 5 1条带 ,片段大小在 10 0~ 2 0 0 0bp ,共得到 89个多态位点 ,占总扩增带的3 5 5 %。双酶切AFLP在 5 0~ 60 0bp扩增出清晰条带 ,统计 15 0 7条带 ,共得到 3 78个多态位点 ,占总扩增带的 2 5 1%。对多态性片段进行统计 ,计算出不同品系间的相似指数和遗传距离指数。结果表明昆明鼠 (KM )与TA2、BALB c、BALB c nu关系较近 ;所有品系间关系最近的两品系为BALB c和BALB c nu ;关系较远的是DBA 2与T73 9、615、C5 7BL 6J ,与小鼠品系来源及培育史相符。结论 通过筛选获得特异性AFLP标记 ,可用以区分遗传背景或外观形态很相似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遗传多态性 AFLP 实验动物 品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PCNA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辛榕 郭德玉 +1 位作者 于冬梅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8-720,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 74例 ,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 3 4例 ,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蛋...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 74例 ,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 3 4例 ,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乳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为 64 .9%。②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者。③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 ,且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乳腺癌 转移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