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中国10所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孙宏莉 王辉 +11 位作者 陈民钧 孙自镛 俞云松 胡必杰 褚云卓 廖康 雷金娥 张兵 曹彬 何启勇 徐英春 谢秀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调查我国10所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7年下半年全国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931株,以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采用CLSI2008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152株肺炎链球菌(全部为非脑脊... 目的调查我国10所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7年下半年全国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931株,以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采用CLSI2008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152株肺炎链球菌(全部为非脑脊液标本,采用静脉青霉素折点判断),青霉素耐药株(PRSP)和青霉素中介株(PISP)分别占2.6%和25.0%。所有肺炎链球菌均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8.0%和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和氯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2.4%、80.9%和84.2%;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对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的敏感率分别为64.5%和59.1%,但PISP和PRSP对这2种抗生素均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SN)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49.5%和84.8%。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共发现替考拉宁中介的苯唑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MRSH)3株和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1株。MRSA对氯霉素、复方磺甲口恶唑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为83.2%、71.1%和50.0%。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4%和75.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除氯霉素和四环素外,粪肠球菌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屎肠球菌。结论各地区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差异,PISP有逐年上升趋势。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传感器表面两种探针固定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鸣 府伟灵 +5 位作者 张波 蒋天伦 俞丽丽 刘明华 俞凡 陈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比较基因传感器表面两种探针固定法的优劣。方法 分别用巯基固定法及生物素 亲和素固定法将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探针固定在基因传感器的金膜表面 ,比较不同探针浓度、不同靶序列浓度下反应所引起的频率... 目的 比较基因传感器表面两种探针固定法的优劣。方法 分别用巯基固定法及生物素 亲和素固定法将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探针固定在基因传感器的金膜表面 ,比较不同探针浓度、不同靶序列浓度下反应所引起的频率的变化以及所用的时间。结果 两种固定方法检测靶序列的灵敏度相当。生物素 亲和素法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 ,且具有放大效应 ,能结合上更多的探针并检测到更多的靶序列 ,但操作较为繁琐。巯基法操作较为简单 ,但所需的反应时间较长。结论 两种探针固定法各有利弊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传感器 人类乳头瘤病毒 探针 生物素-亲和素 HPV 巯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庆 黄君富 +1 位作者 府伟灵 张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46,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规律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 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除全血还原粘度以外 ,全血粘度 (高切、低切、中切 )、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 13项指... 目的 探讨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规律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 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除全血还原粘度以外 ,全血粘度 (高切、低切、中切 )、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 13项指标 ,脑梗塞组均增高或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高稠、高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指标 检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明华 府伟灵 +2 位作者 汪松林 黄庆 汪江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10-812,共3页
目的 初步构建适于临床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即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方法 制作 2× 5型基因传感器阵列 ,在阵列各检测池的银膜上通过巯基修饰法固定合成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探针 ,而后与各靶序列进行杂交 ,以自制集成电路及电脑软件对... 目的 初步构建适于临床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即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方法 制作 2× 5型基因传感器阵列 ,在阵列各检测池的银膜上通过巯基修饰法固定合成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探针 ,而后与各靶序列进行杂交 ,以自制集成电路及电脑软件对频率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结果  12h内 ,气相对照检测池频率变化± 2Hz ,液相对照检测池频率变化± 4Hz ;基因探针固定后频率下降 ( 4 8± 5 )Hz ;与完全配对的靶序列杂交 ,0 .5h达到稳定状态 ,并使频率下降 ( 4 3± 5 )Hz ;与有 1~ 2个碱基错配的序列杂交 ,频率下降仅分别为 ( 2 1± 5 )、( 7± 5 )Hz ,与 3个碱基错配的序列及不相关序列杂交 ,频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初步构建的基因传感器阵列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尚待进行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杂交 传感器阵列 压电晶体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微阵列免疫传感器检测hCG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3 位作者 蒋天伦 陈鸣 俞凡 陈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方法 抗hCG β单克隆抗体采用蛋白A(SPA)法固定在 2× 5的AT切向、基频 1 0MHz的石英晶体微阵列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石英晶体hCG免疫...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方法 抗hCG β单克隆抗体采用蛋白A(SPA)法固定在 2× 5的AT切向、基频 1 0MHz的石英晶体微阵列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石英晶体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结果 构建的hCG压电石英晶体微阵列免疫传感器对hCG的响应特性良好 ,其检测线性范围为 2 .5~ 2 50mIU ml,TSH、FSH、LH对hCG的检测基本无干扰 ;60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荧光免疫检测法符合 (P >0 .0 5)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 0 .92。结论 研制的压电石英晶体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廉、省时、操作简单、不需标记、能在线实时检测等优点 ,对比实验表明其检测结果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建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犬动物模型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全达 马宽生 +3 位作者 何振平 丁钧 董家鸿 何长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建立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犬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结扎犬的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淤血性脾肿大 ,观察动物外周血细胞变化 ,了解脾脏影像学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脾静脉结扎后 1周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建立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犬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结扎犬的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淤血性脾肿大 ,观察动物外周血细胞变化 ,了解脾脏影像学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脾静脉结扎后 1周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即下降 ,第 3周以后二者下降明显 (P <0 0 5 ) ,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肿大可持续 9周以上 ;术后第 2周起 ,脾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脾淤血改变 ;脾切除术后红细胞和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脾静脉结扎后白细胞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 脾静脉结扎建立继发性功能亢进方法简单、确切 ,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外科或介入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动物模型 肝硬化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液相检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3 位作者 蒋天伦 陈鸣 俞凡 陈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液相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切向镀金膜的石英晶体制成 2× 5型石英晶体微阵列 ,观察晶体振荡频率在不同粘度和密度的甘油PBS( 0 .15mol LpH 7.0 )溶液、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不同pH的PB溶液( 0 ... 目的 探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液相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切向镀金膜的石英晶体制成 2× 5型石英晶体微阵列 ,观察晶体振荡频率在不同粘度和密度的甘油PBS( 0 .15mol LpH 7.0 )溶液、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不同pH的PB溶液( 0 .0 6 7mol L)及不同体积的PBS溶液 ( 0 .15mol LpH 7.0 )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机械冲击和重新加样对晶体振荡频率的影响。结果 石英晶体振荡频率随溶液粘度和密度、离子浓度、pH的增大而降低。溶液体积、机械冲击和重新加样对晶体频率基本无影响。结论 石英晶体传感器所处溶液体系的性状如粘度、密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其振荡频率有较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液相检测 生物反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3 位作者 杨新 蒋天伦 陈鸣 俞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的方法。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 1 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 ;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 ,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①血浆标本加入反应体... 目的 建立一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的方法。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 1 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 ;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 ,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①血浆标本加入反应体系后 ,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 ,接着频率瞬时上升 ,然后再缓慢降低达到平稳 ,频率阶梯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 ,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血浆凝集的终点 ,计算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②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 (γ =0 .97) ,批内CV =0 .78% ,批间CV =2 .3 8%。结论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确定方便、可靠。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 ,检测结果准确 ,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TINR测定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兵 郭辉 +1 位作者 刘泽军 颜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2-762,76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术后 测定 监测 口服抗凝剂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淮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刺激诱发孕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俞丽丽 李力 +3 位作者 陈鸣 吴国萍 胡春秀 祝之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 探讨寒冷刺激是否能诱发孕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样的改变。方法 将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 4组 :非孕对照组 (NN)、非孕寒冷组 (NC)、妊娠对照组 (PN)、妊娠寒冷组 (PC) ,从妊娠第 1天至妊娠第 19天每天分别置于 (4± 2 )℃ 4h... 目的 探讨寒冷刺激是否能诱发孕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样的改变。方法 将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 4组 :非孕对照组 (NN)、非孕寒冷组 (NC)、妊娠对照组 (PN)、妊娠寒冷组 (PC) ,从妊娠第 1天至妊娠第 19天每天分别置于 (4± 2 )℃ 4h(寒冷组 )及 2 5℃ (对照组 ) ,测定大鼠血压、尿蛋白、体重、红细胞压积 ,测量胎盘重量、胎鼠重量及身长 ,观察胎盘、肾脏组织学改变。结果 NC及PC组刺激两周后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 ,与NN及PN组相比 ,均有统计学意义。PC组与PN组相比 ,胎盘重量、胎鼠重量及身长均显著降低 ,其肾脏及胎盘各层均有明显的缺血、缺氧的组织学表现。结论 反复寒冷刺激可诱发孕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样的改变 ,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袭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动物模型 寒冷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及亲和电泳法与液相色谱分析法对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斌 黄庆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 探讨微柱法对HbA1C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法、电泳法与HPLC法分别对同一标本进行HbA1C含量测定 ,比较 3种方法对HbA1C含量检测结果。结果 微柱法精确度和重复性好 (批内变异系数CV <1.5 % ,批间CV <5 % ) ,与参... 目的 探讨微柱法对HbA1C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法、电泳法与HPLC法分别对同一标本进行HbA1C含量测定 ,比较 3种方法对HbA1C含量检测结果。结果 微柱法精确度和重复性好 (批内变异系数CV <1.5 % ,批间CV <5 % ) ,与参比方法HPLC经相关处理 ,其相关系数r =0 .945 ,两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P <0 .0 0 1)。结论 采用微柱法对HbA1C定量测定 ,无须贵重仪器设备 ,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 ,能在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液相色谱法 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 亲和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检测MRS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明华 府伟灵 +2 位作者 陈鸣 黄君富 黄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临床 64株葡萄球菌标本 ,对其耐药标志基因mec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基因femA基因扩增后应用压电传感器阵列进行检测 ,并以PCR电泳检测作参照 ,与目前采用... 目的 探讨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临床 64株葡萄球菌标本 ,对其耐药标志基因mec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基因femA基因扩增后应用压电传感器阵列进行检测 ,并以PCR电泳检测作参照 ,与目前采用的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传感器分析与PCR电泳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而此两种方法与常规培养加药敏法比较 ,结果略有差异。所有 64株葡萄球菌中 ,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mecA为阴性 ;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的mecA为阳性。 1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的mecA为阴性 ;2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SCNS)的mecA为阳性。结论 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同时检测femA基因和mecA基因 ,既可鉴定出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又可判断其耐药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压电晶体传感器 MR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置换扩增(SDA)压电DNA传感器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天伦 府伟灵 +6 位作者 张波 陈鸣 刘明华 张雪 赵树铭 俞凡 陈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构建链置换扩增 (SDA)压电DNA传感器 ,研究其响应特性。方法 ①将SDA与压电DNA传感器结合 ,建立SDA压电DNA传感器结合技术 ;②以结核菌IS61 1 0片段为检测对象 ,研究SDA压电DNA传感器的响应特性。结果 ①SDA压电DNA传感器的响... 目的 构建链置换扩增 (SDA)压电DNA传感器 ,研究其响应特性。方法 ①将SDA与压电DNA传感器结合 ,建立SDA压电DNA传感器结合技术 ;②以结核菌IS61 1 0片段为检测对象 ,研究SDA压电DNA传感器的响应特性。结果 ①SDA压电DNA传感器的响应信号达到 50 0Hz左右 ;②SDA压电DNA传感器出现频率下降的时间长度 (响应时间 )与加入的检测核酸的浓度相关 ;③不同浓度检测核酸 (靶核酸 )导致的频率下降绝对值差别不大。结论 SDA压电DNA传感器能直接检测基因组DNA ;其响应时间与检测物 (靶核酸 )的加入量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传感器 链置换扩增术 自组装生物膜 结核菌 SDA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基因杂合缺失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府伟灵 汪江华 +3 位作者 张晓莉 周来新 雷曼平 华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由于Rb1基因的失活可能不是引发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的唯一因素 ,因此 ,此项课题中我们通过探索第 13号染色体上基因杂合缺失 (LOH)现象发生的机率以及通过家系分析确定标记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 ,试图探明其它可能参与RB发生发... 目的 由于Rb1基因的失活可能不是引发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的唯一因素 ,因此 ,此项课题中我们通过探索第 13号染色体上基因杂合缺失 (LOH)现象发生的机率以及通过家系分析确定标记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 ,试图探明其它可能参与RB发生发展的基因存在的位点 ,并试图寻找和确定具有诊断及预后价值的LOH检测指标。方法  16个RB患者成对的肿瘤与其相应血清标本在 13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标记处通过荧光PCR进行扩增 ,分析测定LOH ;并通过对患者家庭进行分析确定标记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结果  16个RB患者中 ,12个在 13号染色体上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点发生LOH。其中三个位点 ,D13S2 6 5、D13S2 6 3和D13S15 3(位于Rb1基因内 ) ,LOH发生机率最高 ,分别是 8个、8个和 9个。 12个LOH阳性标本中有 10个标记位点的缺失被确定发生在父系来源的染色体中。LOH阳性及阴性组肿瘤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5 0 4d和 10 86d。结论 在位点D13S2 6 3( 13q14 .1-14 .2 )和D13S2 6 5 ( 13q31-32 )处可能含有某些未知基因参与RB的发生发展 ;在我们的实验群体中标记位点缺失大多选择性地发生在父系来源的染色体中 ;此外 ,LOH阳性组的患者RB确诊时间早于LOH阴性组 ,其中D13S2 6 3和D13S2 6 5两个位点的LOH现象可能对RB的早期诊断具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1基因 微卫星标记 杂合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中ASPP_2 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云 刘泽军 +3 位作者 李维 杨丽华 顾寿智 卢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103-2105,共3页
目的 建立p5 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 (ASPP2 )mRNA表达水平的RT PCR测定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测定ASPP2 mRNA在正常人血液单核细胞与人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及成纤维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HT 2 9的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正常人... 目的 建立p5 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 (ASPP2 )mRNA表达水平的RT PCR测定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测定ASPP2 mRNA在正常人血液单核细胞与人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及成纤维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HT 2 9的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正常人血液单核细胞 ,用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株jurkat、成纤维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HT 2 9,所得细胞用Tripure分离试剂提取总RNA。最后用RT PCR检测ASP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SPP2 mRNA在正常人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比人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的表达水平高 ,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中ASPP2 的表达水平比结肠癌细胞株HT 2 9低。结论 ASPP2 的mRAN表达量是在p5 3野生型的肿瘤细胞中降低而不是在p5 3突变型的肿瘤细胞中 ,说明ASPP2 调节着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P MRN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能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庆玲 刘明华 +1 位作者 王仙园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2-634,共3页
目的 比较泰能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baumannii,A baumannii)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抗生素费用消耗 ,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 71例ICU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 ,分析泰能... 目的 比较泰能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baumannii,A baumannii)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抗生素费用消耗 ,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 71例ICU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 ,分析泰能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效果和费用消耗。结果 两种药物在相同时间内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别 ,而用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的病人抗生素花费明显低于用泰能治疗的病人 ( 2 113元vs 5 789元 ,P <0 0 0 1) ,且泰能治疗组与抗生素相关住院天数 ( 13 48vs 8 95 ,P =0 0 0 3 )和在ICU的总住院天数 ( 2 8 7vs 13 6,P <0 0 0 1)较长。结论 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至少和泰能一样有效 ,且使用氨苄西林 /舒巴坦是一种经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6 位作者 毛琼国 陈庆海 蒋天伦 张雪 陈鸣 汤万里 俞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甲胎蛋白 (AFP)免疫传感器。方法 AT切向、基频 10MHz的石英晶体用金属夹具和乳胶套圈固定组成检测池 ,抗人AFP单克隆抗体采用巯基化方法固定在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AFP免疫传感器。结果 构建...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甲胎蛋白 (AFP)免疫传感器。方法 AT切向、基频 10MHz的石英晶体用金属夹具和乳胶套圈固定组成检测池 ,抗人AFP单克隆抗体采用巯基化方法固定在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AFP免疫传感器。结果 构建的压电AFP免疫传感器对AFP的响应特性良好 ,其线性检测范围为 2 0~ 10 0 0ng ml ,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等对AFP的检测基本无干扰 ;传感器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5次 ;68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放射免疫检测法符合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 0 92 ,P <0 0 1。结论 研制的压电AFP免疫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标记、操作简单、省时、能重复使用和实时在线检测AFP的新方法 ,对比实验表明其检测结果准确 ,能用于临床实验诊断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传感器 免疫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置换扩增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天伦 府伟灵 +3 位作者 张波 陈鸣 张雪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索限制酶、聚合酶、缓冲体系和DTT等对链置换扩增 (SDA)实验的影响 ,以期在商品化试剂条件下组建SDA系统。方法 以结核菌IS61 1 0序列为扩增对象设计SDA引物 ,利用商品化的BsoBI和exo Bst为实验用酶建立SDA实验系统。对比在不... 目的 探索限制酶、聚合酶、缓冲体系和DTT等对链置换扩增 (SDA)实验的影响 ,以期在商品化试剂条件下组建SDA系统。方法 以结核菌IS61 1 0序列为扩增对象设计SDA引物 ,利用商品化的BsoBI和exo Bst为实验用酶建立SDA实验系统。对比在不同BsoBI、exo Bst浓度条件下SDA产物的电泳条带亮度来观察限制酶、聚合酶对SDA效率的影响 ;对比SDA在pH 7.6的磷酸盐缓冲液和以Tris HCl为缓冲体系的NEBuffer2、ThermoPolBuffer和EcoPolBuffer中的产物电泳条带的方法来观察不同缓冲体系对SDA效率的影响 ;对比加入DTT和不加DTT时SDA产物的电泳条带亮度来观察DTT对SDA效率的影响。结果 ①在 0 .1~ 0 .4U μl浓度范围内 ,SDA的扩增率与BsoBI含量正相关 ,而 0 .8U μlBsoBI反而使SDA受到抑制。②在 0 .0 8~ 0 .3 2U μl浓度范围内exo Bst用量对SDA的扩增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③SDA可以在pH 7.6的磷酸盐缓冲液和ThermoPolBuffer中进行 ,而不能在NEBuffer2和EcoPolBuffer中进行 ;④DTT对SDA的扩增率和特异性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商品化试剂条件下可以构建SDA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置换扩增 等温扩增 核酸 结核菌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DNA传感器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维 府伟灵 +1 位作者 王芳 王蓉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27-72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 B2 7的检测 ,建立并优化测定HLA B2 7的流式细胞术 ,并评价B2 7在早期辅助临床诊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 ,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 目的 通过对 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 B2 7的检测 ,建立并优化测定HLA B2 7的流式细胞术 ,并评价B2 7在早期辅助临床诊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 ,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 ( 7~ 3 0 μl)检测 2个B2 7阳性和 9个B2 7阴性个体的全血 ,采用EDTA抗凝和 15 μl的单抗剂量检测献血者外周血 ,探寻流式细胞术检测HLA B2 7的最佳实验条件 ;另以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分别对 2例阳性标本和 9例阴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微量淋巴细胞毒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 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 B2 7中 2例为阳性 ,96例为阴性 ,且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 ,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 ( 7~ 3 0 μl)对流式细胞术检测HLA B2 7无任何影响。结论 优化并建立了一种简便省时、稳定性和重复性皆好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HLA B2 7的方法 ;HLA B2 7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 ,HLA B2 7检测已成为临床支持以强直性脊柱炎为首的脊柱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27 流式细胞术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基因传感器检测巨细胞病毒PCR产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庆海 府伟灵 +4 位作者 边志衡 陈鸣 公衍文 赵文利 李晓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02-2204,共3页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压电基因传感器检测巨细胞病毒临床标本的PCR产物 ,探讨压电传感器检测核酸反应的可行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特异性DNA探针巯基法固定于传感器晶振表面并调节谐振频率在液相中稳定性达到± 1Hz ,定量...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压电基因传感器检测巨细胞病毒临床标本的PCR产物 ,探讨压电传感器检测核酸反应的可行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特异性DNA探针巯基法固定于传感器晶振表面并调节谐振频率在液相中稳定性达到± 1Hz ,定量加入 65份巨细胞病毒临床标本的PCR产物并观察核酸反应导致的频率变化情况 ,并与PCR产物的电泳结果作对照。结果 加入HCMVPCR阳性产物的传感器谐振频率明显下降 ,3 8例阳性产物的平均频率下降值为73 66Hz ,阴性产物的频率没有变化。与PCR电泳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 86 8%,阴性符合率为 93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石英晶体 基因传感器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