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治疗狗充血性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全达 何振平 +2 位作者 马宽生 董家鸿 黄建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脾脏治疗继发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 6只健康杂种狗分为Ⅰ组 (对照组 ,n =4)为对照组、Ⅱ组 (脾静脉结扎 ,n =10 )和Ⅲ组 (脾静脉结扎 +RFA ,n =12 )为治疗组。Ⅱ、Ⅲ组通过结扎脾静...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脾脏治疗继发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 6只健康杂种狗分为Ⅰ组 (对照组 ,n =4)为对照组、Ⅱ组 (脾静脉结扎 ,n =10 )和Ⅲ组 (脾静脉结扎 +RFA ,n =12 )为治疗组。Ⅱ、Ⅲ组通过结扎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继发性脾大和脾亢模型 ,3周末Ⅲ组剖腹行脾脏RFA。RFA后观察动物并发症 ,行外周血小板计数、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全组动物无死亡和并发症。脾静脉结扎后可以成功建立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的脾亢模型。RFA后的脾脏CT病灶呈节段性毁损 ,包括高密度的坏死区和低密度的梗死区 ;梗死区在RFA后 4~ 6周内消失。RFA毁损灶包括凝固性坏死和广泛的血栓性梗死灶 ;梗死灶逐渐吸收、纤维化 ,坏死灶被包裹 ;血管闭塞、脾窦消失和组织少血管化等“残脾实性变”改变是残脾缩小和纠正脾亢的重要病理学变化。结论 RFA治疗实验性脾大和脾亢是可行和有效的 ,具有临床应用前景。脾脏RFA后特殊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改变也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和随访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脾脏 脾功能亢进 脾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RGD-4CY肿瘤α_vβ_3受体显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前伟 郑秀海 +1 位作者 张广运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环形多肽RGD 4CY实现肿瘤αvβ3 受体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Iodogen法标记、SEP PAKC18柱分离纯化制备12 5I RGD 4CY。测定12 5I RGD 4CY在正常小鼠与荷人QBC93 9胆管癌裸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 ,计算肿...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环形多肽RGD 4CY实现肿瘤αvβ3 受体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Iodogen法标记、SEP PAKC18柱分离纯化制备12 5I RGD 4CY。测定12 5I RGD 4CY在正常小鼠与荷人QBC93 9胆管癌裸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 ,计算肿瘤(T)与非肿瘤组织 (TN)放射性比值。进行12 5I RGD 4CY荷瘤动物全身放射自显影。结果 正常小鼠血液放射性清除和肝脏放射性下降迅速 ,肠道无明显增加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肌肉和肺的放射性 12 0min时分别仅为肝脏的 3 2 %与 44 % (P <0 0 5 )。荷瘤裸鼠各时相肿瘤的放射性均高于肌肉、肠道与肺 (P <0 0 5 ) ,2 40min时T/NT值分别为 2 6.0、8 7与 2 6.0。放射自显影示肿瘤放射性浓聚影最强 ,肺、颈部及其它软组织呈低水平分布。结论 放射性标记RGD 4CY可望成为一有效的肿瘤αv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RGD-4CY 肿瘤 αvβ3受体 显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建勇 董家鸿 +2 位作者 詹国清 王槐志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65-96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全面评估猪耐受门静脉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将18只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单纯门静脉阻断45 min(PVC-45’)、60 min(PVC-60’)组,通过对门静脉血... 目的 通过对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全面评估猪耐受门静脉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将18只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单纯门静脉阻断45 min(PVC-45’)、60 min(PVC-60’)组,通过对门静脉血流阻断,了解其存活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肝脏及肠道病理改变等。结果①SO、PVC-45’、PVC-60’组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00%、100%、66.7%;②PVC组阻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较大;③PVC-45’、60’组均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PVC-60’组病理损害比45’组重;④PVC组肠粘膜的病理损伤是随门静脉阻断时间延长而加重;⑤PVC组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肠道菌属培养阳性率及门静脉血内毒素随阻断时间延长而上升。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正常猪耐受单纯门静脉阻断的安全时限为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时限 动物实验 门静脉血流阻断 肝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丰深 何振平 段恒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46-1047,共2页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OJ)并发肾功能损害的模式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 (SO)、胆总管结扎术后 5d(CBDL5d)、10d(CBDL10d)、15d(CBDL15d)及胃饲脱氧胆酸钠治疗 (CBDL +DC)组 ,监...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OJ)并发肾功能损害的模式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 (SO)、胆总管结扎术后 5d(CBDL5d)、10d(CBDL10d)、15d(CBDL15d)及胃饲脱氧胆酸钠治疗 (CBDL +DC)组 ,监测血浆内毒素 (ETX)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及钠排泄分数 (FENa + )的变化。结果 CBDL大鼠血浆ETX水平随时间推移持续性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CBDL5d组FENa + 较SO组显著升高 (P <0 0 1)、而CIN和CPAH无明显改变 ,术后 10d起肾功能指标进行性减低、CBDL15d组FENa + 已较SO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胃饲DC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ETX水平、改善肾功能指标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肾小管水钠重吸收功能抑制是OJ并发肾损害的早期表现 ,随OJ时间延长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小管水钠重吸收功能由抑制转向激活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肾功能损害 实验研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对肠粘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建勇 董家鸿 +2 位作者 詹国清 王槐志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 研究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单纯门静脉阻断 45min(PVC 45’)、60min(PVC 60’)组 ,进行门静脉血流阻断后 ,测定每组的尿中乳果糖 (L)、甘露醇 (M)排出率比值 (L... 目的 研究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单纯门静脉阻断 45min(PVC 45’)、60min(PVC 60’)组 ,进行门静脉血流阻断后 ,测定每组的尿中乳果糖 (L)、甘露醇 (M)排出率比值 (L/M )。结果 PVC 45’、60’组L/M均明显高于SO组 (P <0 .0 5 ) ;而PVC 60’略高于PVC 45’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膜通透性 门静脉 乳果糖 甘露醇排除率比值 血流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秀海 王曙光 +2 位作者 倪嘉 李昆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7-759,共3页
目的 建立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 ,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人胆管癌细胞接种于鸡胚尿囊膜 ,观察影响胆管癌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 建立了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 目的 建立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 ,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人胆管癌细胞接种于鸡胚尿囊膜 ,观察影响胆管癌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 建立了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 ,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电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胆管癌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 该模型可应用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具有模型易于复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胆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向强 李昆 文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Latex半定量法动态检测 93例患者及 2 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大小 ,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Latex半定量法动态检测 93例患者及 2 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大小 ,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 ,其中大梗死组血浆D 二聚体升高水平高 ,持续时间长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预后越差 ,与中、小梗死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D 二聚体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组织中自发性细胞凋亡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丰深 何振平 +1 位作者 马宽生 王曙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自发性细胞凋亡现象的意义。方法:TUNEL染色结合形态观察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40例胆管癌标本的中位SAI高达7.89%,高/中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胆管癌的SAI分别显著高于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胆...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自发性细胞凋亡现象的意义。方法:TUNEL染色结合形态观察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40例胆管癌标本的中位SAI高达7.89%,高/中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胆管癌的SAI分别显著高于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胆管癌仍保留有相对活跃的细胞凋亡机制,SAI可作为判断胆管癌恶性程度的有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自发性细胞凋亡指数 细胞凋亡 S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勇川 刘松青 +1 位作者 别平 毕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LVFX)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3名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 管引流的患者口服LVFX 2 0 0mg ,q8h ,连服 5d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VFX在血浆、胆汁、尿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胆道手术患者...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LVFX)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3名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 管引流的患者口服LVFX 2 0 0mg ,q8h ,连服 5d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VFX在血浆、胆汁、尿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胆道手术患者术前单次口服LVFX后 ,达峰时间为 (1 95± 1 10 )h ,峰浓度为 (1 5 8± 0 94)mg/L ,消除半衰期为 (3 91± 1 2 8)h ,曲线下面积为 (10 76±5 97)h·mg/L ,其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与健康人相比有明显不同 ;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多次给药 ,LVFX在胆汁中的浓度均大于血浆浓度 ,胆汁药物浓度均超过胆道常见病原菌的MIC。结论 外科手术影响LVFX的吸收 ,降低体内药物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胆道外科手术 胆道感染 药代动力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耿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4,共4页
关键词 环孢素A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对人胰腺癌细胞HS766T生长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晟光 冯燮林 +2 位作者 田聆 魏于全 张肇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 探讨Smad4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中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Smad4真核表达载体 ,然后用脂质体法将其导入到Smad4同源缺失的人胰腺癌细胞HS766T中 ,经G418筛选获得可稳定表达Smad4的人胰腺癌细胞克隆 ,用细胞计数... 目的 探讨Smad4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中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Smad4真核表达载体 ,然后用脂质体法将其导入到Smad4同源缺失的人胰腺癌细胞HS766T中 ,经G418筛选获得可稳定表达Smad4的人胰腺癌细胞克隆 ,用细胞计数和噻唑蓝 (MTT)法观察细胞生长速度及增值率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Smad4表达、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获得了Smad4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Smad4。Smad4导入人胰腺癌HS766T细胞后 ,肿瘤细胞增值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生长速率显著下降 ,并出现细胞周期G1期阻滞。结论 Smad4基因具有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基因 胰腺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占宇 董家鸿 +1 位作者 别平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72-97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 7/0或 9/0 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 7/0或 9/0 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吻合。术后1周内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10 ml/h,以多谱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 5 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后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1例术后 1月肝外胆管狭窄,支架内支撑后治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 1~20月(平均 8.6月),多谱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形态、血流量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 供肝动脉变异时宜采取适宜的方式整形重建肝动脉以利血管吻合。动脉吻合时操作精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对端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重建 肝脏移植术 动脉吻合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灌流肝脏治疗肝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钧 董家鸿 +5 位作者 杨占宇 李昆 段恒春 董树虹 陈莉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 观察体外灌流肝脏 (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的肝功能辅助支持治疗的效果 ,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①在门 颈静脉转流条件下 ,阻断家猪入肝血流 12 0min ,造成动物肝脏功能急性损伤 ;②利用... 目的 观察体外灌流肝脏 (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的肝功能辅助支持治疗的效果 ,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①在门 颈静脉转流条件下 ,阻断家猪入肝血流 12 0min ,造成动物肝脏功能急性损伤 ;②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构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 ;③利用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进行辅助支持治疗 ,观察肝脏功能损伤家猪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ECLP支持治疗后 ,肝脏功能损伤动物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达 10 1h、血清ICG潴留率下降、动脉血酮体水平上升、血氨和血胆红素水平下降、凝血酶原时间 (PT)未见明显波动而保持基本正常。结论 ECLP具有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 ,使用ECL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 ,可在一定时间内改善肝功能损害动物的全身状态 ,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肝功能损伤 ECLP 体外异种肝脏灌流 肝脏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MTS1)、P27^(KIP1)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昆仑 马宽生 +2 位作者 何振平 王曙光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P16 MTS1 、P2 7KIP1 基因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48例胆管癌和 8例伴慢性炎症的胆管壁组织中P16 MTS1 、P2 7KIP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胆管癌中P16 MTS1 、P2 7KIP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 目的 探讨P16 MTS1 、P2 7KIP1 基因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48例胆管癌和 8例伴慢性炎症的胆管壁组织中P16 MTS1 、P2 7KIP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胆管癌中P16 MTS1 、P2 7KIP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 9%和 35 4% ,而伴炎症的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10 0 %和 87 5 % ;②P16 MTS1 、P2 7KIP1 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P16 MTS1 、P2 7KIP1 多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P16^MTS1 P27^KIP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组织中Gastrin/CCK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丰深 马宽生 +1 位作者 何振平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25-1225,1228,共2页
关键词 胆管癌 Gastrin/CCK受体 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管炎各主要器官ATP和GSH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昆 韩本立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三磷酸腺苷 ARP GSH 还原型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脂变供肝行减体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晟 韩本立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脂变供肝用于减体肝移植的适宜植肝量及病理类型。方法 采用 70 %、60 %、5 0 %大鼠减体肝移植 (ROLT)模型 ,观察术后存活率、肝质量 /体质量、移植肝 /受体原肝及病理的改变。结果 大鼠Ⅰ级脂变的全肝移植和 70 %、60 ... 目的 探讨大鼠脂变供肝用于减体肝移植的适宜植肝量及病理类型。方法 采用 70 %、60 %、5 0 %大鼠减体肝移植 (ROLT)模型 ,观察术后存活率、肝质量 /体质量、移植肝 /受体原肝及病理的改变。结果 大鼠Ⅰ级脂变的全肝移植和 70 %、60 %、5 0 %ROLT的 1周存活率分别为 91.67% ,75 % ,75 % ,2 5 % ;2周存活率分别为 83 .3 3 % ,75 % ,5 8.3 3 % ,0。Ⅱ级脂变的全肝及 70 %ROLT的 1周存活率为 83 .3 3 %和 2 5 %。小泡性脂变为主的供肝 ,其全肝及 70 %、60 %、5 0 %ROLT移植的 1周存活率分别为 83 .3 3 % ,75 % ,75 % ,3 3 .3 3 % ;2周存活率分别为 75 % ,66.67% ,66.67% ,0。Ⅰ级或以小泡性脂变为主的供肝 5 0 %ROLT的生存率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病理可见肝再生及脂变减轻或消失 ,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结论 要获得较高的术后存活率 ,大鼠Ⅰ级或以小泡性脂变为主的供肝行减体肝移植其移植肝 /受体体质量应大于 ( 2 .2 8± 0 .12 ) % (即移植肝 /受体原肝 >60 % ) ;而Ⅱ级脂变供肝不宜用于减体肝移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脂变供肝 减体肝移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细文 梁平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 检验制备出的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经同位素标记后用于胆管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将纯化的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经131I标记后 ,注射于荷人胆管癌移植瘤的裸鼠体内 ,研究标记抗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组织... 目的 检验制备出的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经同位素标记后用于胆管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将纯化的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经131I标记后 ,注射于荷人胆管癌移植瘤的裸鼠体内 ,研究标记抗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组织分布 ,并于不同时相点在SPECT下观察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免疫显像效果。结果 ①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免疫显像效果良好 ,在各时相点中 ,以 96h时相点显像效果最佳 ;②注射放射性标记抗体 96h后 ,肿瘤组织有标记抗体特异性浓聚 ,T/NT比值达到峰值。结论 制备出的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在人体胆管癌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单克隆抗体 移植瘤 放射免疫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变性供肝移植的可行性研究
19
作者 叶晟 韩本立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脂变供肝用于肝移植的可行性及术前病理评估。方法 采用酒精加高脂、高胆固醇的喂饲方法诱导成大鼠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脂变肝脏 ,通过双袖套、胆管端端缝合法的肝移植模型来评估适宜用于供肝的脂变肝脏。结果 Ⅲ级大泡脂... 目的 探讨大鼠脂变供肝用于肝移植的可行性及术前病理评估。方法 采用酒精加高脂、高胆固醇的喂饲方法诱导成大鼠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脂变肝脏 ,通过双袖套、胆管端端缝合法的肝移植模型来评估适宜用于供肝的脂变肝脏。结果 Ⅲ级大泡脂变供肝术后存活率低 ,早期死于肝功能不全 ,肝细胞坏死多 ;Ⅰ级大泡脂变供肝术后生存率和正常供肝无异 ,脂变可较快地逆转 ;Ⅱ级大泡脂变供肝术后存活比正常供肝低 ( 2周存活率 66.7%) ,但检验尚无显著性差别 ,术后脂变不同程度减轻并有肝细胞再生 ( 2 8d) ,坏死较少 ;小泡为主的脂变供肝术后存活率反而较高。结论 Ⅲ级大泡脂变肝脏不宜用作供肝 ;Ⅰ级大泡或Ⅲ级小泡脂变肝脏可较安全地用于肝移植 ,术后脂变肝脏可较快地逆转 ;Ⅱ级大泡脂变肝脏用于肝移植时要考虑肝细胞坏死及缺血性损害因素 ;脂变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大于 2 .7者术后存活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脂变供肝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治疗大肝癌 被引量:14
20
作者 范林军 马宽生 +3 位作者 何振平 黄晓兰 陈敏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 (TAE)以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SPVE)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5 5例大肝癌 (直径≥ 5cm)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RFA组 (n =3 3 ) ,TAE +RFA组 (n =10 ) ,TAE +SPVE +RFA组 (n =12 )。结...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 (TAE)以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SPVE)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5 5例大肝癌 (直径≥ 5cm)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RFA组 (n =3 3 ) ,TAE +RFA组 (n =10 ) ,TAE +SPVE +RFA组 (n =12 )。结果RFA +TAE +SPVE组 1次RFA治疗使肿瘤坏死 90 %以上的比例可达到 75 % ,明显高于单纯RFA组 (P <0 0 1) ;经过 1~ 5次的RFA治疗后 ,各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以RFA +TAE +SPVE组最高为 66 7% ;RFA组有 3例发生了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 ,其它两组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5 0例患者经 1年以上的随访 ,发现RFA +TAE +SPVE组的生存时间比其它两组明显延长 (P <0 0 1) ,1年生存率以RFA+TAE +SPVE组最高。结论 RFA前行TAE及SPVE能改善大肝癌的疗效并提高RFA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射频消融 肝动脉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