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P70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3 位作者 李晓鲁 张家平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并观察诱导热休克反应对烧伤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 (B组 )、亚砷酸钠预处理组 (SA组 ) ,于致伤前及3 0 %TBSAⅢ度烫伤...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并观察诱导热休克反应对烧伤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 (B组 )、亚砷酸钠预处理组 (SA组 ) ,于致伤前及3 0 %TBSAⅢ度烫伤后 3、6、12、2 4、48h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含量变化 ,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严重烧伤后 3h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伤后 48h达高峰。大鼠烫伤后 3h血清心肌钙蛋白I(cT nI)含量即开始明显升高 ,伤后 12h达高峰。亚砷酸钠预处理可显著诱导机体的热休克反应 ,SA组伤后多数时相点血清cTnI含量显著低于B组 ,且波动幅度较小。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心肌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SPECT对比观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黎海涛 应大君 +4 位作者 丁仕义 李前伟 孙建森 张永克 何保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评价MRI和SPECT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 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单纯烧伤组 (n =6)、平衡液组 (n =2 0 )和葡萄糖液组 (n =2 0 )。应用MRI和SPECT对各致伤组犬脑实质进行动态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 目的 :评价MRI和SPECT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 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单纯烧伤组 (n =6)、平衡液组 (n =2 0 )和葡萄糖液组 (n =2 0 )。应用MRI和SPECT对各致伤组犬脑实质进行动态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与伤前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MRI显示犬脑形态改变的最早时间为伤后 12h(葡萄糖液组 ) ,以渐进性脑肿胀为其形态变化特征。T1WISIR(信号强度比值 )下降在 10 %以内时 ,MRI难以显示 ;而T2 WISIR伤后 2 4h葡萄糖液组 40 %犬上升较明显 (8 2 9% )。SPECT显示各组伤后 6h呈弥漫性进行性放射性浓集现象 ,以葡萄糖液组伤后 2 4h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1)。结论 :二种技术联合应用 ,将明显提高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SPECT 葡萄糖液 脑水肿 诊断 严重烧伤 早期 显示 随机 信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体1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戚华兵 王凤君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肝脏葡萄糖转运体 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 1)蛋白及其转录活性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以正常大鼠为参照 ,WesternBlot法检测伤后 0 5、1、2、4、8、16h肝脏总蛋白中GLU...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肝脏葡萄糖转运体 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 1)蛋白及其转录活性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以正常大鼠为参照 ,WesternBlot法检测伤后 0 5、1、2、4、8、16h肝脏总蛋白中GLUT 1的表达 ;体外转染含有大鼠GLUT 1全长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构建体A ,2 4h后 ,1%氧浓度诱导表达 ,以 β 半乳糖苷酶为参照 ,分析报告基因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相比 ,严重烧伤后 1h大鼠肝脏Glut 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增加约 1 3 2倍 ) (P <0 0 5 ) ,在伤后 4~ 8h变化最为明显 ,约为正常对照的 2倍 (P <0 0 5 ) ,烧伤后 16h ,GLUT 1蛋白含量降低 (P <0 0 5 ) ;②构建体A转染 2 4h后 ,缺氧处理 3h ,报告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 ,增高约 3 19倍 (P <0 0 5 ) ,缺氧6h ,报告基因的表达增强 2 2 3倍 ,与 3h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本试验观察期内 ,缺氧处理 12h报告基因的表达强度最大 ,诱导表达倍数约 5 3 4倍 ,与缺氧 3、6h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①严重烧伤以后 ,大鼠肝脏的GLUT 1蛋白含量增加。②缺氧诱导了大鼠GLUT 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糖代谢 葡萄糖转运体1 肝脏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和粘附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梅 刘永芳 +1 位作者 黄贤惠 兰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33-1433,1437,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疏水性 菌株 创面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微生物细胞 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基因静脉注射对严重烧伤大鼠肠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鲁 彭毅志 +2 位作者 袁志强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 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损伤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的基因治疗途径。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含HSP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通过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损伤指数统计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变化观察基因转染后保护效应。结果 静... 目的 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损伤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的基因治疗途径。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含HSP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通过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损伤指数统计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变化观察基因转染后保护效应。结果 静脉转染HSP70基因的大鼠烧伤后肠粘膜组织病理改变较单纯烧伤组减轻 ,损伤指数明显降低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大鼠静脉注射含HSP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保护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的缺血缺氧性损伤。为严重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的基因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缺血缺氧 热休克蛋白质类70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损害防治研究近况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593-1595,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早期损害 缺血缺氧 炎症反应 内源性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反义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大鼠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安根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 探讨c fos反义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烧伤血清采自 3 0 %TBSAⅢ度烫伤Wistar大鼠 ;采用含 1%O2 的混合气体作为缺氧模型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 fos反义基因重组体 ;由Li pofectaminekit介... 目的 探讨c fos反义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烧伤血清采自 3 0 %TBSAⅢ度烫伤Wistar大鼠 ;采用含 1%O2 的混合气体作为缺氧模型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 fos反义基因重组体 ;由Li pofectaminekit介导心肌细胞转染 ;于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 1,3 ,7h不同时相点采用RT PCR检测c fosmRNA的表达变化 ,采用Westernblot检测c fos蛋白 ,肌钙蛋白 T(TnT)和 β 微管蛋白 ( β Tubulin)的表达变化。 结果 加入烧伤血清并造成缺氧的非转染心肌细胞 (下文称非转染组 ) ,c fosmRNA和蛋白显著表达 ,3h达到最高峰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TnT和 β Tu bulin表达显著下降 ,7h降至最低水平 ;转染c fos反义基因重组体 (下文称转染组 )后 ,c fos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 ,TnT和 β Tubulin表达却显著回升。 结论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产生的c fos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c fos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微管蛋白 肌钙蛋白—T 反义基因 缺氧 烧伤血清 C-FOS 基因转染 PCDNA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艺明 杨宗城 刘兴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严重烧伤后24h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1)采用40%全身总体表面积(TBSA)Ⅲ°烧伤大鼠模型,用干、湿重法检测NE刺激烧伤24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严重烧伤后24h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1)采用40%全身总体表面积(TBSA)Ⅲ°烧伤大鼠模型,用干、湿重法检测NE刺激烧伤24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烧伤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活性水平的变化;(3)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E诱导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烧伤大鼠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脑组织水肿明显;(2)烧伤后24h大鼠脑组织NE活性增加,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脑组织NE的活性增加显著;(3)NE刺激剂量增大时,脑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烧伤后VEGF的蛋白表达增加明显,随NE刺激剂量增大,烧伤后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NE可诱导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提示烧伤后NE水平增高是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去甲肾上腺素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反义基因转染与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胡安根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25-1727,共3页
目的 探讨c jun反义基因转染与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烧伤血清采自 3 0 %TBSAⅢ度烫伤Wistar大鼠 ;采用含 1%O2 的混和气体造成缺氧模型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 jun反义基因重组体 ;用Li pofectaminekit介... 目的 探讨c jun反义基因转染与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烧伤血清采自 3 0 %TBSAⅢ度烫伤Wistar大鼠 ;采用含 1%O2 的混和气体造成缺氧模型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 jun反义基因重组体 ;用Li pofectaminekit介导心肌细胞转染 ;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 ,同时对凋亡心肌细胞进行计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入烧伤血清并造成缺氧 (下文称非转染组 )后 12h ,2 4h和 48h ,凋亡心肌细胞数 (每高倍视野均数 )分别为 ( 7 1± 0 842 ) ,( 2 8 4± 1 63 5 )和 ( 13 2± 1 5 2 5 ) ;转染c jun反义基因 (下文称转染组 )后 12h ,2 4h和 48h ,凋亡心肌细胞数分别为 ( 4 1± 0 716) ,( 12 3± 1 45 5 )和 ( 8 5± 1 3 4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 jun反义基因转染可以减轻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凋亡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基因转染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 C-JUN Pc-DNA3.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及胸腺微环境影响T_(reg)细胞增殖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峻松 吴军 +4 位作者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解志杰 彭双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系添加细胞因子和在体细胞因子胸腺注射的方法,探索扩增低比例低增殖活性的Treg细胞的有效体内外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作为诱导剂,分析二因子体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同时...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系添加细胞因子和在体细胞因子胸腺注射的方法,探索扩增低比例低增殖活性的Treg细胞的有效体内外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作为诱导剂,分析二因子体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同时以二因子胸腺注射的方法,分析在成年鼠体内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可能性。结果 150 ng/mlIL-10浓度能够明显诱导Treg细胞增殖,经48、96、144 h诱导后,其增殖比例分别达到10%、18%和20%,而TGF-β1的使用浓度需达到300ng/ml;IL-10胸腺注射后同样可提高Treg细胞的比例[第7天(5.50±1.38)%,P<0.05;第10天(6.65±2.54)%,P<0.01];TGF-β1诱导后第5天的比例为(5.19±1.69)%,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培养体系添加诱导因子增殖的方法是扩增低比例低增殖活性Treg细胞的首选方法,IL-10体内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效能均强于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胸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向东 石富胜 +2 位作者 王晓军 杨宗诚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09-1612,共4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早期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ncndothelialcells ,VEC)的直接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RF 6A13 5猴血管内皮细胞株和ECV 3 0 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模型 ,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o haride ,L... 目的 探讨烧伤后早期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ncndothelialcells ,VEC)的直接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RF 6A13 5猴血管内皮细胞株和ECV 3 0 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模型 ,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o haride ,LPS)浓度梯度组。观察不同时相点LPS对内皮细胞形态、脱氢酶活性的影响、VEGF表达、VE cadherine的表达和LPS与VEC结合能力及对VEC中MAPK信号传导系统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LPS对VEC的形态影响明显。 2 .0 μg mlLPS可明显激活内皮细胞的线粒体脱氢酶活性 ,并有时间依赖性 ;刺激内皮细胞 2~ 12h ,可诱导VEGF的表达 ;刺激内皮细胞 6~ 48h ,VE cadherine表达进行性下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LPS能与内皮细胞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LPS可诱导ERK1 ERK2和P3 8MAPK磷酸化。结论 LPS能与VEC结合并损伤VEC的功能和形态。LPS对VEC的作用还伴有MAPK系统信号ERK1 ERK2和P3 8的磷酸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曦 陶凌辉 +2 位作者 尤忠义 王裴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道损害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SDD)组。观察了伤后 0~ 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 ,同时...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道损害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SDD)组。观察了伤后 0~ 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 ,同时检测了伤后 0、1、3、5、7、10d血中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二胺氧化酶 (DAO)的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LPS和DAO均明显高于伤前 ,两组相比 ,SDD组的REE、TNF和LPS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DAO则明显高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LPS和TNF呈显著正相关 (r1 =0 .77,P <0 .0 5 ,r2 =0 .81,P <0 .0 5 ) ,与DAO相关不显著 (r >0 .0 5 )。结论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呈正比 ,但肠道损伤程度加重并不引起代谢率相应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高代谢 肠道 烧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诱导免疫耐受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庆 吴军 +3 位作者 易绍萱 陈希炜 罗高兴 贺伟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 观察CTLA4Ig在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菌素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不同剂量CTLA4Ig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观察CTLA4Ig和CsA(环孢霉素A)对再次结核菌素刺激和非相关第三者AP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 目的 观察CTLA4Ig在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菌素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不同剂量CTLA4Ig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观察CTLA4Ig和CsA(环孢霉素A)对再次结核菌素刺激和非相关第三者AP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IL-2的变化,以及外源性IL-2对免疫耐受诱导的影响。结果CT-LA4Ig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20μg/ml时抑制作用最强;CTLA4Ig能诱导免疫耐受并与CsA有协同作用;外源性IL-2能抑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结论CTLA4Ig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L-2的分泌释放,CTLA4Ig和CsA联合应用能更彻底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分泌释放,并诱导免疫耐受;外源性IL-2能逆转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T细胞 免疫耐受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激酶途径介导缺氧复合烧伤血清所致乳鼠心肌细胞损害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家平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 观察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对心肌细胞p3 8激酶和JNK活化的影响 ,探讨p3 8激酶在缺氧复合烧伤血清损伤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作用培养心肌细胞前后p3 8激酶及JNK磷酸化程度 ,观察p3 8激酶抑... 目的 观察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对心肌细胞p3 8激酶和JNK活化的影响 ,探讨p3 8激酶在缺氧复合烧伤血清损伤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作用培养心肌细胞前后p3 8激酶及JNK磷酸化程度 ,观察p3 8激酶抑制剂SB2 0 3 5 80预先处理 ,对心肌细胞p3 8激酶磷酸化、心肌细胞活力、培养液中LDH活性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使心肌细胞p3 8激酶迅速、持续活化 ,而JNK活化不明显 ;10 μmol LSB2 0 3 5 80可有效抑制p3 8激酶活化 ,并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及细胞凋亡率 ,改善心肌细胞活力。结论 MAPKs家族两条应激活化的信号途径当中 ,p3 8激酶途径是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作用条件下心肌细胞主要被激活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蛋白激酶p38 缺氧 烧伤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Y与双歧杆菌防治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山 查晓霞 +2 位作者 陆声 陈军 张雅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观察特异性抗白色念珠菌鸡蛋黄抗体IgY和双歧杆菌的体内生物学效应 ,探讨将二者复合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无特殊病原菌 (Specificpathogenfree ,SPF)小鼠烧伤后口服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 ,应用活菌计数方法检测其回肠膜粘附白... 目的 观察特异性抗白色念珠菌鸡蛋黄抗体IgY和双歧杆菌的体内生物学效应 ,探讨将二者复合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无特殊病原菌 (Specificpathogenfree ,SPF)小鼠烧伤后口服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 ,应用活菌计数方法检测其回肠膜粘附白色念珠菌量、盲肠内容物白色念珠菌量以及白色念珠菌脏器移位率。结果 烧伤SPF小鼠喂服IgY和双歧杆菌后 ,均能明显抑制肠道内白色念珠菌生长和白色念珠菌粘附肠上皮细胞 ;二者复合应用后还能明显降低脏器白色念珠菌移位率。结论 特异性鸡蛋黄抗体IgY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学效应且优于单独使用双歧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Y 双歧杆菌 防治 白色念珠菌感染 鸡蛋黄抗体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短程应用亚胺培南在防治大鼠烧伤后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黔 肖光夏 +4 位作者 周红 郑江 夏培元 李建明 秦孝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0-662,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短程应用亚胺培南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及其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治疗组采用大鼠 3 5 %~ 40 %Ⅲ度烫伤模型 ,伤后立即静脉注射亚胺培南 ( 4 0mg·kg- 1 ·d- 1 ) ,连续 2d ;同时设正常及烫... 目的 探讨早期短程应用亚胺培南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及其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治疗组采用大鼠 3 5 %~ 40 %Ⅲ度烫伤模型 ,伤后立即静脉注射亚胺培南 ( 4 0mg·kg- 1 ·d- 1 ) ,连续 2d ;同时设正常及烫伤对照组。于 72h活杀动物。留取组织及血标本 ,分别对血液、内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定量培养 ,同时检测器官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动物肠系膜淋巴结、内脏及血液中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烫伤组 (P <0 .0 5 ) ,且与烫伤组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尿素氮 (BUN)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短程应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 (亚胺培南 )能明显降低细菌移位率 ,预防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源性感染 广谱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状态改变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晚益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PTP)状态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 1、3、6、12、2 4h组 ( 3 0 %Ⅲ度烫伤 )。所有大鼠处死前 5min均从颈外静脉推注 0 .5mmol L 2 [3H]去氧葡...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PTP)状态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 1、3、6、12、2 4h组 ( 3 0 %Ⅲ度烫伤 )。所有大鼠处死前 5min均从颈外静脉推注 0 .5mmol L 2 [3H]去氧葡糖 ( [3H]DOG) ,测定伤后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 [3H]DOG、cytc、MDA含量及 [Ca2 + ] m。结果 ①大鼠烧伤后 1h心肌线粒体 [3H]DOG及cytc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 3、6、12、2 4h心肌线粒体 [3H]DO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cyt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是对照组的 68 8%、5 0 .0 %、77.1%、72 .9%。②大鼠烧伤后 3、6、12、2 4h心肌线粒体MDA含量及 [Ca2 + ] m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③伤后心肌线粒体 [3H]DOG含量与 [Ca2 + ] m 、MDA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5 47、0 .9117(P <0 .0 1)。结论 烧伤后 1h心肌线粒体PTP状态无明显改变 ,但伤后 3、6、12、2 4hPTP开放明显增加 ,线粒体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线粒体 通透性转换孔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烧伤血清诱导大鼠神经胶质细胞VEGF基因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艺明 杨宗城 刘兴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7-98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去甲肾上腺素(NE)/烧伤血清诱导神经胶质细胞时基因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E/烧伤血清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后24 h VEGF在细胞内的分布。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用荧光定...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去甲肾上腺素(NE)/烧伤血清诱导神经胶质细胞时基因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E/烧伤血清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后24 h VEGF在细胞内的分布。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检测细胞VEGF mRNA表达。结果:①高剂量NE(50μmol/L)刺激时,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绿色荧光增强,烧伤血清刺激后绿色荧光明显增强,当烧伤血清加高剂量NE刺激时绿色荧光显著增强。②烧伤血清组细胞VEGF蛋白表达增加,烧伤血清加中剂量(20μmol/L)、高剂量NE组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③烧伤血清刺激后,细胞VEGF mRNA表达增加,烧伤血清与NE同时刺激时,随着NE剂量的增加,细胞中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E/烧伤血清能够诱导神经胶质细胞VEGF的基因表达增强,提示烧伤应激因素诱导神经胶质细胞分泌VEGF可能是烧伤后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烧伤 去甲肾上腺素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烧伤后补充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对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云 王凤君 +1 位作者 王裴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41-1744,共4页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补充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2 (Glucagonslikepeptide 2 ,GLP 2 )后肠道的形态学变化以及胰高糖素原基因 (PG)、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2受体 (GLP 2R)基因的改变 ,初步探讨GLP 2对肠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5 5只Wis...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补充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2 (Glucagonslikepeptide 2 ,GLP 2 )后肠道的形态学变化以及胰高糖素原基因 (PG)、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2受体 (GLP 2R)基因的改变 ,初步探讨GLP 2对肠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5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 ,GLP 2处理组 ( 2 0 0 μg kg ,2次 d腹腔注射处理 )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 6、12h ,1、3、5d处死 ,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 ,观察肠道粘膜病理变化 ,RT PCR法检测肠粘膜PG、GLP 2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 6、12h大鼠肠粘膜PCNA表达稍有增强 ,伤后 1dPCNA表达减弱 ,至伤后 5d仍低于正常 ;GLP 2组在伤后PCNA表达强于烧伤组 ;组织学观察GLP 2组肠绒毛排列较为规则 ,长短较为一致 ,未见明显的上皮脱落 ;与正常组相比 ,烧伤后大鼠PGmRNA表达伤后伤后 12h ,1、3d达高峰 ,给予GLP 2治疗后 ,PG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而烧伤后大鼠GLP 2RmRNA表达下降 ,给予GLP 2治疗后 ,GLP 2RmRNA表达普遍升高。结论 烧伤后补充外源性GLP 2 ,能维持肠粘膜结构而不影响PG基因的表达 ,其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G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受体 胰高糖素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配合 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1-811,817,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感染创面 痂下组织 细菌 分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