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肾联合移植1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康 吴雄飞 +7 位作者 廖崇先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张伟 熊刚 王海东 吴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 2 0 0 0年 6月 2 6日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中出现肾功能衰竭 ;心脏移植术后 6h行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心肾功能恢复良好 ,彩色多谱勒超声动态检查 :供肾血流灌注良好 ;供心FS 39~ 5 8% ,EF5 5 73 %。术后 72h发生心脏急性排斥反应 ,以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 2d后好转。术后 15d再次发生供心供肾急性排斥反应 ,导致心脏肾脏破裂 ,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引流术和肾周血肿清除引流术并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 2 5d出现肺部感染 ,30d呼吸衰竭 ,治疗无效于术后 38d死于绿脓杆菌性脓毒血症。结论 心肾联合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联合移植 扩张性心肌病 肾功能衰竭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预防大鼠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雄飞 范连慧 +3 位作者 余荣杰 赵洪雯 李敛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供肾缺血预适应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将SD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作为同种异体移植,Wistar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作为同品系移植的空白对照。共设3个实验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移植肾功能... 目的 研究大鼠供肾缺血预适应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将SD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作为同种异体移植,Wistar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作为同品系移植的空白对照。共设3个实验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移植肾功能、粘附分子、细胞因子、MHC-Ⅱ分子的表达及排斥反应发生的程度。结果缺血预适应能减少移植肾粘附分子ICAM-1及细胞因子IL-2、TNF-α的表达;并抑制MHC-Ⅱ分子在移植肾内的表达,改善移植肾功能。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移植肾有保护作用,抑制MHC-Ⅱ分子在移植肾内的表达,可明显减轻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肾脏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宏 吴雄飞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肾脏ICAM 1、E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 4个循环的 8min缺血 + 5min再灌注缺血预适应模型 ,免疫组化观察在体肾脏粘附分子ICAM 1、E 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适应后肾脏ICAM 1、E 选择素的表达显著降低 ...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肾脏ICAM 1、E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 4个循环的 8min缺血 + 5min再灌注缺血预适应模型 ,免疫组化观察在体肾脏粘附分子ICAM 1、E 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适应后肾脏ICAM 1、E 选择素的表达显著降低 ,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ICAM 1、E 选择素的表达 ,减少局部白细胞浸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预适应 粘附分子 再灌注损伤 ICAM-1 E-选择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例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特殊护理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殿珍 赵洪雯 +1 位作者 吴亿 许爱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特殊护理措施。方法 对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护理除常规护理措施外 ,应做到以下几点特殊护理 :①密切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近期尿量变化 ;②有效控制血压 ;③采取不同的透析方式适时适量透析超滤、加... 目的 探讨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特殊护理措施。方法 对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护理除常规护理措施外 ,应做到以下几点特殊护理 :①密切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近期尿量变化 ;②有效控制血压 ;③采取不同的透析方式适时适量透析超滤、加强透析中的护理 ;④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防止肺部感染 ;⑤牢记护理程序体位 吸氧 血管扩张药 血液透析 ;⑥严格控制入量。结果  10 1例病人中抢救成功 84例 ,死亡 13例 ,自动出院 3例。结论 采取治疗和特殊护理对抢救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患者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相关性肺水肿 特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和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洪雯 吴雄飞 +1 位作者 陈红 李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NS)和狼疮性肾炎 (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NS和 5例LN患者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 ,改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每个月测定 2 4h尿蛋白、血清...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NS)和狼疮性肾炎 (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NS和 5例LN患者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 ,改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每个月测定 2 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 ,LN患者加测血清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DNA抗体 (A dsDNA)、补体C3。结果 NS组 ,2 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的 (5 .60± 0 5 )g d下降到 (2 3 7± 0 7)g d ,(P <0 0 1) ,血清白蛋白从治疗前的 (2 1 7± 1 3 )g L升高到 (3 5 3± 1 7)g L ,(P <0 0 0 1) ;LN组 4例ANA、A dsDNA转阴、补体C3上升到正常水平 ,其中 2例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 ,另 2例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未完全恢复。两组各 2例重复肾活检 ,NS组 2例中 1例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 ,1例FSGS者硬化肾小球增多 ;LN组 2例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结论 MMF对于难治性NS和LN ,经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无效者 ,约 70 %~ 80 %有较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肾联合移植中肾移植临床特点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雄飞 刘宏 +3 位作者 范连慧 干磊 赵洪雯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 初步分析我国首例心肾联合移植中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例 5 8岁男性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 ,供心和供肾来自同一供体。结果 移植肾立即泌尿 ,但术后第 1天尿量仅 80 0ml,连续... 目的 初步分析我国首例心肾联合移植中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例 5 8岁男性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 ,供心和供肾来自同一供体。结果 移植肾立即泌尿 ,但术后第 1天尿量仅 80 0ml,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支持 2 4h后血压逐渐升高 ,尿量显著增加而脱机。术后第 3天移植心、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 15天发生移植心、肾急性排斥反应 ,经处理后移植心肾功能正常至术后 3 8d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不可逆转的心衰合并肾衰是心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移植心功能恢复、循环稳定后开始肾移植 ;心脏移植术中可能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紧急抢救可采用单纯血液超滤 ;移植肾血流开放时短时间升高血压然后维持较低水平 ,以降低移植心负荷 ,肾功能采用CRRT替代 ,术后第 2天 ,可升高血压增多尿量 ,撤除CRRT ;应分别对两个移植器官进行排斥反应监测 ;肺部感染是联合器官移植的重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联合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受体拮抗剂、NO供体联合输注防治急性缺血性肾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宏 吴雄飞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90-1291,共2页
目的 观察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联合输注对实验性急性缺血性肾衰的防治作用。方法 大鼠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 ,于再灌注同时输注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 ,观察肾皮质血流、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联合输... 目的 观察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联合输注对实验性急性缺血性肾衰的防治作用。方法 大鼠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 ,于再灌注同时输注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 ,观察肾皮质血流、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联合输注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皮质缺血 ,减轻肾功能及组织学损害。结论 联合使用ET 1受体拮抗剂、NO供体可通过改善肾血流减轻急性缺血性肾衰后的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氧化氮 ET-1受体拮抗剂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字一号”护理信息系统下的整体护理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殿珍 吴亿 许爱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5-836,共2页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整体护理 “军字一号”护理信息系统 护理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吸附柱的研制及其吸附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勤 吴雄飞 +3 位作者 王军霞 刘宏 李敛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20-2222,共3页
目的 制备特异性肿瘤坏死因子 α免疫吸附柱 ,并测试其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定制的过滤柱 ,其内装入以PSM为载体 ,依次包被PLL及抗rHTNF αMcAb而制备的免疫微球 ,制成特异性免疫吸附柱 ,观察吸附柱对 3种不同浓度的 2种TNF ... 目的 制备特异性肿瘤坏死因子 α免疫吸附柱 ,并测试其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定制的过滤柱 ,其内装入以PSM为载体 ,依次包被PLL及抗rHTNF αMcAb而制备的免疫微球 ,制成特异性免疫吸附柱 ,观察吸附柱对 3种不同浓度的 2种TNF α溶液的吸附率以及柱效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情况。结果 该吸附柱的最大吸附量均达到 90 %以上 ,抗原含量与最大吸附量及最大吸附时间成反比。pH值 3 0的PBS可将 98 3 %的rhTNF α自微球上洗脱 ,吸附柱缓冲后的吸附率仍达 96%。结论 特异性TNF α免疫吸附柱对TNF α有极佳的吸附率 ,且柱效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微球 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及氧化损伤后GEC粘附分子表达与粘附性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宏 吴雄飞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 探讨缺氧、氧化损伤对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GEC)粘附分子表达及GEC与PMN粘附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缺氧、氧化损伤模型 ,免疫荧光观察GEC粘附分子P、E选择素和ICAM 1的表达 ,微管吸吮直接测定单个GEC、PMN细胞间粘附力的改... 目的 探讨缺氧、氧化损伤对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GEC)粘附分子表达及GEC与PMN粘附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缺氧、氧化损伤模型 ,免疫荧光观察GEC粘附分子P、E选择素和ICAM 1的表达 ,微管吸吮直接测定单个GEC、PMN细胞间粘附力的改变。结果 缺氧、氧化损伤均可导致GEC细胞P、E选择素和ICAM 1的表达增强 ,以ICAM 1最明显 ,同时GEC、PMN间粘附力增强 ,加用ICAM 1抗体可显著抑制这一粘附力的增加。结论 缺氧、氧化损伤后GEC粘附分子表达增强 ,G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氧化损伤 GEC粘附分子 粘附性改变 微管吸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氧化损伤对培养人TEC整合素α3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刘宏 吴雄飞 +2 位作者 金锡御 余荣杰 赵洪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 观察缺氧、氧化损伤后不同染色程序对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 (TEC)整合素α3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乙醇固定及培养活细胞两种实验条件下TEC整合素α3分布的染色结果。结果 正常组TEC整合素α3主要于细... 目的 观察缺氧、氧化损伤后不同染色程序对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 (TEC)整合素α3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乙醇固定及培养活细胞两种实验条件下TEC整合素α3分布的染色结果。结果 正常组TEC整合素α3主要于细胞基底部极性分布 ,缺氧、氧化损伤后出现向细胞侧缘及顶侧分布的趋势 ,活细胞染色仅缺氧组于细胞周缘有阳性荧光染色。结论 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缺氧/氧化损伤 整合素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鉴定
12
作者 方路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 建立表达人HER2 neu原癌基因的动物肿瘤模型并用免疫学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将重组HER2 neu原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815细胞 ,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HER2 neu基因的P815肿瘤细胞株 ;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HER2 neu基因在... 目的 建立表达人HER2 neu原癌基因的动物肿瘤模型并用免疫学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将重组HER2 neu原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815细胞 ,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HER2 neu基因的P815肿瘤细胞株 ;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HER2 neu基因在P815细胞中的表达。在DBA 2小鼠体内建立表达HER2抗原的肿瘤动物模型 ,再通过表达HER2 neu基因的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HER2 neu基因特异的CTL应答 ,从免疫学方面鉴定HER2 neu动物肿瘤模型建立成功。结果 在体外获得了稳定表达HER2 neu基因的P815细胞株 ;免疫小鼠脾细胞中诱导出特异性CTL。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ER2 neu动物肿瘤模型 ,HE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动物模型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