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脯肽酶与肝损害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伟 胡大荣 +3 位作者 谢青 高广正 左媛 陈国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采用CCl4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平行动态观察了肝组织学改变与同期血清脯肽酶(PLD)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关系。急性肝损伤中,血清PLD和ALT活性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n=100,r=0.... 采用CCl4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平行动态观察了肝组织学改变与同期血清脯肽酶(PLD)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关系。急性肝损伤中,血清PLD和ALT活性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n=100,r=0.3853.P<0.01)。PLD峰值期为注射CCl4后16h,与肝坏死最严重的时相一致。PLD峰值和恢复时间均早于ALT。肝硬化形成大致可分为胶原纤维增生(1~6周),肝硬化形成(6~9周)和肝硬化(9~12周)3个阶段。其间血清PLD活性第1周开始升高、3~6周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9周后降至正常,而ALT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血清PLD活性测定是一项诊断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除外急性肝损伤、PLD活性在某种程度能较好地反映进展性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肽酶 丙氨酸转氨酶 肝纤维化 肝硬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细胞膜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放射配体分析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闵伟琪 顾长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4-87,共4页
利用 ̄(125)I标记肿瘤坏死因子(TNF),建立了原代培养成人肝细胞膜TNF受体(mTNFR)的放射配体分析(RBA)法。肝细胞浓度在2×10 ̄6~10×10 ̄6/ml范围内, ̄(125)I-TNF浓度与受... 利用 ̄(125)I标记肿瘤坏死因子(TNF),建立了原代培养成人肝细胞膜TNF受体(mTNFR)的放射配体分析(RBA)法。肝细胞浓度在2×10 ̄6~10×10 ̄6/ml范围内, ̄(125)I-TNF浓度与受体结合量成正比;4℃条件下反应120min或37℃反应30min可达平衡,反应最适pH为7.0~8.0。竞争抑制试验证明 ̄(125)I-TNF与受体结合特异性良好。当 ̄(125)I-TNF≤20ng/ml时,TNFR结合参数为:Kd_0=0.13±0.02nmol,R_0=1160±236个结合位点/细胞,当 ̄(125)I-TNF>20ng/ml时可测得两种TNFR:Kd_1=0.07±0.01nmol,R_1=895±154个结合位点/细胞和Kd_2=0.18±0.03nmol,R_2=2049±463个结合位点/细胞。此法快速,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膜 放射配体分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