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范林军 姜军 +2 位作者 赵菲 杨新华 张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77-2079,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 1976-2 0 0 2年收治的 1174例乳腺癌病例中的 18例粘液癌 ,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18例女性乳腺粘液癌患者年龄 3 2~...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 1976-2 0 0 2年收治的 1174例乳腺癌病例中的 18例粘液癌 ,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18例女性乳腺粘液癌患者年龄 3 2~ 76岁 ,平均 5 1 1岁 ;发现包块至就诊时间为 1个月至 10年 ,平均 3 2 2个月。肿瘤最大直径 1~ 6cm ,平均3 4cm ;病理分型 ,单纯型 13例 ,占 72 2 %,混合型 5例 ,占 2 7 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2例 ,占 11 1%;18例中 ,Ⅰ~Ⅱ期 15例 ,占 83 3 %,Ⅲ期 2例 ,Ⅳ期 (T3N2M1) 1例 ;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14例 ,占 77 8%,乳房单纯切除加腋窝探查 4例 ;18例中 ,2例采用了术前新辅助化疗 ;12例术后行 3~ 6疗程的化疗 ;15例经 1~ 5年的随访 ,随访率 83 %,14例在 1~ 5年的随访过程中均健在。结论 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 ,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粘液癌 临床特点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及术后化疗对乳腺癌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帆 姜军 +2 位作者 杨新华 张毅 范林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83-2085,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液微转移发生规律以及手术和术后化疗对血液微转移影响。方法 以 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分期分为 3组 ( 0~Ⅰ期、Ⅱ期、Ⅲ期 ) ,运用RT PCR技术 ,以CK 19mRNA为标志物 ,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第 2天、...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液微转移发生规律以及手术和术后化疗对血液微转移影响。方法 以 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分期分为 3组 ( 0~Ⅰ期、Ⅱ期、Ⅲ期 ) ,运用RT PCR技术 ,以CK 19mRNA为标志物 ,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第 2天、术后第 1疗程化疗后血液微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①术前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 2 2 5 0 %( 9/4 0 ) ,其中 0~Ⅰ期 0 %( 0 /6)、Ⅱ期 16 0 0 %( 4 /2 5 )、Ⅲ期 5 5 5 6%( 5 /9) ,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阳性率分别为 2 3 0 8%和 3 3 3 3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②术后第 2天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 3 7 5 0 %( 15 /4 0 ) ,手术前后血液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③术后首次化疗结束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 2 5 0 %( 1/4 0 ) ,化疗前后血液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临床分期越晚 ,出现微转移可能性越大。血液微转移与病理类型无关。术后化疗能降低血液中微转移阳性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转移 外周血 细胞角蛋白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乳头溢液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姜军 韩晓蓉 +3 位作者 张毅 杨新华 张帆 陈显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69-2072,共4页
目的 探索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行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诊断的意义。方法  10 6例乳头溢液病人 ,同时行选择性X线乳腺导管造影和经导管注入美蓝造影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观察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X线乳腺导管造... 目的 探索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行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诊断的意义。方法  10 6例乳头溢液病人 ,同时行选择性X线乳腺导管造影和经导管注入美蓝造影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观察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X线乳腺导管造影与红外乳腺诊断仪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腺病的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3 3 %、91 8%、10 0 %、90 0 %与 70 8%、65 6%、10 0 %和 3 0 8%。结论 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头溢液 红外诊断仪 乳腺导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分段性护理指导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显春 封悦 +2 位作者 宋爽 杨英 王寅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150-2151,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功能康复 护理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乳腺癌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菲 姜军 +3 位作者 范林军 杨新华 张毅 张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86-2089,共4页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1年 1月至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3 5例 3 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 5例患者中 ,临床Ⅰ期 2例 ,Ⅱ期 16例 ,Ⅲ期13例 ,Ⅳ...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1年 1月至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3 5例 3 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 5例患者中 ,临床Ⅰ期 2例 ,Ⅱ期 16例 ,Ⅲ期13例 ,Ⅳ期 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 8例 ,改良根治术 2 5例 ,未手术者 2例。 3 3例手术患者中 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 ,2 5例行综合治疗。 2 9例患者获 3年以上随访 ,其 3年生存率为 69 0 %,5年生存率为 5 7 1%。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以中晚期多见 ,肿瘤进展快、淋巴结转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青年女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毅 姜军 +1 位作者 封传悦 范林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80-208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s troga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inrecetor ,PR)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s troga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inrecetor ,PR)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双侧乳腺癌发生率为 3 2 %,单侧乳腺癌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 5 3 2 %和 41 2 %,双侧乳腺癌中第一原发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 69%和 5 1%,第二原发癌中分别为 65 %和 48%,浸润性小叶癌在单侧乳腺癌中占 11 6%,在双侧乳腺癌第一、二原发癌中分别占 3 4 4%和 41 3 %,单侧乳腺癌与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腋淋巴结状况相似。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有较高的ER表达 ,浸润性小叶癌与双原发癌发生有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ER 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pS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新华 姜军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94-2096,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pS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评估其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5例乳腺癌组织中pS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 teronereceptor ,... 目的 探讨乳腺癌pS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评估其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5例乳腺癌组织中pS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 teronereceptor ,PR)的表达 ,分析pS2蛋白阳性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ER、PR的关系。结果 pS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 3 3 %,其表达与病人年龄和病理类型有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 ,绝经前较绝经后、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较无转移者pS2阳性率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pS2蛋白表达与ER、PR有关 ,但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乳腺癌pS2蛋白的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的预后。pS2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合理指征 ,但pS2不能取代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S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63-2065,共3页
关键词 早期癌腺癌 早期诊断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3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艳 姜军 叶明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90-2093,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 3 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 16例 ,交界性叶状肿瘤 9例 ,恶性 5例。行局部肿块切除 8例 ,单纯乳房切除术 8例 ,改良...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 3 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 16例 ,交界性叶状肿瘤 9例 ,恶性 5例。行局部肿块切除 8例 ,单纯乳房切除术 8例 ,改良根治术 13例 ,姑息性肿块切除术 1例。其中 2 0例获随访 1~ 2 4年 ,随访期间死亡 1例 ,其余患者均存活 ,其中 4例因肿瘤复发再行乳房单纯切除或改良根治术。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肿瘤 局部复发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晓蓉 姜军 马宏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73-2076,共4页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和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正常乳腺组织、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LN和FN的表达情况。...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和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正常乳腺组织、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LN和FN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中LN只在基底膜表达 ;FN表达于基底膜及少量间质细胞。Ⅰ级增生的乳腺组织中LN主要表达于基底膜及上皮细胞 ;FN表达近似正常组织。Ⅱ级不典型增生中LN于上皮细胞表达增多 ;FN主要表达于基底膜及上皮细胞。Ⅲ级不典型增生中LN的间质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上皮细胞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FN则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及增生腺管周围的基质中。浸润性导管癌中LN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间质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5 ) ;FN亦主要表达于癌细胞中。结论 乳腺不典型增生时LN表达部位的变化反映了乳腺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增生 乳腺肿瘤 层粘连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血清标志物在乳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寒 姜军 +2 位作者 杨新华 范林军 谢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检测值的变化,筛选评价乳腺癌化疗效果较好的标志物。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及经新辅助化疗后的血清CA15-3、CA125、CEA、CYFRA21-1...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检测值的变化,筛选评价乳腺癌化疗效果较好的标志物。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及经新辅助化疗后的血清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的检测值。结果:在化疗有效组患者血清中,化疗前、后CA15-3、CEA和CYFRA21-1的检测值显著降低(P<0.05),在化疗无效组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的检测值无显著变化(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A15-3、CYFRA21-1和CEA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化疗疗效的指标,其评价作用由强到弱依次降低。结论:血清中CA15-3、CYFRA21-1和CEA在评价乳腺癌化疗效果中均有一定价值,而CA15-3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物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cyclin D1、P53表达的意义
12
作者 张毅 姜军 +1 位作者 封传悦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66-206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乳腺癌发生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及其cyclinD1、P5 3蛋白表达。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 0只 ,利用二甲基苯蒽 2 0 0mg/kg灌胃 ,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应用PCR技术检测大鼠 8个微卫星位点D1Mitl4、D1Mgh2、D1Mgh6、... 目的 探讨大鼠乳腺癌发生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及其cyclinD1、P5 3蛋白表达。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 0只 ,利用二甲基苯蒽 2 0 0mg/kg灌胃 ,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应用PCR技术检测大鼠 8个微卫星位点D1Mitl4、D1Mgh2、D1Mgh6、D3Mit3、D3Mgh9、D5Mitll、D5Mgh5及D7Mgh1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发生情况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yclinD1、P5 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2 7例乳腺癌中有 2例发生MSI ,9/ 2 7例P5 3表达阳性 ,12 / 2 7例cyclinD1表达阳性 ,且与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MSI不是大鼠乳腺癌发生中常见现象 ,cyclinD1过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而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CYCLIN D1 P5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基因治疗进展
13
作者 唐波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145-214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甲状腺肿瘤的小儿慢性甲状腺炎病案讨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寒 姜军 +1 位作者 杨新华 张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33-153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5岁,以"发现左侧颈部包块伴进行性增大22天"为主要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咽喉部疼痛、低烧、乏力等不适,无食亢消瘦、心慌、乏力、声嘶等,患儿最高体温曾达到38.0℃,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8 d,体温降... 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5岁,以"发现左侧颈部包块伴进行性增大22天"为主要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咽喉部疼痛、低烧、乏力等不适,无食亢消瘦、心慌、乏力、声嘶等,患儿最高体温曾达到38.0℃,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8 d,体温降至正常,咽喉不适缓解,但左侧颈部包块无缩小,反而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瘤 病案讨论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颈部包块 咽喉不适 进行性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致心率呼吸减慢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爽 石彦 陈显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84-2184,2188,共2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心率呼吸减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