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林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以PB 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ALL 5例 ;ANLL 1例 ;NHL3例 ;HD1例。除 1例同基因移植患儿采用G CSF(10 μg...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以PB 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ALL 5例 ;ANLL 1例 ;NHL3例 ;HD1例。除 1例同基因移植患儿采用G CSF(10 μg/kg ,1/d ,皮下注射 ,共 4d后开始采集 )对正常供体进行动员外 ,其他患儿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 :MOEP +G CSF。经 2~ 3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4× 10 8/kg ,CD3 4+ 细胞为 6 1× 10 6/kg ,CFU M为 3 3×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8例 )或C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10± 3 )d、(11± 3 )d、(14± 5 )d。 1例患儿于移植后 3个月随访行常规化疗 ,因骨髓重度抑制继发感染死亡 ,1例患儿于移植后 4个月病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9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初期疗效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儿童 血液肿瘤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林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用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患者共 2 1例 (含儿童患者 10例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例 ;急性非淋巴...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用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患者共 2 1例 (含儿童患者 10例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例 ;非霍奇金淋巴病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 ;多发性骨髓瘤 (MM ) 1例 ;小细胞肿癌 (SCLC) 1例。除 1例异基因和 1例同基因移植患者采用G CSF对供者进行动员外 ,其他病例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化疗 +G CSF。经 2~ 4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2× 10 8 kg ,CD3 4+ 细胞为 6 4× 10 6 kg ,CFU GM为 3 6× 10 5 kg。预处理方案 :17例患者采用Cy TBI,4例患者采用高剂量化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 4 4± 2 5d降至 0。PLT于 7 6±2 2d降至 10× 10 9 L以下。WBC >1 0× 10 9 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PLT >2 0× 10 9 L ,分别为 10± 3d、11± 3d、15± 7d。 5例患者于移植后 1~ 6个月死于感染或病情复发 ,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11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PBSCT对儿童及成人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恶性血液病 实体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联合喜疗妥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贾春燕 杜欣 +5 位作者 孙爱华 吴佳燕 张诚 刘红 孔佩艳 陈幸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2,共1页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喜疗妥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72例静脉炎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喜疗妥治疗的同时加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照组42例,采用单纯的喜疗妥治疗...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喜疗妥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72例静脉炎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喜疗妥治疗的同时加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照组42例,采用单纯的喜疗妥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氦氖激光在静脉炎治疗中能促进炎症吸收,水庖干涸、结痂、消炎、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了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静脉炎 疗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小板生成素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5 位作者 张曦 张诚 高力 梁雪 刘耀 王庆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巨核细胞系(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HEL/hUCBDSCs组、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组和HEL悬浮培养组。ELISA法检测hUCBDSCs和hBMSC...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巨核细胞系(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HEL/hUCBDSCs组、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组和HEL悬浮培养组。ELISA法检测hUCBDSCs和hBMSCs培养上清中TPO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L细胞c-Mpl蛋白表达,RT-PCR检测c-Mpl mRNA表达。结果hUCBDSCs高分泌表达TPO,其分泌高峰在培养第8天,稍迟于hBMSCs;与hUCBDSCs共培养的HEL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检测,均显示其c-Mpl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HEL细胞c-Mpl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O途径可能是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的重要中间环节,部分机制可能是在翻译或翻译后修饰水平,通过上调TPO受体c-Mpl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胎血 骨髓 促血小板生成素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雪 粟永萍 +5 位作者 孔佩艳 陈幸华 彭贤贵 徐辉 曾东风 艾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59-462,466,I0001,共6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刘耀 孔佩艳 刘林 刘红 张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血基质细胞(hUCBSCs)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观察hUCBSCs的生长状态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建立以hUCBSCs为滋养层的脐血CD... 目的:研究人脐血基质细胞(hUCBSCs)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观察hUCBSCs的生长状态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建立以hUCBSCs为滋养层的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体系,并对脐血CD34+细胞短期扩增后行集落形成单位(CFU)GM、CFUE和CFUMg半固体培养。结果:脐血基质细胞为混合细胞群,包括CD68(+)、Fn(+)、CD31(+)和CD34(-);以hUCBSCs为滋养层的体外扩增体系对脐血CD34+细胞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体外液体扩增后的脐血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胞因子(SCF+IL3+EPO+TPO+GMCSF)联合hUCBSCs体系的扩增作用最强,hUCBSCs在促进CFUMg集落形成的作用中具有明显优势。结论:hUCBSCs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与细胞因子联合对促进脐血CD34+细胞扩增作用更加明显。hUCBSCs对促进巨核细胞扩增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基质细胞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类法尼醇X核内受体(FXR)可下调载脂蛋白M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艳 刘红 +5 位作者 彭家和 董金瑜 王强 李良鹏 王永超 江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类法尼醇X核内受体(farnesoid Xreceptor,FXR)和载脂蛋白M(ApoM)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FXR激动剂鹅脱氧胆酸(chenodexycholic acid,CDCA)和拮抗剂Guggulsterones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胎肝细胞株L02中对载脂蛋白M(apoli... 类法尼醇X核内受体(farnesoid Xreceptor,FXR)和载脂蛋白M(ApoM)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FXR激动剂鹅脱氧胆酸(chenodexycholic acid,CDCA)和拮抗剂Guggulsterones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胎肝细胞株L02中对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M)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DCA和CDCA加Guggulsterones处理后HepG2和L02细胞中ApoM的mRNA水平和HepG2细胞中ApoM的蛋白水平.实验结果显示:FXR天然配体CDC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HepG2细胞中ApoM分子(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L02细胞中ApoM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FXR抑制剂Guggulsterones不仅能明显阻止CDCA对ApoM表达的下调,而且可引起ApoM表达显著增加.本研究提示,FXR抑制剂Guggulsterones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法尼醇X核内受体(FXR) 鹅脱氧胆酸(CDCA) 载脂蛋白M(ApoM)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XCR_4单克隆抗体对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的HL-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8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曾东风 常城 杨文博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本文通过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阻断SDF-1活性,检测增殖相关指标,探讨SDF-1在维持HL-60细胞存活、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L-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采用12G5(10μg/ml)阻断SDF-1生物学活性。孵育24h后,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本文通过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阻断SDF-1活性,检测增殖相关指标,探讨SDF-1在维持HL-60细胞存活、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L-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采用12G5(10μg/ml)阻断SDF-1生物学活性。孵育24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HL-60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台盼蓝拒染观察白血病细胞存活、增殖的变化。结果:1)实验纽中G0/G1期细胞比例为(56.71±4.9)%,S期为(32.42±4.1)%,G2/M期为(10.87±5.2)%;对照组中G0/G1期细胞比例为(43.63±2.2)%,S期为(45.86±3.7)%,G2/M期为(10.51±2.6)%。2)台盼蓝拒染显示,12G5抑制HL-60细胞的存活及增殖。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中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2.1±3.9)%和(67.4±8.5)%。结论:SDF-1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HL-60细胞的存活及增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增殖 抗C 正常 骨髓基质细胞 CXCR4 存活 共培养 比例 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明胶浓度及淋巴细胞分离液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高蕾 孔佩艳 刘红 梁雪 彭贤贵 王庆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37-1441,共5页
本研究观察不同明胶浓度及淋巴细胞分离液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采用3%及6%明胶浓度沉降脐血红细胞并观察分离效果;应用Ficoll及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48小时贴壁率、细胞开... 本研究观察不同明胶浓度及淋巴细胞分离液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采用3%及6%明胶浓度沉降脐血红细胞并观察分离效果;应用Ficoll及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脐血源黏附细胞48小时贴壁率、细胞开始伸展时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用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显示,6%明胶浓度对红细胞沉降效果明显好于3%的明胶。无论是48小时贴壁率、细胞开始伸展时间、黏附细胞集落开始形成时间、集落数达最高的时间及细胞融合时间,还是细胞培养成功率,Percoll明显优于Ficoll;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的人脐血源黏附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生物学特征无差异。结论:6%明胶联合Percoll细胞分离液是理想的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原代培养分离方法,本研究为人脐血源黏附细胞在临床的早日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淋巴细胞分离液 脐血源黏附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多发性骨髓瘤伴淀粉样变性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茜茜 孔佩艳 +5 位作者 李杰平 曾东风 朱丽丹 熊竹娟 秦先念 尹晓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4-103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病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N-ras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红 彭家和 +4 位作者 江渝 钟小林 曹廷兵 张立 何凤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 探讨N ras基因突变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取骨髓和外周血白细胞提取DNA ,用PCR SSCP分析技术分别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正常对照组的N 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2 5例发生N ras基因突变 ,基因... 目的 探讨N ras基因突变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取骨髓和外周血白细胞提取DNA ,用PCR SSCP分析技术分别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正常对照组的N 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2 5例发生N ras基因突变 ,基因变异频率为 2 9 8%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18 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 41 4% ;11例随访 6个月 ,7例N ras基因突变消失 ,4例N ras基因突变持续存在 ;正常对照组未发现N ras基因突变。结论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AS基因 急性白血病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促进巨核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4 位作者 张曦 高力 张诚 梁雪 王庆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3-1425,1429,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共培养条件下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系HEL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HEL与hUCBDSCs共培养体系,以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和悬浮培养的HEL细胞为对照。通过光镜、扫描电... 目的:探索体外共培养条件下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系HEL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HEL与hUCBDSCs共培养体系,以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和悬浮培养的HEL细胞为对照。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条件下HEL细胞与hUCBDSCs的位象关系;并通过CCK8、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共培养条件下HEL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增殖率。结果:共培养条件下,HEL细胞可通过伪足黏附/嵌合于hUCBDSCs层,甚至移行到hUCBDSCs层下,包裹于hUCBDSCs层内。与hUCBDSCs共培养的HEL细胞的增殖速度和增殖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培养的HEL细胞/hBMSCs共培养组和HEL细胞悬浮组。结论:人脐血源基质细胞能够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与对照hBMSCs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为造血功能损伤中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巨核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3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占忠 宣宝和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症 临床分析 鉴别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4 位作者 高蕾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王庆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并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采用经典和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 目的: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并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采用经典和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结果: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在48h细胞贴壁数、细胞开始伸展时间及原代培养时间明显优于经典Dexter培养体系。原代培养9~14d(平均12.1d)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15~21d(平均19.4d)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d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显示阳性,阳性率100%;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显示阴性;糖原染色显示阳性,阳性率为100%;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部分阳性,阳性率2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为,CD31显示阳性率为96%,CD68显示阳性率为95%,CD45阴性,纤维粘蛋白显示阳性率94%。结论:改良Dexter培养体系是一种理想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在体外的成功培养为从一新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的早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60细胞抗原多肽的提取和质量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怡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63-864,共2页
目的 比较酸洗涤法和冻融法提取HL60细胞抗原多肽的质量。方法 应用酸洗涤法和冻融法进行了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抗原多肽的提取 ,冻干浓缩后并用Lowry’s法定量。结果 酸洗涤法与冻融法获取的HL60细胞抗原多肽量分别为 (62 ... 目的 比较酸洗涤法和冻融法提取HL60细胞抗原多肽的质量。方法 应用酸洗涤法和冻融法进行了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抗原多肽的提取 ,冻干浓缩后并用Lowry’s法定量。结果 酸洗涤法与冻融法获取的HL60细胞抗原多肽量分别为 (62 91 6 3± 1 3 9999) μg/ml和 (1 1 6 796 8± 30 2 31 1 ) μg/ml。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的HL60细胞抗原多肽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酰洗涤法 冻融法 白血病 特异性肿瘤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 cDNA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雪 粟永萍 +4 位作者 孔佩艳 陈幸华 彭贤贵 徐辉 艾国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7-15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DNA瞬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前后hBMSCs中SDF-1mRNA表达的情况。在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构建SDF-1-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S...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DNA瞬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前后hBMSCs中SDF-1mRNA表达的情况。在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构建SDF-1-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SDF-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BMSCs,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检测瞬时转染效率。结果发现:SDF-1-pIRES2-EGFP瞬时转染后hBMSCs的SDF-1mRNA表达增高约20%左右。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以将SDF-1cDNA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入hBMSCs,但转染效率低下,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稳定转染细胞供后续实验,因此需对转染方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cDN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吉刚 陈幸华 +3 位作者 周凡 刘彦琴 白颖 刘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32-4234,共3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μmol/L DNR作用24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μmol/L DNR作用24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及48h时Jurkat细胞总蛋白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与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4h即观察到XIAP表达的上调,24h和48h尤为明显,但survivin表达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Jurkat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Jurkat细胞XIAP表达上调和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抗药性 骨髓基质细胞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在造血祖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楠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cDNA在造血祖细胞中转移与表达。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小鼠GM-CSF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GM和空载体pLXSN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再将含有GM-CSF重组... 目的: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cDNA在造血祖细胞中转移与表达。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小鼠GM-CSF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GM和空载体pLXSN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再将含有GM-CSF重组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感染富含造血干祖细胞群体,采用PCR和Southernblot分析培养细胞基因组中外源基因的整合,用Dexter培养体系检测培养3周的各组细胞增殖数。结果:在含G418的体外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中,转染细胞表现出较多的抗G418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用PCR和South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出转染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NeoR基因和GM-CSFcDNA,在Dexter培养中,GM-CSF修饰组的成熟非粘附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M-CSF重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转入造血祖细胞并获得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造血祖细胞 GM-CSF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AIgG的检测及意义
19
作者 刘红 彭贤贵 +3 位作者 陈幸华 王庆余 孔佩艳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5-1235,1238,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抗体检测 I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骨痛
20
作者 刘红 王庆余 +3 位作者 陈幸华 张哉根 孔佩艳 张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55-557,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瘤 尸检 诊断 鉴别 发热 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