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中国西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研讨会会议纪要
1
作者 刘勇 帅杰 谢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5期386-386,共1页
  第二届中国西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研讨会于2006年4月21~24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召开,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全国18个省市共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二届中国西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研讨会于2006年4月21~24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召开,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全国18个省市共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Andrej Schmidt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并做学术演讲.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帅杰教授主持.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谢鹏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开幕词.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姜卫剑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以重庆市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近年来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工作中所取得的开创性成绩,并倡议今后全国神经内科从事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工作的同行加强交流和协作,共同推进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天芸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分析2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总有效...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分析2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76.67%.比较2组临床效果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2组总满意度相比,观察组为98.33%,对照组66.6%.比较2组数据,差距显著(X2=17.2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教学中开展病案分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黔宁 郑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病案分析 医学教育 神经病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皮质-基底节神经细胞的分散培养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健 董为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9-46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且能满足神经细胞基本研究需要的原代分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出生24h以内)皮质和基底节,用胰肽酶消化和吸管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组织成细胞悬液,种植细胞于含10%小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且能满足神经细胞基本研究需要的原代分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出生24h以内)皮质和基底节,用胰肽酶消化和吸管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组织成细胞悬液,种植细胞于含10%小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加入阿糖胞苷抑制胶质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微丝蛋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细胞呈分散状态生长,形态发育符合正常规律变化,存活细胞92%以上为神经细胞。结论:本方法适于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电生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 基底节 神经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5
作者 刘勇 郑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81-983,共3页
目的 了解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16例OPCA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电生理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OPCA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 目的 了解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16例OPCA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电生理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OPCA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有较高的异常率,而事件相关电位P300、肌电图(EMG)、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脑电图(EEG)无明显异常变化;临床以共济失调为核心症状伴随多种形式的神经功能异常,诱发电位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亚临床病灶。结论 神经系统病理损害的广泛性是OPCA患者的主要特征,电生理检查对确定亚临床病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电生理 OPCA 病因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反馈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6
作者 刘勇 郑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反馈教学法 见习教学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天芸 唐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土鼠脑缺血时微血管一氧化氮的释放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磊 赵士福 +1 位作者 林春梅 汤正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62-1063,共2页
目的 测量脑缺血时沙土鼠软脑膜细动脉中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胆碱能受体阻断后的效应。方法 采用电化学方法。结果 脑缺血时 ,细动脉内的NO合成增加 ,呈周期间断性释放 ,周期间隔为 5~ 8min ,持续时间 3~ 5min。软脑膜表面... 目的 测量脑缺血时沙土鼠软脑膜细动脉中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胆碱能受体阻断后的效应。方法 采用电化学方法。结果 脑缺血时 ,细动脉内的NO合成增加 ,呈周期间断性释放 ,周期间隔为 5~ 8min ,持续时间 3~ 5min。软脑膜表面滴入阿托品后 ,NO呈周期间断性释放现象消失 ,所测得的NO仍明显增加。结论 脑缺血时 ,乙酰胆碱分泌可能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土鼠 脑缺血 微血管 一氧化氮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路明 王若丹 帅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脑血管狭窄患者85例,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0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5例。选... 目的探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脑血管狭窄患者85例,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0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5例。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脑血管狭窄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和分析各组血浆HCY水平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①脑血管狭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中位数[11.00(8.05~15.00)μmol/L]高于对照组[8.40(5.50~10.9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颅内动脉狭窄组[11.75(8.10~15.25)μmol/L]和颅外动脉狭窄组[9.00(8.00~14.05)μmol/L]HCY水平均升高(P<0.05)。②在脑血管狭窄组和对照组中,MTHFR C677T基因突变TT纯合子的HCY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6.00(11.93~17.30)μmol/L]、[12.90(8.90~14.05)μmol/L],高于CC无突变纯合子者的[9.00(8.00~12.80)μmol/L]、[8.60(5.10~11.05)μmol/L],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OR=2.686,95%CI:1.051~6.869,P=0.039)、高血压(OR=2.431,95%CI:1.226~4.822,P=0.011)是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型多态性不是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909)。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基因型突变是影响HCY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与脑血管狭窄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 多态性 脑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能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庆玲 刘明华 +1 位作者 王仙园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2-634,共3页
目的 比较泰能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baumannii,A baumannii)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抗生素费用消耗 ,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 71例ICU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 ,分析泰能... 目的 比较泰能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baumannii,A baumannii)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抗生素费用消耗 ,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 71例ICU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 ,分析泰能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效果和费用消耗。结果 两种药物在相同时间内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别 ,而用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的病人抗生素花费明显低于用泰能治疗的病人 ( 2 113元vs 5 789元 ,P <0 0 0 1) ,且泰能治疗组与抗生素相关住院天数 ( 13 48vs 8 95 ,P =0 0 0 3 )和在ICU的总住院天数 ( 2 8 7vs 13 6,P <0 0 0 1)较长。结论 氨苄西林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至少和泰能一样有效 ,且使用氨苄西林 /舒巴坦是一种经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孙清荣 黄岚 帅杰 周政 肖颖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38例大动脉炎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由 2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38例中 ,经血管造影...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38例大动脉炎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由 2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38例中 ,经血管造影按Lupi Herrera综合分型法 ,Ⅰ型 11例 ,Ⅱ型15例 ,Ⅲ型 7例 ,Ⅳ型 5例。主要受累的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 2 0例 (5 2 .6 % ) ,腹主动脉 15例 (39.5 % ) ,肾动脉 ,4例 (36 .8% ) ,胸主动脉 10例 (2 6 .3% ) ,颈动脉 9例 (2 3.7% ) ,髂动脉 9例 (2 3.7% ) ,腋动脉 7例(18.4 % ) ,肠系膜上动脉 4例 (10 .5 % ) ,冠状动脉 3例 (7.9% )和肺动脉 3例 (7.9% )等。 2 2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 12例行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结论 血管造影有利于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与指导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内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盲法 支架置人术 肠系膜上动脉 髂动脉 血管造影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和脑梗塞高危人群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文 谢鹏 +2 位作者 朱丹 陈晓 彭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z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变化在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病因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按是否患脑梗塞和是否存在脑梗塞危险因素共分3组,即脑梗塞组、脑梗塞高危组、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变化在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病因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按是否患脑梗塞和是否存在脑梗塞危险因素共分3组,即脑梗塞组、脑梗塞高危组、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抗体(TMA)水平,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脑梗塞组与脑梗塞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中T3、T4水平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T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塞高危组血清中T3水平明显升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中T4水平呈升高的趋势,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塞高危组中血清TS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两者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脑梗塞患者及脑梗塞高危人群中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急性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志宽 董为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 观察FNS后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 (FNS)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模型 ,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 ( 0h)、1、3、7、10d取感觉皮层及基底节所在脑组织 ,冰... 目的 观察FNS后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 (FNS)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模型 ,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 ( 0h)、1、3、7、10d取感觉皮层及基底节所在脑组织 ,冰冻切片 ,进行PKCγ和PKCδ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测定平均光密度值。并设立假刺激组及小脑顶核(DN)刺激组作为对照。结果 一侧FNS后即刻 ,对侧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 1d后PKCγ和PKCδ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1) ;3d后 ,其表达有所降低 ,7d后其表达水平仍高于假刺激组 (P <0 .0 5 ) ,10d后降至基础水平。同侧感觉皮层及基底节在FNS后 1d ,PKCγ和PKCδ表达也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但其增高水平明显低于右侧 ,3d后其表达降至基础水平。假刺激组及DN刺激后 1d ,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FNS诱导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 神经保护 PKCΓ PKCΔ 电刺激 大鼠 感觉皮层 基底节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脑干缺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英 王东武 +1 位作者 邓志宽 张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通过建立犬脑干局灶性缺血模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量脑组织细胞内钙含量[Ca2+]i并观察了电镜下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脑干缺血后,Ca2+内流,细胞内钙含量([Ca2+]i)增高,且神经元超微... 通过建立犬脑干局灶性缺血模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量脑组织细胞内钙含量[Ca2+]i并观察了电镜下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脑干缺血后,Ca2+内流,细胞内钙含量([Ca2+]i)增高,且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破坏,脑干缺血时间越长,脑组织细胞内钙含量越高,神经元超微结构破坏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内含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脑干缺血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英 王东武 +1 位作者 邓志宽 张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脑干缺血后外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PA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建立犬局灶性脑干缺血模型。结果:犬局灶性脑干缺血后0.5、1、1.5、3、6和12h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及... 目的:观察脑干缺血后外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PA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建立犬局灶性脑干缺血模型。结果:犬局灶性脑干缺血后0.5、1、1.5、3、6和12h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IPL)均非常显著地延长;缺血后0.5、1.5、3及6hPAG值也均非常显著地升高。结论:脑干缺血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缺血 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偏侧萎缩症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竹娟 郑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4-254,272,共2页
面偏侧萎缩症,又称Romberg病或Parry-Romberg综合征,是一种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偶然波及头顶、颈、肩、同侧或对侧肢体,甚至对侧面部。如扩展累及同侧肢体,称进行性偏侧萎缩;合并对侧肢体萎缩,则称交叉性偏侧萎缩。本文总结本... 面偏侧萎缩症,又称Romberg病或Parry-Romberg综合征,是一种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偶然波及头顶、颈、肩、同侧或对侧肢体,甚至对侧面部。如扩展累及同侧肢体,称进行性偏侧萎缩;合并对侧肢体萎缩,则称交叉性偏侧萎缩。本文总结本院1976年以来收治过的16例面偏侧萎缩症病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16例中男性7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3~43岁,其中10岁以下6例,11~20岁6例,21岁以上的4例。就诊时年龄12~44岁,病程5个月~2年5例,2~10年7例,10年以上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偏侧萎缩症 临床分析 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支架成形术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帅杰 李黔宁 +2 位作者 刘勇 黄华 谷月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5期424-426,共3页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7岁,主因'反复发作右侧肢体麻木无力2个月,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 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短暂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呈间断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天发作十余次,...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7岁,主因'反复发作右侧肢体麻木无力2个月,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 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短暂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呈间断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天发作十余次,发作间期无异常,每次发作形式无改变,症状无加重.发生上述情况后患者未予以重视,也未予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闭塞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单侧萎缩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自力 罗春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14-1914,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进行性右侧面部萎缩20年入院.患者5岁以后逐渐出现右侧颈部皮肤颜色变深.11岁时,发现右耳廓较左侧梢变小.
关键词 面部单侧萎缩 Parry-Romberg综合征 Romberg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糖大鼠缺血脑组织一氧化氮和中性白细胞浸润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帅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糖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链尿酶素诱发大鼠发生高血糖 ,以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该条件下脑组织损伤、中性白细胞浸润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与血糖的关系。  结果 ... 目的 探讨高血糖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链尿酶素诱发大鼠发生高血糖 ,以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该条件下脑组织损伤、中性白细胞浸润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与血糖的关系。  结果 高血糖组脑缺血再灌注 1 2h、2 4h和 48h时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 (MPO活性 )及NO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  结论 高血糖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葡萄糖毒性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缺血脑组织内中性白细胞和NO的致伤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血糖 中性白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劣心境障碍患者听觉P300变化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戴光明 肖道宏 +1 位作者 张雪松 代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7-777,781,共2页
关键词 恶劣心境障碍 听觉 P300变化 临床研究 抑郁障碍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