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土鼠脑缺血时微血管一氧化氮的释放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磊 赵士福 +1 位作者 林春梅 汤正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62-1063,共2页
目的 测量脑缺血时沙土鼠软脑膜细动脉中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胆碱能受体阻断后的效应。方法 采用电化学方法。结果 脑缺血时 ,细动脉内的NO合成增加 ,呈周期间断性释放 ,周期间隔为 5~ 8min ,持续时间 3~ 5min。软脑膜表面... 目的 测量脑缺血时沙土鼠软脑膜细动脉中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胆碱能受体阻断后的效应。方法 采用电化学方法。结果 脑缺血时 ,细动脉内的NO合成增加 ,呈周期间断性释放 ,周期间隔为 5~ 8min ,持续时间 3~ 5min。软脑膜表面滴入阿托品后 ,NO呈周期间断性释放现象消失 ,所测得的NO仍明显增加。结论 脑缺血时 ,乙酰胆碱分泌可能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土鼠 脑缺血 微血管 一氧化氮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宋耀明 何作云 黄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 探讨低频高能量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ayfiled公司ACOLYSISSYSTEMTM超声溶栓仪 ( 4 0kHz ,18W cm2 ) ,通过导管技术对 2 5例AMI者进行消融 ,观察消融前后梗死相关血管 ... 目的 探讨低频高能量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ayfiled公司ACOLYSISSYSTEMTM超声溶栓仪 ( 4 0kHz ,18W cm2 ) ,通过导管技术对 2 5例AMI者进行消融 ,观察消融前后梗死相关血管 (Infarction relatdarterles ,IRA)TIMI血流并测量残余狭窄程度 ,观察消融中有无冠脉痉挛、撕裂等改变 ,检测手术前后CK MB、心电图ST段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2 5例患者均有一支血管为IRA ,消融后IRA达TIMI 3级 2 3例 ,开通率为 92 % ( 2 3 2 5 ) ,消融时间为 ( 118.83± 17.49)s ,残余狭窄 ( 4 1.3 9± 14 .0 8) %。消融成功后 10min内患者胸痛消失 ,抬高的ST段均明显下降 ( 10 0 % )。术后CK MB峰值时间明显提前 ( 5 .6± 1.2 )h。2例消融失败。 2 5例患者消融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 ,无心源性休克、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再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血管成形术治疗AMI,可使IRA早期再通 ,恢复TIMI 3级血流 ,是一种新的、安全性较高的冠脉血运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血管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表型分子COUP-TFⅡ表达降低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赖亚宇 周骐 +3 位作者 郑微 靳鹏 顾文竹 武晓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5-1352,共8页
目的:观察静脉表型分子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COUP-TF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比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COUP-TFⅡ的表达情况。使用10^(-5)mol/L... 目的:观察静脉表型分子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COUP-TF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比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COUP-TFⅡ的表达情况。使用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UVEC衰老,通过COUP-TFⅡ特异性小干扰RNA(siCOUP-TFⅡ)转染HUVEC使其COUP-TFⅡ的表达降低,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Western blot、CCK-8、细胞计数等方法分别观察siCOUP-TFⅡ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HCAEC相比,HUVEC中COUP-TFⅡ呈显著高表达;用siCOUP-TFⅡ抑制HUVEC的COUP-TFⅡ表达时,能显著促进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p-Akt蛋白水平;加入Akt激动剂SC79(4 mg/L)能够部分逆转siCOUP-TFⅡ对AngⅡ诱导的HUVEC衰老和增殖的影响。结论:COUP-TFⅡ表达降低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kt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衰老 细胞增殖 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后心肌灌注的评价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红 黄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正常心外膜血流的同时,心肌微循环的灌注也非常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再血管化后心肌灌注水平评价方法、疗效判断、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
关键词 心肌灌注评价 冠状动脉再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琴 李隆贵 +1 位作者 耿昭华 金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转换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探讨卡维地洛减弱压力负荷性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用卡维地洛对腹主动脉缩窄术 (CAA)后 4周的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干预 ,12周后观察腹主...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转换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探讨卡维地洛减弱压力负荷性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用卡维地洛对腹主动脉缩窄术 (CAA)后 4周的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干预 ,12周后观察腹主动脉缩窄组 (CAA)和卡维地洛干预组 (CAR)及假手术组 (SH)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CAA组大鼠左室心肌明显肥厚 ( 3 .41± 1.3 0vs 2 .46± 1.3 1,P <0 .0 5 ) ,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蓄积 ,左室肥厚心肌M CPT Ⅰ和MCADmRNA的表达下调 (P <0 .0 5 )。卡维地洛治疗 12周后能够明显改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 (P <0 .0 5 )。结论 压力负荷性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发生胚胎型转换 ;卡维地洛通过减少左室心肌脂肪酸氧化限速酶和关键酶的基因表达 ,减弱心肌胚胎型能量代谢的转换从而改善肥厚心肌的能量代谢 ,这可能是卡维地洛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负荷 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 卡维地洛 大鼠 分子调控机制 肥厚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内皮细胞移植在损伤动脉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4 位作者 晋军 赵刚 蒋世忠 张坡 宋明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9-923,共5页
目的 :观察自体内皮细胞移植在损伤动脉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纯种新西兰兔行双侧髂股动脉球囊损伤 ,一侧于损伤后立即经球囊导管行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移植 ,另一侧行培养基对照。其中 10只动物分... 目的 :观察自体内皮细胞移植在损伤动脉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纯种新西兰兔行双侧髂股动脉球囊损伤 ,一侧于损伤后立即经球囊导管行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移植 ,另一侧行培养基对照。其中 10只动物分别于术后 4h、4d处死 ,行扫描电镜检查 ;5只动物 ,先将细胞用荧光标记物标记后 ,再移植入体内 ,4d后进行荧光示踪检查 ;5只动物于术后 4d行Evansblue染色 ,观察内皮损伤血管段再内皮化情况 ;其余动物于术后 2 8d处死 ,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细胞移植术后 4h ,对照组见整个内皮层剥脱 ,暴露出内皮下弹力膜及平滑肌 ,细胞移植组则见部分移植内皮已粘附在内皮剥脱血管壁 ,细胞呈圆形 ,但尚未铺展 ;细胞移植术后 4d ,移植的内皮已变形 ,在内皮剥脱血管壁铺展成单层 ,大量荧光标记内皮细胞被覆在损伤动脉血管内膜 ;对照组损伤血管几乎完全被Evansblue染成蓝色 ,细胞移植组损伤血管则 6 0 %不被Evansblue着染 ;病理学分析发现细胞移植组新生内膜面积、最大动脉内膜厚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内皮细胞能有效地经球囊导管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 ,并有减轻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内皮 新生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雄性兔性激素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覃军 何作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及辛伐他汀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过程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新西兰兔 (1 983± 0 182 )kg随机分为三组 :①正常对照组 (n =14 ) :基础颗粒饲料 12 0~ 15 0g/只 ;②AS模型组 (n =14 ) ...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及辛伐他汀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过程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新西兰兔 (1 983± 0 182 )kg随机分为三组 :①正常对照组 (n =14 ) :基础颗粒饲料 12 0~ 15 0g/只 ;②AS模型组 (n =14 ) :予以造模饲料 ,即在基础颗粒饲料中混合加入 0 5g/kg胆固醇粉 ;③舒降之组 :(n =14 ) :造模饲料 +辛伐他汀 (5mg/kg)。于实验开始前及第 8、12周末经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脂 (胆固醇、甘油三酯 )、血清睾酮 (TESTO)和雌二醇 (E2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随着喂饲高胆固醇AS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逐渐升高、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逐渐增大 ,辛伐他汀组血脂、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均显著低于同期AS模型组 ;动态观察AS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TESTO和E2 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胆固醇及辛伐他汀均不影响兔食饵性AS形成过程中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辛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雄性兔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明宝 黄岚 +5 位作者 蒋世忠 张坡 于世勇 武晓静 赵刚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肝细胞生长因子 2mg·kg-...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肝细胞生长因子 2mg·kg- 1 ·( 12h) - 1 ,48h后测心脏功能 ,取出心脏 ,梗死区 缺血区质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心肌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千分比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①干预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左室功能得以改善 ;②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 2表达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 (r =-0 .691;P<0 .0 5 )。结论 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梗死范围、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改善左室功能 ,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促进抗凋亡蛋白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干预心衰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钙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耿召华 李隆贵 吴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0-773,共4页
目的 从细胞内钙调节和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对照观察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α1 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干预心衰对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肌浆网钙泵 (SER... 目的 从细胞内钙调节和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对照观察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α1 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干预心衰对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肌浆网钙泵 (SERCA2a)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 (C组 )相比 ,心衰组 (F组 )SERCA2a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 ,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 <0 .0 1) ;特拉唑嗪组 (T组 )心肌细胞凋亡率、SERCA2a活性与F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卡维地洛剂量依赖地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 ,增高SERCA2a活性。SERCA2a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负相关 (r =-0 .814 ,P <0 .0 0 1) ,与 +dp/dtmax、-dp/dtmax显著正相关 (r =0 .691、0 .64 5 ,P <0 .0 0 1)。结论 SERCA2a活性异常 ,可能参与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增加SERCA2a活性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可能是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卡维地洛的上述效应与α1 受体阻滞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肌浆网钙泵 凋亡 P-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肌声学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侧支循环的优势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红 黄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后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原因分析
11
作者 李隆贵 鲁云敏 +2 位作者 黄岚 宋耀明 耿召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 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 (MR)的原因。方法 对 2 2 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经PBMV术后发生中、重度MR患者手术前后的超声心动图与临床情况 ,与术后无MR或轻度MR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明显MR... 目的 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 (MR)的原因。方法 对 2 2 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经PBMV术后发生中、重度MR患者手术前后的超声心动图与临床情况 ,与术后无MR或轻度MR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明显MR患者的术前超声积分、心功能、年龄显著高于轻或无MR者。结论 术前高超声积分是预测PBMV术后发生MR的重要指标 ,心功能减退和年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 二尖瓣关闭不全 原因分析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状况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关系的探讨
12
作者 王红 黄岚 +8 位作者 晋军 宋耀明 耿召华 于学军 覃军 赵刚 高云华 刘政 夏红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心肌组织灌注状况是衡量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利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着重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有一定影... 心肌组织灌注状况是衡量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利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着重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有一定影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危险因素 心肌灌注 冠心病 介入治疗后 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刺激诱导心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彬 黄敏 冯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 探讨牵张刺激诱导心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机制。方法 在可变形膜上培养心肌细胞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含量 ,观察细胞骨架解聚剂和百日咳毒素对牵张刺激心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 牵张刺... 目的 探讨牵张刺激诱导心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机制。方法 在可变形膜上培养心肌细胞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含量 ,观察细胞骨架解聚剂和百日咳毒素对牵张刺激心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 牵张刺激可诱导心肌细胞c fos蛋白、β MHCmRNA表达显著升高 ,同时心肌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明显升高。而细胞骨架解聚剂、百日咳毒素不仅可显著抑制其表达 ,同时 ,也明显抑制牵张刺激心肌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结论 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刺激 心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 细胞骨架 G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V_(79)细胞中的表达及四氢叶酸对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郑峰 黄岚 +1 位作者 武晓静 赵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37-1340,I004,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在V79成纤维细胞中转染的可行性及四氢叶酸(H4 B)对转染后产生NO的影响。方法 :将人iNOS基因通过真核表达载体转入V79细胞中 ,经G4 1 8筛选 ,RT -PCR、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采用Griess法... 目的 :探讨重组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在V79成纤维细胞中转染的可行性及四氢叶酸(H4 B)对转染后产生NO的影响。方法 :将人iNOS基因通过真核表达载体转入V79细胞中 ,经G4 1 8筛选 ,RT -PCR、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采用Griess法测定加入H4 B前后NO- 2 的生成量。结果 :iNOS基因转染组V79细胞中有iNOSmR NA的表达 ,细胞胞质中可见分泌的iNOS蛋白。未加H4 B时 ,iNOS转染组NO- 2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组和空质粒转染组 (P <0 0 1 ,n =6) ,正常细胞组和空质粒转染组之间NO- 2 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n =6) ;加入H4 B后 ,iNOS转染组中NO- 2 含量较未加组明显增加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n =6) ,而正常细胞组和空质粒转染组与未加H4 B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n=6)。结论 :通过外界加入H4 B能显著增加成纤维细胞转染产生的iNOS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 一氧化氮合酶 V79细胞 四氢叶酸 成纤维细胞 心血管疾病 免疫荧光法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