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片段引物PCR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分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练向群 林亚蕾 +2 位作者 刘丁 俞志海 陈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 运用重复片段引物PCR的分析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选用肠杆菌科基因间的的重复序列 (ERIC)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对 2 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研究 ,并与生物学分型及抗生素耐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重复... 目的 运用重复片段引物PCR的分析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选用肠杆菌科基因间的的重复序列 (ERIC)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对 2 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研究 ,并与生物学分型及抗生素耐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重复片段引物PCR的方法 ,分离出 6种不同基因型的鲍曼不动杆菌 ,而生物学分型只有 2种 ,且与抗生素谱较为相关。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 ,且重复性好 ,适合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重复片段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内感染 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在烧伤大鼠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障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俞志海 许霖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烧伤胰岛素抵抗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 T B S AⅢ度烧伤合并腹腔注射内毒素(1 m g/kg)大鼠为模型,研究血清 T N Fα和 N O 动态变化及肌肉细胞质膜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和酪氨酸蛋白...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烧伤胰岛素抵抗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 T B S AⅢ度烧伤合并腹腔注射内毒素(1 m g/kg)大鼠为模型,研究血清 T N Fα和 N O 动态变化及肌肉细胞质膜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T P K)活性的改变,同时观察外源 N O 供体 S N P对正常大鼠离体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 T P K 活性的影响。结果: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 T N Fα、 N O水平早期即升高,比单纯烧伤及单纯内毒素血症大鼠升高更明显,峰值提前,且其肌肉细胞膜 I R T P K活性降低亦更明显。外源 N O 抑制离体正常肌肉细胞膜 I R T P K 活性。结论:烧伤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刺激多种细胞合成并分泌 T N Fα和 N O 等一系列致炎症介质,抑制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干扰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而导致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抵抗 烧伤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蒸汽灭菌柜综合监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瑞英 张文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压力蒸汽灭菌柜 实验 综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释放剂法快速提取病原性真菌DNA直接用于PGR扩增的研究
4
作者 鲁卫平 安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利用基因释放剂快速制备病原性真菌DNA模板,简化PCR方法和减少标本用量。方法:利用基因释放剂提取临床样品中酵母菌DNA,直接用于PCR扩增,并与常用的氯化苄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成功用于9种临床常见致病性酵母菌PCR扩增,... 目的:利用基因释放剂快速制备病原性真菌DNA模板,简化PCR方法和减少标本用量。方法:利用基因释放剂提取临床样品中酵母菌DNA,直接用于PCR扩增,并与常用的氯化苄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成功用于9种临床常见致病性酵母菌PCR扩增,敏感性达10个孢子/mL。用于含菌血标本的检测,均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该技术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临床标本中致病性酵母菌DNA模板的快速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释放剂 聚合酶链反应 酵母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飞 熊鸿燕 徐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小板聚集测定仪、血凝测定仪以及微管吸吮系统和多聚赖氨酸吸附等技术观察在使用有效灭活血液病毒的光量子剂量下 ,光量子对血液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小板聚集测定仪、血凝测定仪以及微管吸吮系统和多聚赖氨酸吸附等技术观察在使用有效灭活血液病毒的光量子剂量下 ,光量子对血液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在适宜的血液浓度下 ,0 .1nmol/ml的 8 甲氧基补骨脂素 (8 MOP)和三螺旋结构寡核苷酸 (TFO)结合 180 0 μW /cm2 的UVA照射 ,在 3~ 2 0min的照射时间内 ,血液的含氧量逐渐增加 ,红细胞弹性增强 ,红细胞粘附性降低 ,血凝相关指标有一定的变化 ,但维持在正常变化范围。结论 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病毒的特定条件下 ,光敏反应效应的非特异作用可使血液携氧状态改善 ,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 ,血液粘滞度降低 ,血液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效应 血液 生物活性 T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左心衰竭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和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沛 陈伟 +1 位作者 邓少丽 李天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 研究早期脓毒性休克所致左心室衰竭与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 ,cTn I)和肌钙蛋白T(cTn T)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名脓毒性左心室衰竭病人在发病时、发病后 2 4h、48h三个时间点的血清cTn I、cTn T和CK MB浓度水平。... 目的 研究早期脓毒性休克所致左心室衰竭与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 ,cTn I)和肌钙蛋白T(cTn T)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名脓毒性左心室衰竭病人在发病时、发病后 2 4h、48h三个时间点的血清cTn I、cTn T和CK MB浓度水平。左心室衰竭由经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 (Two dimensional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和临床症状确诊。结果  88%的左心室衰竭病人有一个或多个时间点血清cTn I升高 (≥ 1 5 μg/L) ,90 %的病人cTn T升高 (≥ 0 1μg/L) ,64 %的病人CK MB升高 (≥ 0 5 μg/L)。cTn I和cTn T明显相关 (r =0 90 4,P <0 0 0 1)。cTn I和cTn T阳性与左心室衰竭明显相关 (P <0 0 0 1)。所有病人在发病后 48h之内连续进行心电图 (ECG)监测 ,没有发现急性局部心肌缺血。结论 脓毒性左心室衰竭时存在有小面积心肌细胞损伤 ,不易被临床所发现 ,cTn I和c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左心衰竭 血清 肌钙蛋白I 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姚春艳 杨沛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及Ⅳ型胶原(Ⅳ 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尿中RBP、TRF及Ⅳ C ,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 ,酶偶联法测定尿肌酐。结... 目的 :探讨尿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及Ⅳ型胶原(Ⅳ 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尿中RBP、TRF及Ⅳ C ,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 ,酶偶联法测定尿肌酐。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尿RBP/Cr、TRF/Cr及Ⅳ C的含量分别为(2.12±0.95)mg/mmol,(1.81±0.52)mg/mmol,(44.68±17.2)ng/ml。在糖尿病无肾病组中 ,其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 ,而RBP、TRF及Ⅳ 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在糖尿病的初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 ,mALB、RBP/Cr、TRF/C的及Ⅳ 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尿RBP、TRF及Ⅳ C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TPF RBP 尿标本 MALB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飞 张自成 陈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4,共2页
新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Toa medical Electronics,kobe,Japan)采用流式细胞分类技术并综合特殊试剂系统(STROMA-TOLYSER)进行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NRBC)计数。Sysmex xe-2100的技术性能符合美国NCCLS H20-A标准,其白细胞... 新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Toa medical Electronics,kobe,Japan)采用流式细胞分类技术并综合特殊试剂系统(STROMA-TOLYSER)进行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NRBC)计数。Sysmex xe-2100的技术性能符合美国NCCLS H20-A标准,其白细胞五分类结果与手工参考方法的技术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记数结果的相关系数是r=0.925,0.922,0.877;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技术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0.763;对于大于1%的异常白细胞的识别,XE-2100为83%;对有核红细胞的计数,自动化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结果的相关性非常好(r=0.97)〔1〕。可见,Sysmex xe-2100所使用的新的白细胞分类技术代表了新的二十一世纪血液分析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 流式细胞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血尿定位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高飞 陈伟 +2 位作者 邓少丽 李金密 文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目的 评价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区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价值 .方法 用UF 10 0全自动分析仪对 2 41例血尿患者进行了 478次新鲜尿沉渣分析。结果  2 0 3例经肾穿刺确诊为肾小球病变的患者中 ,尿红细胞分类以非均一... 目的 评价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区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价值 .方法 用UF 10 0全自动分析仪对 2 41例血尿患者进行了 478次新鲜尿沉渣分析。结果  2 0 3例经肾穿刺确诊为肾小球病变的患者中 ,尿红细胞分类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者占 94 5 % ;3 8例非肾小球血尿患者均一性红细胞为主者占 77 9%。结论 UF 1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通过检测尿红细胞均一性和非均一性来鉴别血尿来源具有一定的过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UF-100 红细胞形态 尿沉渣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血尿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70例血清HBV阳性标志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碧清 陈伟 梅雪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27-927,共1页
关键词 HBV阳性标志 模式分析 HBV感染 标志物检测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和IL-6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沛 陈伟 文爱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3,共2页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脂肪酶 (Lipase)和白细胞介素 6(IL 6)或Lipase和C 反应蛋白 (CRP)是否能够快速诊断和有效区分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方法 检测 40名非胰腺炎急腹症病人 ,40名急性胰腺炎病人 (包括 2 5名轻度胰腺炎病人和 15名重症...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脂肪酶 (Lipase)和白细胞介素 6(IL 6)或Lipase和C 反应蛋白 (CRP)是否能够快速诊断和有效区分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方法 检测 40名非胰腺炎急腹症病人 ,40名急性胰腺炎病人 (包括 2 5名轻度胰腺炎病人和 15名重症胰腺炎病人 )和 40名健康对照组人员的血清Lipase ,IL 6,CRP水平。结果 Lipase(判定点设在 45 0 μ/L)可以正确区分 97%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和其它急腹症病人 ,有 2名急性胰腺炎病人Lipase低于 45 0 μ/L而未能正确区分。IL 6(判定点设在 3 7μg/L) ,可以正确区分重症胰腺炎和轻度胰腺炎 ,敏感性为 10 0 % (15 /15 ) ,特异性为 87% (2 0 /2 3 ) ,可以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分级。CRP(判定点设在 6mg/L)显示预后效率低于IL 6,敏感性为 87% (13 /15 ) ,特异性为 48% (11/2 3 )。结论 联合检测Lipase和IL 6可以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和有效区分病情轻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脂肪酶 IL-6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联合血脂指标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 杨沛 杨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血清中脂质项目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ELLSA法、免疫比浊法、酶法对LP(a)、LDL-C、HDL-C、apoB100和TC、TG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血清中脂质项目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ELLSA法、免疫比浊法、酶法对LP(a)、LDL-C、HDL-C、apoB100和TC、TG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TC、TG外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 0.05)。单项指标对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诊断效率仅分别为36% 、85% 、80% 、53% 。将LP(a)与LDL-C、apoB100以联合检测,使对CHD诊断的特异性、可靠性分别达100% 。敏感性有所下降,避免了假阳性。结论:血清中LP(a)、LDL-C、apoB1003 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预测CHD比较灵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血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志成 邓少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9-81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immunosor bentassay ,ELISA)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结果 检测...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immunosor bentassay ,ELISA)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结果 检测了 72例肾移植术后的受者抗 CMV抗体及CMV DNA ,抗 CMV抗体及CM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 1) ,其中 2 5 %的CMV感染者发展为CMV病。移植术后CMV DNA阳性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CMV DNA阴性者。结论 检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可以协助诊断肾移植受者是否感染CMV以及引起的CMV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抗体 巨细胞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相邻法用于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丁 敖平 +2 位作者 陈萍 张文俊 邓光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47-948,共2页
目的:探讨用纸片相邻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时,两纸片距离及各种底物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阿莫西林/棒酸纸片分别与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在相邻20 m m 、25 m m 时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用纸片相邻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时,两纸片距离及各种底物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阿莫西林/棒酸纸片分别与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在相邻20 m m 、25 m m 时进行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多种纸片法检出率为25.2% ,Etest为22.4% ;肺炎克雷伯菌纸片法总检出率为23.4% ,Etest为20.3% 。结论:纸片相邻法应将两纸片距离相间25 mm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分别可作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佳底物,结果与Etest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纸片相邻法 ES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鉴定M蛋白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成 杨沛 黄维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3-624,共2页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鉴定M蛋白上的应用。方法 采用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技术 (IFE)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了 43例病人和 2 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M蛋白。结果 其中 2 9例病人检出M蛋白 ,M蛋白分型为IgGκ型2 0例 ,IgGλ型 5例 ,Ig...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鉴定M蛋白上的应用。方法 采用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技术 (IFE)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了 43例病人和 2 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M蛋白。结果 其中 2 9例病人检出M蛋白 ,M蛋白分型为IgGκ型2 0例 ,IgGλ型 5例 ,IgMκ型 2例 ,IgAλ型 1例 ,单纯λ型 1例 ;14例其它疾病未检出M带。结论 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 ,沉淀带易识别 ,操作简单、快速。对鉴定各类型M蛋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固定电泳 M蛋白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Ⅳ型胶原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沛 陈伟 +1 位作者 梁启中 霍加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型胶原 (Ⅳ C)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 C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尿液Ⅳ C含量为 ( 4 47± 1 72 )ng/ml;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尿液Ⅳ C含量为 ( 6... 目的 :探讨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型胶原 (Ⅳ C)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 C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尿液Ⅳ C含量为 ( 4 47± 1 72 )ng/ml;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尿液Ⅳ C含量为 ( 6 12± 3 0 2 )ng/ml;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为 ( 12 0 7± 4 43 )ng/ml;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为 ( 14 5 3± 9 12 )ng/ml;非糖尿病肾病组浓缩尿Ⅳ C含量为 ( 4 68± 2 0 1)ng/ml。糖尿病人随着尿白蛋白分泌率 (AER)增加 ,血清和尿中Ⅳ C浓度也逐渐增加。结论 :用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 C的效果显著 ,血清和尿中Ⅳ C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是有效的指标 ,可作为糖尿病肾病 (DN )和非糖尿病肾病 (NDRD)的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诊断 尿液检查 IV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快速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17
作者 吴丽娟 鲁卫平 +2 位作者 胡安根 俞志海 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 探讨抗酸染色法、抗体测定法、PCR 杂交法在临床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采用单盲法 ,以临床诊断为黄金标准 ,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性、阴性预测性和准确性作为评价指标 ,对上述三种方法用于临床结核的快速诊... 目的 探讨抗酸染色法、抗体测定法、PCR 杂交法在临床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采用单盲法 ,以临床诊断为黄金标准 ,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性、阴性预测性和准确性作为评价指标 ,对上述三种方法用于临床结核的快速诊断进行评价。结果 结核病组 6 5例病人的临床样品 ,抗酸染色法阳性 9例 ,抗体测定法阳性 47例 ,PCR 杂交法阳性 5 3例 ;非结核病组 80例病人的临床样品 ,抗酸染色全部阴性 ,抗体测定法阴性 73例 ,PCR 杂交法阴性 71例。上述五项评价指标 ,抗酸染色法依次是 13 .85 %、10 0 %、10 0 %、5 8.82 %、6 1.38% ,抗体测定法依次是 72 .31%、91.2 5 %、87.0 4%、80 .2 2 %、82 .76 % ;PCR 杂交法依次是81.5 4%、88.75 %、85 .48%、85 .5 4%和 85 .5 2 %。经 χ2 检验 ,上述 5项指标抗体测定法和PCR 杂交法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法 (P <0 .0 1) ,但抗体测定法和PCR 杂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抗体测定法和PCR 杂交法方法先进 ,操作简便迅速 ,不需特殊设备 ,结果可靠 ,是值得推广的临床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文中对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诊断 抗酸染色 结核抗体 PCR 核酸杂交 结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方法
18
作者 吴丽娟 黎燕 沈倍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报道一种更为灵敏的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水平分析方法。方法:用灵敏度、重复性和线性试验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本法可以对5×105的细胞进行检测;5×106的细胞受试,杂交信号强度CV值为0.11;在5×105~1×107细胞... 目的:报道一种更为灵敏的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水平分析方法。方法:用灵敏度、重复性和线性试验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本法可以对5×105的细胞进行检测;5×106的细胞受试,杂交信号强度CV值为0.11;在5×105~1×107细胞范围内,杂交信号强度与细胞数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线性满意,可用于细胞核内新生成mRNA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 基因表达 MRNA NRTA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氦氖(He-Ne)激光对贮存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袁玲 陈方祥 +1 位作者 陈钧 胡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6-596,599,共2页
关键词 激光 血液流变学 血液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结合反相膜杂交在淋病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鲁卫平 安琳 吴丽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 探讨PCR结合反相膜杂交用于临床诊断淋病的可行性。方法 以培养法为金标准 ,对PCR电泳法和PCR反相膜杂交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PCR反相膜杂交特异性高 ,灵敏度是PCR电泳法的 40倍。结论 PCR反相膜杂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PCR特... 目的 探讨PCR结合反相膜杂交用于临床诊断淋病的可行性。方法 以培养法为金标准 ,对PCR电泳法和PCR反相膜杂交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PCR反相膜杂交特异性高 ,灵敏度是PCR电泳法的 40倍。结论 PCR反相膜杂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PCR特异性、敏感性 ,且操作简单 ,无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诊断 PCR 反相膜杂交 DNA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