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扫描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1 位作者 陈曼娥 孙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 5 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 45例脑梗塞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和颅内大脑中动脉。检测分析指标为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狭窄度、超声分型...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 5 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 45例脑梗塞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和颅内大脑中动脉。检测分析指标为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狭窄度、超声分型和颅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并将有症状侧和无症状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无症状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 (3 7.0 % )明显高于有症状侧 (11.1% ,P <0 .0 1) ;脑梗塞患者无症状侧重度以上狭窄发生率(17.8% ) ,明显高于有症状侧 (2 .2 % ,P <0 .0 1) ,其中 1例无症状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完全闭塞。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塞组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以扁平斑和软斑最为多见 ,其次是硬斑和溃疡斑。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组患者无症状侧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侧 (P <0 .0 1)。③脑梗塞组无症状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缓慢有 3 1例 (68.9% ) ,明显高于有症状侧 (P <0 .0 1)。结论 颅内 ,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一发现对于临床上预测无症状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声波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ICAM-1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华东 张莉莉 陈曼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1mRNA及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2、4、10、24、48、96、168h组 ,分别进行原位杂交...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1mRNA及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2、4、10、24、48、96、168h组 ,分别进行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HE染色。结果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2h ,局部脑组织ICAM 1mRNA表达开始升高 ,再灌注10h达高峰 ,持续168h ;ICAM 1蛋白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升高 ,至48h达到高峰 ,持续168h以上。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增高 ,介导了粒细胞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 ,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换伤 ICAM-1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文 周华东 陈曼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2-492,共1页
关键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诊断 少见病 C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救治脑干出血1例
4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王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68-468,471,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干出血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