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蒋耀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1-501,共1页
关键词 胸心血管外科 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伟 范士志 +4 位作者 蒋耀光 陈建明 李志平 牛会军 何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8-518,521,共2页
关键词 肺错构瘤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预防食管良性狭窄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平 范士志 +2 位作者 蒋耀光 王如文 何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异烟肼预防食管良性狭窄的作用。方法 分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两部分 ,动物实验采用家犬 2 0只 ,分为 3组 ,按Davis动物模型致伤为深II度食管腐蚀伤 ,采用异烟肼治疗 ;临床应用系对 2 6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采取扩张术后异烟肼... 目的 探讨异烟肼预防食管良性狭窄的作用。方法 分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两部分 ,动物实验采用家犬 2 0只 ,分为 3组 ,按Davis动物模型致伤为深II度食管腐蚀伤 ,采用异烟肼治疗 ;临床应用系对 2 6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采取扩张术后异烟肼治疗以预防食管再狭窄。结果 动物实验组显示异烟肼具有显著抑制食管腐蚀伤后胶原合成的作用 ,治疗组食管管腔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 ,食管顺应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临床病例除 2例失访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异烟肼能够防治食管良性狭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食管食性狭窄 食管顺应性 家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转流下进行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士志 陈建明 +3 位作者 李志平 牛会军 廖祥丽 雷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 探讨左心转流下在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食管癌侵及降主动脉 ,应用常规手术方法无法切除 ,采用左心转流辅助完成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结果 在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中应用左心转流技术明显提高了肿瘤切除... 目的 探讨左心转流下在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食管癌侵及降主动脉 ,应用常规手术方法无法切除 ,采用左心转流辅助完成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结果 在食管癌切除与胃食管重建中应用左心转流技术明显提高了肿瘤切除的机率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部分侵及降主动脉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应用左心转流技术可增强外科手术的安全性 ,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切除 左心转流术 离心泵 胃食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13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如文 蒋耀光 +2 位作者 赵云平 龚太乾 马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4-525,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常见胸部外科疾病的效果。方法  1 994年 4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施行VATS手术治疗胸部疾病 1 31例 ,自发性气胸、血气胸 1 0 9例 ,肺结核瘤 1 0例 ,肺癌 5例 ,食管癌 3例 ,胸膜间皮瘤 2例 ,肺错构...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常见胸部外科疾病的效果。方法  1 994年 4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施行VATS手术治疗胸部疾病 1 31例 ,自发性气胸、血气胸 1 0 9例 ,肺结核瘤 1 0例 ,肺癌 5例 ,食管癌 3例 ,胸膜间皮瘤 2例 ,肺错构瘤及重症肌无力各 1例。结果 全组无术后死亡 ,自发性气胸术后漏气 >7d 4例 ,血气胸 1例并发血胸 ,经再次手术止血 ,余均恢复顺利。结论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部手术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胸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志强 王如文 +3 位作者 蒋耀光 赵云平 龚太乾 马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胸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9例胸腺瘤 ,1 1例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结果 胸腺瘤EGFR阳性表达率为 75 .9% (2 2 /2 9) ,非常显著...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胸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9例胸腺瘤 ,1 1例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结果 胸腺瘤EGFR阳性表达率为 75 .9% (2 2 /2 9) ,非常显著高于正常胸腺组织 1 8.2 % (2 /1 1 ) (P <0 .0 1 )。恶性胸腺瘤的阳性表达率 88.9% (1 6 /1 8)非常显著高于良性胸腺瘤 5 4.5 % (6 /1 1 ) (P <0 .0 1 )。胸腺瘤Masaoka分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非常显著高于I期 (P <0 .0 1 )。良性胸腺瘤中无强阳性表达 ,5例强阳性表达的恶性胸腺瘤中 ,术后随访 3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但EGFR的表达与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提示EGFR的表达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EGFR过度表达者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心脏移植4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士志 陈建明 +3 位作者 李志平 何勇 郭伟 马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9-1240,共2页
目的 总结我院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 4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4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接受了标准式心脏移植 ,其中 1例术中采用了右心转流技术。儿童心脏移植克服了术后高心排带来的不良影响。免疫抑制剂... 目的 总结我院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 4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4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接受了标准式心脏移植 ,其中 1例术中采用了右心转流技术。儿童心脏移植克服了术后高心排带来的不良影响。免疫抑制剂应用三联方案加减。结果  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早中期死亡 2例。 2例长期存活 ,供心功能良好。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合理的选择供体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术后应加强对霉菌感染的预防、监测和治疗 ,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移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 右心转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勇 范士志 蒋耀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215-1217,共3页
关键词 P53基因 抑癌基因 产物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3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伟 范士志 +3 位作者 蒋耀光 陈建明 李志平 牛会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 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 p63基因两种亚型 (TAp63及ΔNp63 )转录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 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 p63基因两种亚型 (TAp63及ΔNp63 )转录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 ,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p63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8例肺鳞癌 ( 18/2 3 )、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 ( 1/6)及 2例肺鳞癌癌旁组织 ( 2 /2 3 )中ΔNp63呈阳性表达 ,其余肿瘤、癌旁及远癌组织中ΔNp63表达均为阴性。所有良、恶性肺组织中均未见TAp63表达。免疫组化研究显示 p6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大于腺癌组织及良性病变肺组织 (P <0 .0 1)。结论 p63基因主要在肺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 ,在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癌基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3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转录 基因表达 检测 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伟 范士志 +3 位作者 蒋耀光 陈建明 李志平 牛会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人类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lungcarcinoma ,SCLC)及肺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方法对 6例小细胞肺癌及 15例肺腺癌组织中p63基因两种亚型(TAp63及ΔNp63 )转...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人类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lungcarcinoma ,SCLC)及肺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方法对 6例小细胞肺癌及 15例肺腺癌组织中p63基因两种亚型(TAp63及ΔNp63 )转录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 ,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p63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例SCLC肿瘤组织及 1例SCLC癌旁组织中ΔNp63呈阳性表达 ,所有SCLC肿瘤、癌旁及远癌肺组织均无明显TAp63表达 ;腺癌肿瘤、癌旁及远癌肺组织TAp63与ΔNp63表达均为阴性 (RT PCR)。p63蛋白在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大于腺癌组织 (免疫组化 ) (P <0 .0 1)。结论 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呈阳性表达 ,其中主要是ΔNp63表达水平升高 ,而p63蛋白在SCLC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组织 ,这可能与其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有关 ;推测ΔN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凋亡 ,促进肿瘤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3 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P53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心瓣膜病心肌病理损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滨 龚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 研究二尖瓣心瓣膜病心肌病理损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 ,使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为临床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39例二尖瓣联合病变患者 ,根据缺血前心肌超微结构损害程度的电镜观察 ,按Flameny分级方法分组 ,通过MVR术... 目的 研究二尖瓣心瓣膜病心肌病理损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 ,使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为临床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39例二尖瓣联合病变患者 ,根据缺血前心肌超微结构损害程度的电镜观察 ,按Flameny分级方法分组 ,通过MVR术前Swan Ganz导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X线心脏测量 ,以及术前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的收集进行研究。结果二尖瓣心瓣膜病变患者心肌病理损害程度与心脏的增大 ,尤其是左心室的扩大和肥厚以及心室的泵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结论 二尖瓣病变患者心肌病理损害程度主要涉及到风湿病变过程 ,反应在左室功能紊乱。强调在心肌受不可逆损害之前进行手术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病变 心肌超微结构 左室功能 外科手术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细胞凋亡水平和p73基因的转录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何勇 范士志 +2 位作者 陈建明 蒋耀光 李志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肺癌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和远癌肺组织中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及RT PCR技术检测 3 2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和 7... 目的 通过观察肺癌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和远癌肺组织中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及RT PCR技术检测 3 2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和 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 ,以及对应正常肺组织细胞凋亡和p73mRNA的表达水平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和远癌肺组织 (P <0 0 1 ) ,细胞凋亡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P TNM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②肺癌组织中p73mRNA表达水平和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远癌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1 ) ;③组织中凋亡指数的升高和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P73基因 肺癌 基因表达 PCR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受体体重不匹配儿童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13
作者 陈建明 范士志 +5 位作者 蒋耀光 廖崇先 李增琪 李志平 吴锡阶 马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7-798,共2页
目的 总结 1例 13岁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儿童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因供受体体重不匹配所带来的围手术期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供体 2 8岁 ,体重 63kg ,主动脉直径 2 .8cm。受体 13岁 ,体重37kg。主动脉直径 1.7cm。术中采用主动脉... 目的 总结 1例 13岁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儿童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因供受体体重不匹配所带来的围手术期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供体 2 8岁 ,体重 63kg ,主动脉直径 2 .8cm。受体 13岁 ,体重37kg。主动脉直径 1.7cm。术中采用主动脉成形处理供受体主动脉直径不匹配。术后采用大剂量血管扩张剂控制成人心脏移植到儿童所带来的高心输出量并发症 ,并针对儿童代谢快的特点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果 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第 12天心肌活检病理学检查无排斥反应 ,31d出院 ,随访 18个月 ,心功能良好。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的儿童 ,可采用成人供心施行心脏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位心脏移植 供受体体重不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致肺癌细胞(LC-6)凋亡的研究
14
作者 赵云平 陈惠孙 +1 位作者 蒋耀光 王如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引起肺癌细胞(LC 6)死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细胞毒性分析、DNA降解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测定的动态分析。结果 :rhTNF作用于肺癌细胞(LC 6)数小时后 ,引起细胞核DNA解成寡聚...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引起肺癌细胞(LC 6)死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细胞毒性分析、DNA降解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测定的动态分析。结果 :rhTNF作用于肺癌细胞(LC 6)数小时后 ,引起细胞核DNA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断 ,说明肺癌细胞(LC 6)以细胞凋亡的方式死亡 ,并且细胞凋亡的程度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的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单纯应用放线菌素D后则肺癌细胞(LC 6)表现为细胞坏死 ,rhTNF与放线菌素D伍用后可以明显增强这种作用。结论 :rhTNF是通过激发LC 6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而发挥其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细胞凋亡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后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冯滨 蒋耀光 +2 位作者 范士志 王如文 曾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973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 1 40 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病例进行研究。将手术死亡 (术后住院期间或 30d以内死亡 )和未死亡的病例各分为一组 ,选择 1 6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手...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973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 1 40 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病例进行研究。将手术死亡 (术后住院期间或 30d以内死亡 )和未死亡的病例各分为一组 ,选择 1 6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死亡率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 ,通过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40 0例中手术死亡 31例 ,手术死亡率为 2 .2 %。死亡原因 :呼吸系统并发症 1 7例 (包括肺炎、肺不张导致的呼吸衰竭 1 5例 ,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例 ,占死亡组的5 4.8% ) ;吻合口瘘 1 1例 (34.5 % ) ;乳糜胸 2例 (6 .5 % ) ;术后消化道出血 1例 (3.2 % )。影响食管癌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长期重度吸烟史 ,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年代 3个指标 (P <0 .0 5 )。结论 欲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 ,应提高术前肺功能状况 ,加强围术期处理 ,改善吻合方法和吻合技术 ,及时处理肺部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死亡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云平 蒋耀光 +7 位作者 王如文 马铮 ZHANG Xu-qing ZHANG Rui CU Chang-hai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9年8月因MG行胸腺切除术病人174例,44例于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占总数25.3%,38例发生危象,占总数21.8%。...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9年8月因MG行胸腺切除术病人174例,44例于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占总数25.3%,38例发生危象,占总数21.8%。分析了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病期、是否伴有胸腺瘤、术前肺功能情况和术前抗胆碱能药物用量等因素与肌无力危象之间的关系及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适应症。结果 MG病人病程长、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剂量大、临床分期为Ⅱb型以上、术前有肺功能损害及合并有胸腺瘤者,特别是伴有侵润型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较高,需气管切开的比例也相应较高。结论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及时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术后立即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不能滥用,以有利于病人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气管切开术 肌无力危象 胆碱能危象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3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勇 李志平 +2 位作者 范士志 蒋耀光 陈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6-538,共3页
目的 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73基因的mRNA表达状况 ,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各项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相应癌旁肺组织及远癌肺组织中p73的mRNA表达。结果 p73基因的表达水平... 目的 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73基因的mRNA表达状况 ,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各项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相应癌旁肺组织及远癌肺组织中p73的mRNA表达。结果 p7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表达阳性率在肺癌组织中为 87.5 % (2 8/32 )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肺组织和远癌肺组织 (P <0 .0 1) ;不同临床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的肺癌组织间p73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73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基因表达 RT-PCR 非小细胞肺癌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L蛋白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一丹 蒋耀光 王如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探讨Fas配体 (FasL)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蛋白在 32例手术切除的N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L在本组 32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百分数为 3.0 %~ 98.7% ,平均(6 2 .0... 目的 探讨Fas配体 (FasL)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蛋白在 32例手术切除的N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L在本组 32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百分数为 3.0 %~ 98.7% ,平均(6 2 .0± 32 .0 ) % ,其中在肺腺癌中的平均阳性表达百分数为 (80 .5± 2 1 .2 ) % ,在肺鳞癌中为 (5 2 .3± 32 .8) % ,FasL蛋白在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显著 (P <0 .0 5 )。但在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外科病理分期 (PathologicalTNMstage ,pTNM)的NSCLC中FasL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FasL在NSCLC中的表达提示NSCLC具有反杀伤免疫细胞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FAS配体 反杀伤免疫细胞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和SSCP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
19
作者 冯滨 蒋耀光 +2 位作者 王如文 范士志 陈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 观察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突变状况 ,探讨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和SSCP检测 3 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 目的 观察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突变状况 ,探讨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和SSCP检测 3 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3 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 2 1例 (5 1 8% )p73mRNA检测到过度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 (P <0 0 5 ) ,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 p73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 ,本研究未发现p73在食管癌中有突变。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发生及恶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食管癌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PCR-SSCP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牛会军 范士志 +3 位作者 蒋耀光 陈建民 李志平 向明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37-739,共3页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 (PMN)表面CD18、肺组织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TX组。采用肺在体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缺血 4 5min、再灌注 1、2、4h测定...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 (PMN)表面CD18、肺组织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TX组。采用肺在体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缺血 4 5min、再灌注 1、2、4h测定肺组织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白蛋白含量、肺组织及BALF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18 FITC标记的PMN阳性细胞百分率 ,肺组织ICAM 1免疫组化染色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肺含水量、BALF白蛋白含量、左肺组织及BALFMPO活性及CD18、ICAM 1表达均有非常显著的升高 (P <0 .0 1) ,PTX则可以明显抑制这种变化。结论 PTX可能通过降低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D11 CD18及ICAM 1的表达 ,而减轻PMN在肺内的聚集、活化 ,从而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己酮可可碱 中性粒细胞 CD18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