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对大鼠尾状核区神经细胞DNA损伤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中和 王景周 +3 位作者 李玮 高东 高唱 周红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出血血液凝固释放的凝血酶对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探讨脑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位技术 ,将 15U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 ,并用凝血酶的特异抑制剂水蛭素进行干预 ,于不同时相点测定TUNEL阳性细胞及caspa... 目的 研究脑出血血液凝固释放的凝血酶对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探讨脑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位技术 ,将 15U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 ,并用凝血酶的特异抑制剂水蛭素进行干预 ,于不同时相点测定TUNEL阳性细胞及caspase 3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 ,IR)细胞的表达。结果 凝血酶组TUNEL阳性细胞于造模后 12h出现 ,3d达到高峰 ,1周仍有较多表达 (P <0 0 1) ;caspase 3IR 6h开始表达 ,1d达高峰 ,1周仍有少量表达。水蛭素干预组TUNEL阳性细胞较凝血酶组明显减少 (12h ,1d ,3d ,1周 ,P <0 0 1) ;caspase 3IR较凝血酶组明显降低 (6h ,12h ,1d ,3d ,P <0 0 1;1周 ,P <0 0 5 )。结论  15U的凝血酶可导致大鼠尾状核区神经细胞DNA损伤 ,损伤持续时间 1周以上 ;凝血酶释放很可能是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水蛭素 DNA损伤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MDAR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姚国恩 王景周 陈曼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 观察四血管阻断 (4VO)大鼠海马NMDA受体NMDAR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 (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改良的Pulsinelli 4VO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 ... 目的 观察四血管阻断 (4VO)大鼠海马NMDA受体NMDAR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 (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改良的Pulsinelli 4VO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mRNA的表达。结果 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在 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 0 5 ) ,4周和 2月时更加明显 (P <0 0 1) ,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 (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 ;VD组 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DG区无明显改变 ;4周和 2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 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 ,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 ;但在缺血后期 ,NMDAR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 ,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 NMDAR L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H及电针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红杰 陈曼娥 +1 位作者 王景周 黎海蒂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49,共1页
本文采用NADPHd组化染色技术,研究鞘内注射(i.t.)ACTH及电针剌激(EA)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结果显示ACTH(0.5U,i.t.)及电针(1mA50Hz,5mA5Hz,... 本文采用NADPHd组化染色技术,研究鞘内注射(i.t.)ACTH及电针剌激(EA)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结果显示ACTH(0.5U,i.t.)及电针(1mA50Hz,5mA5Hz,1mA5Hz)剌激“夹脊穴”30min均可显著抑制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i.t.ACTH(0.5U)和电针剌激(1mA5Hz)同时给予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加;i.t.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10nmol)可部分逆转ACTH的抑制作用,i.t.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NLX,10μg)可部分逆转电针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ACTH和电针可能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甲醛痛敏大鼠脊髓NOS阳性神经元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H 电针 NOS 脊髓 痛敏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东 王景周 +2 位作者 姚国恩 周中和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丢失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 4 vesselolclusion ,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 目的 初步探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丢失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 4 vesselolclusion ,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CA1区残余大锥体细胞。结果  4VO 3d组大鼠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最多 ,随后逐渐减少 ,2周组与对照 (CO)组相比仍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而 4周组基本达稳定状态 ,与CO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VO各组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与AAR比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r =-0 979,P <0 0 1)。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可导致大锥体细胞严重丢失 ,CA1区大锥体细胞的丢失是血管性痴呆形成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CA1区 凋亡 CASPASE-3蛋白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神经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唱 王景周 +4 位作者 王琳 周红杰 高东 姚国恩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脑脊液 (CSF)中神经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8例VD患者CSF中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 ...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脑脊液 (CSF)中神经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8例VD患者CSF中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 ;观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评分和 2次以上的颅脑影像改变。同时观察 5 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3 6例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 (Control)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和ACI组相比较 ,VD患者脑梗死容积增加、脑萎缩发展速度较快 ,白质疏松 (LA)分级较高。ACI组和VD组NPY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ACI组CGRP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CGRP和NPY与认知功能改变无显著相关 (P >0 0 5 )。VD和ACI组中 β EP和SS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并与H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r =0 5 9,P <0 0 1)。VD患者病灶容积变化与认知功能和 β EP、SS含量无显著相关 (P>0 0 5 )。LA分级与β EP、SS含量以及H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VD患者存在神经肽分泌异常 ,其中SS、β EP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动态检测LA分级和CSF中SS、β EP含量变化可能作为VD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肽 认知功能 白质疏松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He-Ne激光内照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何静 陈方祥 王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6-49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激光治疗 低能量He-Ne激光内照射 IL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血肿周边脑区谷氨酸及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蒋晓江 董为伟 +2 位作者 许志强 李书林 杨海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 观察脑出血过程中血肿周边脑区谷氨酸 (Glu)、谷氨酸受体 (GluR)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局部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等 ,监测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血肿周边脑区的谷氨酸及其受体含量。结... 目的 观察脑出血过程中血肿周边脑区谷氨酸 (Glu)、谷氨酸受体 (GluR)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局部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等 ,监测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血肿周边脑区的谷氨酸及其受体含量。结果 脑出血后 3h血肿周边脑区Glu含量开始升高 ,在血肿形成的高峰期 12h达峰值 ;而血肿周边脑区GluR的表达在脑出血后 6h处于明显的低表达状态 ;Glu的含量与GluR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 ;血肿周边脑区GluRKd值处于持续升高状态 ,且GluR与其Kd值变化表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Glu与血肿周边脑区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 ,血肿周边脑区Glu与GluR结合力的分离 ,是血肿周边脑区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 血肿周边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脑脊液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强 王景周 +3 位作者 张莉莉 高唱 周红杰 高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中精氨酸加压素 (AVP)含量变化及川芎嗪干预治疗的疗效 ,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VD组 5 0例 ,对照组 (中枢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疾病 ) 2 6例。VD组采用川芎嗪 (2 6例 )治疗 ,以金纳...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中精氨酸加压素 (AVP)含量变化及川芎嗪干预治疗的疗效 ,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VD组 5 0例 ,对照组 (中枢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疾病 ) 2 6例。VD组采用川芎嗪 (2 6例 )治疗 ,以金纳多 (2 4例 )作对照。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P30 0潜伏期 (P30 0PL)、Hachinski缺血量表 (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 (FAQ)评定其认知功能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血浆、CSF中AVP含量。结果 :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P30 0PL显著延长 (P <0 .0 1) ,MMSE评分显著下降(P <0 .0 1)。同治疗前比较 ,川芎嗪组、金纳多组患者血浆AVP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CSF中AVP含量明显增高(P <0 .0 5 ) ,MMSE评分明显增高 ,(P <0 .0 5 ) ,P30 0PL显著缩短 (P <0 .0 1) ;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脑内AVP在VD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川芎嗪治疗对VD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精氨酸加压素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护理论在脑出血偏瘫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志玉 潘莲 黄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72-1172,1176,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OREM自护理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血肿周围低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红杰 王景周 +2 位作者 高东 杨清武 王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变化与血肿周围低密度的相关性.方法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P-选择素(Ps)及S-100蛋白检测,CT检查动态观察血肿及其周围低密度的...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变化与血肿周围低密度的相关性.方法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P-选择素(Ps)及S-100蛋白检测,CT检查动态观察血肿及其周围低密度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25例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入院时血清TNF-α、IL-1β、Ps、S-10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单因素分析显示,TNF-α(r=0.678,P<0.001)、IL-1β(r=0.423,P=0.011)、Ps(r=0.458,P=0.006)与血肿周围低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为影响血肿周围低密度的惟一因素(OR=3.694,95%CI:1.670~8.173,P=0.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Ps及S-100水平显著增高,患者入院时血清TNF-a水平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教育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琳 王景周 +3 位作者 高唱 蒋世新 张莉莉 高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2-814,共3页
目的 研究受教育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 (SECF)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检测 183例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 ,并分析受教育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除广度外受教育水平与ACVD患者的... 目的 研究受教育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 (SECF)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检测 183例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 ,并分析受教育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除广度外受教育水平与ACVD患者的SECF各粗分和T分呈显著正相关 (r =0 .16~ 0 .5 1) ;T分的组间比较显示广度、计算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临摹、言语仅个别组间有差异 ,余量表主要显示初中和初中以下组评分显著性低于初中以上组。结论 受教育水平对瞬时记忆、注意、语言和空间认知功能无显著性影响 ,而定向力、短时、长时记忆、分析综合和特定范围的信息提取能力明显受文化程度影响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对这些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教育水平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和相关问题的诊断意义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琳 谢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53-1254,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某区316例老年人中载脂蛋白E基因型频率分布及与痴呆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文 陈曼娥 +1 位作者 周华东 张映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老年人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分析ApoE基因型与老年性痴呆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3 16例重庆地区 60岁以上老龄人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 老年性...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老年人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分析ApoE基因型与老年性痴呆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3 16例重庆地区 60岁以上老龄人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 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标准诊断 ,将研究对象分为老年性痴呆组和对照组 ,分离其白血细胞基因组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lo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技术扩增ApoE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第 4外显子片段 ,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 两组人群中ApoEε3 3基因型分布的百分比最大 ,其次为ApoEε3 4 基因型 ,而ApoEε2 2 基因型最小 ;ε2 、ε3、ε4 等位基因频率在老年性痴呆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0 95、0 5 60、0 3 45和 0 14 6、0 699、0 15 5。老年性痴呆组ε4 携带者百分比大于对照组 (P <0 0 1) ,ApoEε3 4 基因型百分比也较对照组大 (P <0 0 1)。结论 在重庆地区老年人群中 ,ApoEε3 3为最常见的基因型 ,而ε2 2 最少见 ;ApoEε4 为老年痴呆发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型 老年人 老年性痴呆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为脊髓病变的肺癌脊髓转移3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家川 蒋晓江 孙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28,131,共2页
关键词 脊髓病变 肺癌 脊髓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脑脊液TNF和NSE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景周 高东 +2 位作者 李强 高唱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 研究多梗塞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5例MID患者CSF中TNF α进行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浓度。并与同期... 目的 研究多梗塞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5例MID患者CSF中TNF α进行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浓度。并与同期住院的 72例脑梗塞 (CI)患者及 3 2例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 (Control)患者进行比较。患者的智能水平测定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 ,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 Ⅳ诊断标准。结果 MID急性发作期及CI急性期CSF中TNF α、NSE的浓度均非常显著高于Control组 (P <0 .0 1 ) ;MID稳定期及CI恢复期CSF中TNF α的浓度显著高于Control组 (P <0 .0 5) ;MID稳定期CSF中TNF α的浓度同CI恢复期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而MID稳定期CSF中NSE浓度低于Control组和CI恢复期组 (P <0 .0 5)。各组CSF中TNF α、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结论 MID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CSF中TNF α、NSE含量呈非一致性变化。MID患者CSF中TNF α、NSE含量变化可能客观地反映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但TNF α、NSE含量变化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梗塞性痴呆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