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烫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活性变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陆建华 党健 +3 位作者 黎海蒂 高京生 赵邦云 熊加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对海马NMDA受体 (NR)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为设法调节NR的活性从而控制创伤后HPA轴的过度兴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大鼠背部 3 0 %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 ,利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烫伤后海马NR...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对海马NMDA受体 (NR)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为设法调节NR的活性从而控制创伤后HPA轴的过度兴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大鼠背部 3 0 %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 ,利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烫伤后海马NR活性 (最大结合容量及亲和力 )的变化 ;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烫伤海马NR1、NR2A、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烫伤海马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严重烫伤后 0 5、1、2、4、8、2 4、48h海马NR的亲和力显著增加 ,尤以烫伤后 2h最为明显 ,最大结合量从 1h起亦显著增加 ;各时相点海马酪氨酸磷酸化NR1、磷酸化NR2A及磷酸化NR2B蛋白水平皆显著增高 ;烫伤后 0 5、1、2、4h ,海马内谷氨酸释放量增加非常明显 ,伤后 2 4h及 48h无明显变化。结论 严重烫伤导致海马NR持续过度激活 ;NR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增加是其过度激活的重要原因 ,谷氨酸释放量的变化可能不是其持续激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应激 海马 NMDA受体 磷酸化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人T淋巴细胞TCR、CD_3、CD_(18)及CD_(2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闵锐 程天民 +4 位作者 罗成基 陈杞 丁振海 孟祥顺 杨如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7-422,共6页
分析经γ射线离体照射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急性放射病恢复期患者PBMC中T细胞受体(TCR)、CD_3、CD_(18)及CD_(25)阳性细胞。发现经1~6Gyγ射线照射后立即分析,正常人上述4种标志阳... 分析经γ射线离体照射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急性放射病恢复期患者PBMC中T细胞受体(TCR)、CD_3、CD_(18)及CD_(25)阳性细胞。发现经1~6Gyγ射线照射后立即分析,正常人上述4种标志阳性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受照射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4~14d,TCR、CD_3及CD_(25)阳性细胞百分率不同程度呈照射剂量依赖性下降,随培养时间延长增加,CD_(18)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显示,照射后8~12d,T细胞胞浆内有较多TCR(β)及CD_3阳性物质出现。提示:辐射致TCR、CD_3阳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细胞内TCR及CD_3表达和装配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T细胞 流式细胞仪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创伤愈合 被引量:5
3
作者 宋述强 程天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巨噬细胞是创伤愈合过程中一系列复杂反应中的关键环节,它调节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巨噬细胞功能和应用细胞因子均能有效地促进创伤愈合。
关键词 创伤愈合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大鼠伤口巨噬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述强 程天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苯妥英钠(PS)对伤口巨噬细胞(Mφ)的影响,从置入大鼠背部伤口的聚乙烯醇海绵中收集巨噬细胞,分别测定其吞噬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的释放以及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作用,通过牵... 本实验旨在研究苯妥英钠(PS)对伤口巨噬细胞(Mφ)的影响,从置入大鼠背部伤口的聚乙烯醇海绵中收集巨噬细胞,分别测定其吞噬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的释放以及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作用,通过牵拉伤口组织致其断裂时溢出的水的重量而测定伤口牵张强度。结果表明,伤口Mφ的功能在伤后d5达到高峰,PS1,10,50g·L^-1浓度依赖性地增加伤后d5的伤口Mφ的数量,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钠 伤口 巨噬细胞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冲复合伤时几种骨髓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怀恩 程天民 林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5-339,共5页
本文对严重烧冲复合伤狗的骨髓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伤后1天骨髓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3~5天骨髓有核细胞减少。多种骨髓造血细胞出现超微结构变化,原、幼粒细胞和浆细胞的变化最明显。外周血出现少... 本文对严重烧冲复合伤狗的骨髓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伤后1天骨髓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3~5天骨髓有核细胞减少。多种骨髓造血细胞出现超微结构变化,原、幼粒细胞和浆细胞的变化最明显。外周血出现少量退变的幼稚和成熟白细胞。骨髓成熟粒细胞减少主要是释放入血加速的结果,有核细胞减少表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抑制。原始和幼稚血细胞的病理变化可能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的1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烧伤 骨髓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血清成份对培养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
6
作者 叶本兰 程天民 +4 位作者 萧家思 曾晓荣 刘智非 郭勇 谢华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1-6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烧伤后6h血清及其不同成分对培养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烧伤血清可使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活动加强:(1)增加开放概率;(2)延长开放时间;(3)缩短关闭时间;(4)增加通道电流。其中,以血清小分子... 本文研究了烧伤后6h血清及其不同成分对培养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烧伤血清可使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活动加强:(1)增加开放概率;(2)延长开放时间;(3)缩短关闭时间;(4)增加通道电流。其中,以血清小分子与血清脂质的作用为主。而且,伤后血清脂质的作用可被加入SOD所抑制,提示烧伤血清脂质对培养心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与氧自由基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心肌细胞 钙离子通道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示基底膜方法的比较
7
作者 古德全 粟永萍 阎国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显示基底膜方法的比较古德全,粟永萍,阎国和(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教研室,重庆630038)显示基底膜的方法有多种,较早是用银网状结构技术的变法,即六胺银法;后来发现PAS技术也可显示;近几年来又有一些人用免疫组织... 显示基底膜方法的比较古德全,粟永萍,阎国和(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教研室,重庆630038)显示基底膜的方法有多种,较早是用银网状结构技术的变法,即六胺银法;后来发现PAS技术也可显示;近几年来又有一些人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各有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德全 成纤维细胞 常规石蜡包埋 免疫组织化学 巨核细胞 肝细胞 比较性研究 血窦 固有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烧冲复合伤时血小板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怀恩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6-221,共6页
本文研究了烧冲复合伤犬的血小板数量、功能和形态学变化,以及骨髓巨核细胞的病理变化。血小板数在伤后1~5天显著减少,血小板粘附率在伤后3~7天明显降低。血小板结构出现颗粒减少,胞浆溶解,空泡形成或髓鞘样结构形成,以及膜复合体、... 本文研究了烧冲复合伤犬的血小板数量、功能和形态学变化,以及骨髓巨核细胞的病理变化。血小板数在伤后1~5天显著减少,血小板粘附率在伤后3~7天明显降低。血小板结构出现颗粒减少,胞浆溶解,空泡形成或髓鞘样结构形成,以及膜复合体、开放管道或滑面内质网增生等变化。巨核细胞退变严重,退变率达49~56%,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部分变化与血小板病变形态相同。结果表明,巨核细胞退变和血小板溶解、退变是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血小板的病理变化影响了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其中部分病变源自母体——巨核细胞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冲击伤 烧冲复合伤 血小板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