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大鼠BALF和肺组织磷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蔡颖 唐禾 +3 位作者 刘辉 王涛 汤婧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合并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肺支气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平原实验组和高原实验组。高原实验组动物置于低压舱(4000m,61kPa,舱内温度20±3℃)内,平原实验组置于普通试验... 目的研究缺氧合并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肺支气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平原实验组和高原实验组。高原实验组动物置于低压舱(4000m,61kPa,舱内温度20±3℃)内,平原实验组置于普通试验室(海拔308m,大气压97.7kPa,室温20±3℃)内3d后进行实验。每组设0、0.5、1、2、4、6h等6个观测点,0h时点大鼠不注射NaCN,其余大鼠腹腔注射NaCN(3.6mg/kg),于注射后0、0.5、1、2、4h和6h时点放血处死动物,取全肺,分别检测肺/体比值,肺干/湿重比,制取BALF及肺组织匀浆,定磷法测总磷脂(TPL)含量。结果高原实验组部分大鼠鼻腔有少量泡沫状血性分泌物流出,注射后1h内3只动物中毒死亡。平原实验组大鼠NaCN中毒后,肺/体比值、肺干/湿重比、BALF中TPL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肺组织中TPL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原实验组大鼠NaCN中毒后,肺/体比值、肺干/湿重比、BALF中TPL含量增加更显著(P<0.05),肺组织中TPL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缺氧和氰化物中毒可能对肺组织存在联合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氰化钠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磷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赛燕 田原 +4 位作者 李云鹏 叶峰 王涛 刘辉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47,共3页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每组64只。平原组大鼠在常规实验室内处理,高原组于模拟海拔4 000m的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暴露3d,每天23.5h。高...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每组64只。平原组大鼠在常规实验室内处理,高原组于模拟海拔4 000m的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暴露3d,每天23.5h。高原组和平原组大鼠分别在模拟高原条件和平原条件下经腹腔注射NaCN 3.6mg/kg,于中毒0、0.5、2、6h麻醉取脑,冰上分离海马和纹状体组织,离心提取组织内蛋白质。HPLC法测定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平原组大鼠NaCN中毒0.5、2、6h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的DA、NE和5-HT含量与中毒0h比较变化不明显。高原组大鼠脑纹状体DA、NE、5-HT含量和海马组织NE、5-HT含量在NaCN中毒2h或6h与0h比较均显著下降。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纹状体DA、NE、5-HT和海马组织NE、5-H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高原缺氧后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氰化物中毒可进一步加剧这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氰化钠 生物源单胺类 海马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赛燕 吴强 +3 位作者 李云鹏 叶峰 蔡颖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鱼藤酮注射组(1.0mg/kg和1.5mg/kg)。溶剂对照组和鱼藤酮注射组大鼠分别于背部皮下注射溶剂和鱼藤酮,每日1次,28d后... 目的研究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鱼藤酮注射组(1.0mg/kg和1.5mg/kg)。溶剂对照组和鱼藤酮注射组大鼠分别于背部皮下注射溶剂和鱼藤酮,每日1次,28d后处死动物,取脑,冰上分离中脑黑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酪氨酸羟化酶及多巴胺转运体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多巴胺转运体和多巴胺受体的基因表达,生化实验分析Na+-K+-ATP酶活性。结果鱼藤酮注射组大鼠中脑黑质组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的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减少,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降低,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Na+-K+-ATP酶活性降低,多巴胺Ⅱ型受体表达增加,1.5mg/kg剂量组变化较1.0mg/kg剂量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组织多巴胺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多巴胺转运体功能异常在鱼藤酮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多巴胺 神经元 载体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赛燕 刘勇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硫芥诱导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硫芥,各组动物分别于中毒后1、3、5d后麻醉,开胸取脾。HE染色法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脾脏组织caspase-3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 目的探讨硫芥诱导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硫芥,各组动物分别于中毒后1、3、5d后麻醉,开胸取脾。HE染色法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脾脏组织caspase-3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的蛋白表达。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制备硫芥染毒细胞模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Ac-DEVD-CHO对染毒细胞凋亡峰(即亚G1峰)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硫芥中毒大鼠脾脏组织形态发生病理改变,部分淋巴细胞出现了凋亡的特征;脾脏组织caspase-3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增加:mRNA在中毒后1d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在中毒后3d和5d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aspase-3的特异性抑制剂Ac-DEVD-CHO对体外培养的硫芥染毒淋巴细胞的DNA降解和细胞G1峰左侧凋亡峰的出现有抑制作用。硫芥可导致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随着中毒时间延长,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更明显。结论硫芥中毒可导致大鼠脾脏组织损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caspase-3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淋巴细胞 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但国蓉 赵远鹏 +2 位作者 蔡颖 赛燕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人工低压氧舱模拟4 000m高原缺氧环境。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高原高剂量组(2mg/kg),高原低剂量组(1.5mg/kg),平原高剂量组(2mg/kg),平原低剂量组(1.5mg/kg)。高原... 目的探讨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人工低压氧舱模拟4 000m高原缺氧环境。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高原高剂量组(2mg/kg),高原低剂量组(1.5mg/kg),平原高剂量组(2mg/kg),平原低剂量组(1.5mg/kg)。高原组动物在低压氧舱内预处理72h后进行实验。以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动物后进行股动脉插管,腹腔注射NaCN毒剂(2mg/kg或1.5mg/kg)。分别于NaCN中毒前10min(-10min),中毒后5、10、15、20、30、60、120和180min采血测定动脉血气变化。结果高原缺氧72h后动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与平原组中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H值和碳酸氢根(HCO-3)浓度与平原组中毒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aCN中毒后动脉血pH值先升高后降低,PaO2显著升高,PaCO2和HCO-3浓度显著降低。结论NaCN中毒后酸碱平衡紊乱,早期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后期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氰化钠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环境化学毒剂伤的伤情特点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缺氧 毒性作用 氰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后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基因表达的变化
7
作者 赵吉清 田原 +3 位作者 刘辉 王涛 汤婧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后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设对照组、梭曼中毒组、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和Genistein抑制剂组。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 目的研究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后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设对照组、梭曼中毒组、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和Genistein抑制剂组。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梭曼中毒后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在中毒后12h达峰值,中毒后24h的表达量低于12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PC12细胞中IL-6、GP130、JAK1、ST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6h后达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梭曼中毒组和Genistein抑制剂组。RT-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片段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相同。结论梭曼中毒或(和)缺氧后PC12细胞中JAK1/STAT1基因的表达增强,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所致脑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梭曼 PC12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氨基酚,依地酸二钴和亚硝酸钠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王廷治 董兆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观察了DMAP,Co_2 EDTA和NaNO_2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iv DMAP 3.2mg/kg后LVP及其±dP/dtmax短暂轻度增加,CI,MAP,TPVR,LVWI和HR在30 min内基本稳定,至60 min时CI,LVWI和-dp/dtmax下降。iv Co_2EDTA 15mg/kg或NaNO_2 20 mg... 本文观察了DMAP,Co_2 EDTA和NaNO_2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iv DMAP 3.2mg/kg后LVP及其±dP/dtmax短暂轻度增加,CI,MAP,TPVR,LVWI和HR在30 min内基本稳定,至60 min时CI,LVWI和-dp/dtmax下降。iv Co_2EDTA 15mg/kg或NaNO_2 20 mg/kg后10 min MAP,CI,LVWI,LVP,±dP/dtmax及TPVR(Co_2EDTA组除外)降低最明显,60 min时NaNO_2组CI,MAP,TPVR,LVP和LVWI及Co+2EDTA组CI和LVWI仍然下降。Co_2EDTA组TPVR 1min时下降,5 min见恢复,60min上升。表明(1)DMAP能维持血压和外周血管张力平稳,使心脏舒缩性能短暂轻度增强;(2)Co_2EDTA初期降压系由其扩张血管和抑制心功能所致,后期降压主要由后者引起;(3)NaNO_2降压作用系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和抑制心功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氨基酚 流动力学 亚硝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