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楚洪 应大君 +1 位作者 李振强 朱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模式 建构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瓣血管的巨微解剖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耕历 陈尔瑜 纪荣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例面瓣的血管。面动脉在下颌角前2.70cm处由颈部转到面部,迂曲上行于口角外侧1.68cm和鼻翼下缘外侧1.38cm;48%终于鼻尖到鼻根连线下半平面的外侧,只有26%到达内皆。对面动脉在面部分出的颏支、下唇和上唇动脉...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例面瓣的血管。面动脉在下颌角前2.70cm处由颈部转到面部,迂曲上行于口角外侧1.68cm和鼻翼下缘外侧1.38cm;48%终于鼻尖到鼻根连线下半平面的外侧,只有26%到达内皆。对面动脉在面部分出的颏支、下唇和上唇动脉、与眶下动脉的吻合支、内(?)动脉、咬肌部支、颊支和颧支等的起源、行程、分布和吻合以及外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观察了面前静脉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对与鼻唇沟瓣、下唇瓣、上唇瓣、颧部面瓣有关的面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瓣 血管 巨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大鼠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丁华 应大君 +3 位作者 朱楚洪 糜建红 宋林 孙建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采用血管灌注技术 ,对 4 0例成年 Wistar大鼠肝外门脉系统和侧副循环途径作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大鼠脾静脉多为 2条 ,且具有由胃十二指肠静脉、胃冠状静脉与脾静脉合成的胃脾静脉干 ,肠系膜后静脉均汇入到肠系膜前静脉。除食管静脉... 采用血管灌注技术 ,对 4 0例成年 Wistar大鼠肝外门脉系统和侧副循环途径作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大鼠脾静脉多为 2条 ,且具有由胃十二指肠静脉、胃冠状静脉与脾静脉合成的胃脾静脉干 ,肠系膜后静脉均汇入到肠系膜前静脉。除食管静脉与直肠下静脉外 ,左肾上腺静脉、精索内静脉或子宫静脉也是门脉高压时门腔侧副循环的重要通道。结扎门脉主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 动物模型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谭立文 李振强 张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为克服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跟上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时代步伐[1],我们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网的基础上组建了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解剖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教学网站 视频实时采集播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区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研究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的断面形态及相互解剖关系 ,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咽鼓管区及相邻结构制成三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咽鼓管及周围结构在各方位上... 目的 :研究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的断面形态及相互解剖关系 ,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咽鼓管区及相邻结构制成三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咽鼓管及周围结构在各方位上的解剖关系。结果 :咽鼓管由骨部和软骨部构成 ,是中耳与鼻咽之间的通道。纤维软骨位于咽鼓管后内侧 ,其上缘向外弯曲形成软骨部的顶。咽鼓管咽筋膜封闭咽鼓管前外侧并向下延伸构成咽鼓管的下壁。腭帆张肌位于咽鼓管前外侧 ,腭帆提肌位于其外后下方。粘膜下筋膜位于腭帆提肌的内侧 ,咽颅底筋膜走行于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之间 ,Weber Liel筋膜位于腭帆张肌外侧。结论 :咽鼓管及其周围肌肉、筋膜构成鼻咽的外侧壁 ,可防止肿瘤向外扩展。在横、冠状塑化薄层断面上可较好显示咽鼓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生物塑化 断层解剖 横断面 冠状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浅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7
6
作者 党瑞山 徐明 +5 位作者 纪荣明 范溥生 朱吉林 周世臣 汪立鑫 黄瀛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263-268,共6页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研究用的中国成人尸体上对50例腓浅神经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腓浅神经分三种类型,其中以I型出现38例(76.00±6.04%),Ⅱ型8例(16.00±5.18%),Ⅲ型4例(8.00±3.84%)。腓浅神经长度和起始处宽、原...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研究用的中国成人尸体上对50例腓浅神经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腓浅神经分三种类型,其中以I型出现38例(76.00±6.04%),Ⅱ型8例(16.00±5.18%),Ⅲ型4例(8.00±3.84%)。腓浅神经长度和起始处宽、原度分别为206.40±13.19和2.86±0.08、1.76±0.07毫米。腓浅神经皮支长度和起始处宽、厚度分别为199.95±7.35和2.02±0.08、1.11±0.06毫米。足背内侧皮神经长度和宽、厚度为110.24±13.58和2.41±0.13、0.96±0.05毫米;足背中间皮神经长度和宽厚度为108.61±12.50和1.86±0.10、0.76±0.04毫米。腓浅神经皮支是一理想的皮神经移植供体,必要时还可选用足背内侧皮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内侧皮神经 腓浅神经 皮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疾病 生物塑化薄层切片 断面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间窦的巨微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振强 万玉碧 +1 位作者 黄家鼎 徐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30例成人头颅标本的海绵间窦。前间窦出现率93.3%,多呈三角形,主要位于鞍隔前缘与鞍前壁的硬脑膜转折处,与腺垂体周缘紧密相邻。下间窦出现率93.3%,多呈裂隙状,主要位于鞍底硬脑膜内,与腺垂体下面相贴。上述两...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30例成人头颅标本的海绵间窦。前间窦出现率93.3%,多呈三角形,主要位于鞍隔前缘与鞍前壁的硬脑膜转折处,与腺垂体周缘紧密相邻。下间窦出现率93.3%,多呈裂隙状,主要位于鞍底硬脑膜内,与腺垂体下面相贴。上述两窦特别宽大者各2例,为经蝶窦入路垂体切除术的禁忌症之一。后间窦最小,出现率53.3%,位于鞍隔后缘与鞍背的硬脑膜转折处,下邻垂体后叶上端。与垂体中间部相对处,垂体硬膜囊内层内凸成嵴,嵴内有垂体下动脉穿行。此嵴可作为垂体前、后叶的分界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间窦 垂体 蝶鞍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伸肌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星红 程耕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在30个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长伸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测得肌长23.1cm。该肌由7-17支胫前动脉横向分支供应,肌下份有腓动脉穿支发出补充,动脉主要从肌的内侧入肌。腓深神经约发出2支分支分布该肌,也是从肌内侧进入肌内。根据观... 在30个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长伸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测得肌长23.1cm。该肌由7-17支胫前动脉横向分支供应,肌下份有腓动脉穿支发出补充,动脉主要从肌的内侧入肌。腓深神经约发出2支分支分布该肌,也是从肌内侧进入肌内。根据观察结果我们认为长仲肌瓣倒置治疗小腿中下份慢性骨髓炎及开放性胫骨骨折,似为较理想的供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长伸肌瓣 解剖学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路径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组织中的应用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世武 应大君 +2 位作者 李振强 戴晓天 方彬吉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5期861-862,共2页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是一种项目时间管理技术,目前已成为包括医学在内的多领域项目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计划与控制的方法之一。针对目前医学生存在医学基础知识“一少两弱”的现象,本文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关键...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是一种项目时间管理技术,目前已成为包括医学在内的多领域项目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计划与控制的方法之一。针对目前医学生存在医学基础知识“一少两弱”的现象,本文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关键路径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探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组织过程中实施关键路径法的可行性,并按照关键路径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方法,着眼于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训练和前期基础形态学课程教学的需求,对教学组织方面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关键路径法 教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解剖学论坛活动,促进学员能力提高
11
作者 朱星红 陈卫军 +5 位作者 李振强 朱楚洪 李立 李七渝 李恺 刘光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3-704,共2页
为了培养学员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也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本教研室自2005年开始在5年制本科学员中开展了解剖学论坛活动,已连续举行了3届,学员参加踊跃,反响热烈,效果很好。
关键词 本科学员 解剖学 论坛 能力 综合素质 5年制 教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区动脉网的巨微解剖
12
作者 张传森 刘正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3-336,共4页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0例成人上肢肘区动脉网标本。它的组成可来自10条动脉,但以邻近动脉为主,符合动脉就近分布规律。根据动脉支吻合的密集程度,可将肘区动脉网分为五部分,后、外侧网吻合密度大。动脉网是肘关节的主要供血来源,是肘区...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0例成人上肢肘区动脉网标本。它的组成可来自10条动脉,但以邻近动脉为主,符合动脉就近分布规律。根据动脉支吻合的密集程度,可将肘区动脉网分为五部分,后、外侧网吻合密度大。动脉网是肘关节的主要供血来源,是肘区侧副循环的主要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网 侧副循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骨下肌群神经肌带的解剖学基础
13
作者 程耕历 朱星红 +1 位作者 纪荣明 糜健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30例成人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和血管,并用一具成年新鲜女尸(死后约30小时)及一只狗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运动终板进行了氯化金染色。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神经主要来自颈袢上根。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30例成人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和血管,并用一具成年新鲜女尸(死后约30小时)及一只狗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运动终板进行了氯化金染色。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神经主要来自颈袢上根。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的神经在它们进入这些肌肉时,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第二或第三级分支伴行。神经和血管大都可以包含在神经肌蒂内。柱新鲜尸体和狗的神经肌蒂内,明显地存在有典型运动终板。本文还对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大小进行了测量,并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下肌 神经肌蒂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三角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万玉碧 黄家鼎 +1 位作者 李振强 徐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共4页
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颅底标本,在手术显微镜(目镜10×有测微器)下解剖和观测。海绵窦外侧壁下份内有Parkinson三角,我们还观察到其上方另有一个三角,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小脑幕游离缘的后份形成。海绵窦顶亦呈三角... 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颅底标本,在手术显微镜(目镜10×有测微器)下解剖和观测。海绵窦外侧壁下份内有Parkinson三角,我们还观察到其上方另有一个三角,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小脑幕游离缘的后份形成。海绵窦顶亦呈三角。确定了这三个三角的界限。研究了动眼神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交点、滑车神经与眼神经的交点在窦壁上的表面投影。观察了通过各个三角内的颈内动脉各段及其分支。从而明确了窦壁内结构与窦内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找寻海绵窦内诸结构入路,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颈内动脉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其对脑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玉碧 李振强 +1 位作者 黄家鼎 徐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本文利用15个(30侧)成人颅底标本,观察了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个主要分支的起始、外径、行路及其对海绵窦内脑神经的血供。垂体下动脉的出现率为96.07±3.28%,海绵窦下动脉为93.33±4.60%,脑腊背动脉和小脑幕动脉均为86.67±... 本文利用15个(30侧)成人颅底标本,观察了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个主要分支的起始、外径、行路及其对海绵窦内脑神经的血供。垂体下动脉的出现率为96.07±3.28%,海绵窦下动脉为93.33±4.60%,脑腊背动脉和小脑幕动脉均为86.67±6.21%。3例小脑幕动脉和2例海绵窦下动脉起自颅外动脉。动脉的起点或行经与窦内其他结构之间存在一些较为恒定的毗邻关系。借助这些关系可快速寻找动脉。窦内脑神经的营养动脉共计75文,每例平均3.26支,平均外径为0.30mm。64.00%(的营养动脉由海绵窦下动脉发出。因此,可认为该动脉为窦内脑神经的主要供血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海绵窦 脑神经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方肌肌(皮一骨)瓣的巨微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纪荣明 陈尔瑜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256-260,共5页
本文对50侧成人标本的斜方肌进行了观察,部分标本作了X线造影摄片。测量了全肌上、中、下三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本文还对可供移植进作固定用的二个腱性部分作了观察和测量。根据血供,斜方肌全肌或肌的上、中部可以颈横动脉浅支及其伴... 本文对50侧成人标本的斜方肌进行了观察,部分标本作了X线造影摄片。测量了全肌上、中、下三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本文还对可供移植进作固定用的二个腱性部分作了观察和测量。根据血供,斜方肌全肌或肌的上、中部可以颈横动脉浅支及其伴行静脉、副神经以及颈丛的斜方肌支做成肌瓣。取下部作肌瓣时,应以肩胛背动脉为蒂。斜方肌上、中部表面的皮肤除可以和斜方肌一起做成肌皮瓣外,还可以单独做成皮瓣,而下部的皮肤最好和肌肉一起做成肌皮瓣。肩胛冈可以同斜方肌一起作成肌骨瓣,为此本文测量了肩胛冈的长度,及其营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皮肤 颈丛 副神经 解剖部位 脊神经 脑神经 肌皮瓣 颈横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背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显利 刘正津 傅忠军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本文用50例成人手标本,动脉内注入红色乳胶后,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动脉的位置、分支分布和吻合,对主要动脉和吻合支作了测量,据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手背动脉按其所在位置有浅、深两层。浅层动脉细小,位于浅筋膜内,它们是... 本文用50例成人手标本,动脉内注入红色乳胶后,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动脉的位置、分支分布和吻合,对主要动脉和吻合支作了测量,据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手背动脉按其所在位置有浅、深两层。浅层动脉细小,位于浅筋膜内,它们是起自手背深层动脉或邻近区动脉的浅行小支,外径均在0.6 mm以下,99%为0.2—0.6 mm,其中来自第1—4掌背动脉者占71.5%,发自腕背浅动脉网者11.5%,还有少数是来自指背动脉、腕背深动脉网、桡动脉与母指背动脉。此层动脉多为散在性分布,少数相互吻合形成手背浅动脉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动脉 外径 穿支 管径 动脉网 骨间背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玉碧 黄家鼎 白永庆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在128具尸体(男107,女21)中,对全脑血管造影有关的血管进行了观测。主动脉弓分支起始处的位置可分为四型,不论哪种类型,相邻两动脉间的距离均较接近。绝大多数(94.53%)左椎动脉起自左锁骨下动脉,两者间的内侧夹角在140度以上的占113... 本文在128具尸体(男107,女21)中,对全脑血管造影有关的血管进行了观测。主动脉弓分支起始处的位置可分为四型,不论哪种类型,相邻两动脉间的距离均较接近。绝大多数(94.53%)左椎动脉起自左锁骨下动脉,两者间的内侧夹角在140度以上的占113例(93.39%),因此,两动脉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导管易于从左锁骨下动脉进入左椎动脉。本文对右椎动脉插管较为困难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上缘 夹角 分支 左椎动脉 主动脉弓 主动脉结 甲状颈干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急性致衰老动物模型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46
19
作者 余资江 应大君 +1 位作者 董世武 刘乐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4,445,共4页
目的:探讨D-半乳糖皮下注射法致小鼠衰老模型的最佳剂量,复制实验用小鼠衰老模型。方法:选用3月龄健康昆明小鼠30只,分为D-半乳糖75 mg·kg-1组、100 mg·kg-1组、125 mg·kg-1组。设3月龄和12月龄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D... 目的:探讨D-半乳糖皮下注射法致小鼠衰老模型的最佳剂量,复制实验用小鼠衰老模型。方法:选用3月龄健康昆明小鼠30只,分为D-半乳糖75 mg·kg-1组、100 mg·kg-1组、125 mg·kg-1组。设3月龄和12月龄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分别观测脑、心肌、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脂褐素含量,血清和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实验组和12月龄对照组的脑中SOD、MDA和脂褐素含量均较3月龄显著增高,但以100 mg·kg-1组和125 mg·kg-1组为显著。结论:D-半乳糖100 mg·kg-1和125 mg·kg-1皮下注射6周可以较好地复制出小鼠衰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 衰老 动物模型 用药剂量 脂褐素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体捐献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世武 应大君 +2 位作者 孙建森 龙洋 李晓松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7-587,610,共2页
当前在加大遗体捐献宣传的同时,如何真正作到使遗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已成为人们实现捐献遗体愿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遗体捐献工作,在医学生中积极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文社科教育与医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有其必要性和紧迫... 当前在加大遗体捐献宣传的同时,如何真正作到使遗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已成为人们实现捐献遗体愿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遗体捐献工作,在医学生中积极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文社科教育与医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本教研室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既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也促进了遗体捐献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遗体捐献 教育模式 医学生 人文社科教育 人文精神培养 捐献遗体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