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 an bone m arrow 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BMMSCs)与常用的Percoll分离法之间的差异。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hBMMSCs分离方法。方法分别应用上述两...目的比较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 an bone m arrow 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BMMSCs)与常用的Percoll分离法之间的差异。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hBMMSCs分离方法。方法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hBM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从骨髓中分离的有核细胞得率及死亡率、贴壁细胞克隆数、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结果两种方法获得的有核细胞得率无显著差异(P>0.05);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有核细胞死亡率显著小于Percoll分离法(P<0.01);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hBMMSCs原代培养5 d的贴壁细胞克隆数/37.5 cm2显著多于Percoll分离法(P<0.05)。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Percoll分离法获得的hBMMSCs细胞形态均一,为纺锤形或三角形;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Percoll分离法获得的原代hBMMSCs CD105阳性表达率[(94.0±2.0)%vs(95.8±1.5)%]及CD34阴性表达率[(96.0±1.2)%vs(97±1.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Percoll分离法相比较,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MSCs具有细胞死亡率较小,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hBMMSCs分离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流体剪切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强度为3 dyne/cm2的流体剪切力刺激30 m in,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流体剪切力作用后,细...目的观察流体剪切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强度为3 dyne/cm2的流体剪切力刺激30 m in,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流体剪切力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提高,细胞活性增强。S期细胞百分比(13.53±1.47)%较对照组细胞的S期百分比(7.45±2.65)%约增高近181.6%。结论流体剪切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及增强细胞活性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ratio,IVS)、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腰椎总活动度(L1~L5)的变化,采用Woodend分级评价椎间盘髓核有无信号改变。随访时间(28.45±3.59)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均较术前降低(P<0.05)。屈伸活动度:动态固定节段由(5.62±4.30)°降至(3.53±1.52)°(P<0.01),邻近节段和腰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髓核信号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维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并保留一定的运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文摘目的观察流体剪切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强度为3 dyne/cm2的流体剪切力刺激30 m in,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流体剪切力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提高,细胞活性增强。S期细胞百分比(13.53±1.47)%较对照组细胞的S期百分比(7.45±2.65)%约增高近181.6%。结论流体剪切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及增强细胞活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