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 156例住院输血患者红细胞抗体筛查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戚超 杨民 +2 位作者 肖瑞卿 赵树铭 陆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2-84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共70 156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抗筛阳性总数为448例,阳性率...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共70 156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抗筛阳性总数为448例,阳性率为0.64%,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有抗-E 29.91%,抗-E+c 7.59%,抗-Lea 5.36%,抗-D 5.13%,自身抗体占28.80%,不确定抗体占15.63%。女性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χ2=32.666,P=1.09×10-8)。另外,有妊娠史和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和无输血史患者,且不规则抗体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2和4.95×10-8)。结论性别、妊娠和输血史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显著相关性。而Rh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比例最高,其中抗-E的比例比抗-D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电子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3项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兵 刘佳 +1 位作者 陈瑛 彭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74-1374,1380,共2页
关键词 输血安全 抗-HIV 抗-HCV 梅毒螺旋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站型白细胞滤器过滤中溶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小利 成晓玲 +3 位作者 蒋天伦 刁荣华 周银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76-2176,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血站 溶血 血袋 处理 血液成分 细菌污染 过滤 离心分离 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武存 肖瑞卿 +2 位作者 赵树铭 黎儒清 刘凤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74-187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4例患者或供者,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例采集2~3次,共58次,出现不良反应14次(24%),其中以...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4例患者或供者,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例采集2~3次,共58次,出现不良反应14次(24%),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13次),发热反应1次,经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24例均能采集到足量的单个核细胞,顺利完成移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处理不当,采集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采集成功,必须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处理血液总量(终点量值)、全血流速及抗凝剂比例,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丙肝病毒感染及对献血者招募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树铭 蒋天伦 +8 位作者 黎儒青 GAO Feng-Xiang LU Ling ZHENG Hao-Qiang 胡建 范娅涵 李兵 肖瑞卿 Yury Khudoyakov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6-680,共5页
近年来,中国的献血者招募模式正在从有偿献血到单位组织献血,进而到完全无偿献血的模式转变。有关真正的无偿献血者中丙型肝炎感染的资料还较少报道。本研究对重庆地区2003年的首次献血者进行丙型肝炎感染及病毒分型的调查,共有13620份... 近年来,中国的献血者招募模式正在从有偿献血到单位组织献血,进而到完全无偿献血的模式转变。有关真正的无偿献血者中丙型肝炎感染的资料还较少报道。本研究对重庆地区2003年的首次献血者进行丙型肝炎感染及病毒分型的调查,共有13620份血清标本进行ELISA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其中抗体阳性标本再经RT-PCR扩增HCVRNA的核心区/E2区片段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HCV抗体阳性率为0.49%(67/13620),其中在40-49岁年龄段的阳性率(0.86%)最高;高学历人群和大城市生活人群的阳性率相对为高。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在22份基因分型阳性标本中有基因型1b,2a,3a和3b等四种,分别占4(18%)、5(23%)、9(41)和4(18%),以基因型3(包括3a和3b)为流行。结论: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较低;由于本地及周边地区静注毒品人群中丙型肝炎感染以基因型3为主,提示可能在献血人群中有静注吸毒者的存在。因此,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在献血者的招募中应注意排除吸毒者这一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基因型 无偿献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血小板添加液低温液态保存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昕 史蓉华 +3 位作者 李静 刘凤君 陈寒梅 赵树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97-80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使用改良的血小板添加液替代70%自体血浆在低温(10℃)液态条件下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采集6名供者单采血小板,每一名供者单采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A组(常规保存组)加入100%血浆、22℃保存;B组(添加液10℃保存组)加入70%PAS-ⅢM/... 本研究探讨使用改良的血小板添加液替代70%自体血浆在低温(10℃)液态条件下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采集6名供者单采血小板,每一名供者单采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A组(常规保存组)加入100%血浆、22℃保存;B组(添加液10℃保存组)加入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C组(冰冻保存组)加入100%血浆和海藻糖、-85℃保存;另设D组(血浆4℃保存组)加入100%血浆、4℃保存,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照组。A、B组在第1、5、7、9天取样,C组在20天后复苏取样,分别检测CD62p、HSR、PAgT、LDH的变化。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于保存后第3、9天取样扫描电镜观察,血浆低温组于保存后第3天取样观察,冰冻组在20天后复苏取样观察,同时使用新鲜血小板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延长,A组和B组CD62p表达增加,HSR和最大聚集率降低;A组的LDH释放、CD62p表达、HS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LDH释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但CD62p表达较少(p<0.05)。A、B组血小板形态保持较好,C组血小板形态保持差。结论:改良的PAS-ⅢM保存液能够替代血浆用于血小板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保存效果优于血浆常温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添加液 低温保存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γ射线对红细胞制品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黎儒青 蒋天伦 +3 位作者 肖瑞卿 任德会 曾杰 帅桂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制剂中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以得出最佳的γ射线辐照量。方法以15、20、25、30、35Gy5个不同梯度辐照量照射保存前的红细胞制剂,并分别于0、1、2、3、4周后检测制剂中细胞因子含...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制剂中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以得出最佳的γ射线辐照量。方法以15、20、25、30、35Gy5个不同梯度辐照量照射保存前的红细胞制剂,并分别于0、1、2、3、4周后检测制剂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对照组和照射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照射组(P<0.05),但25、30、35Gy3个照射组细胞因子含量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辐照血最佳γ射线辐照量为25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细胞因子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凝胶在难愈性皮肤溃疡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红梅 梁自文 +6 位作者 施宗平 方勇飞 喻荷莲 王泽蓉 张红 刁荣华 蒋天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944-1948,共5页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富血小板凝胶(allogeneic rich platelet gel,APG)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按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诊断标准,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筛选51例患者入组。实验前通过计算...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富血小板凝胶(allogeneic rich platelet gel,APG)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按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诊断标准,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筛选51例患者入组。实验前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按入组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做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并根据其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局部溃疡面标准处理。试验组将同种异体APG外敷溃疡面或注射入窦道,再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并用3M医用透明敷贴封闭创面,外用纱布敷料包扎;对照组患者选用新型敷料(速愈乐)治疗溃疡面,外用纱布敷料包扎。以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窦道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安全性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26例患者溃疡愈合率为77%(20/26),总有效率为100%(26/26),窦道愈合率为100%(4/4),愈合时间为18~42 d,平均30.5 d。对照组25例患者溃疡愈合率为52%(13/25),总有效率为68%(17/25),窦道愈合率为20%(1/5),愈合时间为21~58 d,平均38.5 d。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输血前ICT(HBV、HCV、HIV、梅毒),T细胞亚群计数(CD4、CD8、CD4/CD8的比值)及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患者均无不适。结论同种异体APG用于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富血小板凝胶 同种异体 难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罗阳 张波 +5 位作者 高维寅 陈鸣 蒋天伦 刘星 王珏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样本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利用4种微量蛋白的标准血清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对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方法学评价。以免疫散射比浊方法为参考方法,检测125例临床患者24 h尿液样本的微量蛋白浓度,比较2种方法检测相同样本时的结果差异。结果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芯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检测特异性。其标准曲线的R2均在0.98以上。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是A1M为5μg/L,B2M为7.3μg/L,MA为11.5μg/L,IgG为22μg/L。所有4项指标可在20 min之内同步完成。与微量蛋白检测的经典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相比,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高。结论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可实现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快速、准确、同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传感器芯片 微量蛋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自文 陈兵 +5 位作者 流沙 谭明红 王富华 蔡红卫 宫立众 程晓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83-2083,共1页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取代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覃军 王祥智 +3 位作者 刘毅敏 肖湘 刘海红 成晓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多数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 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多数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胶原(Collagen)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深入研究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期寻找活性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开发新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设计合成了6-(4-取代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并进行了体外药理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嗪酮 化学合成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37℃对血型鉴定、抗体效价及抗球蛋白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瑞卿 赵树铭 +6 位作者 林武存 曾杰 许聃 陈英 吴建君 胡建 刘景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了解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不同剂量后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变化。方法完全随机抽取4℃保存24 h A、B、AB型全血分别60 m l,按不同比例加入O型抗-A、抗-B效价1∶64的全血9、12、15、18 m ... 目的了解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不同剂量后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变化。方法完全随机抽取4℃保存24 h A、B、AB型全血分别60 m l,按不同比例加入O型抗-A、抗-B效价1∶64的全血9、12、15、18 m l置入100 m l塑料血袋内混匀后,置37℃孵箱,间隔15 m in摇动1次。分别在1、2、4、8、12、24 h留取标本,做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结果不同型全血加入不同剂量O型全血,37℃不同时间血型正反鉴定相符;相对应抗-A、抗-B抗体效价逐渐下降到消失;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的变化,以B型接受O型的反应最小,在接受600 m l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阴性,800 m l同1 200 m l反应基本一致。A、AB型接受O型后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反应基本一致,实验结果均为阳性。结论以B型接受O型的反应最小,在接受600 m l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阴性。800 m l同1 200 m l反应基本一致,A、AB型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阳性。原则上最好不输O型全血,从直接抗人-IgG实验分析,只要红细胞上存在不完全抗体,就一定会影响红细胞的寿命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 血型鉴定 抗体效价 抗人-IgG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血液稀释时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铭 陶国才 +1 位作者 毕敏 肖瑞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时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8例 :A组为ANH组 ,P4组为ANH +丙泊酚 4mg组 ,P8组为ANH +丙泊酚 8mg组 ,三组病人ANH后Hct降至 2 7 1 %。漂浮导管放置完...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时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8例 :A组为ANH组 ,P4组为ANH +丙泊酚 4mg组 ,P8组为ANH +丙泊酚 8mg组 ,三组病人ANH后Hct降至 2 7 1 %。漂浮导管放置完成后稳定 2 0min(T1 ) ,P4和P8组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 2mg/kg后 ,分别给与丙泊酚维持剂量 (P4组 :4mg·kg-1 ·h-1 ;P8组 :8mg·kg-1 ·h-1 )。稳定 1 0min后 (T2 ) ,开始进行血液稀释。同时于T1 、T2 、T3 (血液稀释完成后1 5min)分别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 vO2 ) ,血乳酸值 (T1 、T3 )。结果 三组病人ANH后均可见心排血量 (CO) ,每搏量 (SV)升高非常显著 ,外周血管阻力 (SVR)和动脉血氧含量(CaO2 )下降非常显著 ,氧供给 ( DO2 )、S vO2 及血乳酸改变不明显 ;P4和P8组SVR下降显著 ,MAP下降非常显著 ,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本实验剂量范围内 ,丙泊酚与ANH合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血液稀释 组织 氧代谢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因子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磊 肖瑞卿 +1 位作者 林武存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了解肝移植术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恢复情况。方法对本院9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1、3、5、7d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了解肝移植术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恢复情况。方法对本院9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1、3、5、7d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平均凝血酶原时间(INR)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T、APTT、FIB、INR术后1d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T、APTT、INR术后3、5、7d与术后1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TT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第1天PT、APTT、INR明显延长,FIB含量低于正常值;PT、FIB、APTT、INR在术后3~7d逐步恢复接近正常值,说明肝移植术后7d各种凝血因子可基本恢复到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存袋对浓缩血小板在22℃贮存期间活化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成晓玲 赵树铭 +4 位作者 傅晓岚 刁荣华 刘璐 张红 陈寒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67-2069,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保存袋对浓缩血小板在贮存期间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两种血小板常温保存袋在2 2℃保存浓缩血小板 5d ,分别在 0、1、3d和 5d取样品测定CD62p、血小板聚集功能、pH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随保存时间延长 ,CD62p的表达显... 目的 研究不同保存袋对浓缩血小板在贮存期间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两种血小板常温保存袋在2 2℃保存浓缩血小板 5d ,分别在 0、1、3d和 5d取样品测定CD62p、血小板聚集功能、pH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随保存时间延长 ,CD62p的表达显著增强 ,两种保存袋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但其它检测指标相差不显著。结论 不同血小板保存袋对血小板在 2 2℃贮存期间的活化状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CD62p是评价血小板活化的灵敏指标 ,对血小板的保存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活化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γ-球蛋白、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交叉配血不合一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永芳 林武存 +2 位作者 梁秀娥 肖瑞卿 吴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83-484,共2页
当血浆蛋白紊乱,粘滞性增大时,可以凝集任何人包括自身的红细胞。我们最近遇到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高ν-球蛋白、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型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对血小板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昕 李静 +1 位作者 史蓉华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的血小板添加液(PAS)替代70%自体血浆在低温液态条件下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采集6单位单采血小板,每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A组加入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B组加入100%血浆22℃保存;C组加入100%血浆和...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的血小板添加液(PAS)替代70%自体血浆在低温液态条件下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采集6单位单采血小板,每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A组加入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B组加入100%血浆22℃保存;C组加入100%血浆和海藻糖-85℃保存。A、B组在第1、5、7、9天取样检测,C组在20d后复苏取样检测。分别检测PLT计数、PDW、MPV、CD62p、HSR、PAgT、pH值、LDH以及GLU的变化。结果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延长,A组和B组CD62p表达增加,HSR和最大聚集率降低;A组的LDH释放、GLU消耗、CD62p表达、HS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H值在第5天起明显降低(P<0.05)。C组LDH释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但CD62p表达较少(P<0.05)。C组PDW显著升高,除与B组第5天结果相似外,均高于A、B组各时间点结果(P<0.05)。各组PLT计数相差不显著。结论改良的PAS-ⅢM能够很好的替代血浆用于血小板的保存,同时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保存效果好于血浆常温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添加液 低温保存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对人HSC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真 蒋天伦 +2 位作者 范娅涵 赵树铭 黎儒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351-2353,共3页
目的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 目的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104/ml分别将人脐血CD34+细胞接种于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以不含MSCs的培养系统为阴性对照,按3U/ml分别加入重组人EPO(rhEPO)。于接种10d后,取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71,以CD71阳性细胞率作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分化率。结果人MSCs支持下的人CD34+细胞在扩增的同时,(86.15±0.69)%细胞向红系分化;猪MSCs支持下的(82.46±1.46)%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阴性对照(44.62±1.20)%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P<0·01)。结论与阴性对照相比,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均能显著促进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孤独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旭芳 秦利燕 连继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改善孤独症大鼠病症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大鼠孕12.5 d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腹腔一次性注射制备孤独症幼鼠模型。白藜芦醇处理组从母鼠怀孕后第6天开始按照3.6 mg/kg体质量在孕鼠皮下...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改善孤独症大鼠病症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大鼠孕12.5 d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腹腔一次性注射制备孤独症幼鼠模型。白藜芦醇处理组从母鼠怀孕后第6天开始按照3.6 mg/kg体质量在孕鼠皮下注射白藜芦醇,持续注射13 d。将幼鼠分为4组:对照组、白藜芦醇处理组、VPA处理组、VPA联合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3只。出生后35 d对幼鼠进行重复行为、神经行为与社会交往行为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LC3及SIRT1表达变化。结果成功获得孤独症模型大鼠。与对照组相比,VPA组重复行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中央区活动时间与距离增加、站立次数减少(P<0.05),符合孤独症行为特征;白藜芦醇组无明显行为学变化;但白藜芦醇联合处理可显著改善VPA处理引起的孤独症行为症状(P<0.05),包括重复行为减弱,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中央区活动时间与距离减少、站立次数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可降低大鼠脑组织中SIRT1表达,并抑制LC3-Ⅱ表达水平;而白藜芦醇联合处理则可增强大脑组织中SIRT1与LC3-Ⅱ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孤独症模型大鼠的病症行为,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自噬及SIRT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孤独症 自噬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秦利燕 戴旭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一次性腹腔注射孕12.5 d大鼠制备自闭症幼大鼠模型,雷帕霉素处理组于VPA注射后每天给大鼠口服4 mg/kg雷帕霉素直至断奶...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一次性腹腔注射孕12.5 d大鼠制备自闭症幼大鼠模型,雷帕霉素处理组于VPA注射后每天给大鼠口服4 mg/kg雷帕霉素直至断奶。将出生幼鼠分为4组:对照组,VPA处理组,雷帕霉素处理组与VPA联合雷帕霉素处理组。在幼鼠出生后35 d进行社会交往行为检测、神经行为学检测,并分离提取脑组织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 TOR磷酸化水平及自噬标志蛋白LC3表达情况;电镜分析前额叶组织中自噬小体形成情况。结果成功制备自闭症大鼠模型。与对照相比,VPA处理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增加、站立次数减少(P<0.05),符合自闭症行为特征;雷帕霉素单独处理组无明显行为学变化;但雷帕霉素联合处理能明显改善VPA处理导致的自闭症行为症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可增强大鼠前额叶、海马及小脑组织中m TOR磷酸化水平,并降低LC3-Ⅱ表达水平;而雷帕霉素联合处理则能抑制上述脑组织中m TOR的磷酸化并增强LC3-Ⅱ表达水平。电镜分析结果表明,VPA处理可减少幼鼠前额叶组织中的自噬小体,而雷帕霉素联合处理则能明显增加自噬小体的形成。结论雷帕霉素可改善自闭症模型大鼠的病症行为,机制可能与抑制m TOR活性并增强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自闭症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