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鼻咽喉镜引导下胃管置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向悠琼 黄茂华 +1 位作者 施又兴 唐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47-2447,2451,共2页
关键词 电子鼻咽喉镜 胃管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在H_2O_2诱导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振东 张学渊 +2 位作者 魏运军 袁伟 卓贤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mic endonuclase/redox factor1,APE/Ref-1)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氧化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离体大鼠SGCs,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 目的研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mic endonuclase/redox factor1,APE/Ref-1)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氧化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离体大鼠SGCs,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E/Ref-1在H2O2诱导SGCs氧化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台盼蓝染色法计算SGCs氧化损伤过程中的死亡率。结果APE/Ref-1在体外正常培养SGCs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细胞核较强。H2O2浓度≥60μmol/L时,SGCs死亡率显著升高,APE/Ref-1在细胞核表达明显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E/Ref-1在氧化环境下SGCs细胞核表达减少,细胞死亡率升高,提示氧化环境下细胞活性降低可能与APE/Ref-1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 过氧化氢 氧化还原因子-1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琪 魏运军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58-1359,共2页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慢性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300插入式耳机与TDH-50P耳罩式耳机的耳间衰减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小宏 张学渊 黄青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比较TIP - 30 0插入式耳机耳间衰减 (insert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IEIA)与TDH - 5 0P耳罩式耳机耳间衰减 (supra -aural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SEIA)的差异 ,为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比较TIP - 30 0插入式耳机耳间衰减 (insert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IEIA)与TDH - 5 0P耳罩式耳机耳间衰减 (supra -aural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SEIA)的差异 ,为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GSI6 1临床听力计、TIP - 30 0插入式耳机和TDH - 5 0P耳罩式耳机 ,对一组单耳全聋而另一耳听力正常者 35人 (男 13人 ,女 2 2人 )进行纯音气导的耳间衰减测试。结果 TIP - 30 0插入式耳机与TDH - 5 0P耳罩式耳机组间耳间衰减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组内的某些频率之间耳间衰减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低中频测听范围 ,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的耳间衰减比TDH -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300插入式耳机 TDH-50P耳罩式耳机 耳间衰减 比较 耳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体外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琪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研究TNF-α对体外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实验分TNF-α组和对照组。依据作用时间和浓度不同,检测其对伊文思... 目的研究TNF-α对体外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实验分TNF-α组和对照组。依据作用时间和浓度不同,检测其对伊文思蓝的通透率变化。结果TNF-α能显著增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使伊文思蓝的通透率显著升高(P<0.01),且随TNF-α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TNF-α可以显著的增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一Or. 血迷路屏障 内皮细胞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后APE/Ref-1表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振东 钟诚 +1 位作者 李太军 张学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APE/Ref-1在正常成年SD大鼠内耳蜗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2组(n=12),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4h取出左侧耳蜗,每组随机4个耳蜗,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APE/... 目的观察APE/Ref-1在正常成年SD大鼠内耳蜗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2组(n=12),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4h取出左侧耳蜗,每组随机4个耳蜗,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APE/Ref-1表达分布。各组余下耳蜗组织进行均浆,进行免疫印记实验,测定匀浆中APE/Ref-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APE/Re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在假手术组大鼠耳蜗中,APE/Ref-1主要表达在正常螺旋神经节区,细胞内定位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螺旋韧带和血管纹也可以见到表达。缺血再灌注组APE/Ref-1在耳蜗这些部位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正常大鼠内耳表达APE/Ref-1,主要表达在螺旋神经节区。耳蜗缺血再灌注后,APE/Ref-1在内耳的表达显著增加,提示APE/Ref-1可能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缺血再灌注 APE REF-1 氧化应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需氧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诚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 初步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需氧菌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Ⅰ型 (S)与Ⅱ型 (P)慢性鼻窦炎成年患者 40例 ,另设对照组 (N) 2 0例 ,对窦口、鼻道、复合体 3个不同的部位 (共 180个部位 ) ,无菌操作采集标本 ,进行需氧菌培... 目的 初步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需氧菌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Ⅰ型 (S)与Ⅱ型 (P)慢性鼻窦炎成年患者 40例 ,另设对照组 (N) 2 0例 ,对窦口、鼻道、复合体 3个不同的部位 (共 180个部位 ) ,无菌操作采集标本 ,进行需氧菌培养。采用阳性率、3个部位需氧菌培养相同率 (RSAC)、优势菌等多个指标分析。结果 对照组 60个部位中 ,共有4例 4个部位检出菌 ,病变组 40例 12 0个部位中共检出细菌 5 0株 ,阳性率N为 2 0 %、S为 75 %、P为 70 %;N、S与P组的RSAC分别为 80 %、2 5 %和 3 0 %;优势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S与P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病变组 (S、P)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提出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一体化的观点 :正常为较洁净的一体化微生态系 ;慢性炎症病变时 ,一体化被破坏 ,呈现多种需氧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口鼻道复合体 需氧菌 微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对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肌动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琪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为研究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05、0.1、0.2ng/ml浓度...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为研究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05、0.1、0.2ng/ml浓度的TNF-α作用90min后,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测定其中各组的F-actin含量变化,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结果TNF-α能使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F-actin含量明显减少(P<0.01),且TNF-α的浓度越高F-actin的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通过TNF-α的作用能够改变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内F-actin密度及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纤维肌动蛋白 纹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咽镜下鼻咽部活检术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陈小宏 张学渊 +1 位作者 袁伟 肖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电子鼻咽镜 鼻咽部活检术 鼻咽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新生大鼠耳蜗的定位及其意义
10
作者 池君 张学渊 宋武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69-2271,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新生大鼠耳蜗中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听觉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出生后5~7d健康SD大鼠20只,制备耳蜗石蜡切片,用兔抗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新生大鼠耳蜗中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听觉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出生后5~7d健康SD大鼠20只,制备耳蜗石蜡切片,用兔抗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NGF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 新牛SD大鼠膜迷路呈类三角形结构,可清晰看见幼稚柯替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蜗轴中的细胞染色阳性,细胞核及细胞质内均有表达。结论 NGF对出生后5~7d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和毛细胞的存活、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NGF) 耳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TR基因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亚光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93-1694,共2页
关键词 CFTR基因 鼻息肉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中mdr_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张学渊 周亚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7-59,i002,共4页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1(multidrugresistance 1,mdr1)在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并讨论其在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 30只 ,其中生后 1~ 2周、3周、4周龄豚鼠各 10只 ,利用原...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1(multidrugresistance 1,mdr1)在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并讨论其在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 30只 ,其中生后 1~ 2周、3周、4周龄豚鼠各 10只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其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的表达 ,采用MPLAS - 5 0 0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豚鼠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 ;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 :3周龄与 4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者较 1~ 2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dr1mRNA存在于正常耳蜗外侧壁中 ,随着耳蜗外侧壁的发育其表达强度不同 ,可能是不同发育阶段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不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耳蜗 外侧壁 外向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感音神经性聋脑白质微观结构变化及其与人工耳蜗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盛梅 李昌亚 +2 位作者 卓贤露 王晓云 赵厚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 分析CSNHL患儿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及影响因素,探讨FA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09-2020.01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CSNHL患儿和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儿童,利用DTI成像技术获得各脑白质纤维束的FA... 目的 分析CSNHL患儿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及影响因素,探讨FA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09-2020.01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CSNHL患儿和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儿童,利用DTI成像技术获得各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于人工耳蜗植入开机后1、3、6、9、12月评估CSNHL患儿的前语言交流能力。结果 1. CSNHL患儿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枕钳、左侧上纵束、右侧钩束、双侧下纵束、双侧下额枕束的FA值均降低(P<0.05),以右下额枕束和右下纵束FA值降低最为显著(P<0.01);2.助听组CSNHL患儿右下额枕束和右下纵束的FA值大于无助听组(P<0.05),而助听+语训组的FA值大于单纯助听组(P<0.05);3.CSNHL患儿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各项指标评估得分与术前患儿右下额枕束和右下纵束的FA值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CSNHL患儿脑白质各纤维束FA值普遍降低;早期助听或助听后同步进行语训可能影响CSNHL患儿中枢脑白质FA值改变,减少听觉剥夺;术前FA值可能作为一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潜在评估指标,对术后疗效可能具有一定预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感音神经性聋 扩散张量成像 人工耳蜗 前语言交流能力 视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曲霉菌感染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伟 张学渊 黄茂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39-1939,共1页
关键词 入院 声带 患者 声嘶 曲霉菌感染 新生 吞咽困难 生物 提示 突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振东 魏运军 +2 位作者 张学渊 邓凤莲 卓贤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APE/Ref-1在耳蜗螺旋神经节氧化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大鼠脑组织总RNA克隆出APE/Ref-1基因,将APE/Ref-1基因定... 目的构建表达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APE/Ref-1在耳蜗螺旋神经节氧化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大鼠脑组织总RNA克隆出APE/Ref-1基因,将APE/Ref-1基因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经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BJ5183内同源重组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并反复感染293细胞进行扩增。对其进行安全性、滴度以及活性等检测。采用Westernblot对APE/Ref-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克隆出大鼠APE/Ref-1基因,经测序证实结果正确;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提取病毒DNA证实含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APE/Ref-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APE/Ref-1在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氧化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因子-1 重组腺病毒 耳蜗螺旋神经节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剪切力对豚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伟 张学渊 +3 位作者 魏运军 李琪 钟诚 姜振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流体力学装置在不同时相点、以不同剪切力对豚鼠脑、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力学作用,获得形态学图像并进行形状参数Pyx的测定分析。结果通过胶原酶消化... 目的观察不同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流体力学装置在不同时相点、以不同剪切力对豚鼠脑、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力学作用,获得形态学图像并进行形状参数Pyx的测定分析。结果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获得单层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于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剪切力为0·883dyn/cm2时作用24h未发生细胞形态改变;当剪切力增加到1.184dyn/cm2时,作用8h后细胞形态即开始出现顺流体方向的顺应性变化,随时间延长,变化趋势更明显。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0.267dyn/cm2时作用24h未发生细胞形态改变;当剪切力增加到1.069dyn/cm2时,作用4h后细胞形态即开始出现顺流体方向的顺应性变化。结论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受到剪切力作用后其形态学不同于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内皮 血管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Otos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卓贤露 姜振东 +3 位作者 魏运军 鲁立 张学渊 袁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Otos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大鼠耳蜗螺旋韧带成纤维细胞总RNA中克隆出Otos基因,将Otos基因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经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BJ5183内同源重组后,转染... 目的构建表达Otos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大鼠耳蜗螺旋韧带成纤维细胞总RNA中克隆出Otos基因,将Otos基因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经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BJ5183内同源重组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反复感染293细胞,并进行扩增,对其进行安全性、病毒滴度以及活性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克隆出大鼠Otos基因,经测序证实结果正确,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提取病毒DNA证实含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Otos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s 重组腺病毒 内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池君 宋武战 张学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69-471,I0002,共4页
目的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βNGF)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从小鼠颌下腺总mRNA中扩增βNGF全长cDNA片断,定向克隆... 目的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βNGF)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从小鼠颌下腺总mRNA中扩增βNGF全长cDNA片断,定向克隆于携带巨细胞启动子(CMV)和标记蛋白-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中;在细菌BJ5183中与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构建pAdeasy-1/pAdtrack-CMV-GFP-mβNGF;在HEK293(人胚肾293细胞)细胞中包装成为有感染能力的、能表达βNGF和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颗粒。用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效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βNGF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GF的分泌。结果成功获得小鼠βNGF的cDNA片断,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GFP-mβNGF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感染病毒的细胞胞体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细胞中βNGF免疫染色阳性,培养上清中检测有NGF分泌。结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能高效地将外源性目的基因βNGF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能正确转录、翻译和分泌,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耳基因干预的研究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基底膜上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池君 张学渊 宋武战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g rowth factor,βNGF)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耳蜗基底膜上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从小鼠颌下腺总mR-NA中扩增βNGF全长cDNA片断,定向克隆于携带... 目的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g rowth factor,βNGF)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耳蜗基底膜上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从小鼠颌下腺总mR-NA中扩增βNGF全长cDNA片断,定向克隆于携带巨细胞启动子(CMV)和标记蛋白-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中;在细菌中与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构建pAdeasy-1pAd-track-CMV-eGFP-mβNGF;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为有感染能力的,能表达βNGF和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颗粒。用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效率,RT-PCR法检测βNGF基因在基底膜上的转录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βNGF在基底膜上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获得小鼠βNGF的cDNA片断,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eGFP-mβNGF构建成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到感染病毒的基底膜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分别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证实有外源性βNGF的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能高效地将外源性目的基因βNGF导入体外培养的基底膜细胞中,并在基底膜中转录和翻译,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介导的βNGF对内耳各类细胞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 基底膜 基因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taxi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锦川 朱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678-681,共4页
目的:获得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表达成熟的Eotaxin,为进一步构建其N-端突变体,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作准备。方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Eotaxin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克... 目的:获得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表达成熟的Eotaxin,为进一步构建其N-端突变体,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作准备。方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Eotaxin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然后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 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结果:RT-PCR扩增得到了400 bp左右的DNA片段,序列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GenBank中报道的编码Eotaxin cDNA序列,并获得了正确表达。结论:Eotaxin cDNA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为进一步构建其N-端突变体,纯化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TAXIN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