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柯胺B拮抗细菌内毒素和CpG 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景程 刘鑫 +4 位作者 郑新川 祝元峰 鲁永玲 郑江 罗奇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苦柯胺B(kukoamine B,KB)体内外拮抗脓毒症的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双偏振极化干涉测量技术测定KB与大肠埃希氏菌LPS、CpG ODN 1826的亲和力,并用鲎试剂法检测KB对大肠埃希氏菌LPS的体外中和作用,采用ELISA法体外检测K...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苦柯胺B(kukoamine B,KB)体内外拮抗脓毒症的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双偏振极化干涉测量技术测定KB与大肠埃希氏菌LPS、CpG ODN 1826的亲和力,并用鲎试剂法检测KB对大肠埃希氏菌LPS的体外中和作用,采用ELISA法体外检测KB对LPS和CpG DNA单独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热灭活大肠埃希菌和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抑制作用。在腹腔注射热灭活细菌菌液小鼠脓毒症模型中,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KB(低、中、高剂量)组、和临床药物组(血必净和乌司他丁),观察比较7 d内各组动物死亡率。结果 KB与LPS和CpG ODN1826的KD值分别为7.38 nmol/L和197.2 nmol/L,在体外KB能够明显抑制LPS对鲎试剂的促凝作用(P<0.05,P<0.01),对热灭活细菌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明确的量效关系(P<0.05,P<0.01)。在体内实验中,KB对重度和极重度脓毒症模型均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KB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临床药物组(P<0.05,P<0.01)。结论 KB作为一种多病原分子的中和剂,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且效果显著优于现有临床用药血必净和乌司他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柯胺B 脓毒症 细胞 培养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脏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宁 郑江 +1 位作者 郭毅斌 魏利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血培养和脏器形态、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前药理研究制备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建立大鼠模型,每24小时定时采血作血培养并检测血白细胞(WBC)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血培养和脏器形态、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前药理研究制备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建立大鼠模型,每24小时定时采血作血培养并检测血白细胞(WBC)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术后7 d取心、肝、肾作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大鼠血培养均未检出细菌,血中WBC、ALT、AST、BUN、Cr及LPS基本在正常范围内,CK值变化较大但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心、肝、肾无病理学改变。结论此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感染和脏器功能影响小,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留置术 大鼠 器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通过上调泛素-蛋白酶体相关分子表达抑制LPS活化巨噬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长钰 龙宇鹏 +1 位作者 杨永军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氯喹(chloroquine,CQ)对脂多糖/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相关分子A20、TRIM33和USP28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荧... 目的观察氯喹(chloroquine,CQ)对脂多糖/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相关分子A20、TRIM33和USP28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酸化抑制剂CQ对LPS诱导锌指蛋白A20、泛素连接酶TRIM33和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Q对LPS诱导A20和TRIM33的蛋白表达。应用siRNA转染技术沉默A20,荧光定量PCR检测CQ对LPS诱导炎性细胞因子TNF的mRNA表达。结果与LPS对照组比较,经CQ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A20、TRIM33、USP28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3.197±0.013)vs(1.292±0.009),(1.627±0.113)vs(0.797±0.083),(1.387±0.144)vs(0.742±0.061),P<0.05],A20和TRIM33的蛋白表达也同样上调。采用siRNA干扰A20基因表达,则CQ预处理组细胞中LPS诱导的TNF-αmRNA表达显著上调[(7.650±0.113)vs(4.145±0.120),P<0.01]。结论 CQ可显著上调LPS活化的巨噬细胞中泛素化相关分子A20、TRIM33和USP28的表达,而干扰A20基因表达可显著上调LPS活化Raw264.7细胞中TNF-α的mRNA表达,提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其相关分子参与CQ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内毒素 巨噬细胞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抗内毒素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伏建峰 曹红卫 +5 位作者 王宁 刘鑫 杨东 郑新川 鲁永玲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从黄芩中提取具有拮抗内毒素(LPS)活性的物质。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将黄芩水提物分离成若干组分,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各组分与LPS的活性中心LipidA的结合活性,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各组分(2.... 目的从黄芩中提取具有拮抗内毒素(LPS)活性的物质。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将黄芩水提物分离成若干组分,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各组分与LPS的活性中心LipidA的结合活性,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各组分(2.0mg/L)对LPS(0.2μg/L)的中和作用,籍此筛选出活性组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所筛组分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所筛组分对LPS(100μg/L)刺激的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获得5种HPLC产物S3K1-5,其中S3K1与LipidA结合活性最高,S3K1(2.0mg/L)可显著抑制LPS(0.2μg/L)介导的鲎试剂的凝结反应(P〈0.05);以LPS(100μg/L)刺激RAW264.7细胞,其TLR4mRNA表达增强,给予40、80、160mg/L的S3K1预处理后能减弱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TLR4mRNA表达(P〈0.05);单纯LPS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的TNF-α为(1757.61±207.25)ng/L(对照组),给予40、80、160mg/L的S3K1预处理后TNF-α浓度依次为(1324.53±149.73)、(893.87±140.77)、(799.97±124.21)ng/L,随S3K1剂量递增而减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黄芩中提取到具有拮抗LPS活性的组分S3K1,S3K1在体外对LPS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TLR4mRNA表达,进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内毒素 生物传感器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生物碱抗内毒素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东 张瑛 +3 位作者 郑新川 刘鑫 鲁永玲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从中药白鲜皮中分离抗内毒素/脂多糖(endo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体内外抗LPS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白鲜皮水煎液中分离有效成... 目的从中药白鲜皮中分离抗内毒素/脂多糖(endo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体内外抗LPS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白鲜皮水煎液中分离有效成分,并以试管法进行定性鉴别;在体外,以动态浊度法检测该成分对LPS的中和作用;ELISA法检测其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在体内,观察该成分对热灭活大肠埃希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得到具有抗LPS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BXP-A。体外实验结果显示,BXP-A(0.5~1.0 mg/L)可抑制LPS(0.2μg/L)介导的鲎试剂的凝结反应(P<0.05);BXP-A(100~200 mg/L)可显著抑制LPS(100μg/L)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及IL-6(P<0.05,P<0.01);BXP-A(40 mg/kg)可提高注射热灭活大肠埃希菌(1.3×1011CFU/kg)攻击小鼠存活率约40%。结论 BXP-A在体外能较好地中和LPS并抑制其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对热灭活大肠埃希菌攻击所致脓毒症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内毒素 细胞因子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皮抗内毒素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益国 曹红卫 +1 位作者 王宁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对传统中药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PSA)抗内毒素(LPS)活性组分进行定向分离及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层析、离子交换-HPLC等技术对牡丹皮进行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通过活性组分对LPS介... 目的对传统中药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PSA)抗内毒素(LPS)活性组分进行定向分离及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层析、离子交换-HPLC等技术对牡丹皮进行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通过活性组分对LPS介导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实验、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评价所得活性组分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结果从牡丹皮水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PSA-3),PSA-3在体外能抑制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45μg<0.05,P90、180μg<0.01),对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1),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5),而低结合活性PSA-1组分则不具有抑制作用,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HK-E.coli)攻击小鼠也无保护效果。结论从牡丹皮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该组分在体内外对LPS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内毒素 牡丹皮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材料抗菌活性机制研究——终结抗生素滥用的曙光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阳 杨永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7-1053,共7页
抗生素滥用是困扰临床用药的一大难题。随着纳米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以石墨烯材料(graphene materials,GMs)为代表的新型抗菌剂的研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GMs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治疗等领域具有... 抗生素滥用是困扰临床用药的一大难题。随着纳米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以石墨烯材料(graphene materials,GMs)为代表的新型抗菌剂的研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GMs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显示,GMs能够在更多医学前沿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材料 抗菌活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拮抗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江 王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由创伤及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是导致临床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外膜的内毒素则是其主要始动因素。其分子病理学机制为内毒素通过与CD14及TLR4受体结合 ,激活巨噬细胞而介导脓毒症的发生。本文根... 由创伤及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是导致临床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外膜的内毒素则是其主要始动因素。其分子病理学机制为内毒素通过与CD14及TLR4受体结合 ,激活巨噬细胞而介导脓毒症的发生。本文根据LPS介导脓毒症的机制 ,就近年拮抗内毒素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脓毒症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革兰氏阴性杆菌 SIRS 综述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MP-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郭毅斌 郑庆亦 +3 位作者 陈锦河 蔡少甫 曹红卫 郑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探讨蜂毒肽MP-1对内毒素血症(ETM)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mg/kg制备ETM小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ETM组(n=48)和MP-1治疗组(n=48,注射LPS的同时注射MP-1 3mg/kg)。ETM组和M... 目的探讨蜂毒肽MP-1对内毒素血症(ETM)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mg/kg制备ETM小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ETM组(n=48)和MP-1治疗组(n=48,注射LPS的同时注射MP-1 3mg/kg)。ETM组和MP-1组分别于注射LPS后2、6、12、24、48、72h处死动物,采集血浆和肺组织标本,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各时相点血浆LPS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水平,real-ti me RT-PCR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TNF-α和IL-6 mRNA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伤后12h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ETM小鼠伤后2-48h血浆LPS、TNF-α和IL-6水平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TLR4、TNF-α、IL-6 mRNA表达和MPO活性也明显增强(P〈0.05或P〈0.01)。MP-1治疗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浆LPS和各细胞因子水平(P〈0.05或P〈0.01),抑制肺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及减低MPO活性(P〈0.05或P〈0.01),并可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MP-1可能通过中和LPS,减少LPS诱导的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进而减轻炎症介质对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蜂毒肽 内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拮抗内毒素组分的提取分离研究
10
作者 冯文曦 郑江 魏利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78-1379,共2页
目的提取分离赤芍中拮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组分。方法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结合传统的中药分离技术,分离提取中药赤芍,应用鲎试验和ELISA法检测赤芍各组分对LPS的中和作用。结果从赤芍中分离提取6个组分,其中1、4号组分... 目的提取分离赤芍中拮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组分。方法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结合传统的中药分离技术,分离提取中药赤芍,应用鲎试验和ELISA法检测赤芍各组分对LPS的中和作用。结果从赤芍中分离提取6个组分,其中1、4号组分对LPS具有显著的中和作用(P<0.05),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由LPS介导小鼠RAW 264.7细胞释放TNF-α(P<0.01)。结论我们以LPS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快速、有效地提取分离并证明赤芍中具有较强的中和LPS活性的有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内毒素 提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红卫 郭毅斌 +4 位作者 王宁 魏利召 王俊 周红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观察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青蒿素对CL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术后2、6、12、24、48和72 h大鼠血清LPS、TNF-α和... 目的观察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青蒿素对CL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术后2、6、12、24、48和72 h大鼠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72 h大鼠肠粘膜形态学的变化;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ELISA法检测青蒿素对LPS(100 ng/m l)及热灭活大肠杆菌(3.5×107CFU/m l)刺激PMΦ释放TNF-α及IL-6的影响。结果青蒿素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CLP术后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肠粘膜的损伤程度减轻;青蒿素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刺激PMΦ释放TNF-α和IL-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关系(P<0.01)。结论青蒿素能抑制CLP大鼠巨噬细胞活化并减轻肠粘膜损伤,对CL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脓毒症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文曦 梅玲 +1 位作者 王宁 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66-1366,1369,共2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 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 患者 HPV-6 早期发现 PCR) 检测分析 发病率 危害性 潜伏性 亚临床 临床期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曹红卫 郭毅斌 +4 位作者 魏利召 王宁 曲海 周红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目的观察青蒿素(artemisinin,AR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LP组和青蒿素治疗(ART)组,分别于CLP术后2、6、12、24、48、72h活... 目的观察青蒿素(artemisinin,AR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LP组和青蒿素治疗(ART)组,分别于CLP术后2、6、12、24、48、72h活杀大鼠取肺组织,匀浆后动态浊度鲎试验法检测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CLP术后,ART组大鼠肺组织匀浆LPS、TNF-α和IL-6含量较CLP组明显降低(P<0.05,P<0.01),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也显著低于CLP组(P<0.05,P<0.01),24h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青蒿素可能通过降低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局部的LPS水平,抑制和减少了TNF-α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进而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与LPS/Lipid A的亲合力测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江 龚小云 +2 位作者 吕根法 卫国 周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为测定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BNEP与LPS/LipidA结合的亲合力 ,以探索BNEP中和LPS/LipidA的作用机制 ,应用光学生物传感器技术测定BNEP与LPS/LipidA结合的亲合力 ;采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BNEP体外中和LPS的能力。结果发现... 为测定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BNEP与LPS/LipidA结合的亲合力 ,以探索BNEP中和LPS/LipidA的作用机制 ,应用光学生物传感器技术测定BNEP与LPS/LipidA结合的亲合力 ;采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BNEP体外中和LPS的能力。结果发现 ,BNEP与LPS和LipidA均具有高亲合力结合的能力 ,与LPS结合的Kd值为 2 5 8~ 48 8nmol/L ,与LipidA者为 11 8~ 2 1 8nmol/L ;体外中和LPS的结果显示 ,8μg/ml的BNEP可完全中和 2ng/ml的LPS。说明BNEP与LPS和LipidA均具有高亲合力的结合 ,结合位点为LPS的活性中心LipidA亲水的二糖母核骨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I模拟肽 脂多糖类 亲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活性氧自噬途径增加小鼠巨噬细胞杀菌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永玲 祝元锋 +3 位作者 陈倩 范仕郡 郑江 刘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83-1789,共7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S)通过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自噬水平进而上调其杀菌活性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及体外分化培养获得原代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细菌计数实验分为大肠埃希菌(E.coli,EC)组、EC+AS组和EC+AS+抑制剂组(3-MA和L...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S)通过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自噬水平进而上调其杀菌活性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及体外分化培养获得原代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细菌计数实验分为大肠埃希菌(E.coli,EC)组、EC+AS组和EC+AS+抑制剂组(3-MA和Ly294002),建立EC感染细胞模型,给予AS和抑制剂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检测胞内活菌数量。自噬和活性氧检测实验分为medium组、AS组、AS+自噬抑制剂组和AS+活性氧清除剂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乙酰半胱氨酸(NAC)],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体标志物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经定向分化后,获得形态良好的原代巨噬细胞。细菌计数实验结果显示,与EC组比较,EC+AS组细胞胞内EC数量显著减少(P<0.01),且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EC+AS+自噬抑制剂组和EC+AS+活性氧清除剂组细胞胞内细菌较EC+AS组显著升高(P<0.01)。自噬和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AS组较medium组自噬基因LC3B和Atg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AS+自噬抑制剂组或AS+活性氧清除剂组自噬蛋白的表达较AS组明显降低,AS+活性氧清除剂组ROS水平较AS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增加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且该作用与其上调细胞活性氧水平,进而激活细胞自噬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巨噬细胞 杀菌作用 自噬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抗内毒素组分的制备及活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东 曹红卫 +5 位作者 伏建峰 王宁 刘鑫 郑新川 鲁永玲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6-708,共3页
目的从中药栀子中提取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活性初步分析。方法运用大孔树脂AB-8、聚酰胺树脂、萃取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栀子水提物进行分离;通过测定他与lipid A的结合强弱对分离过程进行跟... 目的从中药栀子中提取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活性初步分析。方法运用大孔树脂AB-8、聚酰胺树脂、萃取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栀子水提物进行分离;通过测定他与lipid A的结合强弱对分离过程进行跟踪,获得粗组分D,经过HPLC技术进一步获得与lipid A有较强结合活性的组分CJ-1;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组分CJ-1在不同浓度(0.5、1、2mg/L)对LPS(0.2μg/L)的中和作用;ELISA法检测CJ-1组分对LPS(100μg/L)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从中药栀子中逐步分离出与lipid A结合活性较高的组分CJ-1,当CJ-1浓度为0.2g/L时,RU值为112arc/s;CJ-1浓度为0.5~2.0mg/L时,对0.2μg/L LPS介导的鲎试剂的凝结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CJ-1浓度为50~200mg/L时,对100μg/L的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依靠lipid A为靶点指导中药栀子水煎液分离,从中分离提取出与lipid A的结合作用较强的组分CJ-1,CJ-1在体外对LPS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生物传感器 内毒素类 鲎试验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MyD88非依赖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艳艳 刘鑫 +3 位作者 曹红卫 王宁 鲁永玲 郑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氯喹对脂多糖/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诱导TLR4-MyD88非依赖途径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喹(5、10、20、40、60μg/ml)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培养体系中TNF-α、IL-6在2、6、12、18... 目的探讨氯喹对脂多糖/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诱导TLR4-MyD88非依赖途径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喹(5、10、20、40、60μg/ml)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培养体系中TNF-α、IL-6在2、6、12、18、24h的释放情况,RT-PCR检测TNF-α、IL-6、TLR4、TRAMmRNA的表达,EMSA检测NF-κB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IκBα磷酸化水平和IRF3的降解情况。结果氯喹浓度小于4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应用氯喹预处理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在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TLR4和TRAM在核酸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EMSA结果显示NF-κB的活化受到抑制,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κBα磷酸化及IRF3的降解也受到抑制。结论氯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MyD88非依赖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内毒素 核因子κB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抗内毒素活性组分的分离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婕 郑江 +2 位作者 蒋栋能 鲁永玲 魏利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45-2347,共3页
目的从诃子中分离制备具有拮抗内毒素作用的活性组分。方法应用离子色谱技术等方法,从诃子水提物中分离制备具有拮抗内毒素活性的组分;并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对所得到的组分进行与LipidA结合活性的筛选;利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筛选出... 目的从诃子中分离制备具有拮抗内毒素作用的活性组分。方法应用离子色谱技术等方法,从诃子水提物中分离制备具有拮抗内毒素活性的组分;并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对所得到的组分进行与LipidA结合活性的筛选;利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筛选出的活性组分在体外进行中和内毒素活性的测定;观察其对LPS刺激的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观察其对致死剂量(20mg/kg)内毒素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应用离子色谱技术从诃子中分离出4个组分,其中有3个组分具有一定的结合LipidA的活性,以3#组分结合活性最强;在体外实验中3#组分对内毒素具有直接的中和作用(P<0·01);对LPS刺激的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并对致死剂量内毒素攻击的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1)。结论从诃子中分离出的3#组分具有显著的拮抗内毒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抗内毒素 活性成分 分离技术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模拟肽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江 周红 +2 位作者 秦孝建 鲁永玲 肖光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探讨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 10 3 42的体外杀菌作用及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10 3、PSPNC49619、大肠埃希氏菌J5、V5 17和金葡球菌MSSA2 5 92 3于对数生长期 ,调整细菌浓度为 10 5C... 目的 探讨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 10 3 42的体外杀菌作用及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10 3、PSPNC49619、大肠埃希氏菌J5、V5 17和金葡球菌MSSA2 5 92 3于对数生长期 ,调整细菌浓度为 10 5CFU/ml ,加入BPI模拟肽 10 3 42 (10 0 μg/ml) ,测定其对细菌的杀菌曲线。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BPI模拟肽 10 3 42 (10 0 μg/ml)与铜绿假单孢菌PA10 3 3 7℃共培养 5、10、15、3 0min后细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BPI模拟肽 10 3 42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与细菌作用 5min后 ,细菌外膜出现轮廓模糊 ,10min后细菌内膜出现不完整 ,至 15min细菌胞膜不清 ,胞质外流 ,3 0min能见到细菌完全裂解。结论 BPI模拟肽 10 3 42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 ,该活性与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的膜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 形态学 电镜 BPI模拟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斌 文亮 +1 位作者 郭毅斌 尹昌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45min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即刻、2h、6h、24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45min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即刻、2h、6h、24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测定Peyer’s淋巴结(PP)、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增殖活力;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统计细菌移位率;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中sIgA含量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较再灌注前显著升高(P<001);并于再灌注后2h起出现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肠黏膜内sIgA含量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增殖活力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呈显著负相关(r=-0553~-0753,P<001)。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下降,与肠外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 免疫功能 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