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估算烧伤病人热能需要量——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营养公式的由来 被引量:7
1
作者 汪仕良 黎鳌 +2 位作者 解伟光 尤忠义 余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烧伤病人热能需量通常用间接测热法及公式估算。间接测热法所用进口代谢仪价格昂贵,尚未能普及应用,作者叙述了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氧耗量、CO2排量及用Weir公式计算REE(静息能量消耗)的方法。本文还叙述了我国第一个烧伤病... 烧伤病人热能需量通常用间接测热法及公式估算。间接测热法所用进口代谢仪价格昂贵,尚未能普及应用,作者叙述了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氧耗量、CO2排量及用Weir公式计算REE(静息能量消耗)的方法。本文还叙述了我国第一个烧伤病人热卡计算公式(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营养公式:KJ/d=4104×体表面积m2+105×烧伤面积%)的由来,其前半部为病人基础需量,每平方米1000千卡(4184千焦);后半部为烧伤需量,对每%烧伤面积需105千焦的由来作了说明。还介绍了体表面积的简化公式:体表面积m2=(身高m-0.6)×1.5。总能量消耗除REE外,还应包括食物生热及活动耗能,烧伤病人在REE值基础上再增加多少作为每天热能供应总量,这仍是需要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热能需要量 烧伤营养公式 热卡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保护严重烧伤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彭曦 尤忠义 +5 位作者 汪仕良 王风君 解伟光 贺光照 陶凌辉 赵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对它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烧伤总面积在 30 %~ 6 0 %、三度烧伤面积在 10 %~ 30 %的 39例病人 ,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 (Gln组 2 0例 )和安慰剂...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对它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烧伤总面积在 30 %~ 6 0 %、三度烧伤面积在 10 %~ 30 %的 39例病人 ,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 (Gln组 2 0例 )和安慰剂对照组 (C组 19例 )。Gln组每天服用谷氨酰胺颗粒剂 0 .5 g/kg。C组服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 ,疗程为 7天。检测用药前后两组病人血中谷氨酰胺浓度、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内毒素含量及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 ,并记录一般情况和住院日。 结果 :Gln组病人用药 7天后 ,血中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而血浆DAO活性、内毒素含量及肠粘膜通透性均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住院日显著短于C组。 结论 :服用谷氨酰胺颗粒剂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病人血中谷氨酰胺水平 ,减轻伤后肠道受损程度 ,保护肠粘膜屏障 ,并有助于缩短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粘膜屏障 烧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输液对严重烧伤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预防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发明 杨宗诚 +6 位作者 康绍禹 刘志远 王天乙 何保斌 傅琼芳 魏钜菊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证明严重烧伤立即输液对预防烧伤早期MOF有利;延迟均匀输液则不利;而延迟快速输液可部分预防MOF发生。其表现为立即和延迟快速输液组的SV、SI、LVSWI、RVSWI、FAP维持在伤前值的50%以上,并逐渐恢复接近伤前值。PAWP小于1.3kPa,ALT... 本文证明严重烧伤立即输液对预防烧伤早期MOF有利;延迟均匀输液则不利;而延迟快速输液可部分预防MOF发生。其表现为立即和延迟快速输液组的SV、SI、LVSWI、RVSWI、FAP维持在伤前值的50%以上,并逐渐恢复接近伤前值。PAWP小于1.3kPa,ALT、LDT增加没有超过伤前值的2倍。DB、TB、UN、Cr、PaO_2、P(A-a)O_2、MDA、RCR、ADP/O和ATP变化不明显。血培养阳性率、死亡率和MOF发生率低,病理改变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衰竭 预防 输液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研究——高代谢及内毒素 被引量:5
4
作者 汪仕良 尤忠义 +7 位作者 余斌 王凤君 彭曦 赵云 王裴 王少龙 陈忠勇 黎鳌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高代谢与内毒素的关系。 方法 :观察了 4 0例严重烧伤病人 ,烧伤总面积达 (45±11.3) % ,其中深度烧伤为 (2 9.7± 10 .4 ) %。观察指标为静息能量消耗 (REE)、血浆内毒素、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目的 :探讨烧伤后高代谢与内毒素的关系。 方法 :观察了 4 0例严重烧伤病人 ,烧伤总面积达 (45±11.3) % ,其中深度烧伤为 (2 9.7± 10 .4 ) %。观察指标为静息能量消耗 (REE)、血浆内毒素、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8(IL 8)、高血糖素、皮质醇、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及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 (L/M)、尿儿茶酚胺。 结果 :①烧伤后 1~ 14天观察期间 ,REE与血浆内毒素、TNF、IL 8、高血糖素呈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5 985、0 .92 36、0 .8381、0 .85 17,P分别为 0 .0 14 3、0 .0 0 11、0 .0 0 94、0 .0 0 73) ;血清DAO与血浆SOD呈显著负相关 (r=- 0 .7871,P =0 .0 2 0 4 ) ,尿L/M与血浆SOD、MDA亦呈显著相关 (r =- 0 .9114、0 .94 4 5 ,P=0 .0 0 16、0 .0 0 0 4 )。②复苏期后 (伤后 4~ 14天 ) ,REE与SOD呈显著负相关 (r=- 0 .7180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高代谢与内毒素、TNF、IL 8、高血糖素有关 ,伤后肠道损伤与早期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关 ,血内毒素增高可能与肠道损伤所致的肠道内毒素移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浆内毒素 高血糖素 TNF 肠道损伤 肠源性高代谢 IL-8 伤病 结论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医大烧伤营养公式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解伟光 黎鳌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32例烧伤面积>50%TBSA的成年病员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前者按三医大烧伤营养公式“千焦耳(kJ)/d=4184(1000cal)×体表面积(m^2)+105(25cal)×烧伤面积(%),糖:脂肪:蛋白质=50~60:20~30:15~20,千焦耳:氮(g)=628~711(150~... 32例烧伤面积>50%TBSA的成年病员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前者按三医大烧伤营养公式“千焦耳(kJ)/d=4184(1000cal)×体表面积(m^2)+105(25cal)×烧伤面积(%),糖:脂肪:蛋白质=50~60:20~30:15~20,千焦耳:氮(g)=628~711(150~170cal):1”实施营养计划,后者为住院常规饮食,观察28d,结果显示营养组病员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能量代谢 营养需要量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之一——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仕良 黎鳌 +9 位作者 尤忠义 邵洪 余斌 朱云 余静波 王凤君 李超志 王少龙 唐成功 赵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观察了21例严重烧伤病人〔TBSA45±12.6%,深度烧伤29.8±8.9%〕。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喂养组及延迟喂养组。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烧伤后门脉、肠粘膜血流量下降,肠粘膜氧耗量增加,肠组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屏障功能均明显受影响,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加,枯否细胞等巨噬系统活化,分解激素、TNF、PGE2、IL-8等炎症介质增加,以致代谢率增高。因此,可以认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源性高代谢 肠道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在大鼠严重烧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依凌 王凤君 +1 位作者 陈传莉 王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不同时相点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Rho激酶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制备烧伤大鼠模型后取回肠末段,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6h+Y27632组,以荧光素标记法(FITC-D)检测大鼠肠黏膜在未烧伤、1、2...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不同时相点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Rho激酶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制备烧伤大鼠模型后取回肠末段,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6h+Y27632组,以荧光素标记法(FITC-D)检测大鼠肠黏膜在未烧伤、1、2、6、12、24h等不同时相点通透性的变化指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myosinlightchain,MLC)、磷酸化MLC(p-MLC)和Rho激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并呈时相依赖性变化,6~12h达到最高;p-MLC以及Rho激酶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上述蛋白表达的增强可在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后消失。结论严重烧伤后肠黏膜Rho激酶激活和p-MLC表达增加,是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及屏障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肠黏膜通透性 RHO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云 王凤君 +1 位作者 王裴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调控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 6、12h、1、3、5d处死 ,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 目的 探讨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调控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 6、12h、1、3、5d处死 ,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RT PCR法检测肠粘膜bcl 2mRNA表达的变化 ,荧光法检测肠上皮细胞caspase 3酶活性。结果 烧伤后 6h至 5d肠上皮凋亡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TUNNEL检测显示 :烧伤后 6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即有增加 ,伤后 1d表达最强 ,以后稍有减弱 ,但仍强于伤前 ;肠粘膜bcl 2mRNA表达在伤后 12h开始低于正常 ,至伤后 5d仍低于正常 ,烧伤后大鼠肠上皮细胞caspase 3的活性在伤后 1d明显升高 ,伤后 3d到峰值 ,然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caspase 3活性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5 6,P <0 0 5 ) ;烧伤后bcl 2mRNA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负相关 (r =-0 72 ,P <0 0 5 )。结论 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尤以伤后 1、3d最为明显 ,caspase 3 ,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酶-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巨噬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彭代智 黄文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68-2170,共3页
关键词 炎症反应 严重烧伤 巨噬细胞 并发症 信号转导机制 烧伤患者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function) 失控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早期康复的促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梅 杨宗城 +2 位作者 冯正直 张大均 陈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认知和行为康复训练对提高烧伤患者健康状况的效果,制定一套临床可行、有效的烧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模式。方法:随机将120例烧伤患者分为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个月后,比较两组烧伤患者健康状况水... 目的:研究早期认知和行为康复训练对提高烧伤患者健康状况的效果,制定一套临床可行、有效的烧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模式。方法:随机将120例烧伤患者分为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个月后,比较两组烧伤患者健康状况水平。结果:经过训练后的实验组烧伤患者健康状况水平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早期认知和行为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烧伤患者的健康状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早期康复 健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依凌 陈传莉 +1 位作者 王裴 王凤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肠黏膜上皮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6 h+Y27632组,以FITC-albumin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肠黏膜上皮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6 h+Y27632组,以FITC-albumin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在未烧伤、1、2、6、12、24 h时相点通透性变化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MLC(p-MLC)和Rho激酶蛋白水平在6个时相点的变化及烧伤血清6 h+Y27632组总MLC、p-MLC及Rho激酶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严重烧伤后人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并呈时相依赖性变化,6-12 h达到最高;p-MLC以及Rho激酶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上述蛋白表达的增强可在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后取消。结论: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肠黏膜上皮细胞内Rho激酶激活、p-MLC表达增加及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抑制Rho激酶活性能逆转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大鼠血清 肠黏膜上皮细胞 RHO激酶 MLC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于痂下水肿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荣新洲 陈惠英 +3 位作者 肖光夏 李志清 张雅萍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移位 痂下水肿液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丁脲改善烧伤高代谢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伟光 黎鳌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7-320,共4页
胰岛素相对不足和组织胰岛素抵抗是引起烧伤后高分解代谢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针对此原因。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口服甲磺丁脲的烧伤病员连续观察10d。结果表明该药能通过以下3个方面改善烧伤高代谢:(1)刺激胰岛素释放,强化胰岛素作用,(2)... 胰岛素相对不足和组织胰岛素抵抗是引起烧伤后高分解代谢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针对此原因。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口服甲磺丁脲的烧伤病员连续观察10d。结果表明该药能通过以下3个方面改善烧伤高代谢:(1)刺激胰岛素释放,强化胰岛素作用,(2)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3)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丁脲 烧伤 高代谢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并发抑郁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梅 覃霞 +1 位作者 陈军 杨宗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20-1121,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抑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Zung抑郁量表筛选烧伤患者,分为烧伤治疗期并发抑郁患者和治疗期不并发抑郁患者,烧伤康复期并发抑郁患者和康复期不并发抑郁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液中ACTH... 目的:探讨烧伤后抑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Zung抑郁量表筛选烧伤患者,分为烧伤治疗期并发抑郁患者和治疗期不并发抑郁患者,烧伤康复期并发抑郁患者和康复期不并发抑郁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液中ACTH、CRF和皮质醇水平。结果:烧伤后无论是治疗期还是康复期并发抑郁症患者的HPA轴应激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并发抑郁症患者。结论:烧伤后抑郁症患者HPA轴功能异常,测定HPA轴功能有助于抑郁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抑郁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对严重烧伤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鲁 彭毅志 +2 位作者 袁志强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 寻找对严重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的可行性保护途径。方法 构建含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股静脉注射该腺病毒载体 48h后 ,检测大鼠严重烧伤后 6h其血清中内毒素及LDH、IL 1α、IL 1β、IL 6、TNF 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未转... 目的 寻找对严重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的可行性保护途径。方法 构建含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股静脉注射该腺病毒载体 48h后 ,检测大鼠严重烧伤后 6h其血清中内毒素及LDH、IL 1α、IL 1β、IL 6、TNF 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未转染组大鼠严重烧伤后 6h血清中内毒素及检测的细胞因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组大鼠严重烧伤后血清中上述指标的检测水平与未转染组比较明显降低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可减轻严重烧伤后大鼠的缺血缺氧性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腺病毒 烧伤 缺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道营养降低严重烧伤后高代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少龙 汪仕良 +1 位作者 尤忠义 黎鳌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6年第2期84-84,共1页
严重烧伤病人高代谢是以瘦体组织的大量丢失和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为特征。本研究前瞻性地探讨了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高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BD4、8、14和静息能量消耗(REE)在早期喂养组(EF组)分别较延迟喂养组(D... 严重烧伤病人高代谢是以瘦体组织的大量丢失和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为特征。本研究前瞻性地探讨了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高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BD4、8、14和静息能量消耗(REE)在早期喂养组(EF组)分别较延迟喂养组(DF组)降低27.5%、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道营养 严重烧伤 高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心肌[Ca^(2+)]_m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晚益 唐立新 +1 位作者 杨宗城 黄跃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 +浓度 ([Ca2 +]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复制 30 %Ⅲ°烫伤大鼠模型 ,测定伤后 1、3、6、12、2 4h大鼠心肌 [Ca2 +]m,同时检测影响 [Ca2 +]m 的相关指标—胞浆Ca2 +浓度 ([Ca2 +...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 +浓度 ([Ca2 +]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复制 30 %Ⅲ°烫伤大鼠模型 ,测定伤后 1、3、6、12、2 4h大鼠心肌 [Ca2 +]m,同时检测影响 [Ca2 +]m 的相关指标—胞浆Ca2 +浓度 ([Ca2 +]c)及线粒体Ca2 +转运速率。结果 :烧伤后 1、3、6h [Ca2 +]m 依次升高 ,12、2 4h较 6h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Ca2 +]c 除伤后 1h无明显变化外 ,其余各时相点变化趋势与 [Ca2 +]m 相同 ,且伤后 [Ca2 +]m 与 [Ca2 +]c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177(P <0 .0 1)。伤后 1h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速率明显升高 ,而Ca2 +释放速率无明显改变 ,但 3、6、12、2 4h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速率与Ca2 +释放速率均显著降低 ,且烧伤后 3、6、12、2 4h [Ca2 +]m分别与线粒体Ca2 +释放速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烧伤后心肌线粒体存在明显的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线粒体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医院感染标准的商榷 被引量:1
18
作者 府伟灵 肖光夏 李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6-467,共2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主要问题,只有明确规定各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才能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收集和对比。烧伤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比较复杂,由于制定者的侧重面不同易造成临床医生和医院感染研究人员意见分歧。因此。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交叉感染 诊断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之一——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仕良 黎鳌 +3 位作者 尤忠义 邵洪 余斌 朱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6年第2期110-110,共1页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原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原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高代谢 早期肠道营养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并发抑郁患者注意转移的研究
20
作者 何梅 覃霞 +1 位作者 向国春 杨宗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1,共3页
抑郁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因素是情绪产生的关键。注意转移是认知的重要过程,影响人们对不同注意对象的持续关注,当注意到一定程度时,会将注意对象贮存到记忆系统中,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关键词 注意转移 抑郁患者 并发 烧伤 认知因素 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