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范玉林 杨建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放大内镜 色素内镜 胃肠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汪兴伟 陈刚 姜利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评价5a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p阳性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根除Hp治疗或采用对照治疗。... 目的评价5a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p阳性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根除Hp治疗或采用对照治疗。全部病例跟踪随访5a。采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Hp阳性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在5a中加重的比例高达43%,显著高于Hp根除观察组及Hp阴性对照组(13%和20%,P<0.05)。Hp根除观察组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的病人比率为29%,显著高于Hp阳性观察组(9%,P<0.01)。Hp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指数(12.7%,14.6%)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2.9%,8.0%,P<0.01),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指数和凋亡指数(14.3%,12.9%)均显著下降(9.2%,3.6%,P<0.01),而Hp未根除者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调节紊乱,促进胃窦黏膜萎缩的形成与发展。根除Hp治疗可以使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和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前瞻性队列研究 TUNEL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巢凋亡及其在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飞 章必成 房殿春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4期61-63,共3页
转移(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多阶段、多途径、涉及多种调控机制的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入脉管系统并存活、迁移至适宜部位、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并生长、最终形成转移灶等[1],此为目前临床多数肿瘤... 转移(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多阶段、多途径、涉及多种调控机制的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入脉管系统并存活、迁移至适宜部位、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并生长、最终形成转移灶等[1],此为目前临床多数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肿瘤转移 抑制蛋白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