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血色素指数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磊 房殿春 +3 位作者 杨仕明 彭贵勇 汪荣泉 李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色素指数(IHb)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GIF-H260型电子内镜对280例患者进行观察,选择一定区域记录IHb色图,在相应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正... 目的探讨血色素指数(IHb)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GIF-H260型电子内镜对280例患者进行观察,选择一定区域记录IHb色图,在相应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正常黏膜相比,炎症浸润重的黏膜IHb值高而萎缩的黏膜IHb值低(P<0.05);中晚期肿瘤的IHb值多明显高于癌周黏膜;分化好的早期癌的IHb值高而分化差的早期癌的IHb值低(P<0.05);黏膜下良性病变的IHb值与周边黏膜相比无明显差异;黏膜层微血管密度(MVD)是影响IHb值的重要因素,IHb高的区域,其MVD也较高(P<0.01)。结论IHb色图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病灶性质的判断以及病灶范围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拓展内镜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素指数 上消化道病变 微血管密度 内镜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病因认识的消化性溃疡防治新方法:幽门螺杆菌疫苗
2
作者 周建嫦 徐采朴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7期48-49,共2页
1 消化性溃疡病因的认识历程尽管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对其病因的认识经历了不少曲折的过程。最初的认识是基于人群调查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溃疡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职业、遗传有关;饮食习惯不规律,从事... 1 消化性溃疡病因的认识历程尽管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对其病因的认识经历了不少曲折的过程。最初的认识是基于人群调查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溃疡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职业、遗传有关;饮食习惯不规律,从事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的人,溃疡病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病因 防治 幽门螺杆菌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的关系
3
作者 张遵武 刘为纹 +4 位作者 廖福权 冷恩仁 张培炽 彭安国 阎庆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随机应用对幽门螺旋菌(HP)有杀灭和无杀灭作用的治溃疡药物,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同时,对19例已治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但近期HP消失对单纯慢性炎症及溃疡的3周愈合率无明显影响... 本文随机应用对幽门螺旋菌(HP)有杀灭和无杀灭作用的治溃疡药物,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同时,对19例已治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但近期HP消失对单纯慢性炎症及溃疡的3周愈合率无明显影响。随访发现HP阳性患者的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HP阴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胃炎 溃疡 慢性 消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胃窦SCF-Kit信号改变及其对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龙庆林 房殿春 +2 位作者 史洪涛 向国春 罗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及Kit含量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胃窦SCF-Kit信号在Cajal间质细胞受损中作用。方法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及Kit含量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胃窦SCF-Kit信号在Cajal间质细胞受损中作用。方法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采用美蓝方法测定胃排空速率,对胃窦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测定胃窦平滑肌组织SC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胃窦平滑肌组织c-kit蛋白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明显延迟,胃Cajal间质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显著减少、结构破坏、连接松散;细胞器变性、减少;胞质广泛溶解;核周间隙增宽。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SCFmRNA以及c-ki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结论SCF-Kit系统受损与糖尿病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变性、数量减少以及网络结构破坏有关最终导致胃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胃轻瘫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溃疡时大鼠胃壁细胞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玉梅 邹晓平 +5 位作者 李兆申 彭贵勇 湛先保 屠振兴 房殿春 许国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探讨应激条件下大鼠胃壁细胞泌酸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及与急性胃粘膜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即对照组、水浸束缚应激 1,2、4h组。检测各组胃液pH值、胃粘膜溃疡指数 (UI) ,并取腺胃区粘膜制... 目的 :探讨应激条件下大鼠胃壁细胞泌酸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及与急性胃粘膜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即对照组、水浸束缚应激 1,2、4h组。检测各组胃液pH值、胃粘膜溃疡指数 (UI) ,并取腺胃区粘膜制作透射电镜标本 ,观察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应激条件下大鼠胃泌酸多于对照组 ,随应激时间延长胃液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UI随应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 (P <0 0 1) ,与pH值之间呈明显负相关 (r=- 0 9987,P <0 0 1) ;电镜下见对照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 ,而应激 1、2、4h组壁细胞呈现不同的激活状态 ,且以 4h为明显 ,壁细胞内线粒体丰富 ,分泌小管密集 ,囊管泡减少或消失 ,呈明显泌酸活跃状态。结论 :水浸束缚应激可引起大鼠胃酸分泌增加 ,这与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相一致 ,并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胃酸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粘膜 壁细胞 超微结构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扫描电镜样本制备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陶忠芬 蔡永国 +4 位作者 杨仕明 可金星 黄文琪 肖桃元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 探讨具有特殊结构的悬浮树突状细胞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方法 对比观察细胞离心成团与自然沉降法制备扫描电镜样品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自然沉降法能很好地显示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结构。结论 自然沉降法是制作具有特殊结构... 目的 探讨具有特殊结构的悬浮树突状细胞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方法 对比观察细胞离心成团与自然沉降法制备扫描电镜样品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自然沉降法能很好地显示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结构。结论 自然沉降法是制作具有特殊结构悬浮细胞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扫描电镜 制备方法 自然沉降法 样本 制样方法 细胞形态学 对比观察 形态结构 特殊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春启 刘为纹 +3 位作者 吕有勇 张青云 邓国仁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共5页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李春启,刘为纹,吕有勇,张青云,邓国仁,房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630038癌基因的激活和抗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李春启,刘为纹,吕有勇,张青云,邓国仁,房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630038癌基因的激活和抗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ras基因家族是目前研究得较深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肠化生 癌前状态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19
8
作者 彭贵勇 房殿春 +2 位作者 唐郡 孙永刚 李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怀疑胃黏膜下肿瘤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118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怀疑胃黏膜下肿瘤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118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钛夹封闭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良性间质瘤起源于黏膜肌层;脂肪瘤9例、异位胰腺17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囊肿3例起源于黏膜下层;52例良性间质瘤及16例恶性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14例源于黏膜肌层及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8例脂肪瘤及8例异位胰腺经内镜切除,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18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14例恶性间质瘤、1例脂肪瘤及2例异位胰腺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98.53%。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胃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对拟诊黏膜下肿瘤者术前均应行超声内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黏膜下肿瘤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基因对MHCC97-H肝癌细胞粘附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彭志红 唐波 +4 位作者 杨建民 司遂海 陈文生 房殿春 罗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11-2313,共3页
目的探讨KAI1基因对MHCC97-H肝癌细胞粘附力的影响,从而推测KAI1基因影响MHCC97-H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我们前已转染人类KAI1全长正、反义结构基因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粘附力。结果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 目的探讨KAI1基因对MHCC97-H肝癌细胞粘附力的影响,从而推测KAI1基因影响MHCC97-H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我们前已转染人类KAI1全长正、反义结构基因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粘附力。结果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裱衬表面,利用微管吸吮系统测得的各组肝癌细胞的粘附力分别为MHCC97-H-S组(678·4±101·8),MHCC97-H-AS组(1083·6±113·8),MHCC97-H-pCI组(853·0±105·4)及MHCC97-H亲本细胞组(834·6±130·5)(单位为10-10N,细胞数为25)。与MHCC97-H亲本细胞组比较,MHCC97-H-S组细胞对FN的粘附力显著下降(P<0·01),MHCC97-H-AS组细胞对FN的粘附力显著增加(P<0·01),而MHCC97-H-pCI组细胞对FN的粘附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KAI1基因可能降低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FN的粘附力,从而抑制转移的初始步骤,进而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侵袭转移 粘附力 KAIL基因 MHCC97-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HE-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滕小春 刘海峰 +2 位作者 陈刚 杨孟华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构建人Na+ H+ 交换蛋白 1(Na+ H+ exchanger 1,NHE 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从NHE 1cDNApEAP切下所需目的片段 ,然后将该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Zeo的多克隆位... 目的 构建人Na+ H+ 交换蛋白 1(Na+ H+ exchanger 1,NHE 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从NHE 1cDNApEAP切下所需目的片段 ,然后将该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Zeo的多克隆位点 ,最后对产生重组子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将目的片段成功的连接到pcDNA3 1( ) Zeo载体上。结论 成功地将NHE 1目的片段反向插入到pcDNA3 1( ) Zeo中 ,构建了人NHE 1反义表达真核载体hNHE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E-1基因 胃肿瘤 反义技术 重组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郡 阎晓初 +3 位作者 彭贵勇 孙永刚 程龙 陈春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耐药由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联合检测多项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糖蛋白 谷胱甘肽转移酶 DNA拓扑异构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进展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灵敏 肖天利 +4 位作者 廖化禹 陈磊 龙庆林 汪荣泉 陈文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35-2238,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进展期肝硬化门脉高压前后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从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86例诊断为肝硬化,反复发生呕血...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进展期肝硬化门脉高压前后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从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86例诊断为肝硬化,反复发生呕血、便血的患者行TIPS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手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由术前(29.8±3.2)mmHg降为术后(17.4±0.7)mmHg(P<0.05),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所好转,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在术后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在术后半年的观测中逐渐下降。肾功能尿素氮(UN)、肌酐清除率(Cr)在术后1周时明显下降(P<0.05),至半年的随访中也有下降趋势。在2年的随访中81例患者完成随访,再次出血率9.3%,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0.4%,重症肝炎2例,发现肝癌3例,12例患者因支架堵塞需要行TIPS修正术。结论 TIPS术后近期肝功能轻度损害,但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肾功能术后有所改善。该手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兴伟 刘海峰 +3 位作者 房殿春 何俊堂 王国安 陈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的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组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ST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2D Elite图像分...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的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组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ST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2D 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技术对差异蛋白质中的上调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功能和临床意义分析。结果慢传输型便秘在其发生过程中有显著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主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类肌钙蛋白Calponin(CaP)(A1),组蛋白H2B(A2),鼠醛酮还原酶蛋白类似物(RAKb蛋白类似物)(A3),A1、A2、A3在便秘大鼠的胶图中表达明显上调。结论CaP与胃肠道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它在胃肠道运动中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介导了复方苯乙哌啶的抑制胃肠动力作用,通过表达量的变化来实现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结肠黏膜 慢传输型便秘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医用纸塑包装材料阻菌效果试验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静蓉 邹英 向国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75-2276,共2页
关键词 包装材料 阻菌效果 质量标准 医用器材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与低频胃肠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1 位作者 隋建峰 龙庆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 对高频胃肠起搏与低频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82例胃肠动力紊乱 性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低频起搏组50例,采用1.1~1.2IGF(intrinsicgastricslowwavefrequency)的类正弦基波叠加 一系列双极脉... 目的 对高频胃肠起搏与低频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82例胃肠动力紊乱 性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低频起搏组50例,采用1.1~1.2IGF(intrinsicgastricslowwavefrequency)的类正弦基波叠加 一系列双极脉冲方波(10Hz)进行起搏;高频起搏组(对照组)32例,采用12.0次/min的类正弦基波叠加一系列双极脉冲方 波(30Hz)进行起搏。胃起搏1次/d,每次45min,共15d。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 疗后低频起搏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频起搏组的总有效率为91%。高频起搏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的改善较低频起搏 组更为明显(P<0.05),而低频起搏组“早饱、嗳气”的缓解则较高频起搏组更显著(P<0.05),但2组间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频起搏组与低频起搏组比较在消除患者症状方面有一定差异,胃肠起搏的疗效与起 搏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 起搏治疗 低频 高频 疗效 临床症状变化 胃肠起搏 总有效率 治疗后 疾病患者 患者症状 起搏参数 对照组 min 胃起搏 治疗前 显著性 脉冲 双极 基波 正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的组化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春启 刘为纹 +1 位作者 房殿春 晋华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2-95,共4页
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雷尼替丁联合诱发的大鼠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作动态组织学及粘液组化观察,发现:(1)肠上皮化生首先出现于腺颈部,之后向粘膜表面或底部延伸,支持肠化起始于腺颈部多潜能干细胞的观点;(2)异型增... 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雷尼替丁联合诱发的大鼠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作动态组织学及粘液组化观察,发现:(1)肠上皮化生首先出现于腺颈部,之后向粘膜表面或底部延伸,支持肠化起始于腺颈部多潜能干细胞的观点;(2)异型增生有向粘膜表面和底部增殖两种不同的发生方式;(3)腺体囊状扩张及异型囊可能是一种胃癌前期变化;(4)实验性胃癌的组织发生至少有两种方式:异型增生→胃癌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5)粘液分泌的变化可能是胃粘膜癌变早期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癌前状态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bcl-2基因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3 位作者 房殿春 王国安 滕小春 陈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bcl 2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10例正常胃粘膜、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 5 3例胃癌中bcl 2基因的表达 ,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 目的 探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bcl 2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10例正常胃粘膜、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 5 3例胃癌中bcl 2基因的表达 ,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bcl 2基因在正常胃粘膜及不同胃粘膜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cl 2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77 3 6%,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 ( 2 0 0 0 %,2 5 0 0 %,44 44 %,P<0 0 1) ;异型增生组织bcl 2mRNA表达率为 75 0 0 %,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萎缩性胃炎 (P <0 0 5 )。胃癌组织bcl 2蛋白表达率为 81 13 %,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 ( 2 0 0 0 %,3 1 2 5 %,5 2 78%,P <0 0 1) ,异型增生组织bcl 2蛋白表达率为 75 0 0 %,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萎缩性胃炎 (P <0 0 1)。χ2 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 ,bcl 2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低于bcl 2蛋白阴性组 (P<0 0 5及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状态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bcl 2基因对胃癌前组织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性调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胆汁淤积大鼠肝细胞膜蛋白MRP3与核受体RXRα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琼 陈文生 +2 位作者 罗东林 肖天利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建立大鼠胆管结扎(b ile duct ligation,BDL)所致阻塞性胆汁淤积动物模型,在蛋白水平观察多耐药相关蛋白MRP3(mu ltidrug resistance-assoc iated prote in 3,MRP3)和核受体RXRα(retinoid-X receptor al-pha,RXR...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建立大鼠胆管结扎(b ile duct ligation,BDL)所致阻塞性胆汁淤积动物模型,在蛋白水平观察多耐药相关蛋白MRP3(mu ltidrug resistance-assoc iated prote in 3,MRP3)和核受体RXRα(retinoid-X receptor al-pha,RXRα)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 id,CDCA)或苯巴比妥(phenobarb ital,PB)分别刺激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并建立DBL阻塞性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后,分别抽提HepG2细胞总蛋白、核蛋白和大鼠肝脏细胞膜蛋白和核蛋白,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MRP3和RX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细胞水平,CDCA和PB可诱导HepG2细胞膜MRP3蛋白表达增高,并抑制细胞核RXRα蛋白表达;在动物体内,BDL大鼠肝脏MRP3明显增加,同时RXRα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肝细胞膜蛋白MRP3表达的上调可能与核受体RXRα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P3 RXRα BDL大鼠模型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滕小春 刘海峰 +3 位作者 刘永生 段丽 王国安 何俊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检测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初步探讨NHE1蛋白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其中正常胃粘膜15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5例 ,... 目的 检测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初步探讨NHE1蛋白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其中正常胃粘膜15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5例 ,肠上皮化生 15例 ,异型增生 8例 ,胃癌 40例。结果  15例正常胃粘膜无表达 ,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 2例表达 ,阳性率为 13 3 3 % ,15例肠上皮化生中有 3例表达 ,阳性率为 2 0 0 0 % ,8例异型增生中有 2例表达 ,阳性率为 2 5 0 0 % ,40例胃癌中有 3 3例表达 ,阳性率为 82 5 0 % ,胃癌与正常胃粘膜和各型胃癌前病变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NHE1蛋白在胃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胃癌前病变 ,可能与胃癌的发生、生长、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E-1蛋白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酸灌注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6 位作者 李兆申 徐晓容 邹多武 孙振兴 屠振兴 许国铭 龚燕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1-723,共3页
目的研究酸灌注刺激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内脏感觉异常在N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和21例NERD患者参与试验;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和带有低顺应性气囊及多个灌... 目的研究酸灌注刺激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内脏感觉异常在N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和21例NERD患者参与试验;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和带有低顺应性气囊及多个灌注式压力通道的导管给食管以快速时相性气球扩张性刺激和进行食管酸灌注;利用食道气囊扩张术检测受试者对食管气囊扩张的反应。结果酸灌注前NERD患者食管气囊扩张诱发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疼痛阈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酸灌注后NERD患者初始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痛阈均比相应基线值降低(P=0.015);酸灌注后健康对照组初始感觉阈值比相应基线值明显降低(P<0.05),但最大耐受痛阈值无显著变化。NERD患者酸灌注的最大耐受痛阈为(9.70±3.06)ml,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的(22.10±4.91)ml(P<0.01)。食管生理盐水灌注对NER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项内脏敏感性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结论酸灌注致敏食管壁化学感受器可明显增加NERD患者对食道机械刺激的反应,提示酸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敏感的机械感受器之间可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扩张 食管酸灌注 内脏高敏感性 内脏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