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32882例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永川 徐含青 +3 位作者 赵娜 刘跃平 府伟灵 黄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的宫颈感染现状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32 882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凯普导流杂交原理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受检者感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PV总感染...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的宫颈感染现状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32 882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凯普导流杂交原理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受检者感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PV总感染率是19.20%,HPV阳性感染患者例数中,以高危型为主,占81.12%。HPV感染型别中,以单一感染为主,占80.52%,二重感染占15.18%。221种HPV亚型均有被检出,HPV高危亚型检出率较高的有52(18.90%)、16(16.67%)、58(12.99%)。HPV低危亚型检出率较高的是CP8304(7.94%)、6(3.60%)。3不同年龄段的HPV亚型分布有差异,在≤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7个年龄段,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是22.22%、15.29%、14.52%、15.29%、19.50%、27.36%、38.3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54,P〈0.05)。结论 重庆地区女性宫颈HPV的感染主要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感染率较高的HPV亚型依次是52、1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基因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罗虎 宫亮 +5 位作者 陈永峰 祝冰晶 周向东 杨智 余时沧 王丹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作为维持治疗手段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免疫系统变化情况,评估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其安全性做初步评估。方法选取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作为维持治疗手段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免疫系统变化情况,评估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其安全性做初步评估。方法选取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并根据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选择同期行最佳支持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应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变化特点,评估其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效率、控制率),并分析影响CIK治疗效果的因素,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KPS评分),观察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相比非肺癌患者而言,肺癌患者CD3+、CD4+及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例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肿瘤标志物CEA均无明显改变(P>0.05)。CIK治疗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9%和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及55.3%(P<0.05);肿瘤分期、是否合并重要脏器转移及KPS评分都是影响CIK治疗效果的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则对CIK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P>0.05);CIK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KPS评分无明显改善(P=0.191);CIK治疗组中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或寒战外,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作为维持治疗手段,可改善肺癌患者免疫失衡,提高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肺癌 免疫系统 疗效 影响因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跃平 杨翔 +4 位作者 徐含青 李永川 李明 黄庆 府伟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尽管具有治疗指数狭窄和出血并发症频繁的弊病,华法林仍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口服抗凝血药物。不同患者对华法林的反应差异很大,在达到相同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不同个体的用药剂量可能相差20倍之多。华法林的治疗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 尽管具有治疗指数狭窄和出血并发症频繁的弊病,华法林仍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口服抗凝血药物。不同患者对华法林的反应差异很大,在达到相同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不同个体的用药剂量可能相差20倍之多。华法林的治疗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多态性、体重指数、年龄等及其他药物因素等,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应用华法林时需注重个体化用药及选择最优治疗方案。多种基因可影响华法林的药物代谢,其中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及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综述以上两个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2C9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 遗传药理学 华法林 个体化医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和基因诊断 被引量:19
4
作者 包碧惠 胡华 +2 位作者 姚宏 张晓莉 常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血液学指标与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各基因型的关系,探讨地贫产前筛查的可靠依据。方法在本院所有产前检查人群中广泛开展地贫的血液学筛查,进行阳性病例基因检测,确诊后筛查配偶,夫妇患同型地贫者进行产前诊断;疑似... 目的分析孕妇血液学指标与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各基因型的关系,探讨地贫产前筛查的可靠依据。方法在本院所有产前检查人群中广泛开展地贫的血液学筛查,进行阳性病例基因检测,确诊后筛查配偶,夫妇患同型地贫者进行产前诊断;疑似β地贫夫妇行β基因突变热点测序、比对,探查未知突变。结果疑似地贫孕妇115例,确诊73例,夫妇同患α地贫1对、β地贫3对,产前诊断重型地贫患儿3例。Hb、MCV、RBC、RDW、HbA2在α、β、α/β与β/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β地贫的样本大多呈2-5个SNP杂合状态。结论重庆为β地贫的高发区,红细胞参数和定量血红蛋白电泳是筛查地贫的重要指标,gap-PCR、PCR-RDB、基因测序可明确诊断,切实干预地贫的出生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产前筛查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晓兵 刘星 +1 位作者 龚雅利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鲍曼不动杆菌源自2008年1-12月我院临床分离株,共51株。采用K-B法(CLSI 2008年标准)筛选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ndo... 目的分析我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鲍曼不动杆菌源自2008年1-12月我院临床分离株,共51株。采用K-B法(CLSI 2008年标准)筛选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型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PCR方法检测TEM、SHV、CTX-M、IMP-1、IMP-2、VIM、VIM-2、OXA-23、OXA-24等耐药基因型以及Ⅰ、Ⅱ类整合酶。结果 5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除阿米卡星外,其他抗生素耐药率数据非常高;其中50株为同一克隆株;TEM、SHV、CTX-M、IMP-1、VIM-2、OXA-23、In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8.0%、23.5%、19.6%、25.5%、19.6%、72.5%、86.3%;而IMP-2、VIM、OXA-24和Int-2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我院碳氢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携带TEM型β-内酰胺酶、OXA-23、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Ⅰ类整合酶。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碳氢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胰蛋白酶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丽华 潘静 魏明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7-1058,共2页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胰蛋白酶原 急性胰腺炎 诊断方法 尿淀粉酶 尿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云霞 府伟灵 +2 位作者 陈鸣 丁毅 曹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不同影响因素如离子浓度、缓冲液pH值及不同粘度的甘油PBS溶液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延迟线声表面波信号的相位值随溶液粘...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不同影响因素如离子浓度、缓冲液pH值及不同粘度的甘油PBS溶液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延迟线声表面波信号的相位值随溶液粘度、离子浓度、pH值的增大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参比通道的相位曲线变化不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检测技术平台,并探索了溶液的粘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分型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贵宇 张晓莉 +3 位作者 杨翔 罗业涛 张阳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99-2405,共7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数量和型别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最新Can PatrolTMCTCs分型检测技术,基于滤膜法收集2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通...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数量和型别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最新Can PatrolTMCTCs分型检测技术,基于滤膜法收集2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通过RNA原位杂交、分支DNA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内的上皮、间质标志物m RNA进行荧光检测,将CTCs分成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和是否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9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出CTCs,3个型别里混合型CTCs检出比例最高。总CTCs,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CTCs数量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间质型CTCs是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数量和分型均有重要价值,其中间质型CTCs可能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分期及远处转移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临床分期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重度烧伤患者血清铜、锌、锰、硒含量变化与SOD、GSH-Px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何丽 张雪 +1 位作者 黄君富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92-2194,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早、中期血清中铜、锌、锰、硒含量的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烧伤治疗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烧伤科新入院重度烧伤患者67例血液标本,...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早、中期血清中铜、锌、锰、硒含量的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烧伤治疗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烧伤科新入院重度烧伤患者67例血液标本,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铜、锌、锰、硒的含量,同时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测定SOD、GSH-Px活力。结果烧伤后早期铜在血液中含量有所增加,锌在血液中含量减少,锰、硒在血液中变化不大,但它们尿液中均排出增加,而T-SOD及Cu,Zn-SOD自烧伤早期即开始下降持续至病程中期;GSH-Px活力于烧伤早期开始下降持续至病程中期。结论烧伤后早期由于各组织内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使SOD和GSH-Px严重消耗,含量因此下降;微量元素由于组织的破坏释放入血,尿中排泄增多,使组织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抗氧化酶系,对抗炎症反应能力下降、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因此本实验对重度烧伤患者早、中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烧伤病理学、病因治疗学上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微量元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获得性免疫缺陷(阴性HIV)“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雅琼 林辉 +13 位作者 于磊 王清青 王太武 马翔宇 凌华 吴国辉 张路 周向东 熊玮 黄君富 黄国荣 吴龙 向颖 熊鸿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5,共7页
目的对社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进行病因探索。方法采用定性系统分析筛检国内外相关综合征报道病例,探索类AIDS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可能的聚类属性;通过现况调查掌握"患者"人... 目的对社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进行病因探索。方法采用定性系统分析筛检国内外相关综合征报道病例,探索类AIDS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可能的聚类属性;通过现况调查掌握"患者"人群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定性系统分析显示,目前在世界范围,与类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相似的疾病有2种,即CD4+T淋巴细胞缺陷综合征(ICL)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感染);通过174例网络调查和52例现场观察,发现"患者"人群以男性为主,青、中年为主;在国内分布地区广泛;主诉症状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根据症状特点,病程有急性期和稳定期之分;群体症状及体征为:淋巴结部位肿胀感、骨痛、肌肉"跳"(痛)、淋巴结节、皮肤结节(皮疹)、舌苔白厚、关节弹响、皮肤干燥;52例"患者"检测发现CD4+T淋巴细胞<500/μL 17例(32.69%)、CD4/CD8比值异常16例(30.77%)、干扰素-γ抗体阳性17例(36.69%)和PPD阳性39例(++~+++,75.00%);高危险性行为是可疑的暴露因素之一。结论类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现象不能完全用心理因素予以解释,其呈现的临床特征有明显的一致性和规律性,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性HIV AIDS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囊性纤维化 PPD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芽孢杆菌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闻静 杨翔 +4 位作者 刘羽 赵祥 林钟劝 杨柯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常见致病芽孢杆菌进行检测。方法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3种致病菌进行了室温、干燥环境下太赫兹时域光谱测试。得到了样品在0.22.0 THz波段的太赫兹吸收曲... 目的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常见致病芽孢杆菌进行检测。方法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3种致病菌进行了室温、干燥环境下太赫兹时域光谱测试。得到了样品在0.22.0 THz波段的太赫兹吸收曲线。结果随着频率增加不同含量的芽孢杆菌冻干粉的太赫兹波段的吸收系数是增加的,并且有不同的吸收趋势;此外不同种属的芽孢杆菌的冻干粉和菌落也具有明显不同的吸收系数,这意味着3种样品的分子及官能团的构成和存在状态是不同的,更有力地揭示3种样品的确具有不同的生物成分组成和结构。结论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无需标记且无破坏性的探测方法,为芽孢杆菌的检测和鉴别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芽孢杆菌 细菌分析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nel catfish重组激活基因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公衍文 张云 +2 位作者 黄庆 张雪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 尝试用简并引物扩增序列未知的channelcatfish基因组DNA中rag1基因的片段并测序 ,为rag1基因的早期进化模式和遗传学变异情况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方法 基于rag1基因的高度保守设计简并引物 ,PCR扩增channelcatfish基因组DNA中... 目的 尝试用简并引物扩增序列未知的channelcatfish基因组DNA中rag1基因的片段并测序 ,为rag1基因的早期进化模式和遗传学变异情况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方法 基于rag1基因的高度保守设计简并引物 ,PCR扩增channelcatfish基因组DNA中rag1基因的片段 ,TA克隆并双向测序。将所得序列资料拼接 ,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ORF、内含子、与其它物种rag1基因及Rag1蛋白的相似性 ,并做多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扩增出 3条chan nelcatfishrag1基因的DNA片段。从拼接后的序列中找到一 2 2 3 5bp的ORF和一 2 93bp的内含子 ,所得序列与其它物种rag1基因的相似程度高 (多大于 70 %) ,去除内含子后的channelcatfishrag1基因序列与zebrafish、rainbowtrout、bullshark的rag1基因cDNA全序列碱基一致的位点占 43 9%,自第 13 5 2位碱基至 2 92 5位碱基为 5 3 1%,而自第 1位碱基至 13 5 1位碱基为 3 3 2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用简并引物成功扩增出channelcatfishrag1基因的DNA片段。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记号是 :AY42 3 85 8(去除内含子序列 ) ,AY42 3 85 9。rag1基因进化缓慢 ,高度保守 ,不同物种rag1基因的变异相对集中在氨基末端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了 13种硬骨鱼在进化上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 V(D)J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简并引物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虹 刘铭 +7 位作者 张晓莉 张雪 黄君富 王珏 刘春江 帅维正 张可珺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MP-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2例Ⅰ期和26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MMP-1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部分标本中MMP...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MP-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2例Ⅰ期和26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MMP-1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部分标本中MMP-12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比较MMP-12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12 mRNA在38例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在12例Ⅰ期和26例Ⅱ、Ⅲ期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半定量均值分别为(0.551±0.140)和(1.082±0.4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12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而在Ⅰ期癌组织中低表达,在Ⅱ、Ⅲ期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MMP-1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的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MMP-12基因转录水平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MP-1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阳 张波 +5 位作者 高维寅 陈鸣 蒋天伦 刘星 王珏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样本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利用4种微量蛋白的标准血清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对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方法学评价。以免疫散射比浊方法为参考方法,检测125例临床患者24 h尿液样本的微量蛋白浓度,比较2种方法检测相同样本时的结果差异。结果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芯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检测特异性。其标准曲线的R2均在0.98以上。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是A1M为5μg/L,B2M为7.3μg/L,MA为11.5μg/L,IgG为22μg/L。所有4项指标可在20 min之内同步完成。与微量蛋白检测的经典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相比,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高。结论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可实现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快速、准确、同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传感器芯片 微量蛋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敏 廖璞 +1 位作者 尹一兵 左帜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72-187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抗菌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分别干预生物... 目的通过检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抗菌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分别干预生物被膜的形成,采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对Se.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盐酸小檗碱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影响作用不及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当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分别与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用时,随着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增加,联合用药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对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关键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及抗生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并且不能与抗生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合用药,它们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盐酸小檗碱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氧皮质酮醋酸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中GTPCH-1和GFRP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颖莹 张伟 +1 位作者 府伟灵 张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5-748,共4页
目的 检测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上,Ⅰ型GTP环化水解酶及其反馈调节蛋白的合成及活性改变,并探讨其对四氢生物喋呤 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BH4 eNOS)系统生成一氧化氮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组织为标本,以G... 目的 检测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上,Ⅰ型GTP环化水解酶及其反馈调节蛋白的合成及活性改变,并探讨其对四氢生物喋呤 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BH4 eNOS)系统生成一氧化氮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组织为标本,以Griess试剂测定亚硝酸盐浓度的方法检测NO的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eNOS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H4 水平和GTPCH 1活性;并通过RT PCR检测GFRP和GTPCH 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大鼠相比较,在DOCA盐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上,NO水平明显下降,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BH4 水平明显降低,GTPCH 1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GFR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GTPCH 1的合成减少、活性降低,及其活性负调节蛋白GFRP表达增加,可能对DOCA盐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BH4 合成减少、eNOS活性下降及NO水平降低起关键作用。而该机制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PCH—1 GFRP BH4 ENOS NO 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胰岛素-C肽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3 位作者 毛琼国 张雪 汤万里 俞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以 AT切型、基频 10 MHz的镀金膜石英晶体作为换能器 ,将抗人胰岛素和 C肽单克隆抗体固定在石英晶体电极表面 ,用 2× 5检测池固定夹具构建一种新型压电胰岛素 - C肽微阵列免疫传感器 .研究了抗体固定方法、抗体工作浓度、固定量、... 以 AT切型、基频 10 MHz的镀金膜石英晶体作为换能器 ,将抗人胰岛素和 C肽单克隆抗体固定在石英晶体电极表面 ,用 2× 5检测池固定夹具构建一种新型压电胰岛素 - C肽微阵列免疫传感器 .研究了抗体固定方法、抗体工作浓度、固定量、一致性以及传感器的响应参数如检测温度、时间和特异性等的影响 .该微阵列传感器在胰岛素浓度为 2 .5~ 16 0 .0 m IU/ L、C肽浓度为 0 .375~ 12 .0 ng/ m L范围内响应特性良好 ,压电晶体频率偏移值与胰岛素和 C肽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将此微阵列传感器用于人血清标本的测定 ,结果与放射免疫法符合 ( r为 0 .92和 0 .94 ) .此微阵列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低密度阵列结构 ,检测通量较高 ,不需标记 ,操作简单、能实时在线检测和重复使用等优点 ,能用于临床实验诊断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微阵列 胰岛素 C肽 糖尿病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羊水标本产前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广杰 张晓莉 +2 位作者 罗阳 陈庆海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X、Y、13、18、21号特异性探针对50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间期细胞的FISH分析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被检50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X、Y、13、18、21号特异性探针对50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间期细胞的FISH分析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被检50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出"21三体"3例,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相符。结论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分析可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羊水间期细胞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的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系统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屈玲 邓勇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 研究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的系统 ,介绍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法 利用压电石英晶体的逆压电反应 ,基于模糊和解耦控制技术 ,采用单片机进行恒温恒湿控制和频率计数 ,测得血浆凝集时间 ,来确定凝血... 目的 研究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的系统 ,介绍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法 利用压电石英晶体的逆压电反应 ,基于模糊和解耦控制技术 ,采用单片机进行恒温恒湿控制和频率计数 ,测得血浆凝集时间 ,来确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含量。结果 本检测系统提高了凝血因子检测的方便性、精度和一致性。结论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用于凝血因子检测具有精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体 生物传感器 凝血因子 检测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易感基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沂 张晓莉 +3 位作者 张忠辉 张峰 张永彪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筛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方法利用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SNP芯片(HumanCytoSNP-12 v1.0 DNA Analysis BeadChipKit),对在经多因素干预下仍... 目的分析筛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方法利用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SNP芯片(HumanCytoSNP-12 v1.0 DNA Analysis BeadChipKit),对在经多因素干预下仍出现大血管病变的34例T2DM病例及同样条件下未发大血管病变的52例对照进行SNP扫描分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和遗传标记。结果通过PLINK软件对芯片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的SNP位点总计452个,其中处于T2DM大血管病变主要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内或者附近的SNP位点37个,通过这些SNP位点锁定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易感基因30个。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受遗传多态性影响,可能与多个基因以及位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基因 全基因组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