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代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男 王宇明 +4 位作者 史常旭 梁志清 常青 张琴 陈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通过与对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的HBV感染后及转染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传代培养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的HBV DNA;并用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感染HBV后释放至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于感染后48-72h达高峰,而L02细胞则于感染后12-24h达高峰,HepG2.2.15细胞株感染后则一直攀升。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溶酶体大量增生,出现空泡状结构,并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周。结论HB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定位于核周并导致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原代培养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晓俊 张绪清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探讨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启动子Ⅳ区G-944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203例慢性HBV感染无症携带与慢性肝患者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对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位点... 目的探讨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启动子Ⅳ区G-944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203例慢性HBV感染无症携带与慢性肝患者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对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CC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分别为25·7%和19·7%,彼此间相差显著(χ2=5.560,P=0·018),而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6%和49.9%,彼此间相差显著(χ2=4·774,P=0·029);在G基因显性模式下(C基因隐性模式),即GG+GC基因型频率在无症状携带和发病组人群中分别为74.3%和80.3%,两者间相差显著(χ2=5.560,P=0·018);在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变3组人群中,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1%、45.8%和45.0%,彼此间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CⅡTA基因启动子Ⅳ中的G-944C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发病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基因型为CC纯合子的慢性HBV感染者不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CV感染的管理(推荐意见) 被引量:25
3
作者 朱鹏 陈晴 +1 位作者 王丽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欧洲肝病学会(EASL)近期发布了关于HCV感染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并在线发表于((JournalofHepatology〉)。作者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医生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指南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再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HBV多聚酶基因区序列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刚 黄燕萍 +2 位作者 王槐志 董家鸿 王宇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8例LMV耐药的HB...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8例LMV耐药的HBV再感染者接受了ADV治疗,对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服药前后HBVP基因区进行PCR扩增及TA克隆,随机选取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核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目前已证实的与AD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A181V/T及rtN236T变异体,但有多个目前未报道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且服药前均有与LM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rtL180M变异体存在。结论rtL180M替换可能影响ADV的抗病毒疗效;ADV耐药性变异很可能还存在于A181V/T及rtN236T以外的位点,抑或ADV耐药性变异株出现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移植 变异 抗病毒药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6型感染者的临床疗效回顾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长龙 吴全新 +3 位作者 况雪梅 陈虹汝 毛青 易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HCV 6型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6型感染者为试验组,治疗2/3型感染者为对照组,纳入病例必须完成治疗24周且随访时间达到24周以上。分析2组基本资料特征,比较2组病毒学应答效果。结果纳... 目的探讨HCV 6型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6型感染者为试验组,治疗2/3型感染者为对照组,纳入病例必须完成治疗24周且随访时间达到24周以上。分析2组基本资料特征,比较2组病毒学应答效果。结果纳入HCV 6型感染者53例、2/3型感染者84例。HCV 6型、2/3型感染者获得RVR比例分别是88.7%、89.3%,率差95%可信区间为:(-0.113 9,0.101 9);获得EVR的比例分别是94.3%、96.4%,率差95%可信区间为:(-0.095 0,0.053 0);获得SVR的比例分别是86.8%、90.5%,率差95%可信区间为:(-0.147 6,0.073 6);HCV 6型、2/3型感染者RVR对SV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3.3%,率差95%可信区间为:(-0.143 6,0.065 6);EVR对SV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1.4%,率差95%可信区间为:(-0.142 8,0.074 8)。结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6型感染者的疗效非劣于2/3型感染者,故HCV 6型感染者推荐使用24周的标准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CTLA4Ig转染正常人肝细胞株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潇聪 陈耀凯 +5 位作者 李俊刚 刘国栋 谭朝霞 郭艳 程玲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正常人肝细胞株L02后,CTLA4Ig在L02细胞内的表达、生物学活性以及对L0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重组腺病毒载体Ad-CTLA4Ig-EGFP转染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株L02,观察绿色荧光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正常人肝细胞株L02后,CTLA4Ig在L02细胞内的表达、生物学活性以及对L0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重组腺病毒载体Ad-CTLA4Ig-EGFP转染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株L02,观察绿色荧光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CTLA4Ig在L02细胞内、外的表达情况;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尿素合成能力观察转染前后L02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转染后的L02细胞与大鼠脾脏细胞共培养,通过检测脾脏细胞增殖情况评价表达CTLA4Ig的L02细胞在体外的免疫耐受活性;收集共培养体系中的大鼠脾脏细胞,再分别与正常L02细胞、HeLa细胞共培养,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以评价转染后L02细胞免疫耐受的特异性。结果转染后的L02细胞可在细胞质内大量表达CTLA4Ig蛋白,并分泌至培养上清中;转染后L02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P>0.05),单个细胞尿素合成能明显升高[(0.56±0.01)pmol/d,P<0.01];转染后的L02细胞在体外可显著抑制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约为36.8%,P<0.05),被抑制后的大鼠脾脏细胞在正常L02细胞刺激下增殖较低,但在HeLa细胞刺激下则可显著增殖(P<0.01)。结论Ad-CTLA4Ig-EGFP转染后的L02细胞可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TLA4Ig,并在体外表现出显著的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腺病毒载体 L0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免疫磁珠-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何长龙 吴力克 +4 位作者 兰林 洪国祜 张娟 张维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基于免疫磁珠分离及多重PCR技术建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出血性大肠埃希菌uidA、福氏志贺菌ipaH、空肠弯曲菌hipo及副溶血弧菌tl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免疫磁... 目的基于免疫磁珠分离及多重PCR技术建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出血性大肠埃希菌uidA、福氏志贺菌ipaH、空肠弯曲菌hipo及副溶血弧菌tl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免疫磁珠分离过程及多重PCR扩增中的各个环节,建立上述4种病原菌同步快速扩增体系,并鉴定该体系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发现Mg2+浓度对该体系影响最大,在Mg2+浓度为4 mmol/L时扩增效率最高;该体系对4种病原菌的敏感性分别为:出血性大肠埃希菌2.7×10 cfu/ml、福氏志贺菌6.4×10 cfu/ml、空肠弯曲菌7.6×10 cfu/ml、副溶血弧菌3.6×10 cfu/ml。结论建立了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免疫磁珠-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该体系特异性及敏感性高,检测过程简单,结果稳定,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食品卫生监管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免疫磁珠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象敏感凝胶电泳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区核苷类似物耐药准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霖 汤影子 +3 位作者 王宇明 王小红 周吉军 李俊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102-2103,共2页
目的建立经济、实用、准确的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CR-克隆-测序"的方法,对2例血清样本的各60个克隆测序,χ2检验分析所研究克隆毒株的数量对准种组成反映准确性的影响;用建立的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法区分... 目的建立经济、实用、准确的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CR-克隆-测序"的方法,对2例血清样本的各60个克隆测序,χ2检验分析所研究克隆毒株的数量对准种组成反映准确性的影响;用建立的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法区分克隆目的片段,比对CSGE结果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于优势准种比例的反映检测15个克隆以上(χ2=2.700,P=0.100>0.05)、对劣势株的检出检测30个以上则与检测60个克隆无统计学差异(χ2=2.411,P>0.05);比较8个样本共270个克隆的CSGE及测序结果,两者表现出良好的对应性(准确率达98.9%)。结论用"PCR-克隆-CSGE-测序"的方法视不同需求检测15或30个克隆可准确反映1份血清样本中HBV准种的组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准种 构象敏感凝胶电泳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谭顺 谭文婷 +3 位作者 向小梅 刘明 毛青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epatitis B virus serum markers,HBV M)的重庆籍儿童(年龄≤17...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epatitis B virus serum markers,HBV M)的重庆籍儿童(年龄≤17岁)共4 494例,对HBV M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查体HBs Ag、HBs Ab、HBc Ab阳性率及HBV M全阴性率分别为1.7%、49.8%、16.6%、31.9%;1~3岁组HBs Ab阳性率为65.4%,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17.0、73.3、49.4,P〈0.05);11-17岁组HBs Ag阳性率为2.6%,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5.6、12.4、8.4,P〈0.05)。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复诊儿童HBs Ag确诊阳性率为89.2%,1~3岁组最低,为53.8%;核苷类似物(LAM、Ld T、ETV)抗病毒治疗96周时,生物化学和病毒学应答率均高于85%;LAM、Ld T治疗96周和IFN-α治疗48周时血清学应答率均达到40%。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的共35例,占36.5%。结论重庆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查体阳性率(1.7%)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国家要求的防治目标(1%);新发现HBs Ag阳性的儿童应增加监测次数,需复诊明确HBs Ag阳性情况。儿童抗病毒治疗取得了理想的应答率,但定期监测情况并不乐观,应加强其治疗方案的管理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炎病毒 乙型 标记物 血清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H7N9,有效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被引量:50
10
作者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3-695,共3页
自2013年2月以来,华东地区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大多数患者病前曾有活禽鸟接触史,经病原体分离鉴定后,于3月31日将其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截止到2013年4... 自2013年2月以来,华东地区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大多数患者病前曾有活禽鸟接触史,经病原体分离鉴定后,于3月31日将其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截止到2013年4月15日共确诊病例63例,死亡14例。目前病例均为散发,并未见人际间传播。疫情出现后,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感染 禽流感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1b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包膜2基因正选择位点分析及功能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研 毛青 +5 位作者 兰林 胡亚君 谭朝霞 张长江 王宇明 王小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纵向分析自然免疫压力下慢性1b型HCV感染者E2基因的系统进化模式及正选择位点,初步探讨E2基因正选择位点的分布与已知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方法:未抗病毒治疗的3例慢性1b型HCV感染者及其系列血清样本均来自中国人HCV感染患者系列标本... 目的:纵向分析自然免疫压力下慢性1b型HCV感染者E2基因的系统进化模式及正选择位点,初步探讨E2基因正选择位点的分布与已知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方法:未抗病毒治疗的3例慢性1b型HCV感染者及其系列血清样本均来自中国人HCV感染患者系列标本库(CQueen cohort)。对每例感染者3个连续时间点的血清样本进行HCV5′端6000bp基因组的扩增、克隆,每个时间点随机挑选25~33个克隆对E2基因测序,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用固定效应似然法检测HCV E2基因的正选择位点。结果:3例HCV慢性感染者的9份血清样本均获清晰、无杂带的6030bp的目的片段。慢性HCV感染者体内病毒准种的复杂程度并非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增加,在某个时间点上准种变异株的序列可能会趋于一致。准种优势变异株在间隔半年时间以上已发生更替。对每位患者动态的准种变异株进行正选择位点的分析,共检测到5个氨基酸(aa)位点:aa384、aa399、aa410、aa475和aa522,分布于HCV E2基因HVR1区、HVR2区及HCV E2-CD81分子结合区。结论:基于动态变化的HCV准种优势株的相关研究,可考虑选择间隔半年以上时间点的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慢性HCV感染过程中,HCV E2基因位于重要功能区的aa位点受到了宿主强烈的免疫压力,aa384、aa399及aa410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HCV发生体液免疫逃逸;而aa475和aa522位点的变异则可能通过影响HVR2区的功能或HCV E2-CD81分子的亲和力或改变CD81分子的结构而导致HCV发生先天免疫逃逸。该研究为分析HCV C-NS3基因片段的正选择位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2基因 适应性进化 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广宇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 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1,H IV-1)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研究揭示H 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方法提取H IV-1感染母亲及其子女共4例的血浆中总RNA,通过逆转录多...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 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1,H IV-1)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研究揭示H 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方法提取H IV-1感染母亲及其子女共4例的血浆中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 IV-1包膜蛋白(env)基因的C2-V5区域片段,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阳性克隆为模板行PCR,产物进行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conform 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分析,挑选优势准种和劣势准种测序。结果第1对母亲准种复杂性较其子女低,母子之间各准种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均为C亚型;第2对母亲准种复杂性较其子女高,母子之间各准种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母子均为AE亚型。结论H 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亚型不发生变化,病毒准种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具有选择性,进入新宿主后因环境变化而被重新筛选,二者可能共同导致优势/劣势准种的变化。此外,母婴之间准种的复杂性与其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准种 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感染病学科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宇明 王小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5,共3页
当前 ,军队感染病学科面临两大挑战 :①新发感染病 (EID)及生物恐怖主义和生物战争的威胁 ,使学科的军事医学特征明显突出 ;②面对军队精简整编 ,专业人员产生多种想法。军队感染病学科的机遇是 :①学科在军事医学中的地位明显增高 ;②... 当前 ,军队感染病学科面临两大挑战 :①新发感染病 (EID)及生物恐怖主义和生物战争的威胁 ,使学科的军事医学特征明显突出 ;②面对军队精简整编 ,专业人员产生多种想法。军队感染病学科的机遇是 :①学科在军事医学中的地位明显增高 ;②当前EID的出现和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 ,均与军事医学密切相关 ;③感染病仍一直是军人和百姓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④与地方相比 ,军队感染病学科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⑤一旦出现像 2 0 0 3年北京SARS流行那样的局面 ,最为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仍是调动军队专业人员 ,组成医疗队开赴疫区。我军感染病学科建设与对策 :①拓展学科范围 ;②加强学科及队伍的建设 ;③健全EID防治体系。 2 1世纪军队感染病学科发展展望 :①学科的军民两用特色更加突出 ;②学科精简与拓展并行不悖 ;③学科间交叉和协作将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病 新发感染病 防治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基因3型感染者最适疗程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玲 陈娟 +3 位作者 朱研 张长江 张鹏 王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3型感染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抗病毒治疗的最适疗程。方法收集PEG-IFN-α联合RBV治疗的HCV基因3型感染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3型感染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抗病毒治疗的最适疗程。方法收集PEG-IFN-α联合RBV治疗的HCV基因3型感染者临床资料,根据疗程、基因亚型分组,比较病毒学应答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纳入HCV基因3型感染者150例,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分别为78.52%、90.67%。HCV3a型感染者60例,缩短疗程组、标准疗程组及延长疗程组RVR、SV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CV 3b型感染者90例,缩短疗程组、标准疗程组及延长疗程组RVR分别为7/14(50.00%)、51/62(82.26%)、7/8(87.50%),缩短疗程组RVR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χ2=7.31,P〈0.05);SVR分别为8/15(53.33%)、63/67(94.03%)、8/8(100.00%),缩短疗程组SVR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χ2=20.14,P〈0.01)。延长疗程组较标准疗程组无明显差异。影响因素分析中,缩短疗程是获得SVR的独立不利因素(P〈0.01,OR=11.18,95%CI 3.79~32.92)。此外,延长疗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结论 PEG-IFN-α联合RBV标准剂量,疗程24周,仍为HCV基因3型感染者最适治疗方案。缩短疗程会降低有效率,特别是HCV 3b型感染者。延长疗程疗效无显著提高,但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 基因3型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病毒学应答 最适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茂 但芸婕 +4 位作者 周依 何韦韦 谭文婷 郭衍志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特征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西南医院感染科住院并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32例进行血清HCMV...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特征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西南医院感染科住院并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32例进行血清HCMV抗体检测,巢式PCR法扩增外周血HCMV DNA(gB基因片段)。HCMV IgM或DNA任一阳性定义为HCMV活化,依据结果分为无HCMV活化组(122例)和HCMV活化组(10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gB基因型并构建序列进化树。结果①患者HCMV IgG及IgM阳性率分别为100%与3.78%。2组AFP中位值分别为101.75和2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HCMV活化组,男女比例为7.7∶1,死亡2例,前者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和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后者死于多种并发症和心力衰竭;HCMV活化组(10例),男女比例为4∶1,无死亡病例,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比率均比无HCMV活化组高;②2组患者MEL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783),无HCMV活化组AFP水平显著高于HCMV活化组(P<0.05);③HCMV DNA阳性率5.3%(7/132),其中gB1型占85.71%(6/7),gB3型占14.29%(1/7),未检测到gB2型和gB4型。HCMV IgM和DNA均阳性2例。结论 CSH患者HCMV DNA检出率高于血清IgM检出率,HCMV基因型以gB1型为主,存在较低比例的HCMV活化,CSH患者发生HCMV活化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糖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谭文婷 邓国宏 +2 位作者 王宇明 但芸婕 况雪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21-2323,共3页
目的调研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基因型构成,探讨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用SSP-PCR法对360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型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本回... 目的调研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基因型构成,探讨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用SSP-PCR法对360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型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本回顾性研究人群中,HBV-B型占45.6%,HBV-C型占53.9%,分型失败0.5%。随着疾病从慢性乙型肝炎到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C型HBV所占比例显著上升(χ2=23.36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型是HBV感染者罹患肝癌的独立风险因素(OR=3.2,P=0.01)。B、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庆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HBV更易导致严重的肝病,HBV基因型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疾病表型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汤影子 陈耀凯 +2 位作者 刘霖 邓国宏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05-180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贺维力(阿德福韦酯10mg片剂)治疗的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ALT水平、治疗前HBVDNA水平、体质量...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贺维力(阿德福韦酯10mg片剂)治疗的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ALT水平、治疗前HBVDNA水平、体质量、性别等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获得HBVDNA阴转的患者较之未阴转患者基线HBVDNA水平较低、ALT较高、获得IVR的比例更高(P=0.034、0.011);获得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的患者较之未获转换的患者基线HBVDNA水平较低、获得IVR的比例更高(P=0.034);获得IVR的患者较之未获得IVR者基线HBV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P=0.006、0.003)。52、104周及治疗终点HBVDNA下降水平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P=0.026、0.016、0.035)。结论血清HBV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体质量较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对标准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案产生病毒学应答,高体质量患者应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不同年龄健康人结膜囊需氧菌定性及定量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静 谢汉平 +2 位作者 吴力克 王欣 张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4-977,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不同年龄健康人结膜囊需氧菌种类及数量。方法湿棉拭于33例儿童、31例青年人、30例老年人双眼结膜囊取标本(取材前后称量棉拭运送管,差值即为标本质量)行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及定量计算:菌落数(colony forming un... 目的调查重庆市不同年龄健康人结膜囊需氧菌种类及数量。方法湿棉拭于33例儿童、31例青年人、30例老年人双眼结膜囊取标本(取材前后称量棉拭运送管,差值即为标本质量)行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及定量计算:菌落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s)/标本质量。结果老年组结膜囊细菌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儿童组(45.45%)及青年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老年组检出率均较高;老年组单眼共生细菌种类显著多于另外2组(P<0.01);儿童组结膜囊菌群数量明显少于青年组及老年组(P<0.01);类白喉棒状杆菌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皮葡萄球菌数量在老年组显著多于儿童组(P<0.01)。结论老年人结膜囊需氧菌种类、数量均高于青年及儿童,应该引起眼科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需氧菌 年龄 定量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谭朝霞 唐玉兰 +2 位作者 高燕 孔维龙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62-1766,共5页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慧敏 张绪清 +2 位作者 郭艳 刘明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12-2417,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