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通过与对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的HBV感染后及转染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传代培养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的HBV DNA;并用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感染HBV后释放至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于感染后48-72h达高峰,而L02细胞则于感染后12-24h达高峰,HepG2.2.15细胞株感染后则一直攀升。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溶酶体大量增生,出现空泡状结构,并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周。结论HB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定位于核周并导致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展开更多
目的调研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基因型构成,探讨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用SSP-PCR法对360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型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本回...目的调研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基因型构成,探讨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用SSP-PCR法对360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型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本回顾性研究人群中,HBV-B型占45.6%,HBV-C型占53.9%,分型失败0.5%。随着疾病从慢性乙型肝炎到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C型HBV所占比例显著上升(χ2=23.36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型是HBV感染者罹患肝癌的独立风险因素(OR=3.2,P=0.01)。B、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庆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HBV更易导致严重的肝病,HBV基因型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通过与对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的HBV感染后及转染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传代培养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的HBV DNA;并用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感染HBV后释放至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于感染后48-72h达高峰,而L02细胞则于感染后12-24h达高峰,HepG2.2.15细胞株感染后则一直攀升。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溶酶体大量增生,出现空泡状结构,并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周。结论HB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定位于核周并导致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