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冉 张巧 +9 位作者 马千里 杨旭 赵生涛 王熠杰 邓朝霞 刘明华 蒋东坡 周建 李琦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926-193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 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诊断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向静 江德鹏 +1 位作者 王昌铭 王景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2-355,40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bloodmonocytes,HCMNCs)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OLYMPUS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HC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鉴定MNCs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维甲...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bloodmonocytes,HCMNCs)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OLYMPUS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HC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鉴定MNCs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维甲酸(RA)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HCMNCs培养前,胞体较小,呈均一的圆形;培养后,细胞胞体增大,有破骨样细胞和间质样细胞两种形态。破骨样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多个核。间质样细胞胞体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形态类似于骨髓MSCs,但较骨髓MSCs稍小。RT-PCR检测提示,诱导前HCMNCs中Nestin弱表达,Musashi-1无表达;诱导后两者均表达增强,之后逐渐减弱。结论: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脐血中分离得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HCMNCs,经过EGF和RA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表达一过性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巢蛋白 MUSASHI-1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光纪 屈纪富 +5 位作者 徐海伟 阮怀珍 杨丽 唐军 赵明亮 李达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诱导的途径和方法,为阐明胰岛β-细胞的发育机制和糖尿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传统的多步诱导法改良为两步诱导法,将胚胎干细胞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并与传统的多步法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诱导的途径和方法,为阐明胰岛β-细胞的发育机制和糖尿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传统的多步诱导法改良为两步诱导法,将胚胎干细胞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并与传统的多步法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步诱导,胚胎干细胞被诱导成了胰岛素分泌细胞,越过了先将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再进一步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传统模式,使诱导时间缩短,诱导方法简化,所得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与传统方法所得相当。结论多阶段和两阶段诱导均可将胚胎干细胞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分化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江德鹏 向静 +3 位作者 文亮 粟永萍 屈纪富 冉新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 CINC-2... 目的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 CINC-2)的差异表达,并探讨其相关功能。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dMSCs,通过RT-PCR检测创伤修复时SLPI和CINC-2在dMSCs中表达,通过3H-TdR掺入实验研究SLPI和dMSCs有丝分裂的关系,利用Boyden趋化小室研究dMSCs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分离的大鼠dMSCs呈梭形,在体外显示多向分化潜能。RT-PCR提示伤口液刺激24 h后dMSCs中SLPI,CINC-2表达升高,同时检测到在全层切割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和CINC-2均为高表达,3H-TdR掺入实验提示SLPI能够促进dMSCs的有丝分裂,趋化小室实验显示dMSCs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加入中和抗体后趋化作用减弱。结论创伤后SLPI,CINC-2在dMSCs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升高可能同dMSCs的增殖和趋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差异表达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科 刘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83-1884,共2页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肝细胞癌、18例肝炎肝硬化、1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肝炎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见CEACAM6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4%(43/62),与肝炎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31.2)。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明显相关(P<0.01)。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明显相关,CEACAM6可能是防治肝细胞癌及其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h1在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锦华 张治元 +1 位作者 尹昌林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3-865,共3页
目的研究Mash1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0d昆明小鼠的SVZa神经干细胞,构建Mash1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 目的研究Mash1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0d昆明小鼠的SVZa神经干细胞,构建Mash1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正义、反义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染SVZa神经干细胞,GFP活体荧光标记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Mash1作用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和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结果pEGFP-Mash1-质粒、pEGFP-Mash1+质粒双酶切鉴定构建成功,核转染结果表明:GFP融合蛋白表达阳性;pEGFP-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EGFP-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EGFP-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EGFP-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pEGFP-Mash1-质粒、pEGFP-Mash1+质粒构建成功;Mash1可以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而且主要表现为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h1 室管膜前下区 神经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 吴蔚 +2 位作者 何萍 王海东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84-2386,共3页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善。方法将2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5例,对照组125例,2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P>0.05)。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善。方法将2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5例,对照组125例,2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P>0.05)。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保持两组患者每天出入量相当,动态监测血清钾、镁浓度。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手术后的第1天和第2天,治疗组的血清钾、镁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4d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内径无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3d心律失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频发室早、房颤和室上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室速、室颤和房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能减少室性早搏、房颤和室上速的发生率以及改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门冬氨酸钾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