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贤丽 刘宏亮 +3 位作者 汪琴 邹毅 厉红 吴宗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BOBATH技术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烧伤术后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贤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手部烧伤 功能障碍 综合康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光明、外关组穴fMRI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邱明国 王健 +6 位作者 谢兵 巫北海 张绍祥 冯飞 米俊达 吴杰凤 黄艳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建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平台,观察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时对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采用Siemens公司Sonat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数据经SP... 目的建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平台,观察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时对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采用Siemens公司Sonat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数据经SPM软件统计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激活统计参数图,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结果电针刺激右侧光明(GB37)及外关穴(SJ5)可使受试者双侧大脑枕叶距状沟附近的视觉皮质及顶下小叶皮层区的fMRI信号显著增加。结论特定的功能组穴与相应皮层兴奋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fMRI影像技术结合SPM分析是研究电针作用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统计参数图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永红 罗雪 +2 位作者 石永江 刘宏亮 姚忠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20mg/L、40mg/L、60mg/L)的分化培养基培养NSCs3d和7d,测量细胞突起长度和胞体面积,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20mg/L、40mg/L、60mg/L)的分化培养基培养NSCs3d和7d,测量细胞突起长度和胞体面积,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CC-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2(SOCS2)、DNA结合抑制因子2(Id2)的表达。结果银杏内酯B组细胞突起增长,胞体增大;NF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百分率增加,GFAP阳性星形胶质样细胞百分率随银杏内酯B浓度增加而增加;SOCS2阳性细胞百分率(35.46%)较对照组(22.17%)明显增加(P<0.01),银杏内酯B组Id2阳性细胞百分率(51.52%)较对照组(66.24%)明显减少(P<0.01)。结论银杏内酯B可促进分化细胞成熟,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星形胶质细胞百分率的增高与银杏内酯B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神经干细胞 分化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2 DNA结合抑制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青青 吴宗耀 罗利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参数的变异性,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健康受试者进行伸膝等长收缩,以及10m自由步行的动态运动,分别记录下肢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考察各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对于静态收缩,即使分析时宽短至...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参数的变异性,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健康受试者进行伸膝等长收缩,以及10m自由步行的动态运动,分别记录下肢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考察各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对于静态收缩,即使分析时宽短至1s,除了AEMG以外,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均<0.100。对于动态的步行运动,取1s的分析时宽,MF、MPF的平均变异系数近于0.100,ZCR、AEMG的平均变异系数在0.150左右。结论:无论静态收缩,还是动态收缩,表面肌电图的基本参数MF、MPF、ZCR、AEMG稳定可靠,变异系数一般不大于0.100—0.150。频域指标较时域指标的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变异系数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瘢痕胶原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宗耀 武继祥 +3 位作者 刘宏亮 汪琴 尹清 王德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肥厚性瘢痕中胶原累积和清除两方面的相对关系。方法:实验方法有临床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有:光镜与电镜、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等。结果:①肥厚性瘢痕的自然形成极慢,而用药物干预可以在一个月... 目的:研究肥厚性瘢痕中胶原累积和清除两方面的相对关系。方法:实验方法有临床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有:光镜与电镜、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等。结果:①肥厚性瘢痕的自然形成极慢,而用药物干预可以在一个月以内使其消退1/3~2/3。②肥厚性瘢痕中的胶原合成速度有所增加,但其降解速度减慢更为显著。③肥厚性瘢痕中胶原酶的表达有所增加,但其实际生成量和活性则为降低。④肥厚性瘢痕中Ch-4-S明显增加,一方面包绕胶原纤维,阻碍胶原酶的接触和降解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TIMP降低胶原酶的活性。⑤肥厚性瘢痕中TIMP增加,降低胶原酶的活性。⑥肥厚性瘢痕中TGB-β显著增加,其表达量与TIMP表达成正相关,与凋亡细胞数成负相关。TGF-β使MMP-1表达减少,活性下降。⑦肥厚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绝大多数为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期凋亡极少,成熟期显著增多。结论:①肥厚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减缓和胶原酶数量和活性降低,胶原被Ch-4-S包绕而降解减慢,以致胶原累积,是肥厚性瘢痕形成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瘢痕 胶原 降解 康复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护理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文秀 游箭 江正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83,共3页
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护理观察Theefficacyofhepaticarterythemoembolizationandnursingcareinthe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 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护理观察Theefficacyofhepaticarterythemoembolizationandnursingcareinthe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黄文秀,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疗法 护理 肝动脉 化学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C-I型生物活组织力学试验机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成海平 何光篪 刘正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5-371,共7页
根据生物软组织的特点,遵循力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的HLC-I型生物活组织力学试验机,通过设计的弦式加载定向器、轴向拉伸定向器和管道器官定位器,实现了活体、半活体生物软组织的拉伸和充压试验。并以大白鼠坐骨神经(SCN)和... 根据生物软组织的特点,遵循力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的HLC-I型生物活组织力学试验机,通过设计的弦式加载定向器、轴向拉伸定向器和管道器官定位器,实现了活体、半活体生物软组织的拉伸和充压试验。并以大白鼠坐骨神经(SCN)和兔肠系膜上静脉(SMV)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活体、半活体和离体SCN的拉伸试验和有神经支配及无神经支配的SMV的充压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组织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力学 试验机 研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5例正常人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跃嘉 吴宗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0-275,共6页
对175例6~87岁正常人测试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当受试者阅读而不注意刺激信号或仅有标准音而无靶刺激时,均不能记录到P300。P300测试重复性好,潜伏期变异小。P300潜伏期、波幅有显著性年龄相关变化,20岁左右潜伏期最短,波幅最大... 对175例6~87岁正常人测试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当受试者阅读而不注意刺激信号或仅有标准音而无靶刺激时,均不能记录到P300。P300测试重复性好,潜伏期变异小。P300潜伏期、波幅有显著性年龄相关变化,20岁左右潜伏期最短,波幅最大。20岁前P300潜伏期与年龄的回归方程为269.3+465.4/年龄(岁),波幅与年龄无显著性相关;20岁后的回归方程为273.5+0.97×年龄(岁),波幅与年龄呈直线负相关。P300潜伏期、波幅与性别、文化程度均无显著性相关。本文讨论了P300产生的原因、起源以及用回归方程推算P300值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听觉 相关电位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残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瞿玮 郑光新 +1 位作者 吴宗跃 冯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0-81,共2页
本文对60例躯体外伤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心理测查。发现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是伤残病人最常见的继发性心理障碍。情绪与其功能障碍程度、面临的紧张生活事件以及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有关。性格内倾、精神质... 本文对60例躯体外伤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心理测查。发现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是伤残病人最常见的继发性心理障碍。情绪与其功能障碍程度、面临的紧张生活事件以及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有关。性格内倾、精神质偏高的病人以抑郁情绪表现为主;而性格外倾者以焦虑情绪表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人 心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重复照射对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彬 吴宗耀 +4 位作者 郝林林 沈岳 黄显凯 林永辉 冯光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 :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波长 6 32 .8nm、功率密度10 0mW /cm2 的氦氖激光照射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 ,每日 1次 ,每次 30min ,连续照射 3天 ,然后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 目的 :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波长 6 32 .8nm、功率密度10 0mW /cm2 的氦氖激光照射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 ,每日 1次 ,每次 30min ,连续照射 3天 ,然后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Bcl- 2、Bax、Fas、ICE、p5 3、c -myc蛋白的细胞分布与表达。 结果 :在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分布 ,氦氖激光照射后 ,Fas、ICE表达增加 ,Bcl- 2表达降低 ,Bax、p5 3、c -myc的表达无变化。结论 :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与Fas、Bc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重复照射 瘢痕 成纤维细胞 凋亡相关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青青 吴宗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7-550,55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双侧股内侧肌疲劳时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特征,探讨利用SEMG评价肌肉疲劳的新方法,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方法:4名健康青年女性采用60%最大负荷能力,伸膝约65°,静态等长收缩3min,同步记录受试者双侧股内侧肌的... 目的:通过分析双侧股内侧肌疲劳时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特征,探讨利用SEMG评价肌肉疲劳的新方法,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方法:4名健康青年女性采用60%最大负荷能力,伸膝约65°,静态等长收缩3min,同步记录受试者双侧股内侧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股内侧肌疲劳时的SEMG各参数与测试时段的最优拟合曲线均为三次项曲线,其通式为Y=b0+b1x+b2x2+b3x3。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过零率(ZCR)方程中的b1和b3为负数,b2为正数。平均肌电图(AEMG)方程中b1和b3为正数,b2为负数。结果表明,肌肉疲劳的曲线为三次项曲线,影响肌肉疲劳的主要因素可能有3个,但其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肌肉疲劳 曲线拟合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无制动豚鼠经典眨眼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习得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蕊 刘宏亮 +4 位作者 隋建峰 范郑丽 黄率帅 万子兵 赵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以眼肌电记录法记录在清醒无制动豚鼠建立经典眨眼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CR)并分析其习得规律。方法采用金属电极埋植技术及简易"随动"气流给气刺激装置,以声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气流作为非... 目的以眼肌电记录法记录在清醒无制动豚鼠建立经典眨眼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CR)并分析其习得规律。方法采用金属电极埋植技术及简易"随动"气流给气刺激装置,以声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气流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以眼肌电判断其眨眼行为,在清醒无制动的豚鼠上进行经典眨眼条件反射的训练。结果可顺利于豚鼠的内眦采集并记录到眨眼肌电信号,动物可成功建立经典眨眼条件反射,其第4天,第7天,第10天的CR习得率分别可达31%、61.33%、82.67%,第15天,第20天的CR保持率可达到81.33%和82.33%。结论应用眼肌电记录技术及"随动"给气刺激方法可以在清醒无制动豚鼠建立经典眨眼条件反射实验。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成功率高,可用于对体型较大,不易固定动物的条件性眨眼行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眨眼条件反射 豚鼠 眼肌电 习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针灸重度晕针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杰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00-2100,2114,共2页
晕针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晕针处理不当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的报道不少。晕针的防治尤为重要,正确的预防,迅速、有效处治,可大大减少对患者的伤害[1]。晕针症状分轻度、重度。轻度:患者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耳鸣、出冷汗、... 晕针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晕针处理不当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的报道不少。晕针的防治尤为重要,正确的预防,迅速、有效处治,可大大减少对患者的伤害[1]。晕针症状分轻度、重度。轻度:患者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耳鸣、出冷汗、恶心、精神疲倦;重度:除以上症状外,患者还出现脉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大小便失禁、唇甲青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晕针 人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McGill疼痛咨询表对腰腿痛病人的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跃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疼痛性质,程度准确有效又简单易行的测定量表。本文利用Melzack设计的简化McGill疼痛咨询表(SF-MPQ)对48例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疼痛测定,以了解本量表对疼痛评定...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疼痛性质,程度准确有效又简单易行的测定量表。本文利用Melzack设计的简化McGill疼痛咨询表(SF-MPQ)对48例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疼痛测定,以了解本量表对疼痛评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简化MPQ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及肿瘤病人的听觉P300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跃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8-79,共2页
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与大脑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有报告在痴呆、脑血管病中均有改变,但国内目前尚无脑外伤病人的P300报告。本文对此类病人测试听觉P300,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比较,以观察、研究脑损伤病人的P300改变及其意义。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肿瘤 诱发反应 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结合抑制因子2在成年大鼠脊髓表达的研究
17
作者 高宇 陈兴书 +2 位作者 余洪俊 刘宏亮 姚忠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环螺旋基因家族(helix-loop-helix,HLH)成员DNA结合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Zambonis液灌注固定大鼠脊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Id2免疫阳性细胞在脊髓中... 目的探讨螺旋环螺旋基因家族(helix-loop-helix,HLH)成员DNA结合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Zambonis液灌注固定大鼠脊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Id2免疫阳性细胞在脊髓中广泛分布,在Ⅰ~Ⅲ板层及Ⅸ板层Id2主要在细胞核表达,细胞质表达少。Ⅳ~Ⅷ板层细胞质及细胞核均有Id2表达。从Ⅳ到Ⅷ板层,Id2细胞质阳性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染色较深。结论Id2广泛分布在大鼠脊髓灰质各个板层,不同板层中Id2的细胞定位不同,可能分布于不同类型的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2 大鼠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瑨 侯柏村 +1 位作者 刘宏亮 姚忠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42-944,共3页
可卡因是当今世界主要的成瘾性药物之一,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揭示可卡因成瘾的机制,从而找到治疗可卡因成瘾的方法。经典的机制是可卡因通过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抑制多巴胺的重摄取,导致大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兴奋,使服用者产生快... 可卡因是当今世界主要的成瘾性药物之一,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揭示可卡因成瘾的机制,从而找到治疗可卡因成瘾的方法。经典的机制是可卡因通过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抑制多巴胺的重摄取,导致大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兴奋,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而最新发现可卡因影响某些与"奖赏"回路中基因表达有关的系统,并且这种影响最终导致该区域神经元树突可塑性发生改变,造成该环路中基因表达的持久性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可卡因成瘾的某些行为效应的基础。目前的治疗方向主要是利用特异的抗体,疫苗或者酶来减少可卡因与大脑内神经元的接触。本文将对可卡因的成瘾机制及治疗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多巴胺转运体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