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罗培南在烧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林彩
刘松青
戴青
贺俊英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
文摘
目的考察美罗培南在烧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8例烧伤患者在30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美罗培南500mg,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和收集尿样,HPLC测定浓度,根据浓度测定结果,用3P97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研究显示,在静脉滴注0.5g美罗培南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以二室模型拟合最佳,美罗培南的t1/2α为(0.35±0.12)h,t1/2β为(2.10±0.71)h,AUC为(44.62±12.95)μg·h/ml,Vc为(10.6±3.93)L,CLs为(12.00±3.04)L/h,0~12h美罗培南的尿回收率为(58.06±16.83)%。结论美罗培南在烧伤患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CLs、Cmax与健康志愿者有较大的差异,在12h内有约60%的原型药物从肾中消除。
-
关键词
美罗培南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药代动力学
烧伤
-
Keywords
Meropenem
MIC
MBC
Pharmacokinetics
Burn injury
-
分类号
R978.1
[医药卫生—药品]
R969.1
[医药卫生—药理学]
-
-
题名院内感染耐药黄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罗羽
夏培元
王仙园
殷春红
秦孝建
解晓珍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检验科
-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27-829,共3页
-
基金
全军"十五"重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 ( 0 1L0 6 5)~~
-
文摘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黄杆菌耐药株携带 β 内酰胺酶 (bla)基因类型及基因介导方式。 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分离所得的 6株黄杆菌临床耐药株。产 β 内酰胺酶情况采用纸片法定性检测 ;细菌质粒和染色体以市售试剂盒抽提 ;酶编码基因类型用PCR检测分析。结果 6株黄杆菌均产bla ,在其染色体、质粒上共发现 7种不同类型的bla基因 ,其中菌株 0 2 2 3存在染色体和质粒共同介导的PSE 1基因 ,0 2 2 3 7存在质粒介导的SHV、PSE 1基因 ,0 2 2 44存在质粒介导的TEM、AmpC、PSE 1基因 ,0 2 2 5 8除存在由质粒介导的SHV、OXA 1、CTX M 1基因外 ,尚由染色体介导SHV、TEM基因 ,0 2 3 3 2存在染色体介导的TEM基因 ,0 2 3 72存在质粒介导的OXA 1、Sme 1基因。结论 西南医院临床分离的耐药黄杆菌携带bla酶基因种类较多 ,可由质粒、染色体分别介导或两者共同介导 ,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大量。
-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黄杆菌
Β-内酰胺酶
基因
-
Key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
Flavobacterium
β-lactamase
gene
-
分类号
R394.6
[医药卫生—医学遗传学]
R378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
-
题名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何菊英
刘松青
林彩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1,59,共7页
-
文摘
为评价帕尼培南的体外抗菌作用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对 2 47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与其它 5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帕尼培南与亚胺培南体外抗菌作用相仿 ,但帕尼培南对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 (MRSA )和大肠埃希氏菌体外抗菌活性较亚胺培南强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则帕尼培南为亚胺培南的 1/4 ,但帕尼培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略逊于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体外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苯唑西林等其它受试药物。帕尼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受接种菌量、培养基 pH值和血清浓度影响。结果表明 。
-
关键词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体外抗菌活性
-
Keywords
Panipenem/betamipron
Imipenem/cilastatin
Meropenem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
分类号
R978.1
[医药卫生—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