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在口腔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师幼兰 唐建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0-213,共4页
本文对激光特性、激光生物效应和激光在口腔科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激光在口腔内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激光在口腔外科的应用,对肿瘤、拔牙、麻醉等;以及激光在口腔矫形中的应用,修复的焊接、冠桥的处... 本文对激光特性、激光生物效应和激光在口腔科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激光在口腔内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激光在口腔外科的应用,对肿瘤、拔牙、麻醉等;以及激光在口腔矫形中的应用,修复的焊接、冠桥的处理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口腔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舒绍兵 李方 +4 位作者 罗金英 张洁 钟建鑫 张倩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消毒灭菌的温效、时效关系。方法采用人工污染实验法,以无菌口镜、镊子和探针为载体,用不同指示菌和HBsAg纯抗原进行污染,经不同温度、对应不同时间的光波消毒灭菌后进行采样,最后采用增菌培养和酶联免... 目的探讨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消毒灭菌的温效、时效关系。方法采用人工污染实验法,以无菌口镜、镊子和探针为载体,用不同指示菌和HBsAg纯抗原进行污染,经不同温度、对应不同时间的光波消毒灭菌后进行采样,最后采用增菌培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雅培检测法来分别检测光波对细菌的灭活情况和对HBsAg抗原的破坏情况。结果光波在120℃时5 min,130℃时3 min,140℃时1 min都能彻底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在120℃时7 min,130℃时5 min,140℃时3 min都能彻底杀灭白色念珠菌;在120℃时9 min,130℃时7 min,140℃时5 min都能彻底杀灭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光波在120℃时7 min,130℃时5 min,140℃时3 min,都能有效破坏HBsAg的抗原性。经抗力实验比较,口腔自然菌比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更易灭活。结论光波能够实现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快速消毒灭菌,并且在器械能耐高温的前提下,温度越高则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 消毒灭菌 实心金属器械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JX-1型口腔常用器械光波消毒器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方 舒绍兵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口腔常用器械光波消毒器的消毒效果。方法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和理化测定等方法,对ZJX-1型口腔常用器械光波消毒器进行消毒性能的实验室观察。结果该消毒器开机运行3 min内可将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口腔常用器械光波消毒器的消毒效果。方法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和理化测定等方法,对ZJX-1型口腔常用器械光波消毒器进行消毒性能的实验室观察。结果该消毒器开机运行3 min内可将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完全杀灭,将HBV-DNA完全破坏,消毒合格率均达100.0%;5 min内可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消毒合格率达100.0%。启动消毒器运行1~5 min紫外线强度测定结果为885μW/cm2~2 000 W/cm2,温度测定结果为137~161℃,达到消毒技术规范标准。依照规范标准判断该消毒器累计运行72 h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腐蚀速率为0.000 0 mm/年,对铜、碳钢为中度腐蚀,腐蚀速率分别为0.113 3、0.294 5 mm/年,对铝为轻度腐蚀,腐蚀速率为0.055 2 mm/年。结论该新型口腔常用器械光波消毒器消毒效果达到消毒标准要求,能够达到与高温、高压灭菌同样效果,而且经济、方便,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口腔科消毒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消毒 杀菌效果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蛋白Masp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税桦桦 罗玲 +2 位作者 梁尚争 黄历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610,共4页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结果在正常口腔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72.73%(24/33)和37.78%(17/45)。Maspin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其中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Masp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淋巴结转移潜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ASPIN蛋白 肿瘤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显微外科再次手术的护理
5
作者 孙立雯 李慧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01-602,共2页
我科自1980年12月至1991年12月施行游离组织瓣手术120例,总成功率99.00%其中6例再次手术成功,本文报告此6例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病 显微外科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早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史文进 李慧增 +3 位作者 杨军 孙远 容国俊 周树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将犬随机分为A(即时)组、B(72h)组,采用KTY-0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致伤,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A组伤后即刻清创、隐动脉皮瓣立即移植修复皮肤缺损;B组伤后即刻清创,72h后二次清创,同时切取隐动脉皮瓣,吻... 将犬随机分为A(即时)组、B(72h)组,采用KTY-0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致伤,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A组伤后即刻清创、隐动脉皮瓣立即移植修复皮肤缺损;B组伤后即刻清创,72h后二次清创,同时切取隐动脉皮瓣,吻合血管修复皮肤缺损,颊粘膜缺损两组均行局部拉拢缝合。术后观察1~6个月,A组5例均失败;B组15例,成功12例,游离皮瓣成活率为80%。实验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经早期清创,72h后扩创,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修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爆炸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P-5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军 肖林 +3 位作者 孙远 周继祥 杨彦春 王碧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 5 (AQP5)在干燥综合征 (SS)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特点。结果 对照组AQP5在腺泡的顶膜、侧膜和导管等处均有较强表达 ;实验组AQP5表达减...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 5 (AQP5)在干燥综合征 (SS)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特点。结果 对照组AQP5在腺泡的顶膜、侧膜和导管等处均有较强表达 ;实验组AQP5表达减少或消失 ,AQP5在SS残存的腺泡部位 ,顶膜表达减少 ,相应基侧膜的表达增强 ,而且主要分布在导管部位。Westernblot检测显示各组均出现分子量为 2 7× 10 3的条带 ,实验组AQP5的表达量显著减少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 被引量:12
8
作者 申涛 常慧君 +2 位作者 简从相 杨彦春 周继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78,共5页
目的改良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获得人牙周膜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分离得到PDLSC,用含10%FBS的α-MEM培养液培养并传代;测定克隆形成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蛋白及波形蛋... 目的改良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获得人牙周膜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分离得到PDLSC,用含10%FBS的α-MEM培养液培养并传代;测定克隆形成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物STRO-1、CD146的表达;并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实验。结果本研究所得细胞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阴性,细胞周期分析大多细胞处于G0/G1期,STRO-1及CD146高表达,成骨、成脂诱导实验证明所得细胞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改良法克隆化培养可成功分离得到PDLSC,为进一步研究PDLSC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干细胞 鉴定 细胞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纤维型肌动蛋白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彭庭莉 杨军 +1 位作者 周继祥 杨彦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 研究动态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形态和微丝改变的影响,进一步了解HPDLF的应力 生物学效应。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膜式动态张应力 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体系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第6代的HPDLF进行不同应力水平、频... 目的 研究动态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形态和微丝改变的影响,进一步了解HPDLF的应力 生物学效应。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膜式动态张应力 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体系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第6代的HPDLF进行不同应力水平、频动范围及时相点的张应力加载,所有样本经FITC Phalloidin免疫荧光染色后,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加力后不同时间细胞及其肌动蛋白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 动态张应力作用16、2 4h后,部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出现收缩,F actin排列等方面的变化;3 2h后,变化更明显。5kPa的静态张应力作用后,可引起细胞间隙增大等变化,F actin改变较少。结论 不同张应力可引起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F actin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特别是动态张应力组2 ,在细胞投影面积以及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方面均与加力时间呈正比,微丝随加力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纤维型肌动蛋白 张应力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沉默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欣 杨军 +2 位作者 许波 熊宇 张从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后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构建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腺样囊性癌ACC-...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后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构建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G418筛选阳性克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的ACC-2细胞中survivin、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胞凋亡。结果测序证实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pGenesil-shRNA-survivin的ACC-2细胞株中,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survivin与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33,P<0.05)。ACC-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透射电镜及TUNEL法可见细胞出现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survivin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SURVIVIN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托槽脱落原因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舒绍兵 罗金英 +3 位作者 钟建鑫 张倩 朱璨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造成托槽脱落原因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应用直接粘贴技术的口腔正畸患者187例,粘贴托槽3 292颗。记录托槽的脱落及处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托槽的脱落率:112~〈15岁组中,男性(15.28%)高于女性(12.25%... 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造成托槽脱落原因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应用直接粘贴技术的口腔正畸患者187例,粘贴托槽3 292颗。记录托槽的脱落及处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托槽的脱落率:112~〈15岁组中,男性(15.28%)高于女性(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8岁组中,男性(13.68%)高于女性(10.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组中,男性(6.60%)高于女性(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12~〈15岁组、15~〈18岁组与≥18岁组比较,前2组间托槽脱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2组分别与≥18岁组比较,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下颌牙位(15.06%)高于上颌牙位(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再次粘贴组(16.30%)高于首次粘贴组(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颌位、牙位及是否再次粘贴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正畸托槽的粘结效果,临床上必须重视这些相关因素,从而降低托槽的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托槽 脱落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固定隐裂牙后抗折裂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彦春 肖利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研究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对隐裂牙的固定效果并测试抗折裂性能。方法将测试的离体牙分成A、B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各15个,分别制备成模拟隐裂牙;其中B组用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固定,A组用光固化树脂充填,然后在万能测... 目的研究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对隐裂牙的固定效果并测试抗折裂性能。方法将测试的离体牙分成A、B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各15个,分别制备成模拟隐裂牙;其中B组用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固定,A组用光固化树脂充填,然后在万能测试机上垂直加载直至折裂进行抗折裂性能测试。结果用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固定的离体模拟隐裂牙抗折强度高于对照组牙齿。结论CEREC全瓷嵌体/高嵌体可以有效固定隐裂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CEREC 全瓷嵌体 CAD/CAM 全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家珍 闫文娟 吴补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以探讨miR-146a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岁)。同...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以探讨miR-146a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岁)。同时选择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人员唾液上清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对治疗组患者(32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并检测治疗后唾液上清液标本中miR-146a的表达。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上清液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2.52±0.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1±0.58)(P<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牙周临床指数、唾液中miR-146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唾液中miR-146a水平与PD(r=0.574,P<0.05)、AL(r=0.629,P<0.01)及PLI(r=0.758,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上清中miR-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显著下降,提示唾液miR-146可作为牙周病防治及疗效评估的潜在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唾液 微小RNA MIR-14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morphamine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应力成骨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慧君 申涛 +3 位作者 董世武 杨彦春 张洁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purmorphamine在动态张应力促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鉴定PDLSCs,在矿化诱导环境中加入purmorphamine,采用Flexcell FX-4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 目的研究purmorphamine在动态张应力促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鉴定PDLSCs,在矿化诱导环境中加入purmorphamine,采用Flexcell FX-4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加力24 h,以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指标Runx2、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Hedgehog(Hh)通路的标志物GLI1、Pathed1(PTCH1)、Smoothend(SMO)。结果动态张应力作用24 h后,成骨相关指标Runx2、ALP,Hh通路的标志物GLI1、PTCH1、SMO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加入purmorphamine后,成骨相关指标Runx2、ALP,Hh通路的标志物GLI1、PTCH1、SMO的表达水平较加力组均有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rmor-phamine可能通过激活Hh通路,进而增强人PDLSCs应力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morphamine 人牙周膜干细胞 HEDGEHOG 动态张应力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颌面部爆炸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和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从纪 李慧增 +1 位作者 周树夏 杨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布和在伤口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及其对血管再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选用聚乙烯醇 (PVA)... 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布和在伤口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及其对血管再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选用聚乙烯醇 (PVA)海绵收集伤口液 ,ELISA法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VEGF和bFGF的含量及分布。结果 :颌面部爆炸伤伤口液中VEGF含量在伤后第 1周内稳步上升 ,于伤后第 3天达到 2 9ng ml± 2 7ng ml,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伤后 7d达峰值。伤口液中bFGF的含量在伤后 6h即达到峰值 ,为5 6 5pg ml± 436pg ml,之后迅速下降。VEGF的表达位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慢性炎症细胞 ;bFGF的转录出现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部分巨噬细胞中也有阳性表达。结论 :VEGF和bFGF参与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两个不同阶段 ,二者有协同作用 ,bFGF刺激血管再生的启动 ,并诱导VEGF的合成 ,VEGF则调节和维持之后的血管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爆炸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家兔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素小干扰RNA对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移植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军 汪欣 +1 位作者 许波 熊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小干扰RNA(siRNA)在体内是否能抑制腺样囊性癌移植瘤体的生长。方法裸鼠体内注射稳定转染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后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观察移植肿瘤生长情况,以...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小干扰RNA(siRNA)在体内是否能抑制腺样囊性癌移植瘤体的生长。方法裸鼠体内注射稳定转染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后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观察移植肿瘤生长情况,以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质粒对照组作为对照。处死裸鼠后测量移植瘤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证实移植瘤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的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处死裸鼠后测量移植瘤体积表明,pGenesil-shRNA-Survivin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其Survivin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siRNA能在体内明显抑制腺样囊性癌Survivin的表达,Survivin siRNA能有效抑制腺样囊性癌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小发夹结构RNA 腺样囊性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早期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从纪 李慧增 +2 位作者 周树夏 杨军 黄庆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分析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早期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KDR的表达和变化 ,探讨 VEGF在上述损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以DTY- 0 4型雷管为爆炸源 ,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 目的 :分析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早期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KDR的表达和变化 ,探讨 VEGF在上述损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以DTY- 0 4型雷管为爆炸源 ,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 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伤后 6 h、1、2、3、5、7d伤口组织中 VEGF及其受体 KDR的表达 ,并与伤前组比较。结果 :颌面部爆炸伤伤口组织中 VEGF表达在伤后第一周内稳步上升 ,于伤后第一天起和伤前组比较 ,差异明显 ,伤后第 3天开始 ,差异非常显著(P<0 .0 1) ,伤后 7d达峰值。 VEGF受体 KDR的表达则在伤后 3d内与伤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伤后 5~ 7d其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加强。结论 :VEGF在颌面部爆炸伤后的表达与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的时间相似 ,其受体 KDR的表达也多发生于此时期 ,说明 VEGF参与调节了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再生阶段 ,对毛细血管的发生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损伤 爆炸伤 早期愈合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4结合蛋白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剑 简从相 +5 位作者 李鹏 范舒 申涛 常慧君 胡川闽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IRF-4结合蛋白(IRF-4 binding protein,IBP)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27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进行IBP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用脂质体法转染IBP过表达及空白对... 目的探讨IRF-4结合蛋白(IRF-4 binding protein,IBP)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27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进行IBP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用脂质体法转染IBP过表达及空白对照载体至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G418筛选后建立IBP稳定表达细胞株;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BP表达对ACC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IBP在20例正常涎腺中全部表达阳性,在27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仅3例低表达,余皆不表达,阳性率为11.11%;将IBP转染入ACC2细胞内以后,其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同时克隆形成实验显示IBP转染组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空白质粒对照组(分别为48%、92%,P<0.05)。结论 IBP能明显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IRF-4结合蛋白 克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多肽葛佬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波 周红 +3 位作者 李慧增 鲁永玲 王良喜 丁国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 原核表达抗菌肽葛佬素,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应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进行目的 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对蛋白进行鉴定,并采用鲎试剂法,对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体外表 达产物经蛋白免疫... 目的 原核表达抗菌肽葛佬素,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应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进行目的 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对蛋白进行鉴定,并采用鲎试剂法,对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体外表 达产物经蛋白免疫印迹鉴定,为融合有聚组氨酸标签的葛佬素抗菌肽,鲎试剂检测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对LPS有明显的 中和活性。结论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菌肽葛佬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佬素 抗菌肽 原核表达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及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从纪 李慧增 +2 位作者 舒彬 杨军 麦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能量密度(500J/cm~2、1000 J/cm~2、1500 J/cm~2和2000 J/cm~2)Nd:YAG激光照射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和正常... 目的:探讨激光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能量密度(500J/cm~2、1000 J/cm~2、1500 J/cm~2和2000 J/cm~2)Nd:YAG激光照射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和正常成纤维细胞,照射后24h分别用~3H-脯氨酸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结果:培养的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 Ⅰ型前胶原mRNA相对量在 500 J/cm2激光照射后无明显改变(P>0.05),1500 J/cm~2和 2000 J/cm~2照射后显著降低(P<0. 001),1000 J/cm~2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与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01),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无变化。结论:以1000J/cm~2脉冲Nd:YAG激光照射能选择性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激光 胶原合成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