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酮可可碱对小型猪移植肝胆管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郑树国 董家鸿 李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27-2230,共4页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对小型猪移植肝胆管缺血再灌流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观察保存液中加入PTX ,并经肝动脉途径给药对移植肝胆管组织...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对小型猪移植肝胆管缺血再灌流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观察保存液中加入PTX ,并经肝动脉途径给药对移植肝胆管组织微循环血流量、ATP酶活力、上皮细胞凋亡及病理形态学等的影响。结果 IR +PTX组动物胆管坏死发生率较IR、IR +NS组显著降低 ,且无动物死亡 ;与IR、IR +NS两组比较 ,IR +PTX组术后各时相点GGT、ALP显著降低 ,术中移植肝胆管组织微循环血流量、Na+ K+ ATP酶活力、Ca2 + ATP酶活力显著增加 ,而凋亡细胞数及病理形态学评分均显著降低。结论 PTX对移植肝胆管IR损伤具有多环节拮抗作用 ,其可能机制是改善组织微循环、抑制胆管细胞凋亡及维持胆管细胞ATP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缺血再灌流损伤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春 别平 +2 位作者 李昆 张玉君 马正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组用胆总管双重结扎并切断制成胆道梗阻模型。Estabroo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组用胆总管双重结扎并切断制成胆道梗阻模型。Estabroo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值、Kimmich法测定肝组织内ATP含量以评价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各组大鼠肝细胞总mtDNA、缺失型mtDNA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RCR、磷氧比值及肝组织AT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总mtDNA拷贝数减少(P<0.01);假手术组内未检测出缺失型mtDNA,梗阻性黄疸组存在着缺失型mtDNA;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性黄疸组RCR、磷氧比值及肝组织ATP含量逐步降低,总mtDAN拷贝数逐步减少(P<0.01),缺失型mtDNA在总mtDNA中的百分比逐步增加(P<0.01),其变化与线粒体功能损害相一致。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肝细胞mtDNA损伤是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肝细胞 DNA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259例肝胆管结石病临床病理分型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韩殿冰 董家鸿 郭光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对我科最近提出的肝胆管结石病临床病理分型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依据这种临床病理分型方法对我院1 25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型,比较各类型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种类型以及3种亚型之间在治疗方法和治... 目的对我科最近提出的肝胆管结石病临床病理分型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依据这种临床病理分型方法对我院1 25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型,比较各类型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种类型以及3种亚型之间在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病理分型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分型 胆管结石病 肝胆管 统计学差异 分型方法 治疗方法 结石患者 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 各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期肝癌患者的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邱琰 杨佳 +2 位作者 马宽生 揭彬 舒为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研究早中期肝癌患者疾病感知(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脏外科的早中期肝癌患者,以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疾病感知量表进行测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人口统计... 目的研究早中期肝癌患者疾病感知(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脏外科的早中期肝癌患者,以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疾病感知量表进行测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人口统计学、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影响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01),疾病感知中的自我对疾病的控制力(β=1.707,P=0.003)、感知的症状大小(β=-1.315,P=0.016)、对疾病的了解程度(β=1.489,P=0.014)与总体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早中期肝癌患者对疾病的控制力、感知的症状大小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生活质量 疾病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经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平 董家鸿 +4 位作者 别平 王曙光 李智华 蔡景修 何振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 1996 2 0 0 2年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 14 8例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右肝结石多分布在右后叶并多伴有右后叶萎缩 ,右肝管开口狭窄 ;左肝结石多分...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 1996 2 0 0 2年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 14 8例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右肝结石多分布在右后叶并多伴有右后叶萎缩 ,右肝管开口狭窄 ;左肝结石多分布在左外叶 ,常伴有左肝管开口部狭窄 ;两侧肝胆管结石病例数最多。手术方法分为 4类 ,以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 +胆道探查术和 /或胆肠吻合术为主。结论 根据结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胆道镜在238例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雷达 何宇 +2 位作者 董家鸿 王曙光 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2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38/23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2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38/238),死亡率为2.1%(5/238),单纯肝段切除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为36.1%(86/238),应用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后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提高至87.4%(208/238),结合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后胆管结石清除率达98.3%(234/238)。220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95.9%(211/220)获得优良疗效,其中84.5%(186/220)完全无症状,11.4%(25/220)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4.1%(9/220)患者因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而需进一步手术处理。结论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应用胆道镜不仅有助于术者选择正确的肝切除,而且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能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肝切除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脏后上段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肖乐 李建伟 +3 位作者 陈健 范毓东 曹利 郑树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71-247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后上段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肝脏后上段肿瘤161例,其中腹腔镜肝切除58例(LLR组),开腹肝切除103例(OLR组)。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灶大小、...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后上段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肝脏后上段肿瘤161例,其中腹腔镜肝切除58例(LLR组),开腹肝切除103例(OLR组)。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灶大小、Child-Pugh分级、病种分类、病灶位置、手术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LLR组中转开腹率(5/58)8.62%,LLR组手术时间[(210.98±80.59)min,OLR组(230.51±67.01)min,P=0.101],无统计学差异;LLR组术中失血量[(271.55±226.92)m L,OLR组(451.94±365.21)m 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输血率、R0切除率比较,P值分别为0.536、1.000,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住院时间LLR组[(9.98±4.40)d,OLR组(14.51±6.00)d,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LR组与OLR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7.2%、46.6%,(P=0.0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良性疾病病例无复发,恶性肿瘤病例复发率为30.56%、34.21%,P=0.701,无统计学差异;LLR组与OLR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88.16%,P=0.498,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89%、80.26%,P=0.256。LLR组与OLR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9.74%,P=0.498,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4%、65.79%,P=0.701,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后上段肿瘤安全、有效,同时具有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脏肿瘤 肝脏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叶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礼金 杨日高 +5 位作者 程龙 王麦建 江艳 余德刚 周廷梅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48、72 h后,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cadherin、S100A4和α-SMA的表达,以及与EMT信号通路相关的TGF-β1的表达;同时用紫杉醇、siRNA smad2/3阻断TGF-β1的作用,探讨TGF-β1/smad2/3信号通路在HIBEpiC发生EMT时的可能作用。结果HIBEpiC经LPS处理后,TGF-β1 mRNA表达于48 h达到高峰,72 h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P<0.01,P<0.05);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而S100A4、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P<0.05)。紫杉醇可使HIBEpiC中LPS所诱导的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明显下降,特别是在48 h最明显(P<0.01)。用siRNA技术可使Smad2/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同时可使与HIBEpiC共培养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P<0.01,P<0.05),S100A4和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LPS可诱导HIBEpiC中TGF-β1的表达,使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抑制TGF-β1或Smad2/3,可使EMT发生逆转,提示TGF-β1或Smad2/3可能成为预防胆道周围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上皮细胞 表型 脂多糖类 Smad蛋白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紫杉醇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调控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亮 宦宏波 +3 位作者 温旭东 杨大鹏 吴黎雳 夏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s 3,ChRM3)活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和SMMC-7721中ChRM3受体的表达;采用氯贝胆碱(Beth)及达菲... 目的探讨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s 3,ChRM3)活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和SMMC-7721中ChRM3受体的表达;采用氯贝胆碱(Beth)及达菲那新(UK88525)处理肝癌Hep G2和SMMC-772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eth组、Beth+UK88525组、UK88525组,经处理48 h后,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种肝癌细胞经不同分组处理后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及下游信号通路PI3K/Akt的变化;采用shRNA干扰质粒经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肝癌细胞Hep G2以沉默ChRM3,分为空白对照组、Beth组、Beth+sh ChRM3组、sh ChRM3组,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及EMT、下游PI3K/Akt的改变。结果 Hep G2和SMMC-7721两种肝癌细胞中均有ChRM3受体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显示:Beth单独处理组对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UK88525能够抑制Beth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eth单独处理组能够上调EMT标志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下调E-Cadherin的表达,UK88525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Beth促进Hep G2细胞EMT的过程(解除Beth对Hep G2细胞EMT的促进过程),同时也能够抑制PI3K/Akt的活化(P<0.05);干扰质粒沉默ChRM3受体同样能够抑制Beth促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并且抑制Beth诱导的EMT和下游PI3K/Akt的活化(P<0.05)。结论 ChRM3活化能够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再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HBV多聚酶基因区序列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永刚 黄燕萍 +2 位作者 王槐志 董家鸿 王宇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8例LMV耐药的HB...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8例LMV耐药的HBV再感染者接受了ADV治疗,对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服药前后HBVP基因区进行PCR扩增及TA克隆,随机选取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核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目前已证实的与AD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A181V/T及rtN236T变异体,但有多个目前未报道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且服药前均有与LM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rtL180M变异体存在。结论rtL180M替换可能影响ADV的抗病毒疗效;ADV耐药性变异很可能还存在于A181V/T及rtN236T以外的位点,抑或ADV耐药性变异株出现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移植 变异 抗病毒药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醋酸加氯化钠对消融体积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敏 高峻 +2 位作者 马宽生 刘念洲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醋酸加氯化钠治疗肝肿瘤对消融体积的影响。方法12例直径>5cm的肝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6例)和对照组(6例),治疗组在术中先行单次RFA联合醋酸加氯化钠治疗,对照组行单纯RFA治疗,两...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醋酸加氯化钠治疗肝肿瘤对消融体积的影响。方法12例直径>5cm的肝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6例)和对照组(6例),治疗组在术中先行单次RFA联合醋酸加氯化钠治疗,对照组行单纯RFA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切除肿瘤,观察毁损体积。结果治疗组单次治疗后肿瘤毁损长径6.11cm,短径5.26cm;对照组肿瘤毁损长径3.66cm,短径3.25cm。结论RFA联合醋酸加氯化钠治疗肝肿瘤可使一次性毁损体积增加,治疗时间相对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醋酸 氯化钠 肝肿瘤 毁损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巧及术中管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树国 冯晓彬 +7 位作者 董家鸿 冷建军 程建保 卿德科 马正伟 郑平 熊燕 张玉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总结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术要点及术中监护管理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静脉转流条件下行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观察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处理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2 0次原位肝移植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1... 目的 总结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术要点及术中监护管理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静脉转流条件下行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观察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处理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2 0次原位肝移植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181± 2 5 8)min ,平均无肝期 (2 8 4± 3 2 )min ;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虽发生急剧改变 ,但在严密监护处理条件下可逐渐恢复正常 ;动物 1周存活率 90 % ,15例动物长期存活 ,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精细而熟练的外科技术及严密的术中监护处理是确保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外科技术 术中管理理 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庆梅 张明霞 +1 位作者 董家鸿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指数为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评价指标 ,调查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完成的 43例术前意识清楚、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且对调查问卷表理解无...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指数为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评价指标 ,调查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完成的 43例术前意识清楚、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且对调查问卷表理解无困难、术后无并发症的良性肝病患者。测定时间为术前、出院时、出院后 3月。结果 出院时 ,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较术前提高 ,其中病人生理功能、精神、心理状态、症状学表现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 (P <0 .0 1) ,而生活、社会活动能力与术前改变不大 (P >0 .0 5 )。出院 3个月时 ,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在院期间 (P <0 .0 1) ,尤其是其生活、社会活动能力有较大提高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涛 杨美文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否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归入研究对象的305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否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归入研究对象的305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为:A组,术后≤5 d拔除;B组,术后>5 d拔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胰瘘(3.1%vs 12.1%)、腹腔感染(9.2%vs 20.3%)以及总并发症(24.5%vs 42.0%)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3.0(4~44)d vs 15.5(9~64)d,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P<0.05)、术前有无显性黄疸(P<0.05)、胰管直径(<3 mm vs≥3 mm,P<0.05)、肿瘤发生部位(胰腺vs胰腺外,P<0.01)、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 d vs>5 d,P<0.05)为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胰管直径<3 mm、胰腺外肿瘤(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部、胆胰壶腹部肿瘤)、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 d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24,2.369,3.874,5.028,P<0.05)。结论对于PD术后早期无胰瘘发生的患者,术后5 d内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减少术后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瘘 腹腔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多方位断层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晋云 陈刚 +4 位作者 张绍祥 谭立文 刘光久 李恺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71-2273,共3页
目的建立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方法应用中国首套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专用计算机平台上建立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并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能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和连... 目的建立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方法应用中国首套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专用计算机平台上建立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并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能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和连续的任意方位的切割,并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切割面的断面解剖结构。结论可视化胰腺能够实现胰腺及周围结构的任意方位的断层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断层 胰腺 虚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肝切除肝细胞癌术后患者肝功能与其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文平 于学军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评价肝脏功能指标对根治性肝切除肝细胞癌(HCC)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取1991年1月-2002年6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实施根治性肝切除,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临床资料的234例HCC,分析血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谷氨... 目的评价肝脏功能指标对根治性肝切除肝细胞癌(HCC)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取1991年1月-2002年6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实施根治性肝切除,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临床资料的234例HCC,分析血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P(碱性磷酸酶)、TB IL(总胆红素)、ALB(白蛋白)和Ch ild-Pugh分级及肝硬化等肝功能指标对于HCC肝切除后长期存活的影响。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 lan-M e ier乘积极限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结果血清ALP、GGT、TB IL和Ch ild-Pugh分级及肝硬化显著影响HCC术后生存时间(P<0.05),而血清ALT、AST、ALB不影响HCC预后(P>0.05)。结论肝脏功能损伤对HCC预后具有明显的影响,而ALP、GGT、TB IL、Ch 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是影响HCC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在肝胆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家云 李雪松 马宽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96-998,I0001,共4页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经胆道和肾脏双通道排泄,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双重特点,将动态期成像和肝胆特异期成像的特点结合可清晰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经胆道和肾脏双通道排泄,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双重特点,将动态期成像和肝胆特异期成像的特点结合可清晰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肝脏血流灌注、胆管成像、定性和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评估肝功能。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实肝胆特异性磁共振检查在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定性诊断中明显优于磁共振成像、增强CT及超声检查。介绍了该对比剂的特点、在肝胆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钆塞酸二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肾脏损伤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祥德 何振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时肾脏损伤机制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0只,观察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扎法)发生后1、3、6、10、14d肾脏病理变化(HE染色)、细胞凋亡率(TUNEL法)、survivin和bax表...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时肾脏损伤机制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0只,观察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扎法)发生后1、3、6、10、14d肾脏病理变化(HE染色)、细胞凋亡率(TUNEL法)、survivin和bax表达(SABC法)、血浆内毒素含量(鲎法)、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MDA含量(硫代巴比妥法)变化。结果实验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细胞聚集现象明显,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术后14d最高(25.2±2.8)%;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bax表达显著上升。正常对照组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193.6±23.5)U/L和(10.7±1.2)nmol/L,实验组分别呈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正常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为(0.12±0.02)U/ml,实验组显著上升。结论细胞凋亡是梗阻性黄疸时肾功能损伤发生机制之一,保护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下降及促凋亡蛋白表达增高可能是细胞凋亡发生的直接生物学因素,自由基和内毒素水平的增加是肾脏损伤发生的重要血源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凋亡 肾脏 自由基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肝胆管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卫伟 王曙光 +1 位作者 陈耿 张玉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肝胆管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重建肝动脉的大鼠肝移植模型,设置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胆汁胆盐的成分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肝胆管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重建肝动脉的大鼠肝移植模型,设置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胆汁胆盐的成分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①辛伐他汀能明显增加大鼠胆汁中磷脂分泌,实验组[(3.8748±1.4148)mg/dl]、假手术组[(1.9821±0.4135)mg/dl]与对照组[(1.4285±0.5387)m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胆管损伤严重,而实验组的病理学变化则较对照组轻微;胆管损伤严重程度评分(bile duct injury severity score,BDISS):对照组为(8±1)分,明显高于实验组[(4±2)分]和假手术组(0分)(P<0.05)。③磷脂转运蛋白(Mdr2P-糖蛋白)及Mdr2mRNA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增加大鼠移植术后胆汁中磷脂成分的分泌,对移植肝胆管及肝脏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疾病 胆汁酸类和盐类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素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健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CR方法获得凋亡素基因,然后运用T4连接酶将凋亡素基因和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Adtrack-CMV连接,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再以DOTAP脂质体介导凋亡素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目的探讨凋亡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CR方法获得凋亡素基因,然后运用T4连接酶将凋亡素基因和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Adtrack-CMV连接,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再以DOTAP脂质体介导凋亡素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通过TUNEL染色证实凋亡素能否导致人胆管癌细胞的凋亡。结果酶切和测序均证实了成功构建含凋亡素基因和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TUNEL染色显示凋亡素基因的转染引发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凋亡素能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的凋亡,在胆管癌的基因治疗上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素 转染 人胆管癌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