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901317修复酒精致新生小鼠视网膜节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永萍 杨阳 +2 位作者 徐培 徐海伟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观察酒精暴露对新生小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以及肝脏X受体(LXRs)激动剂TO901317对酒精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酒精暴露组和激动剂TO预处理组,每组3只。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大体结构... 目的观察酒精暴露对新生小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以及肝脏X受体(LXRs)激动剂TO901317对酒精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酒精暴露组和激动剂TO预处理组,每组3只。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大体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NeuN阳性细胞数、GFAP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发现LXRβ主要分布于新生小鼠视网膜节细胞层,HE染色发现酒精组新生小鼠视网膜节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TO处理能显著翻转酒精暴露导致的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数量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酒精组小鼠眼球视网膜节细胞层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TO预处理组较酒精组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对各组进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光密度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酒精组小鼠视网膜GFAP表达较对照组和TO预处理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LXRs受体激活可有效抑制酒精所致视网膜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挽救节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X受体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层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广西巴马小型猪视网膜变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俊 徐海伟 +4 位作者 李世迎 孙成 黎其友 陈泽华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14-2618,共5页
目的采用可见光持续间断光照建立广西巴马猪的慢性视网膜变性模型,并探索活体鉴定广西巴马猪视网膜功能的方法。方法白色可见光持续间断照射3~4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3~6个月,建立小型猪视网膜变性模型。通过对模型猪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 目的采用可见光持续间断光照建立广西巴马猪的慢性视网膜变性模型,并探索活体鉴定广西巴马猪视网膜功能的方法。方法白色可见光持续间断照射3~4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3~6个月,建立小型猪视网膜变性模型。通过对模型猪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等检测,从形态和功能对光诱导视网膜变性模型进行活体鉴定。结果与光照前相比,光变性巴马小型猪眼底照相无显著可见改变;OCT可见光变性猪视网膜ILM^RPE层厚度显著变薄(P<0.05);fERG可见光变性猪在暗适应时最大混合反应的a、b波和ops波振幅均有显著下降(P<0.05),在明适应时b波及P1波波幅也有显著下降(P<0.05);mfERG可见光变性猪P1波平均振幅密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可见光持续间断光照可诱导广西巴马小型猪视网膜出现结构和功能改变,可作为慢性视网膜变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视网膜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的规范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世迎 王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人眼的视网膜受光或图形刺激后,在视觉感受器内引起光化学和光电反应,产生电位改变,形成神经冲动,传给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终止于大脑皮质的距状裂视中枢。
关键词 电生理 视网膜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后SDF-1及其受体CXCR4在大鼠视网膜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叶茂 李依孺 +4 位作者 徐海伟 何建荣 彭艳丽 吴楠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观察Long Evans大鼠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将21只成年Long Evans大鼠分为正常组和视神经损伤后1、3、5、7、15 d及30 d组,每... 目的观察Long Evans大鼠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将21只成年Long Evans大鼠分为正常组和视神经损伤后1、3、5、7、15 d及30 d组,每组3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SDF-1、CXCR4的分布及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视神经钳夹伤大鼠SDF-1主要定位表达于视网膜内、外界膜之间的星形胶质细胞及Müller细胞,并与GFAP共表达,SDF-1阳性细胞数量随视神经损伤时间延长先增多后减少,伤后5 d达高峰。CXCR4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外核层及内核层;Western blot证实视网膜SDF-1的水平随视神经损伤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正常组相比,视神经损伤组第1、3、5、7天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XCR4的表达在视神经损伤后各时间点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及Müller细胞中的SDF-1表达先增强后减弱,且与视神经损伤后胶质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CXCR4 视网膜 星形胶质细胞 MULLER细胞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及视觉诱发电位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闻一 戴加满 +2 位作者 赵从健 李世迎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FERG,PERG)及视觉诱发电位(FVEP,PVEP)的异同。方法选取通过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眼科相关检查确定眼部没有明显异常的正常成年猕猴3只(6眼)及健康成年人8例(16眼),对其FERG、PERG、FVEP、... 目的研究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FERG,PERG)及视觉诱发电位(FVEP,PVEP)的异同。方法选取通过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眼科相关检查确定眼部没有明显异常的正常成年猕猴3只(6眼)及健康成年人8例(16眼),对其FERG、PERG、FVEP、PVEP进行检测和记录,导出数据后运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暗适应0.01ERG的b波及暗适应3.0ERG的a波,b波猕猴与人相比峰时明显较短,振幅明显较低(P<0.05)。暗适应Ops的OS2波猕猴与人相比振幅明显较低(P<0.05)。明适应3.0ERG的a波,b波峰时和振幅,明适应30 Hz震荡电位振幅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VEP的P2波猕猴与人相比峰时明显较短,振幅明显较高(P<0.05)。PERG猕猴与人相比P50及N95波振幅明显较低(P<0.05)。PVEP的P100波峰时猕猴与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波振幅猕猴与人相比较低(P<0.05)。结论视网膜电图及视觉诱发电位可对猕猴行视功能评价,作为评估人视网膜功能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敏 王刚 +3 位作者 李世迎 刘勇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VEP检查,其中21眼P100波幅值在1°或15'空间频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峰时在1°空间频率5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3眼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空间频率时6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2眼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 ms)。15患者23眼行FFA检查,其中6患者(40%)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T)大于15 s。7眼后期出现高荧光,其余后期呈低荧光。28眼均行视野检查,其中10眼正常,7眼视敏度降低或暗点(4眼集中在生理盲点附近),7眼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缺损,4眼残存部分视野。对比分析PVEP和FFA,发现FFA后期高荧光的患眼P100波峰时呈中度以上延迟,后期低荧光患眼的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轻度延迟。对比分析PVEP和视野,发现14眼VF和PVEP均异常,7眼视野正常时PVEP异常,4眼PVEP正常时而VF异常。结论 NAION的PVEP的P100波峰时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延迟,当视乳头水肿、FFA后期视盘高荧光时P100波峰时明显延迟。FFA的ART延长不是NAION的敏感指标。PVEP对于视野正常的患眼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瓣遮盖手术在难治性角膜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陶丹 杨于力 谢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目的评价结膜瓣遮盖术在各种类型难治性角膜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从2001-2014年住院治疗的各种类型难治性角膜疾病患者161例(161只眼),均为经过针对性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161例患者中,感染性角膜溃疡118例,包... 目的评价结膜瓣遮盖术在各种类型难治性角膜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从2001-2014年住院治疗的各种类型难治性角膜疾病患者161例(161只眼),均为经过针对性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161例患者中,感染性角膜溃疡118例,包括真菌性角膜溃疡71例,细菌性角膜溃疡16例,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31例;非感染性角膜疾病43例,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22例,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6例,角膜移植片溃疡10例,角膜异物取出后穿孔或接近穿孔5例。均由同一术者行桥式结膜瓣遮盖手术治疗,术后针对原发病继续进行药物治疗。随访3-10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61例患者中,共治愈141例。治愈率87.6%。其中,感染性角膜溃疡(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118例中,共治愈99例,治愈率83.9%。真菌性角膜溃疡71例,治愈54例,治愈率76.1%;细菌性角膜溃疡16例,治愈15例,治愈率93.8%;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31例,治愈30例,治愈率96.8%;非感染性角膜疾病43例,治愈42例,治愈率97.7%。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治愈率与非感染性角膜疾病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非感染性角膜疾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感染性角膜疾病。在感染性角膜疾病中,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疗效优于真菌性、细菌性角膜溃疡(P=0.047)。共发生21例手术并发症,其中结膜瓣部分溶解11例,结膜瓣穿孔4例,结膜瓣滑脱4例,继发青光眼2例。感染性角膜疾病中,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16.9%,非感染性角膜疾病手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2.3%,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感染性角膜疾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性角膜疾病。结论结膜瓣遮盖手术对各种类型的难治性角膜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对非感染性角膜病变的疗效优于感染性角膜病。对于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手术前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瓣遮盖术 难治性角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觉学习治疗大龄弱视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林波 刘波 +2 位作者 余涛 杨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9-673,共5页
目的观察知觉学习提高大龄弱视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弱视患者进行知觉学习,训练前分别测量健眼和弱视眼的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和7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然后遮盖健眼对弱视眼进行知觉... 目的观察知觉学习提高大龄弱视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弱视患者进行知觉学习,训练前分别测量健眼和弱视眼的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和7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然后遮盖健眼对弱视眼进行知觉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约30 min。以10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再对健眼和弱视眼分别进行矫正后logMAR视力检查和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训练前健眼logMAR视力0.020 0±0.105 0,训练后健眼logMAR视力0.004 4±0.09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0);训练前弱视眼logMAR视力0.532 7±0.381 8,训练后弱视眼logMAR视力0.443 9±0.304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健眼训练前后7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弱视眼训练前后0.5、1、2所对应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2、16所在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的弱视患者,健眼和弱视眼7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12岁弱视患者,健眼训练前后7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仅12、16所在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弱视眼训练前后除空间频率2所在对比敏感度外,其他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觉学习能显著改善弱视患者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和视力,显著提高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辨别能力,尤其是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同时对健眼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该学习更适用于配合较好的大龄弱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学习 弱视 空间频率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3-fGFP细胞摄取神经干细胞胞外泌囊泡的途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曦 赵从健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9,共7页
目的以超速离心方案提取胞外囊泡的鉴定为基础,初步探求小鼠神经干细胞C17.2胞外囊泡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fGFP细胞之间的通讯交流通路。方法分别用超速离心法获得胞外囊泡(EV)和Total Exosome Isolation Kit试剂盒获得外泌体(EX... 目的以超速离心方案提取胞外囊泡的鉴定为基础,初步探求小鼠神经干细胞C17.2胞外囊泡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fGFP细胞之间的通讯交流通路。方法分别用超速离心法获得胞外囊泡(EV)和Total Exosome Isolation Kit试剂盒获得外泌体(EXO);用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两种样品进行形态学比较;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对两种样品进行生物化学比较;用染料标记超速离心法获得胞外囊泡;将标记的胞外囊泡与3T3-fGFP细胞共孵育,对3T3-fGFP细胞摄取胞外囊泡进行研究;通过药理实验筛选3T3-fGFP细胞摄取胞外囊泡的主要通路。结果 C17.2细胞生长良好,形态规则未出现明显分化现象。在透射电镜下两种样品均观察到圆形双层膜结构和"杯状"外形的囊泡,直径分布多集中在300 nm以内,并且发现胞外囊泡的平均直径大于外泌体。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显示,两种样品的高度分布多集中在2~20 nm以内,直径分布多集中在300 nm以内,并且外泌体的平均高度和平均直径均大于胞外囊泡。SDS-PAGE结果显示两种样品所含蛋白种类、表达丰度接近。在相同上样量下HSP70的表达强度两者接近,但CD63、CD9和CD81 3种蛋白在胞外囊泡中表达更强。摄取实验表明C17.2细胞胞外囊泡可以被3T3-fGFP细胞内化,被包裹在囊泡内,转运到细胞核周围的区域,并且摄取数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通过药理实验确定网格蛋白(Clathrin)介导的内吞通路为3T3-f GFP细胞摄取C17.2细胞胞外囊泡的主要通路。结论小鼠神经干细胞外泌体可能主要经网格蛋白介导的通路参与了神经干细胞与3T3-fGFP细胞的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神经干细胞 胞外囊泡 3T3-fGFP细胞 网格蛋白介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人胚胎干细胞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曾玉晓 吴畏 +2 位作者 徐海伟 阴正勤 史春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0-1415,共6页
目的探索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对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 ESC)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活性的影响。方法 h ESCs通过自发分化法诱导为RPE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和透射电镜... 目的探索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对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 ESC)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活性的影响。方法 h ESCs通过自发分化法诱导为RPE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鉴定后,将h ESC-RPE细胞与浓度分别为0、12.5、25、50和100μg/m L的GO共培养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活力,与浓度为50μg/m L的GO共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内反应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h ESC分化的RPE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细胞间连接紧密,胞浆富含色素颗粒;免疫荧光检测表达RPE细胞早晚期及紧密连接的标记,并具有吞噬感光外节能力;电镜观察到顶端的微绒毛,细胞呈单层;GO经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说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以单层为主;经紫外-可见吸收以及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石墨经过强氧化之后,其有序的结构遭到破坏,产生了许多缺陷和出现了大量的无序结构;CCK-8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实验中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O对于h ESC-RPE细胞生物相容性好,提示其有望作为RPE细胞的纳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RPE细胞 氧化石墨烯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培养hESCs来源视杯样组织中c-kit和SSEA-4的时空表达特点研究
11
作者 付彩云 曾玉晓 +4 位作者 黎其友 高笠雄 邹婷 黄厚斌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三维培养后形成的视杯样组织中c-kit和SSEA-4表达的时空特性。方法 H1人胚胎干细胞行三维培养和神经诱导分化,在分化7、14、21、30、49、70、90 d固定组织并行免疫荧光鉴定检测... 目的研究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三维培养后形成的视杯样组织中c-kit和SSEA-4表达的时空特性。方法 H1人胚胎干细胞行三维培养和神经诱导分化,在分化7、14、21、30、49、70、90 d固定组织并行免疫荧光鉴定检测c-kit和SSEA-4的表达,同时在相应时间点将分化组织消化成单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验证。结果三维培养第14天可见Rax+视泡(optic vesicle,OV)样结构,第30天形成具有内层Pax6+、外层Mitf+的双层视杯样(optic cup,OC)结构,第90天可见部分Crx+细胞。c-kit主要表达于h ESCs来源OV状及OC状的神经上皮样结构中,SSEA-4早期均匀表达于整个组织,晚期则主要集中于周边部。c-kit+细胞比例呈先升高(P<0.01)后下降(P<0.01)趋势,并在分化14 d达40%的峰值。SSEA-4+细胞比例从分化0 d至70 d持续下降(P<0.01),直到90 d一直维持于该低水平。结论在三维培养h ESCs来源OV或OC状组织中,c-kit基因随诱导分化而激活,且主要表达于神经上皮层,呈先增高后下降趋势。SSEA-4早期高表达于整个组织,之后逐渐减少至周边部并维持于低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培养 视杯 C-KIT SSEA-4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提取谷氨酸代谢对大鼠视网膜电图b波的时频域贡献特征
12
作者 戴加满 阴正勤 李世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Müller细胞内谷氨酰胺合成酶损伤模型,探讨b波的时频域特征,检测谷氨酸代谢对b波时频域的影响。方法大鼠(Rcs-rdy!-p!)右眼注射4μL不同浓度(7、70、140μg/μL)的谷氨酸合成酶抑制剂(DL-AAA),左眼注射等计量PBS作为... 目的通过建立Müller细胞内谷氨酰胺合成酶损伤模型,探讨b波的时频域特征,检测谷氨酸代谢对b波时频域的影响。方法大鼠(Rcs-rdy!-p!)右眼注射4μL不同浓度(7、70、140μg/μL)的谷氨酸合成酶抑制剂(DL-AAA),左眼注射等计量PBS作为对照组。采用RETI-scan系统,环形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记录18只30 d龄大鼠系列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导出数据后,在Matlab7.1环境下自编程序行小波分析。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时域特征:随着DLAAA浓度的增加,a、b波的幅值降低。在低浓度时双眼间无统计学差异,中、高浓度实验组a、b波幅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b波的峰时未见明显变化。高浓度时,b/a及T1/2d均出现明显变化。频域特征:在设定包络阈值为0.8时,归一化处理后发现,低浓度时最小环比基本重合,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实验组最小环比则明显增高(P<0.05),且离散度增高,同时最高峰值的时间点后延(P<0.05)。结论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后,视网膜内谷氨酸代谢出现异常,该变化对b波的贡献在时域上体现为早期成分,在频域上体现为慢相低频成分,且对维持视网膜功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代谢 谷氨酰胺合成酶 B波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表型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贵渠 赵琎 +2 位作者 徐海伟 王一 谢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体征严重程度及泪腺炎症反应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C57BL/6.NOD-Aec1Aec2小鼠雌性和雄性组各45只,在生后第4、8、12、16、20周龄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Ⅰ)、角膜荧光素... 目的探讨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体征严重程度及泪腺炎症反应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C57BL/6.NOD-Aec1Aec2小鼠雌性和雄性组各45只,在生后第4、8、12、16、20周龄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Ⅰ)、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和泪腺组织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计数评估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4周龄时,C57BL/6.NODAec1Aec2雌、雄性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干眼体征。从第8周龄开始,随着周龄增加,2组小鼠泪液分泌值均逐渐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值均明显加重;HE染色显示泪腺组织腺管、腺泡等结构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加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紧密连接减少或中断。第16周龄时,雌性小鼠组较同龄雄性小鼠组的泪液分泌值显著减少(P=0.03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P=0.028),雌性小鼠泪腺组织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更严重(P=0.017)。结论雌性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成年小鼠干眼体征较雄性更为严重,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C57BL/6.NOD-Aec1Aec2小鼠 性别 炎症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大鼠RPE细胞间的线粒体转运及对RPE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冲林 邹婷 +2 位作者 黎其友 徐海伟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分别用线粒体特异性标记物Mitotracker-red和Mitotracker-green标记RPE细胞和小鼠NSCs细胞的线粒体,将两种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之间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的形成及线粒体转运方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SCs共培养后RPE细胞的反应性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来源于RCS大鼠视网膜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状态良好,RPE65及Bestrophin蛋白阳性率细胞均大于95%。与NSCs共培养24 h后,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TNT的形成,NSCs中的线粒体向RPE细胞方向单向运动,接受NSCs转运的线粒体后,RPE细胞的ROS水平降低(P<0.01);RPE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增加(P<0.05);RPE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NSCs可通过与相邻的变性RPE细胞之间形成TNT并向其转运线粒体而改善变性RPE细胞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线粒体 隧道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大鼠病变过程中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频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晶 陈莹迪 +1 位作者 阴正勤 翁传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观察皇家外科学院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RCS)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频域特性。方法选择出生后20、30、40 d及60 d的RCS大鼠各3只,采用RETI-sca... 目的观察皇家外科学院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RCS)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频域特性。方法选择出生后20、30、40 d及60 d的RCS大鼠各3只,采用RETI-scan记录系统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OPs记录,记录电极为环形角膜电极,参考电极为不锈钢针状电极,刺激强度为0dB,通过Matlab提取OPs成分,分析其频谱特性。结果相对于同龄的正常大鼠,RCS大鼠OPs频域幅值明显重度降低(P<0.01),且高频成分缺失。RCS大鼠发育过程中,随着病程进展至40 d时对应的频率向高频部分明显延迟(P<0.05),进展至60 d时其频域幅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RCS大鼠ERG的OPs频域特性与视网膜功能的变性程度存在相关性,利用这些特性可以更明显观察到视网膜变性对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 皇家外科学院大鼠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和Pax6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昊芊 彭广华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Mitf和Pax6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 E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前m ESCs株在不同代数的干... 目的探讨Mitf和Pax6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 E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前m ESCs株在不同代数的干性标志表达情况。采用悬浮培养加诱导剂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的方式诱导m ESCs向RPE细胞分化,在分化前第0天,分化后第10、4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tf和Pax6在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m ESCs向RPE细胞分化的关系。结果m ESCs株AB1在持续传代过程中形态一致且其干性标志SSEA1表达比例在不同代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所得细胞的RPE细胞成熟标志Bestropih、CRALBP、RPE65的表达比例分别为(61.6±2.4)%、(31.0±3.9)%、(57.8±2.0)%。在分化前第0天,Mitf、Pax6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7±1.5)%、(6.5±0.2)%,分化第10天分别为(28.5±7.2)%、(60.2±15.6)%,分化第40天分别为(5.7±2.1)%、(4.6±0.6)%。结论在m ESCs向RPE细胞的分化过程中,Mitf和Pax6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示Mitf和Pax6参与了RPE细胞的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分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MITF PAX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aMP基因工程化的C17.2神经干细胞的钙离子成像研究
17
作者 宋蔚林 赵从健 +1 位作者 阴正勤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研究GCa MP(属于基因编码钙指示剂/蛋白钙指示剂)基因工程化的C17.2神经干细胞的钙离子成像。方法用慢病毒转染C17.2细胞,获得稳定表达GCa MP基因的C17.2-GCa MP细胞。Real-time PCR定量检测C17.2细胞及C17.2-GCa MP细胞中神经干细... 目的研究GCa MP(属于基因编码钙指示剂/蛋白钙指示剂)基因工程化的C17.2神经干细胞的钙离子成像。方法用慢病毒转染C17.2细胞,获得稳定表达GCa MP基因的C17.2-GCa MP细胞。Real-time PCR定量检测C17.2细胞及C17.2-GCa MP细胞中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将C17.2细胞(Fluo-4 AM染色后)和C17.2-GCa MP细胞置于定制数字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钙离子荧光检测。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提示C17.2细胞及C17.2-GCa MP细胞中nest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7.2-GCa MP细胞较Fluo-4 AM染色C17.2细胞钙离子荧光锐波(spike)波形持续时间长且相对荧光强度强(P<0.05),在Fluo-4 AM染色C17.2细胞中能观察到钙离子荧光慢波(wave)波形,而C17.2-GCa MP wave波形不典型。结论 C17.2-GCa MP细胞在保持神经干细胞干性的同时能够监测细胞内钙离子变化,能够运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功能整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7.2神经干细胞 GCaMP GECI Fluo-4 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