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o激酶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依凌 陈传莉 +1 位作者 王裴 王凤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肠黏膜上皮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6 h+Y27632组,以FITC-albumin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肠黏膜上皮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6 h+Y27632组,以FITC-albumin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在未烧伤、1、2、6、12、24 h时相点通透性变化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MLC(p-MLC)和Rho激酶蛋白水平在6个时相点的变化及烧伤血清6 h+Y27632组总MLC、p-MLC及Rho激酶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严重烧伤后人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并呈时相依赖性变化,6-12 h达到最高;p-MLC以及Rho激酶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上述蛋白表达的增强可在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后取消。结论: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肠黏膜上皮细胞内Rho激酶激活、p-MLC表达增加及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抑制Rho激酶活性能逆转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大鼠血清 肠黏膜上皮细胞 RHO激酶 MLC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忠勇 汪仕良 +1 位作者 余斌 黎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9例临床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测定伤后1、4、8、14d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L/M)的改变。结果:血浆内毒素在伤后1d后大多数时相...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9例临床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测定伤后1、4、8、14d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L/M)的改变。结果:血浆内毒素在伤后1d后大多数时相点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1),L/M值在伤后4、8dEN组显著低于PN组。结论:早期肠道营养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入血,较好地维护了肠黏膜屏障功能,早期肠道营养优于静脉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艺明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 inephrine,NE)对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W istar大鼠48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烧伤组1组,烧伤前腹腔注入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共分为8组,每组6只,采用40%T...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 inephrine,NE)对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W istar大鼠48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烧伤组1组,烧伤前腹腔注入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共分为8组,每组6只,采用4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观察、脑含水量测量方法,观察脑组织水肿情况。结果病理观察显示烧伤和烧伤应激时脑组织水肿明显,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尤以烧伤应激时更加严重。结论NE诱导了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故认为烧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促进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烧伤 脑水肿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损伤与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邝勇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微管损伤与线粒体损害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W istar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微管解聚组,分别于缺氧30 m in、1 h对3组进行缺氧处理,并对缺氧微管解聚组进行特异性微管解聚剂秋...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微管损伤与线粒体损害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W istar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微管解聚组,分别于缺氧30 m in、1 h对3组进行缺氧处理,并对缺氧微管解聚组进行特异性微管解聚剂秋水仙素解聚微管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α-微管蛋白荧光强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微管蛋白及线粒体形态、分布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α-微管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微管断裂,分布紊乱,线粒体分布亦出现紊乱,规律性基本丧失。与缺氧组比较,缺氧并微管解聚组微管断裂、分布紊乱、荧光强度减弱明显(P<0.01);线粒体分布弥散,完全失去规律性,基质变淡显著,荧光染色强度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缺氧早期(30 m in)即出现微管损伤,说明微管损伤可能是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 微管 线粒体 激光共聚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转染显著延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东文 代飞 +5 位作者 池君 陈希炜 贺伟峰 胡晓红 罗高兴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 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在h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hMSCs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 目的构建含有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 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在h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hMSCs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LXSN-hTERT质粒,BamHⅠ酶切和测序鉴定,转染PT67包装细胞,G418抗性筛选获得产病毒阳性细胞克隆。用产病毒细胞珠和hMSCs共培养的方法转染hMSCs,G418抗性筛选。以未转染hM-SCs作为对照,用TRAPEZE方法检测hTERT基因转染hMSCs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观察转染hMSCs的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hTERT基因重组pLXSN-hTERT质粒,建立了产病毒pLXSN-hTER-PT67细胞株。获得了hTERT-hMSCs细胞群,与未转染的hMSCs相比,hTERT-hMSCs细胞群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hTERT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的生命周期显著延长,细胞传代至46代,形态无明显改变,生长良好。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TERT基因转染可增强hMSCs的端粒酶活性,提高hMSCs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T 逆转录病毒 端粒酶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东 黄跃生 +2 位作者 张东霞 蒋建新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 验证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心肌细胞体外牵张模型 ,模拟施加缺血缺氧因素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碘化丙啶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0 %牵... 目的 验证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心肌细胞体外牵张模型 ,模拟施加缺血缺氧因素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碘化丙啶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0 %牵张后 ,心肌细胞形态完整 ,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模拟缺血缺氧后形态明显破坏 ,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牵张复合模拟缺血缺氧后 ,细胞形态破坏加剧 ,LDH含量急剧上升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进一步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机械牵张加剧了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 ,提示严重烧伤早期过多过快补液导致心脏前负荷的迅速增加对心肌组织产生牵拉可能会加剧业已存在的心肌细胞损伤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心肌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机械牵张 缺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邹丽琴 苏踊跃 +3 位作者 孙荣距 陈建 梁光萍 罗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探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MSCs分化的潜能及条件。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CD44、CD106、CD29、CD90、CD34等,对分离的细胞...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探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MSCs分化的潜能及条件。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CD44、CD106、CD29、CD90、CD34等,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以10~4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第3代MSCs,观察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摸索integrin β1的表达与MSCs分化状态的关系。结果 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CD44、CDl06、CD29、CD9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CD34为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MSCs经不同浓度的EGF体外诱导7d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EGF浓度为30ng/ml和40ng/ml时,细胞角蛋白出现阳性表达;体外诱导14d,呈角蛋白染色阳性的细胞比例进一步增加,同时integrin131表达量下降。结论 体外培养的MSCs在EGF诱导下,具有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倾向,同时integrin β1可能在MSCs分化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顺宗 吴军 +6 位作者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马兵 罗高兴 丁华野 Peter M.Larsen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355个克隆,经过测序和验证,最终确认8个克隆基因。结论获得的8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与P311的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P311 增生性瘢痕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状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形态学特征及理化性能体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左海斌 彭代智 +3 位作者 郑必祥 何升东 周新 刘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颗粒状脱细胞真皮基质(particulat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的体外形态学特征与理化性能。方法收集SD大鼠背部皮肤样本,采用本实验室的脱细胞方法制备片状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并分析其内胞核和... 目的研究颗粒状脱细胞真皮基质(particulat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的体外形态学特征与理化性能。方法收集SD大鼠背部皮肤样本,采用本实验室的脱细胞方法制备片状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并分析其内胞核和DNA残留情况。将片状ADM切割成不同规格的PADM,并结合大体观察、组织学分析、电镜技术、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其外观轮廓、形态学、粒径分布和胶原分子结构。并将其复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体外培养24 h,观察PADM与HUVEC的黏附情况。结果脱细胞方法有效降低了ADM的DNA含量[(1.51±0.37)μg/mgvs(0.30±0.09)μg/mg]。制备的PADM为白色颗粒,外形近似于长方体或立方体,显微镜下HE染色观察显示颗粒内部胶原纤维束结构疏松。扫描电镜显示颗粒断面结构疏松,透射电镜显示胶原原纤维周期性横纹结构和均匀分布的胶原原纤维间隙。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显示其粒度分布集中,例如,规格为0.2 mm的PADM,其80%(d0.1~d0.9)的粒径分布于233~487μm。FTIR结果显示,PADM分别在1 659、1 549、1 239 cm-1处出现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其保留了胶原分子的α-helix、β-sheet和β-turn二级结构,且体外HUVEC较易黏附于PADM。结论室温条件下,切割法制备的新型PADM形态规则,粒径分布集中,胶原纤维束形态和胶原分子的二级结构保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颗粒状脱细胞真皮基质 粒径分布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酶对创面肉芽组织抗菌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莉 郭力 熊爱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酶在体外和创面肉芽组织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见创面感染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用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抗菌效果;并用组织细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酶在体外和创面肉芽组织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见创面感染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用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抗菌效果;并用组织细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溶葡萄球菌酶对29例Ⅲ度面积10%~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的烧伤患者残留创面肉芽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白色念珠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对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效果较差。溶葡萄球菌酶纱布在烧伤残留创面连续使用3d后,能杀死肉芽组织中89.2%的细菌。证明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控制肉芽组织中的细菌数量。同时,杀菌纱布所含成分是生物酶类,使用后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溶葡萄球菌酶除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外,对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溶葡萄球菌酶可以作为控制中晚期烧伤残余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非常有效的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TLA-4Ig融合基因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春丽 郝进 +4 位作者 唐书谦 钟白玉 吴军 贺伟峰 郝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人CTLA4 Ig融合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用touchdown PCR法扩增CTLA-4 Ig融合基因,将PCR产物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CTLA...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人CTLA4 Ig融合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用touchdown PCR法扩增CTLA-4 Ig融合基因,将PCR产物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CTLA-4 Ig,用电穿孔仪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将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SDS-PAGE、W estern b lot检测转染细胞裂解上清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pcDNA3.1(+)-CTLA-4 Ig质粒转染后48 h细胞裂解上清中,检测到CTLA-4 Ig融合蛋白的表达,该蛋白能与抗人CTLA-4单抗特异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人CTLA4 Ig融合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CTLA-4 I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CTLA-4Ig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东文 代飞 +4 位作者 陈希炜 贺伟峰 胡晓红 罗高兴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被修饰细胞CTLA-4Ig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基因修饰对hMSCs诱导成骨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被修饰细胞CTLA-4Ig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基因修饰对hMSCs诱导成骨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hMSCs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确定转染率,观察对比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染hMSCs的CTLA-4Ig蛋白表达,转染hMSCs成骨诱导培养3周后进行成骨特异性标记检测。结果分离培养的hMSCs 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TLA-4Ig基因转染hM-SCs的转染率为81.14%,CTLA-4Ig基因转染hMSCs(CTLA-4Ig-hMSCs)的形态无明显变化,生长良好。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CTLA-4Ig-hMSCs的CTLA-4Ig蛋白表达阳性,诱导培养3周的CTLA-4Ig-hMSCs,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钙素表达阳性,钙的四环素荧光标记法显示细胞间有钙的沉积。结论腺病毒介导的CTLA-4Ig基因转染hMSCs能够分泌CTLA-4Ig蛋白,并保持了成骨分化潜能,可用于异基因h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CS CTLA-4IG 基因转染 诱导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β1基因剔降血管内皮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增殖活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光萍 苏踊跃 +4 位作者 陈建 闫德雄 陈卫 王秀亮 罗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构建人整合素(integrin)β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integrin β1),建立integrin β1剔降血管内皮细胞株,观察integrin β1对EA.hy92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合成integrin β1siRNA模板,经退火后插入到pGenesil-1... 目的构建人整合素(integrin)β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integrin β1),建立integrin β1剔降血管内皮细胞株,观察integrin β1对EA.hy92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合成integrin β1siRNA模板,经退火后插入到pGenesil-1荧光载体。阳性重组质粒经DoTAP转染至EA.hy926细胞中。蛋白印迹观察pGenesil-integrin β1表达载体对目的蛋白integrin β1表达的抑制效率,绘制转染基因前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经酶切、测序验证,pGenesil-integrin β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可明显抑制integrin β1的表达。整合素β1基因剔降血管内皮细胞株细胞增殖减慢,与EA.hy926细胞株相比,生长曲线右移。结论成功构建了pGenesil-integrin β1重组质粒,建立了integrin β1下调细胞株,下调integrin β1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产生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Β1 RNA干扰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的研制及在体外细胞温度效应观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贵波 王晓芹 +4 位作者 罗高兴 贺伟峰 陈希炜 吴军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方法选用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效应器构建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并用于293细胞、PK15细胞受温度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对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 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方法选用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效应器构建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并用于293细胞、PK15细胞受温度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对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温度调控范围-20~+60℃,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范围0%~20%,氧气浓度调控范围0%~100%;湿度调控范围室温湿度至98%。采用该实验平台观察不同温度对293细胞、PK15细胞影响时发现,在10℃和20℃时,细胞出现胞体皱缩、突起变长等特征,细胞停止增殖。结论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调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用于细胞低温保存等移植相关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 细胞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TF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分泌表达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勇 彭曦 +2 位作者 张勇 吕尚军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构建hITF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表达重组hITF,为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获得hITFcDNA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分泌信号下游,得到重组载体pGAPZαA-hITF。BspHⅠ线性化后氯化锂转化进入X-33,Zeoc in筛选转... 目的构建hITF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表达重组hITF,为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获得hITFcDNA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分泌信号下游,得到重组载体pGAPZαA-hITF。BspHⅠ线性化后氯化锂转化进入X-33,Zeoc in筛选转化酵母菌,PCR鉴定目的基因。阳性转化子经摇瓶表达,取上清TCA沉淀后做Tric ine SDS-PAGE分析及W estern b lot检测。结果经测序及PCR证实,hITFcDNA准确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中,氯化锂转化后,重组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整合进入酵母基因组中。Tric ine SDS-PAGE分析证明hITF的分子量约为10×103,W estern b lot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hITF,获得重组hITF,为深入研究hITF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肠三叶因子 毕赤巴斯德酵母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微管相关蛋白4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细胞中的表达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房亚东 徐雪 +6 位作者 党永明 郑霁 张西联 张家平 陈渝 张琼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构建大鼠微管相关蛋白4(m icrotubu le-ossoc iated prote in 4,MAP4)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表达和鉴定,为真核表达及有关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设计1对引物,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 目的构建大鼠微管相关蛋白4(m icrotubu le-ossoc iated prote in 4,MAP4)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表达和鉴定,为真核表达及有关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设计1对引物,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大鼠心肌细胞总mRNA中扩增出MAP4 cDNA,并将MAP4 cDNA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2中,构建pShuttle2-MAP4表达质粒。将此表达质粒扩增纯化酶切获得含有目的片段MAP4 cDNA的表达盒与Ad-eno-X V iru l DNA重组并线性化后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产生大鼠MAP4重组腺病毒。并且转染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表达鉴定。结果扩增所得的MAP4 cDNA片段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最终确定为大鼠MAP4基因,所得大鼠MAP4重组腺病毒滴度为2.3×108pfu/m l。转染原代心肌细胞48 h后MAP4表达显著增强。结论为研究MAP4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4 腺病毒 CDNA 微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摩尔浓度铜离子通过刺激活性氧产生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小冬 彭代智 +2 位作者 张宜澜 陈志勇 黄亚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Cu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 T)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Cu2+(0、10-8、10-7、10-6、10-5、10-4、10-3m...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Cu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 T)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Cu2+(0、10-8、10-7、10-6、10-5、10-4、10-3mol/L)组或(和)5 mmol/L NAC处理Ha Ca T细胞后,采用CCK-8法和DCFH-DA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内ROS产生,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ROS产生及其与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0 mol/L Cu2+)相比,10-6、10-5mol/L组Cu2+处理48 h后Ha Ca T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升高至116.19%(P=0.027)、113.37%(P=0.036),而其细胞内ROS产生在处理后30 min达到127.47%(P=0.001)、124.28%(P=0.031),60 min进一步上升至140.47%(P=0.002)、134.29%(P=0.007)。5 mmol/L NAC能拮抗微摩尔浓度Cu2+的上述作用。虽然10-8、10-7mol/L Cu2+在处理后60 min也刺激细胞内ROS产生明显升高至110.99%(P=0.016)及117.34%(P=0.016),但是处理48 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仅为101.09%和101.86%,并无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P>0.05)。结论微摩尔浓度Cu2+能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这种促增殖效应可能与刺激细胞内ROS水平的适度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人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增殖 活性氧 N-乙酰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ITGB4BP与P311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顺宗 谭江琳 +9 位作者 彭旭 马兵 曹红卫 贺伟峰 陈希炜 易绍萱 胡晓红 张小容 罗高兴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来验证整合素4结合蛋白(ITGB4BP)和P311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ITGB4BP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P311-DsRed的...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来验证整合素4结合蛋白(ITGB4BP)和P311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ITGB4BP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P311-DsRed的重组载体pITGB4BP-EGFP和pP311-DsRed,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共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48h后,采用受体漂白方法(P311-DsRed),检测ITGB4BP和P311间的能量转移率(E)和相互间的作用距离(R)。结果重组载体pITGB4BP-EGFP和pP311-DsRed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转染293细胞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能分别表达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P311-DsRe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存在着共定位,FRET检测结果显示其能量转移率为14%,两个分子间的作用距离为6.3nm。结论成功构建了ITGB4BP-EGFP和P311-DsRed融合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后,利用FRET技术证实了活体细胞内ITGB4BP和P311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GB4BP P31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狗草止血作用及初步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秀琴 罗向东 伍素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的止血作用及初步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家兔局部创面(皮肤、肝脏、股动脉)止血实验,评价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的止血作用;用LD50、皮肤刺激性实验和皮肤过敏试验,及动物的肝肾组织形态学,观察药物的安全... 目的探讨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的止血作用及初步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家兔局部创面(皮肤、肝脏、股动脉)止血实验,评价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的止血作用;用LD50、皮肤刺激性实验和皮肤过敏试验,及动物的肝肾组织形态学,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该水相提取物的局部创面止血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P<0.01)。LD50为483.08mg/kg。在一次性大剂量(300mg/kg)以下用药,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肝、肾等重要脏器未见异常变化;10%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对实验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过敏性及毒性反应。结论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创面止血作用;该提取物毒性低,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狗草氯仿-水相提取物 止血时间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ECV-304细胞CASK表达及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建 梁光萍 +4 位作者 苏踊跃 陈小玲 陈卫 罗向东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了解缺氧后ECV-304细胞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CASK)蛋白表达及细胞内分布的变化。方法将培养的ECV-304细胞置于缺氧(5%O2)条件培养1、3、6、12h,用Western blot方... 目的了解缺氧后ECV-304细胞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CASK)蛋白表达及细胞内分布的变化。方法将培养的ECV-304细胞置于缺氧(5%O2)条件培养1、3、6、12h,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K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ASK在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ECV-304细胞的CASK表达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3h开始增加,6h达高峰,12h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染色加深、并出现CASK向核膜聚集的现象。结论缺氧可以影响CASK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分布,提示CASK可能是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缺氧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 ECV-30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