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人胚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川 杨恬 杨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参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调控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定性、定量检测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KC中tP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tPA在人胚胎期表皮KC中表达量明...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参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调控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定性、定量检测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KC中tP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tPA在人胚胎期表皮KC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出生后期,胚胎期的表达高峰在胚胎中期,胚胎晚期其蛋白水平开始降低,而tPAmRNA表达则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2)tPA在人胚胎期主要存在于分化程度高的表皮浅层KC内。(3)tPA聚集于KC胞膜下方。结论tPA参与表皮KC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分化 人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
2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曾益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265,I00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 0.05 mmol/L)及高Ca^(2+)(1.5 mmol/L)浓度对tPA、tPA mRNA...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 0.05 mmol/L)及高Ca^(2+)(1.5 mmol/L)浓度对tPA、tPA 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 mRNA及tPA量均增加(P< 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 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 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 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CA^2+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表达 调节 皮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春峰 王韵 《蚕学通讯》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蚕丝的主要组成成分丝素蛋白有各种优良性能,随着对丝素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开发利用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本文对目前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医学领域 生物 应用 组成成分 结构研究 开发利用 优良性 蚕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国平 杨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4-596,共3页
关键词 粘膜免疫系统 归巢 MADCAM-1 α4β7 IEC IEL L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同源染色体:着丝粒不对称性与染色体不分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2,68,共2页
着丝粒的不对称性是指同源染色体间,在着丝粒DNA含量、面积上呈现的明显差异。由于着丝粒在细胞分裂时,是纺缍丝微管的附着点,又是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点,因而同源染色体着丝粒不对称,可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运动。染色体不分离,... 着丝粒的不对称性是指同源染色体间,在着丝粒DNA含量、面积上呈现的明显差异。由于着丝粒在细胞分裂时,是纺缍丝微管的附着点,又是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点,因而同源染色体着丝粒不对称,可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运动。染色体不分离,是细胞分裂中一种常见的染色体运动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不对称性 染色质 三体性 染色体不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后发育期皮肤及毛囊Nexin 1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明明 杨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对生后大鼠组织切片上皮肤及毛囊的Nexin 1的mRNA的变化进行研究,希望进一步了解Nexin 1在毛发生长及周期调节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生后第1~61天Wistar大鼠96只,分为38组,确定毛发周期后,用放射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对大鼠皮肤和毛... 目的对生后大鼠组织切片上皮肤及毛囊的Nexin 1的mRNA的变化进行研究,希望进一步了解Nexin 1在毛发生长及周期调节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生后第1~61天Wistar大鼠96只,分为38组,确定毛发周期后,用放射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对大鼠皮肤和毛囊石蜡切片上Nexin 1 n1RNA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 Nexin 1 mRNA在大鼠新生后第4天首次在毛乳头中出现。在各个毛发周期中Nexin 1 mRNA信号均出现于毛囊生长早期并逐渐增强,峰值在生长中晚期(Ⅳ期),以后逐渐减弱,在毛囊退化期和静止期中信号完全消失。Nexin 1 mRNA仅见于生长期毛乳头细胞,在皮肤和毛囊的其他细胞,包括真皮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皮肤和毛囊各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均未发现Nexin 1 mRNA。结论 Nexin 1作为已被证明在多个器官的细胞生长分化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对毛发生长和周期的调节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in1 毛发周期 毛乳头 生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与肿瘤发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国平 杨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文从流行病学、药理学动物模型和体外药理学三个方面列举了COX 2作为肿瘤发生限速步骤的证据 ,分析了COX 2促进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 ,探讨COX 2同时表达于炎症和肿瘤的意义 ,最后对COX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肤及毛囊骨桥蛋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恬 向明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对出生前和出生后大鼠皮肤及毛囊的骨桥蛋白 (osteopontin)的 m RNA进行研究。方法 确定妊龄 14~ 18d和出生后 1~ 6 1d Wistar大鼠毛发周期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法对大鼠皮肤和毛囊骨桥蛋白 m RNA的分布和含量进行... 目的 对出生前和出生后大鼠皮肤及毛囊的骨桥蛋白 (osteopontin)的 m RNA进行研究。方法 确定妊龄 14~ 18d和出生后 1~ 6 1d Wistar大鼠毛发周期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法对大鼠皮肤和毛囊骨桥蛋白 m RNA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骨桥蛋白 m RNA在大鼠出生后第 18天首次在真皮乳头 (derm alpapilla,DP)细胞中出现。在各毛发周期中骨桥蛋白 m RNA信号均出现于毛囊退化期 DP细胞 ,在毛囊静止期和生长期中信号完全消失。在皮肤和毛囊的其它细胞中均未检出骨桥蛋白 m RNA。结论 骨桥蛋白对毛发生长和毛发周期可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毛发周期 真皮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